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悲歡,明清筆記小說中的狀元

2021-01-12 大道知行知行堂

作為國家選拔「公務員」的一項制度,科舉並不是選拔「著名文學家」,而是選拔優秀的治國理政人才。這就造成了士林人格的兩重性,尤其是狀元,首先應該是政治的,然後才是文化性情的。如果錯位,對國家而言是「事故」,對狀元個人而言就是「故事」。

延續了一千三百餘年的科舉取士制度,是中國政治文化的圖騰。而狀元,則是士林奉為圭臬的主流價值地標。十年寒窗甚至一生搏殺,就是為了功名二字。家喻戶曉的「範進中舉」故事,雖是小說,卻說盡了士林科舉之路的艱辛。且看晚清蘇州府元和縣縣試第一名的試卷,這只是考秀才的第一步,題目叫《並坐不橫肱》,若沒有應試「制藝」基礎,還真無從落筆。秀才、舉人尚且如此,何況進士,更遑論狀元。狀元裹挾了士林「求售」或「立功」的諸多人生訴求,所謂「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被視為幸福的最高境界,「落難公子中狀元,私訂終身後花園」則成為士林文化價值取向的最高夢想。

作為國家選拔「公務員」的一項制度,科舉並不是選拔「著名文學家」,而是選拔優秀的治國理政人才。這就造成了士林人格的兩重性,尤其是狀元,首先應該是政治的,然後才是文化性情的。如果錯位,對國家而言是「事故」,對狀元個人而言就是「故事」。下面就來說點與正史不同語境的狀元故事。

錢福像

首先出場的是弘治三年(1490)狀元錢福,《明史》裡連個本傳都沒有,來看其他史料中的錢福簡歷:

錢福(號鶴灘,1461—1504),華亭人(今上海)。弘治庚戌科(即弘治三年,1490)會試第一、廷試第一,欽點狀元。小時候,錢福得了一種奇怪無比的毛病,差點送命。不久,其父做了一個夢,有人對他說:「你兒子就是吳寬哪!」吳寬是成化八年(1472)狀元,官一直做到了禮部尚書。據說錢父做夢時,吳寬還沒有高中。後來,錢福與吳寬竟同年去世。筆記裡就是喜歡記些「怪事」吸引眼球。比錢狀元稍晚的陳洪謨(1474—1555)點評說:「(錢福)為人落魄,不自珍重」,結果「以行檢不立,考察作有疾黜退」。

錢福的前半段科舉人生真的和蘇州人吳寬很相似,但人生的下半場卻大相逕庭,問題大概就出在「行檢不立」上。馮夢龍《古今譚概》有錢福軼事一條:

錢鶴灘(福)已歸田。有客言江都張妓動人,公速治裝訪之。既至,已屬鹽賈。公即往叩,賈重其才名,立日請飲。公就酒語求見。賈出妓,衣裳縞素,皎若秋月,復令妓出白綾帕請留新句。公即題云:「淡羅衫子淡羅裙,淡掃蛾眉淡點唇。可惜一身都是淡,如何嫁了賣鹽人?」

褚人獲《堅瓠集》也收錄了這條筆記。聽到外地有位美姝,已經退休的錢福竟立馬打扮一新奔去求見,士林中可能看作是「性情」,而在道統看來就是「老不正經」了。這首詩打的是油,寫的是鹽,攪翻的是醋,真有「文化」。但賣弄的是才情,丟掉的卻是狀元聲譽。可見當時對士林性情的評判明顯因位置不同而有不同標準。

康海像

第二位出場的狀元叫康海(字德涵,號對山,1475—1541),康海的名氣比錢福要大得多。他不僅是弘治十五年(1502)狀元,還是明代「前七子」之一,創立了自己的文學流派。《明史·康海傳》只有幾行字,如果把他看作著名文學家顯然是遠不夠的,但正史把他當狀元來評價,僅給幾行字,說明康狀元是國家的一個政治「事故」。

康海是武功人(今陝西武功),與太監劉瑾算是陝西老鄉。儘管《明史》本傳上說「(劉瑾)慕其才,欲招致之,海不肯往」。但與這樣一個臭名昭著的弄權太監同鄉,終究要弄出是非來。《明史》本傳接著寫道,同為「前七子」的大名士李夢陽因直言下獄,寫了張紙條讓人帶給康海,上書「對山救我」。康海為救朋友,無奈去找劉瑾。「瑾大喜,為倒屣迎。」這是個相當隆重的動作。第二天,李夢陽就被釋放了。可見劉瑾對康海確實很看重。

