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攝影人60年縮影,值得一看

2021-02-10 教攝影

來源:中國攝影家網

今天看到這個文章,我覺得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雖然我們是攝影愛好者,但是我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用攝影記錄著我們的生活!

60年,不長,但是我們的生活面貌卻發生了翻天復地的改變!

在這裡信息泛濫的時代,每一個人的精力有限,也許唯有影像,在平靜訴說這一切變化,也許唯有照片可以定格這個瞬間。

所以我們學習一下攝影前輩的攝影作品,感概一下我們的變化!加深一下攝影的魅力!

創舉:中國攝影家協會在中華世紀壇將60周年來歷屆全國攝影展作品,精選出來辦了一個盛大的回顧展,珍品薈萃,讓攝影愛好者們大飽眼福。

創舉:湖南攝影家協會VR專業委員會與湖南如此多嬌文化科技公司聯合攻堅,將這個極為難得的攝影盛宴,用VR技術搬到了網際網路和微信上,讓地球人都可以隨身帶、隨時看,如同身臨其境,還永不落幕,這福利,爽!

第一屆│1957

1957年  第一屆全國攝影藝術展  過馬路  王一波 柯復 攝

1957年  第一屆全國攝影藝術展  媽媽!到那邊去!  唐遵之(香港) 攝

1957年  第一屆全國攝影藝術展  在結婚登記處  李仲魁 攝

第二屆│1958

1958年 第二屆全國攝影藝術展 趕麻雀 王玉山 攝

1958年 第二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車如流水馬如龍——河南省安陽縣鋼鐵基地的運礦大軍  魏德忠 攝

1958年 第二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節日的歡欣 蘭志貴 攝

1958年 第二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裡弄婦女大戰鋼鐵 張祖麟 攝

1958年 第二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畫家在農村  時盤棋 攝

1958年 第二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歡送志願軍歸國  呂厚民 攝


第三屆│1959

1959年 第三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引水上山 茹遂初 攝

1959年 第三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跳板  石少華 攝

1959年 第三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毛主席與亞非拉青年在一起  侯波 攝

第四屆│1960

1960年 第四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打黃羊 寶音朝克圖 攝

1960年 第四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引水上塬 李生才 攝

1960年 第四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您好,古巴格瓦拉叔叔   李基祿  攝

第五屆│1961


1961年  第五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客人來到草原  張甸 攝

1961年  第五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向阿爾巴尼亞戰友學習  楊比滬 攝

1961年  第五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東方紅  袁毅平  攝

1961年  第五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向世界最高峰進軍  陳雷生  攝

第六屆│1962

1962年  第六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翻越冰崖  楊明輝 攝

1962年  第六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跳橡筋  夏道陵 攝

1962年  第六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小隊的副業  陳曉亞 攝

第七屆│1963

1963年  第七屆全國攝影藝術展  風雪慰親人  張甸 攝

1963年  第七屆全國攝影藝術展  毛主席的好戰士——雷鋒  張峻  攝

1963年  第七屆全國攝影藝術展  高原醫生  宋士敬  攝

1963年  第七屆全國攝影藝術展 怒江飛渡  周子幽  攝

第八屆│1965

1965年  第八屆全國攝影藝術展  時傳祥和他的新夥伴 喻惠如  攝

1965年  第八屆全國攝影藝術展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解均  攝

第九屆│1965

1965年  第九屆全國攝影藝術展  大隊衛生員  俞創碩  攝

1965年  第九屆全國攝影藝術展  福建前線軍民向敵島發送宣傳品 王玉崑  攝

全國攝影藝術展覽│1969

1969年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二十周年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搏  陳復禮(香港)  攝

全國攝影藝術展覽│1973

1973年  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打靶  李虎 攝

全國攝影藝術展覽│1974

1974年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二十五周年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尋找水源  譚志強 攝

1974年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二十五周年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草原輕騎  陳俊山 攝

