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新秀】壺鏡人生——墨羽軒

2021-02-06 西吉萬象

壺鏡人生

墨羽軒/文


壺,一個古老的身影,穿行在中華五千年的文化中,靜靜地沉默在人們的思考中,卻又毫無隻言片語。它從未賣弄過,也從未高傲過,只是獨自在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裡,靜靜的傾訴著自我。如同一個修行的人,用修行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勞動,追求平淡裡的深味、簡易中的精緻,樸素下的高貴,這便是大部分人有機會採摘到的人生,而聲名也很少辜負這種選擇,尤其是在精神上回報上。

壺是有靈性的。其實,一把壺就是一個人,一個人就是一把壺。人講面子,壺講造型。人活一張臉,這說的是尊嚴;壺活一口氣,這說的是風骨。每一把壺裡面都有一股氣撐著,每個人也是。

以壺為鏡,就會懂得知足。當水位過高時,壺就會不由自主地流出過高的一部分。它知足,懂捨棄,它知道「舍」比「得」更有意義,捨去不是一無所獲,而是一種境界。如果得到的過多,卻又不能很好的利用,那麼,這些所得之物,便是累贅,是負擔,一旦捨去,或許就輕鬆多了。

以壺為鏡,就會懂得放下。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淺顯地說,就是因為人們放不下。做人須懂得放下,正如一把壺,肚子裡越滿,就越是靜靜地被放下。人應該放下,放下的不只是功名利祿,要想達到「無所求」,「隨心所欲不逾矩」的灑脫人生,我們還應該放下的,是世俗中的某些條條框框,放下某些機會。最初放下的便是追求外貌的心。壺講造型,扭曲的、醜惡的表象,不會因保護而永存,它終究有一天會被歷史所湮滅。放下外表,注重靈魂的雕琢,即使萬年之後,靈魂也能熠熠閃光。

以壺為鏡,就會懂得做人。做人,其實簡簡單單。有些人做人注重外表,重視外表的光鮮亮麗,但是再怎麼美麗,始終因為沒有內涵而看上去毫無氣質;而有些人不論他的外表怎樣醜陋,但是走到哪裡,都會讓人覺得有一股氣質瀰漫在他的身旁。因為,內斂的才華叫智慧,內斂的傲氣叫風骨。一個人,若是既有智慧,又有風骨,那麼即使萬般謙和,也是柔而不弱。沒有正直的風骨,沒有高傲的氣節,人就會淪為跪著爬行的人,根本沒有做人的尊嚴,更別說生活的幸福。

以壺為鏡,就會懂得磨練。壺經過開水的磨難,人只有經過磨難後才能出色。的確,凡是有大成就者,都曾經歷過很多的磨難和考驗。磨難磨出耐心和毅力,磨出了婉約和細膩,也磨出了豐富的人生經驗。「痛並快樂著」,這是人們的共識。沒有痛苦的經歷就體會不到快樂和幸福的甜蜜。正如經過寒冬的人才能更加感受到太陽的溫暖。

以壺為鏡,就會懂得用心。做人想要講究內心的氣質,就必須學會用心,用心做每一件事,氣質就自然而然地展示出來。做人如做壺,壺的氣質,在於它內部茶水的香醇,帶著那獨一無二的氣味溢出來,清香亦給人享受;人的氣質,在於其心靈,心靈的光明照亮周圍的黑暗,用心亦給人氣質,由內而外地發散出來。現代人似乎早已淡忘了,不論如何地濃妝淡抹,也掩飾不了內心的空洞與無聊。做人,其實簡簡單單。做人與做壺都是用心在裡面。

每個做壺的工匠都知道:做壺做到最後,就是做人。一個沒有婉約之心的人,他的壺是沒有內容的;一個沒有耐心的人,他的壺是不會婉約的;一個沒有善心的人,他的壺只會糟蹋一匙好茶。泡的是糟粕,則破了壺的金身,惹得一身腐敗氣。

以壺為鏡,就會懂得存善心,得善果,修善心,結善緣。善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品德。《論語》中有一句話:「君子道者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是的,一顆善心,勝似一座廟宇。善心絕不是一件可有可無的華麗衣裳,而是人人靈魂之盒中必須鑲嵌的一顆鑽石,在每個時刻都能熠熠生輝。

原中國總理溫家寶說過:「一個人不管有多聰明,多能幹,背景條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那麼他最終的結局肯定是失敗。」面對複雜多變的社會,面對形形色色的人性,引導人們怎樣做人,如何行事,在品行的歷練中打造內心完美的人生風骨,成了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

