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臘月,餌水寒食,臨近寒九,房間裡的南方人冷得瑟瑟發抖,屋子外的北方人裹得嚴嚴實實。這個時候南北差異就顯現得相當明朗,但是好像在中國這個國度裡,沒有什麼差異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在吃麵前,我們不堪一擊。
火鍋是冬日的寵兒,隆冬不挑節日,寒風貫南通北。這個時候我們好像消除了文化差異,地域黑的唇槍舌劍也偃旗息鼓,我們都有著一個共識,那就是拉幫結夥的約一頓火鍋。
但是如果真的覺得大方針上的一致可以消除縫邊角裡的罅隙那就大錯特錯了。在火鍋派系上的劃分已經足夠壯烈,戰火連天交戰多年,可遠不止這麼簡單,蘸料戰場的鏖戰也由來已久。
先說南派,由於派系的劃分足夠多元,所以導致在口味差異上也形成了分支。最為明顯的就是幹碟,油碟之間的劃分。當然細緻些也會有幹油碟這一支脈。南方幹碟和油碟的區分也是有著地域的因素在。
除了愛吃辣的這一點共識,一直以來四川是四川,重慶是重慶。兩個地方分得清清楚楚,在火鍋蘸料上也是如此。重慶人愛吃油碟,而油碟逐漸成為了重慶火鍋的核心。
油碟的製作方法:油碟的配料比較多通常包括香菜、小米辣、蔥花、蠔油、白芝麻、蒜蓉。採用呈液體狀的調味品,如醬油、蝦抽、蠔油等,加入其他作料,再加入鮮湯或清湯調兌而成。
幹碟則不同:南方的幹碟是由辣椒麵、鹽、芝麻、味精、花生碎組成。作料無汁水、無稠液態,如幹椒麵、乾花椒麵這些都是成都人吃火鍋的最愛。
而在北方,由於火鍋形式較為單一,而麻醬滋味香醇,濃香四溢成功博得了北方人的歡心。可以說火鍋蘸麻醬是北方人的標配,挖上一勺芝麻醬在小料碗裡,加入少量香油喜再來點醋,額外添加點花生碎、蔥花、蒜末等小料,有人會選擇腐乳跟韭菜花。
雖然在南方呆了多年,但是麻醬的香醇實在是讓人無法抵擋。導致現在去吃火鍋每次自己的面前都會擺著三種蘸料,每種口味都吃一遍,所以這也是我瘦不下來的原因。
看完之後你們都喜歡吃什麼蘸料呢?不會吃火鍋的人可能會突然迷惘,我究竟屬於哪派?其實都一樣,我們自立門派吧。願大家看完都能找到自己最喜歡的蘸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