全國攝影藝術展覽│1975

1975年 全國攝影藝術展  移山填谷  林祖良 攝

1975年  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邊防戰士桌球賽  李振森 攝

第十屆│1977

1977年  第十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不堪一擊  郭超北 攝

1977年  第十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山區合作醫療站  張新政  攝

第十一屆│1979

1979年  第十一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技術講座   蔣鐸 攝

1979年  第十一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見縫插針   徐裕根  攝

1979年  第十一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談談戀愛經過  黃景達  攝

第十二屆│1982

1982年  第十二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新炊間房梁  曾越  攝

第十三屆│1984

1984年  第十三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升  周順斌 攝

1984年  第十三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主人   田捷民 攝

1984年  第十三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渴求  尚共社  攝

第十四屆│1986

1986年  第十四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狂舞  吳宗其 攝

1986年  第十四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生死線上  江志順 攝

1986年 第十四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士兵 武治義 攝

第十五屆│1988

1988年  第十五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無名小站  馮建新 攝

1988年  第十五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人   朱穗風   攝

1988年  第十五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大學生賣報   周國強   攝

第十六屆│1990

1990年  第十六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來自後臺的歌聲——腿有殘疾的72歲高齡的著名表演藝術家李波   劉廣輝  攝

1990年  第十六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希望  邱曉明  攝

1990年  第十六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白頭到老  盛琦  攝

第十七屆│1994

1994年  第十七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深圳8·10股潮  張新民 攝

1994年  第十七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將了謝軍姐姐一軍  劉書義 攝

第十八屆│1997

1997年  第十八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陪讀  田鳴 攝

1997年  第十八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礦上的弟兄們   彭波  攝

第十九屆│1999

1999年  第十九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生死簰州灣  李靖 攝

1999年  第十九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信任考場  張治平 攝

第二十屆│2002

2002年  第二十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英雄探妻   袁學軍 攝

這位名叫張良善的人是阿里軍分區葉城留守汽車營的幹部。他常年駕著軍車奔駛在險象環生的高原公路上,一次執行緊急任務時,家中的妻子因病連同未及生下的孩子死去了。8年過去了,他多次懷著悲憤來到妻子的墳前寄託自己的哀思。

第二十一屆│2004

2004年  第二十一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草本年華   袁徐慶 攝

第二十二屆│2007


2007年 第二十二 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謝罪之旅  郭亮  攝

2006年5月9日,日本僧人巖田隆造來到遼寧省遼陽市的「萬人坑」。他在累累白骨前跪拜誦經,為亡靈祈禱懺悔。這裡埋葬著數千具中國勞工的屍骨,見證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罪證。

2007年  第二十二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遊牧(組照之一)  阿音 攝

第二十三屆│2010

2010年  第二十三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達錯一家人  朱丹陽  攝

2010年  第二十三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每天的早晨  楊健 攝

2009年6月3日,山東省青島市第一海水浴場。每天早晨,市民再次健身鍛鍊。 

2010年  第二十三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眾志成城託舉生命  劉應華  攝

第二十四屆│2012

2012年  第二十四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幸福  金雲鍾 攝

2011年5月7日,江蘇省徐州市煤建路。環衛工人張景和坐在路邊綠化帶的水泥臺上,膝頭坐著6歲的孫女。老人雙手捧著孩子的臉,爺孫倆正在親熱。

2012年  第二十四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大國之翼(組照之一) 沈玲  攝

2012年  第二十四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蒙古馬(組照之一)  王爭平  攝

2012年  第二十四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南水北調移民(組照之一)   陶德斌   攝

2012年  第二十四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莫言獲諾獎後   廖攀   攝

2012年10月18日,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北京出席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辦的「祝賀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座談會」,這是莫言獲諾獎後公開露面。

第二十五屆│2015

2015年  第二十五屆中國攝影藝術展覽  餵食爸爸  燕雁 攝

2014年5月21日,在山西省兒童醫院病房裡,王志華在給女兒餵食,還沒等父親嚼碎,王可然就張大了嘴,如同一隻待哺的幼鳥。王志華3歲的女兒王可然患了一種罕見的疾病——「賁門失馳緩症」,牙齒脫落,無法咀嚼進食。為了讓女兒能吃點東西,王志華就將食物嚼爛後再嘴對嘴餵給她,由於王可然不停地嘔吐,這樣的餵食動作每天要重複無數次。

2015年  第二十五屆中國攝影藝術展覽  民警接待室(組照之一) 潘永強  攝

2015年  第二十五屆中國攝影藝術展覽  我的家(組照之一) 曹隆華  攝

第二十六屆│2017


2017年  第二十六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沙場點兵  範顯海 攝

2017年7月30日,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大閱兵在內蒙古朱日和訓練基地隆重舉行。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以慶祝建軍節為主題的盛大閱兵,是野戰化、實戰化的沙場點兵。

2017年  第二十六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同床異夢  盧正華   攝

所以學攝影,就是拿起手中相機,慢慢去記錄我們的路!