如果人生是一片海域,那麼我們就是行駛在海面上的一隻只小船,當漫步的時鐘悄然間馳過了一年又一年,跨過了一個又一個新的裡程,我們就會來到一個又一個新的目的地。展望未來規劃明天,自然又回過頭來,觀望那曾經破開的風浪,躲過的礁石。若偶然發現,方向錯了,我們依然堅持,因為每一條已經走過的路都有不得不跋涉的理由,每一條將要走的路也都有不得不堅持的理由。一年好景紅橙黃綠,人生四季春夏秋冬,宿命一說固然有理,然而漫漫長路,總會有某個偶然停靠的契機,陽光雨水,濃如顏料,月色星輝,淡如墨跡。諾言與年華,隱退於歲月的幕後,濁浪與清浪,一潮平復一潮。所以看好生命的每個轉折,把握每次成功的投籃。駛向彼岸,抱著曾經鑑定的理想,哪怕方向錯了,我努力過,奮鬥過,我不後悔,有的只是比以前更堅定的執著。

人的高貴在於靈魂,放下對外表的追求,方是大雅,所謂有形的物質,自然易拿易放,然而無形的觀念,卻免不了一番掙扎。在我們有限的生命裡,我們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尋找屬於自己的東西。我不奢求自己能夠大徹大悟,卻希望自己能學著放下半分執念,瀟灑地走過人生。


