記者 | 石一瑛
2020年1月2日,這一年的第一個工作日,創造了NBA一代盛世的前主席大衛·斯特恩(David Stern)去世,享年77歲。
斯特恩的去世,給這個冬天本來就很艱難的NBA,又一記重創。那個最好時代的NBA,仿佛永遠回不去了。
斯特恩就任NBA總裁一職,始於1984年,直至2014年,長達30年的時間使其成為了NBA迄今5位總裁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
斯特恩時代的NBA,增加了7支球隊,用以中國市場為首的國際市場,完成了逆襲,一躍從北美四大職業聯盟中墊底位置,成為了世界市場最受歡迎的職業體育賽事。最直接的證明,是其電視版權合同的價值,在30年間增長約40倍。
事實上,在中國市場,NBA達到了至今NFL(美國職業足球聯賽)、NHL(北美職業冰球聯盟)和MLB(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都無法企及的高度。過往,在中國市場的關注度,NBA可能遠高於後三者的總和。
世界市場亦是如此,斯特恩開放的思路,讓NBA的海外賽遍及全球,甚至常規賽也曾多次安排在墨西哥城、倫敦等地進行。
然而,2019-20賽季的NBA,在中國市場仿佛回到了1986年以前,甚至可能還不如1986年以前——如今在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CCTV5),不僅沒有NBA的賽事直播,甚至連相關新聞都沒有任何播報,在CCTV5的任何節目中,NBA這個詞消失得無影無蹤。
1986年,斯特恩來到中國,希望讓NBA出現在央視的屏幕上。網絡傳聞是,他在中央電視臺老臺門口的傳播室苦等了三四個小時,才終於將NBA的錄像帶送到了時任體育頻道負責人的手中。
這正式開啟了NBA在中國的黃金時代,麥可·喬丹、科比·布萊恩特,再到後來的勒布朗·詹姆斯,成為了中國體育迷最熟悉的體育明星,網絡上關於他們的各種話題,都曾自帶流量。
斯特恩的全球策略也大抵如此,在義大利,電視臺本來只打算購買每周兩場比賽的播出,斯特恩降低了單價,說服他們每周播出三場。就這樣一個國家一個國家推進,幫助NBA打開著國際市場。
然而,在中國市場,三十年的耕耘毀於一旦——2019年10月5日,休斯頓火箭隊總經理達雷爾·莫雷(Daryl Morey)發表涉港不當言論,隨後NBA官方含糊的發聲顯然無法讓中國大眾滿意。
2019年10月中下旬,2019-20賽季開始,CCTV5一場未播,其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新媒體賽事直播平臺騰訊體育直播場次銳減,甚至聖誕大戰等重點場次和元旦期間都沒有進行直播。
關注度極速降低的同時,廣告主更是急於撇清。10月的「莫雷事件」,已經觸發了大量NBA聯盟、球隊和球星的合作夥伴宣布中止合作,當時,NBA中文官網列出的25家合作夥伴中,有約一半先後官宣解約。新賽季開始後,曾經熱門IP的NBA成了「燙手山芋」,乏人問津。
斯特恩的繼任者亞當·肖華(Adam Silver),2014年上臺以來飽受爭議,關於判罰尺度,關於故意營造「搶七」等討論不絕於耳。而這一次NBA在中國面對的危機,堪稱史無前例,更是將肖華推上了風口浪尖。
出事之前,中國市場是NBA最大的海外市場,在NBA每年約30億美元的營收中,中國市場可以貢獻3億美元左右,約佔其全球收入的10%,與此同時,這裡也曾是NBA增速最快的單一市場。
這樣的局面,讓NBA相當難堪,而且顯然,肖華無力回天。事實上,似乎也沒有人真的寄希望於肖華。一度,中美的NBA相關方、乃至球迷,都曾寄希望於斯特恩和姚明是解決問題的人物。
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NBA在中國市場的進程,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對於NBA和肖華來說,首要的任務依然還是拿出誠意,對中國的合作方、中國的球迷,有一個令人滿意的交代。
和三十多年前斯特恩的「執著地」等在央視門口一樣,現在的NBA首要解決的依然是賽事直播——沒有直播、沒有新聞,意味著全無關注度,沒有關注度自然沒有廣告主。但是,和斯特恩面對的情況不同,現在不是NBA光用「執著」可以打動中國市場的局面。
受眾從來都是喜新厭舊的,CBA本賽季的關注度得益於「絕殺盛宴」,也得益於籃球市場的這片空白,此外,整個文娛體育領域,從來不缺少選擇。在中國市場,一個「頂流」明星也只能大爆三個月。顯然,留給NBA的時間不多了。
三個多月以來,NBA在中國市場急速下墜,誠然,NBA聯盟、包括NBA中國做了很多努力,但無法讓中國市場滿意的努力,到頭來也是白用功。
現在的問題是,這場急速下墜,有沒有盡頭,亦或者,NBA就將這樣跌至最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