士林講究人品,而政治只有輸贏。康海為朋友兩肋插刀,彰顯了書生性情,卻因此捲入了政治鬥爭。隨著劉瑾倒臺,康狀元的政治生命也畫上了句號。

作為狀元的康海死了,但作為文化人的康海變本加厲地活了下去。《明史》本傳記述道:

(從此)挾聲伎酣飲,制樂造歌曲,自比俳優,以寄其怫鬱。九思嘗重貲購樂工學琵琶。海搊彈尤善。後人傳相仿效,大雅之道微矣。

喝酒買醉,沉湎聲色,還幹起了樂工的勾當,以此消解心中鬱悶。九思即王九思(字敬夫),康海的老鄉,弘治九年(1496)進士。也因劉瑾案牽連被勒令退休。正史的後兩句點評分量相當重,幾乎把後來士風式微歸結到康海身上了。

何良俊《四友齋叢說》記了康海一條:

康對山常與妓女同跨一蹇驢,令從人齎琵琶自隨。遊行道中,傲然不屑。

名士妓女共騎一頭驢,驢還是瘸腿的,小廝抱個琵琶跟在後面跑,場面確實夠招搖的。《古今譚概》等多種筆記收錄了這段軼事,可見影響之大。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有「康修撰海」傳略一篇,比《明史》詳盡多了,不僅記錄了康海為救李夢陽與劉瑾的對話,而且還記述了康海罷歸後聲伎之外的一段軼事。有一天,楊廷儀去看望康海。楊廷儀是下面馬上出場的狀元楊慎的叔叔、楊廷和的弟弟,兵部侍郎。老友相見,康海又是勸酒,又是琵琶表演助興,場面十分歡快。楊廷儀見機就勸了康海幾句,來看看:

楊言:「家兄在內閣,殊想念,何不以尺書通問?」德涵發怒,擲琵琶撞之。楊走,追而罵曰:「吾豈效王維,假作伶人,借琵琶討官做耶?」

人家毫無惡意,而是出於好心的朋友之言,卻引起當事人大發脾氣。康海這樣的做派,已不是為了消解塊壘,而完全像一頭受傷的敏感小鹿,不僅狀元形象蕩然無存,作為文化人的方寸也已大亂。錢謙益因此還惋惜了幾句,說康海本來有「經世之才」,吟詩作文無非是業餘愛好而已。弄成這副模樣,都是政治惹的禍啊。

楊慎像

第三位出場的狀元叫楊慎(字用修,1488—1559),《明史》有傳,還不短,但說的都是政治。這裡先來看《古今譚概》的一條軼事:

楊用修在瀘州,常醉,胡粉傅面,作雙丫髻,插花,門生舁之,諸伎捧觴,遊行城市,了不為怍。

做派簡直比康海還要囉唣。那是因為,楊慎捲入的政治漩渦直接是皇帝攪動的。

楊慎是明中葉著名政治人物楊廷和(《明史》有傳)的兒子,正德六年(1511),年僅二十四歲就高中狀元。據《明史·楊慎傳》載,楊慎捲入的政治鬥爭比康海複雜得多,不僅牽連到他父輩的恩怨,還直接牽扯到皇帝。嘉靖皇帝因為「議禮之爭」時楊氏父子都不支持他,所以一直懷恨在心,楊慎都被戍邊了,還時不時地被皇帝「關心」著,冷不丁要「惦記」一下。幸虧朝臣幫忙,每次都含糊回答皇帝「楊慎年紀大了,又有疾病在身,掀不起什麼風浪了」,嘉靖這才稍稍解氣。而楊慎則心灰意冷,「益縱酒自放」。

一位本來可以施展更多才華的狀元郎,就此在聲伎買醉中了此一生。嘉靖三十八年(1559)七月,楊慎去世,享年七十二歲。大清入主中原,採取了文化懷柔政策,連續開科取士,廣攬人才,晚明江南士林結社、交遊、選花榜的時尚也被延續了一陣,名士悅傾城的風流故事也就不斷上演。鈕琇《觚剩》、顧公燮《丹午筆記》等都記述了家住蘇州南園的名姬蔣四娘的故事,她嫁的名士是順治四年(1647)狀元、武進人呂宮(字長音,1603—1664)。但蔣四娘不願一輩子做籠中的「金絲鳥」,進京不久就回到家鄉,繼續過她的快活日子。