相關焦點

  • 臺灣美食地圖-安羽軒食堂
    安羽軒食堂 | 臺中大份量丼飯~超逗趣紅布條,老闆警告 :『肚子要被搞大了!』在臺中住了幾年,發現最近餐點一間比一間更霸氣!大到30隻龍蝦擺上桌、小到連日式丼飯都要比浮誇~ 6月初才剛開幕的安羽軒食堂,招牌丼飯居然把半隻烤雞擺上桌,不僅餐點份量超霸氣,連小菜、熱湯、麥茶也無限供應,甚至白飯跟日式刨冰都讓你吃到飽,來這邊根本吃一餐抵兩餐!
  • 追壺人告訴泥紫砂壺墨綠泥有毒嗎?
    紫砂壺中有原礦綠泥,這是一種非常優質的泥料,但有人發現還有一種做成的壺是墨綠色的。那麼,紫砂壺中的墨綠泥是原礦泥料嗎,紫砂泥料有沒有墨綠泥這種分類呢?
  • 成都AG超玩會月光首次回應,為什麼用麟羽軒和愛思!
    成都AG超玩會在月光回歸以後整體的隊伍不僅有,一諾,六點六的強力支柱而且也是添加了,湯湯啊澤兩位新人選手再加上重新啟用麟羽軒,整個的BP也是變的更加多變,七年,六點六,啊澤,麟羽軒四人組成輪換體系,讓成都AG超玩會的陣容可以全方面的覆蓋全部的陣容體系,針對一些有弱點的戰隊都是可以很從容的拿出壓制他們的陣容。
  • 傳承︱陳寶玉的「壺」途人生
    一壺亦人生——陳寶玉 6月23日,蒙城縣周元路文廟門前,車水馬龍,在這鬧市之中,37歲的陳寶玉自有一片天地。從主路到巷口,再往裡走,沒有熟人帶領,是如何也不好輕易走進蜘蛛網般的小巷的。「紫砂作胎、壺身包錫、以玉點綴。」陳寶玉說,經過加工後,原來紫砂壺的外形發生了巨變,但實用性一點沒變。    1980年,陳寶玉出生於蒙城縣一個鐵匠家庭,從他記事起,父親不僅是鐵匠,也經常擺一種用金屬包裹的茶壺,從小耳濡目染,陳寶玉將每一道工序都熟記於心。
  • 我敬人生一杯酒,人生予我一壺茶
    我敬人生一杯酒,人生予我一壺茶作者:吳建東  編輯:青青子衿        淅淅瀝瀝的秋雨,一連下了兩天一夜。人們不得已,被這晶瑩剔透卻冰澈肌骨的雨簾,遮擋在了屋子裡。        院子裡的窪處,雨滴掉落。
  • 王者榮耀:AG對戰E星,AG麟羽軒首發出戰,六一組合來襲,貓神未能首發
    AG首發成員已經替換,六點六、麟羽軒、笑影、一諾、愛思上場,六一組合再次集結,愛思重回首發陣容,麟羽改名麟羽軒後返回KPL重登賽場,目前來看,一諾和笑影是比較穩定的,在六點六和愛思對陣
  • 陳寶玉的「壺」途人生
    作為傳統工藝的錫包壺,就是在紫砂壺外層整體或壺底、壺嘴、壺蓋、壺把等局部貼上錫片,通過熔化、壓片、造型、盡打、打磨等工序成型。在蒙城縣有一位叫陳寶玉的年輕人,沒有像大多數同齡人那樣外出掙錢,而是在家裡堅守著家族傳承的這門冷門手藝——錫包壺製作。 今年35歲的陳寶玉,是蒙城縣錫包壺工藝的第四代傳人,從小就耳濡目染錫包壺的傳統製作手藝。
  • 人生是一壺茶—邁騰
    今天早上開著邁騰來上班,突然想起後備箱裡有一盒昨晚剛買的玫瑰花茶,我打開邁騰轎車的後備箱,空間很大,隨手翻出,走進辦公室,沏上了一壺玫瑰花茶,小口品著這茶,淡淡的玫瑰花香,水溫不是很燙也不是很涼,那個溫度剛剛好,變讓我想起了我們的人生。
  • 新秀 | 中青年實力派 - 趙宣 ' 沉碧
    古樸素雅,明潤光和壺身上斂下敞,鴨嘴形流壺鈕、蓋、壺身在俯視角度上形成同心圓層次分明,節奏和諧長按或掃碼報名諮詢熱線:139 6157 6834·   新秀加推  ·紫砂、茶事、人生。歡迎關注分享▼ 閱讀原文更多《實力派大全 ● 紫砂藝師作品展》
  • 草根文藝:宏樹的內畫
    由於鼻煙壺的內壁光滑,不易著墨和彩繪,所以內畫鼻煙壺始作之初,只能畫一些線條簡單的圖案紋飾。後來,內畫藝人用小鐵珠、金剛砂將壺的內壁磨成砂狀,細膩而不滑,易於繪製,所以內畫技法從此得到更快的發展,使中國的繪畫技法在方寸之間,隨心所欲,以小見大。
  • 阿純真名太霸氣,艾比的太文藝,而韓美娟的比軒墨寶寶還Man!
    而那些短視頻app不是一個普通的小視頻軟體,它其實是一個可以讓普通的小網紅從此走上人生巔峰的軟體,所以很多網紅都是通過某音才走紅的,但走紅的那些主播大多是用藝名,至於他們的真名又有幾人知曉呢?那麼今日就給大家剖析下靠男扮女裝來吸引大眾眼球的主播的真實名字。
  • 墨的因緣·大和古墨
    恐怕攜帶國書回日本的同時,也帶回了由關書寫文書的筆、墨、紙(帛)硯等文房用具。其後,三國魏明帝景初三年(239),倭之邪馬臺國女王卑彌呼遣大夫難米升、都市牛利等出使魏國,獻上男女生口(奴隸)十人,班布二匹二丈。魏明帝對此深表讚許,詔封卑彌呼為「親魏倭王」,賜以金印紫授。又賜給使者銀印青綬,及各種錦綢、金、刀、銅鏡、珍珠、鉛丹等。
  • 【墨墨遊記】行走鎮江
    本以為西津渡這麼一個文藝又古風的名字,應該是古典氣息很濃厚的地方,沒想到首先映入眼帘的居然是……這麼一個具有西式風格的音樂廳?半路上還遇到小朋友們在吹泡泡,墨墨被大大小小、略帶色彩的泡泡吸引到手舞足蹈,喜不自勝。
  • 入圍名單 ◎ 2016首屆「紫砂中華」實力派新秀
    經過緊張有序的策劃籌備,2016首屆「紫砂中華」實力派新秀評選活動自去年12月18日正式公布至今,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尤其是紫砂界同仁的鼎力支持,活動盛況空前,參賽者技藝水準、參賽作品質量檔次、品審專家及嘉賓團隊實力等均處於業界極高水平。目前,活動仍在如火如荼的進展中,並且經評審團隊慎重嚴格地評選鑑定,已經就入圍作品做出了最終決定。
  • 小墨丨筆渡丨心舟
    楊旭綿(小墨)號 雨墨池  字 雨汐   CIDUHUASHE 小墨自述      從小就喜歡畫畫,至今已有卅個年頭了。「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裡無雲萬裡天」,總用這博大的胸襟看世界,看人生,看得失。     畫畫使我淡泊名利,悠然自得。閒時,喜歡一邊品茗,一邊畫畫;一邊品茗,一邊悟禪:這也是我孜孜不倦的追求。     我喜歡人家對我畫畫的批評,因為批評是最好的激勵, 也是進步的源泉!
  • 茶卡鹽湖——天空之鏡||攝影/ 筱晴【文藝百花】第309期
    茶卡鹽湖——天空之鏡攝影 /  筱晴(北京)  刊名題寫 / 王 軍 (書法家)刊名題寫 / 馬騰龍(
  • 中國古代物理學-《墨經》光學
    他們的著作《墨經》以連續八條文字記載了光學問題。它們依次為:1)影的定義及影子生成的道理;2)光線與影的關係;3)光的直線行進的性質並以類似小孔照像匣的實驗證明這種性質;4)光反射特性;5)從物體與光源的相對位置來確定影子的大小;6)平面鏡反射成像;7)凹面鏡反射成像;8)凸面鏡反射成像。這八條文字,是墨家從事光學實驗、進行精密觀察的忠實記錄。
  • 焱壺課堂|紫砂人物傳之-顧景舟
    因家境困頓,無法入中學繼續深造,在跟隨呂梅笙攻讀古文三年後,18歲時,輟學在家的顧景舟在家從師於祖母邵氏,學習紫砂工藝,從此立志於紫砂,並給自己小書房取名:墨緣齋,始用印「墨緣齋」、「墨緣齋景堂制」、「景記」、「景洲」、「武陵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