點擊【閱讀原文】系統學習攝影,記錄更好的生活!

相關焦點

  • 陳尚志攝影作品在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展出
    12月20日,在河南三門峽開幕的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中,靖遠縣攝影家陳尚志的作品《群山裡的福民居》巨幅展出。
  • 「中國電視60年 金牌主播60人」 全國巡展第一站走進河南!
    12月28日「中國電視60年 金牌主播
  • 10部設計紀錄片,值得一看!
    該系列結合了戲劇化的重塑、壯觀的攝影技術,以及Simon Schama獨特而富有個性化的敘事,全面剖析藝術大師們孕育和誕生藝術品時扣人心弦的故事。 這部紀錄片榮獲國際艾美獎最佳藝術節目、2007年第60屆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攝影紀實類等多項國際大獎。
  • 中國攝影史上,值得閱讀和收藏的40本書
    1923年該書作者劉半農赴法留學,期間自習攝影,1925年獲博士學位回國後,並加入了北京光社,親眼目睹了中國攝影與攝影發源地法國攝影之間的差別,他以中西方不同的視角,即興完成了這本攝影理論著作。該書於1927年10月初版,1928年4月再版,1930年4月三版,2000年10月,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了第四版。02
  • 張文宏:「上海方案」是中國防控戰的縮影
    張文宏:「上海方案」是中國防控戰的縮影 目前或「只是結束的開始」中新網上海2月25日電 題:張文宏:「上海方案」是中國防控戰的縮影 目前或「只是結束的開始」記者陳靜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教授25日表示,「『上海方案』是中國防控戰的縮影」。「中國在至暗時刻的努力,國際社會已經看到。」張文宏說,「中國的方法是目前我們唯一知道的、被事實證明成功的方法。」
  • 傅滿洲:被西方虛構出來的清朝人,作惡多端,是西方人偏見的縮影
    薩克斯·羅默根據他對晚清時局的一個了解,將傅滿洲刻畫成了一個萬惡不赦的滿清人形象,也代表著黃種人形象,而在小說中,倫敦的那些白人則是智慧與正義的象徵。從小說的情感色彩指向來看,我們能很明顯地感受到當時西方國家的人對中國的偏見與歧視。
  • 「攝影作品賞析系列」馬克呂布:影響一代中國紀實攝影的名家大師
    馬克·呂布(Marc Riboud),20世紀最偉大的攝影師之一,首位獲準進入中國拍攝的西方攝影師。他來往中國達20餘次,其拍攝手法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中國紀實攝影界佔據主導位置,產生了恆久而巨大的影響,很多經典的瞬間已經成為了20世紀的時代縮影。
  • 中國攝影第一人:郎靜山
    2019年12月「紀念攝影術誕生180周年」活動中,郎靜山被評選為「攝影術誕生180年180人」之一。其攝影成就以及對中國攝影的貢獻,絕對是中國攝影第一人。1912年,郎靜山完成學業,先後進入上海的《申報》《時報》工作,成為了中國第一代攝影記者。
  • 值得一看!臨沂的這部電影在北京首映
    值得一看! 人民網、鳳凰網、樂視網、時光網等三十多家媒體聚焦《毛驢上樹》首映禮 2019年9
  • 「另眼評圖」拍出鄉土攝影的新意
    路,和甘蔗一樣甜譚佳亮/攝(紀實)2015年4月,漢壽縣坡頭鎮永豐院村村民梁廷剛夫婦牽頭和另外兩家農戶聯合,組織全村60多家農戶成立「廷剛甘蔗種植專業合作社」,集技術指導、種植、收割、銷售於一體,同時建立網絡銷售平臺
  • 《中國醫生戰疫版》強烈推薦最美紀錄片,你值得一看,致敬英雄
