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來想當老師,把愛傳下去」
「師生故事」引爆網絡 杜鵾鵬的女兒受楊升燕老師影響要做一名老師
記者報導了即墨老師楊升燕用布置作業的方式,幫助救人好司機杜鵾鵬恢復語言能力的故事後,眾多青島市民紛紛點讚的同時,這個溫暖的師生故事迅速爆紅網絡。即墨區宣傳部相關領導先後看望慰問師生二人,即墨教體局和楊升燕所在的藍村街道辦事處,也將楊老師的事跡上報,準備推薦為「即墨好人」。記者昨天採訪得知,楊升燕希望更多人關心鵾鵬,讓鵾鵬的語言表達恢復正常的同時,也將這份溫暖善良的好品德傳遞下去。
希望更多人加入愛心傳遞
「楊升燕老師的事跡讓我們很感動。下一步,即墨要大力宣揚身邊的這種好典型。」昨天上午,即墨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韓樹勳,即墨區新聞服務中心黨總支書記王剛先後來到杜鵾鵬、楊升燕家中,看望慰問師生倆,希望更多人接過愛心棒,將這份大愛傳遞下去。記者了解到,多年來,即墨先後評選數百名身邊好人,有的被評為全省典型,有的成為全國道德榜樣登上好人榜。像楊升燕老師這樣的平凡典型,就是即墨草根典型基因的最好傳承。
「沒想到為自己的學生做了一點應該做的事情,會引來這麼多人關注。這說明我們身邊充滿了正能量,在祝福鵾鵬快點康復的同時,也希望有更多人傳遞這份愛心。」楊升燕說。
連日來,楊升燕老師每天在微信上給30年前的學生杜鵾鵬布置「作業」的新聞,引發了眾多網友關注。前來採訪報導「愛心作業」和「師生故事」的媒體紛紛找到楊升燕進行採訪,這讓楊升燕感覺有些意外。早報連續兩天的報導,也同時被幾十家網絡平臺和自媒體轉發,引來眾多網友一片點讚。
「師生故事」溫暖網絡
「30年後再續師生情,暖心」「都是善良的人」「愛心傳遞,點讚」……早報等多家媒體對楊升燕幫助學生的暖心故事進行報導後,楊升燕和杜鵾鵬的「師生故事」立即成為網絡熱詞,全國媒體和網友為之感動不已,包括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新聞在內的數十家主流媒體報導了這對師生的感人事跡。網友紛紛留言表示,這份愛心作業傳遞了30年的師生情,讓人備感溫暖。
「楊升燕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堂愛的示範課。愛是教育的靈魂,教育是愛的藝術。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在《愛的教育》中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面對一位已畢業30年的學生,這位老師依然關懷備至,每天發文,這樣的堅持是對老師『仁愛之心』的最好詮釋。楊老師30年後通過獨特方式再續師生情,都傳遞了人間大愛,溫暖人心。」一家媒體這樣評價。
一名網友說,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老師對學生的關愛,是源自心靈的泉,汩汩不斷。心中有愛的楊老師,是千千萬萬辛勤耕耘、默默無聞的普通教師的典型代表。教育需要於無聲處聽驚雷,這些平凡又偉大的老師值得我們最大的敬意。
鵾鵬女兒選擇當老師
記者採訪中得知,楊升燕平時的生活和工作都十分簡單樸素。1990年,杜鵾鵬在當時的豐城社區福臺嶺中學上學,楊升燕則是借調到這所學校任教的語文老師,而杜鵾鵬是她教過的學生中印象最深的一個,短短幾年,師生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後來,楊升燕調到了即墨藍村中心小學任教,為了有一個更加健康的身體,平時基本都是步行數公裡,穿行於家庭和學校之間。
「一生能遇到這樣一位老師,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記者採訪中,杜鵾鵬說出了這句簡短而飽含深情的話。杜鵾鵬的妻子楊愛香說,楊老師和她都姓「楊」,巧合的是,鵾鵬出事後,南京醫院搶救鵾鵬的一名主治醫生也姓楊。多虧了這些好心人的幫助,鵾鵬才能恢復得這麼好,他們全家要感謝所有好心人,用行動把這份愛心繼續傳遞下去。
「鵾鵬剛出事時,高考後的女兒剛剛得知成績。在填報志願時,特意選擇了南京一所師範大學,這也是受楊老師的影響。」楊愛香告訴記者,在南京上大一的女兒說,她的許多同學都知道爸爸救人的事情,作為女兒,她一直以爸爸為榮。這幾天幫助爸爸恢復語言表達能力的楊升燕老師也成了網紅,將來女兒也要做楊老師這樣的老師,把愛心傳遞下去。
上學時就樂於助人
楊升燕回憶說,在初中,杜鵾鵬給他留下了許多好印象。畢業後,他們師生倆一共見過3次,每一次都記憶深刻。20多年前,那時杜鵾鵬接替父親的班,在即墨放電影。有一次,在農村教書的楊升燕老師到城裡辦事,巧遇了正在上班的杜鵾鵬,見到老師一個人步行而來,杜鵾鵬立即找來一輛自行車,將楊老師送到辦事地點。
「這孩子太善良了,沒想到畢業後多年不見,樂於助人的品德一點也沒有改變。」楊升燕說,在同學中間,杜鵾鵬一直樂於助人,畢業後還經常參加公益組織。聽說他救人的事情後,楊升燕和同學們都說,以鵾鵬的好秉性,做出救人的事情一點也不感到意外。一年多時間裡,同學們一直都在用各種方式關心鼓勵他。「好人總會有好報,好的品德會受到更多人點讚,也會有更多人傳遞愛心。鵾鵬的所作所為,讓我這個做老師的很感動,同樣也感動著所有同學。」楊升燕說。
楊老師被推薦「即墨好人」
「楊升燕老師在微信上給30年前的學生杜鵾鵬布置400多次『作業』的事跡,已經在即墨教育系統傳為佳話,我們也將組織大家學習楊老師這種傳統大愛的師德事跡。」昨天,記者從即墨區教體局了解到,早報等媒體對楊升燕老師的事跡進行報導後,「師生故事」已經成了這幾天網絡上的熱議話題,尤其是教育戰線上的老師,紛紛在微信朋友圈轉發這個溫暖人心的「師生故事」。
記者了解到,楊升燕老師在教育戰線上工作幾十年,教過的許多學生,到現在還一直保持聯繫,2019年考上北大的一名學生,從小學畢業到考入大學,楊升燕一直在鼓勵他。即墨區藍村街道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得知楊升燕老師的事跡後,第一時間介入了解,並整理楊升燕老師的事跡材料,目前已經啟動上報「即墨好人」程序,準備推薦楊升燕老師為即墨身邊好人和文明市民。
新聞回顧
400多次「愛心作業」
一年半前,即墨44歲的司機杜鵾鵬,駕駛一輛滿載49名遊客的大巴,從安徽黃山開往青島途中突發腦出血。杜鵾鵬強忍疼痛堅持40多分鐘,安全將車開進服務區後昏迷不醒生命垂危。經搶救保住了生命,卻留下嚴重的語言功能後遺症。
為了幫助杜鵾鵬恢復表達能力,30年前教過杜鵾鵬的青島市即墨區藍村中心小學老師楊升燕,每天像老師給學生布置「作業」一樣,在微信裡給杜鵾鵬發短文,鼓勵他反覆朗讀練習。經過一年多,通過布置的400多次「作業」,杜鵾鵬的語言表達基本恢復正常。而這段深厚的師生情誼感動了許多人。(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康曉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