    我是老白,今天給大家強烈推薦一部最美記錄片,它就是《中國醫生戰疫版》。官方海報影片是以時間線為推進,記錄從新冠疫情爆發到四月底醫療隊凱旋期間在武漢的醫護群體的抗疫故事,深度跟蹤拍攝武漢4家醫院,8個醫療隊,30多名醫護,20餘名病人,啟動8個攝製組,60
  • 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暨中國攝影金像獎頒獎典禮異彩紛呈
    此首專屬之作由國家一級作曲家劉青作曲,《中國攝影》雜誌資深編輯馬夫作詞,顯示出攝影工作者的智慧與才情。以此致敬攝影人堅定信念、根植沃土、勇擔責任、潛心創作的藝術情懷,用歌聲禮讚攝影金像獎的榮光。首次為金像獎譜寫的歌曲《光影禮讚》在開幕式上唱響。頒獎典禮充分運用高科技手段,帶給人一場高水準的視覺盛宴。
  • 中國風景攝影的回顧與反思
    本文節選自《攝影之友》2020年12月刊編輯:崔崔崔 文:林路轉載請聯繫授權特邀專家
  • 《中國攝影》2018全年總目錄
    」交流論壇摘要 1-140四十年河南四十年河南 文/本刊編輯部 2-20河南攝影四十年 文/陳曉琦 2-24為什麼是驚蟄 文/李宇寧 2-84探尋地方攝影史書寫的更多可能: 「同步——河南攝影40年研討會」觀察 文/周星宜 2-126第二屆中國攝影圖書榜
  • 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郭建設談攝影
    21世紀初他的代表作《紅色中國》出版,這是中國攝影史上第一次有人專從一種顏色來看待這個國家,為我們認識中華民族提供了一個新的維度。——第13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獲獎評語1992年,郭建設被授予「全國十大青年攝影家」稱號。
  • 中國近代史的縮影—大上海
    上海,是中國的直轄市之一。人們常把北京讀作一個「城」,把廣州讀作一個「市」,把廈門讀作一個「島」。我們把上海比作一個「灘」,叫「上海灘」。「灘」,指的是河海湖泊淤積而成的平地。從地理位置上來說,上海是一個生長於長江入海口的灘地。上海原先只是海邊的一個小漁村,漁民用一種叫「滬」的工具捕魚而生。因此,上海的簡稱為「滬」。
  • 首部聚焦攝影人的大院線電影《照相師》12月12日邀你來看
    你是攝影人嗎你拍照嗎講攝影人的電影
  • 民國初年的中國社會縮影——清朝剛滅亡時的四川人市井生活舊照!
    【民國初年的中國社會縮影——清朝剛滅亡時的四川人市井生活舊照!】民國初年,四川某地的菜市場,沒什麼東西賣,也沒什麼人來買,不像現代的菜市場那樣熱鬧。兩個年輕人在用煙杆吸菸。這些老照片拍攝於清朝剛滅亡時的民國初年,可以看到照片中左邊的男子已經剪掉了辮子,但也還有人留著,因為他們沒那麼快接受新事物。這張照片是拍攝於辛亥革命成功不久後的四川,可以看到男人們都剛剪掉了辮子,清一色的光頭。這是簡易型的轎子嗎?兩個轎夫抬著一個士兵,前面的轎夫還留著辮子,後面的那個轎夫已經剪掉了辮子,這就是清朝與民國的過渡期經常能看到的景象。
  • 影友來稿分享|風光攝影全攻略(深度解析、值得一看)
    - 如有一些地點是第一次去拍攝,筆者會建議上墨跡APP 看一看,日出日落方位是否正確,才可以順利地進行拍攝。》籤約攝影師作品徵集作品要求:1、徵集作品中必須提供主題闡述、攝影師的近期攝影工作照及個人簡介300字左右,其他可以提供包括個人聯繫方式、攝影經歷、榮銜資歷,重要獲獎、攝影感悟等(文件格式:TXT或DOC)。
  • 電影院開業,這些電影值得一看
    這次的影院重新恢復開放,囤積了這麼久的春節檔的電影終於在暑期檔如約而至了,總的來說暑期檔的爆款電影還是有很多的,同時也有很多值得看的電影復映,在家宅久了的家庭影院模式終於可以搬到電影院來一次暑期瘋狂觀影了,在此,小編給大家推薦一些「值得一看」即將上映以及復映的電影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