從《清史稿·呂宮傳》看,呂狀元這位江南名士雖「文章簡明,氣度閒雅」,但實在政績平平,只有他和蔣姬的短暫同居傳遞出不同於正史敘事的信息,這應是明清之際士林真實的日常生活圖景。

《觚剩》《丹午筆記》的文字幾乎一樣,從作者生活的年代看,應該是顧公燮摘抄鈕琇的筆記。但兩人於清初都相去不遠,也可能「狀元娶名姬」的故事在當時廣為流傳。來看鈕琇的記述:

吳門有名妓蔣四娘者,小字雙雙,媚姿豔冶,儇態輕盈,琴精弈妙,復善談謔。花月之筵,坐無雙雙,不足以罄客歡也。毗陵呂狀元蒼臣遇於席,一見傾悅,以千金買之,攜至京師,扃置花市畫樓,窮極珍綺,以資服饌,自謂玉堂金屋,稱人間佳配。而雙雙以為瓊盎芙蓉,雕籠鸚鵡,動而觸隅,非意所適。

一位活潑中帶著豔冶、琴棋皆通的蘇州名姬形象呼之欲出。飯桌上有了蔣四娘,所有客人才能盡興。呂狀元就因一次吃飯時的偶遇而對四娘一見鍾情。呂宮官做得爾爾,銀子卻不少,一擲千金,抱得美人歸。專門建了豪華住宅,自以為郎才女貌、人間絕配。可四娘卻不這麼想,她甚至很討厭住所裡繁華的裝飾,矛盾還在後面。

順治十一年(1654)大年夜,呂狀元全家一起吃團圓飯。呂宮拿出一舊一新兩隻家藏玉杯喝酒,他把其中祖傳的那隻斟滿酒給四娘,說:「這是我家的鎮家之寶,敬你一杯。」不料四娘偏要那隻新的,把鎮家之寶還給呂宮說:「君雖念舊,妾自懷新。」大過年的,話中有話,呂宮當然聽得明白,心裡很不痛快。第二年就把蔣四娘「放歸吳門」。不能不說,江南才子就是真性情。

離開狀元府的蔣四娘就像逃出樊籠的小鳥,心裡有說不出的輕鬆。她回到家鄉蘇州,在南園建了一座庭院式的住所,重新開張營業。崑山有位姓徐的書生,是四娘的老相識,聽說四娘回蘇,特地坐船找上門來。四娘請徐公子喝茶聊天。徐公子說:「四娘已作狀元婦,為啥不好好生個狀元兒,卻回來重操舊業?」四娘的回答水平太高,簡直就是人性自由解放的宣言。為了不破壞文言漢語的美妙韻律,還是直接摘錄如下,文字還比較順暢:

「人言嫁逐雞犬,不如得富貴婿。我謂不然,譬如置銅山寶林於前,與之齊眉舉案,懸玉帶金魚於側,與之比肩偕老,既乏風流之趣,又鮮宴笑之歡,則富貴婿猶雞犬也,又奚戀乎!嘗憶從呂君於都下時,泉石莫由怡目,絲竹無以娛心。每當深閨晝掩,長日如年。玉宇無塵,涼蟾照夜,徙倚曲欄之間,悵望廣庭之內,寂寂跫音,忽焉腸斷。此時,若有一二才鬼從空而墜,亦擁之為無價寶矣。人壽幾何,難逢仙偶。非脫此苦海,今日安得與君坐對也?」

最後一句,四娘簡直太機智了:「我要是不趕緊脫離這樣的『苦海』,現在哪有機會和您徐公子坐在南園喝茶聊天啊!」徐公子大笑而別。

文化底蘊是一個漫長累積的過程,僅從文化傳播的視角看,這真是一個全民娛樂至死的時代。

◎本文摘自《浮世悲歡:明清筆記小說中的士林冶遊生活》(作者簡雄),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狀元筆記」賣得火真真假假難分辨
    該店賣家稱,店裡銷售的「狀元筆記」,貫穿高中三年,適合學生「提分」。當問及筆記中的「狀元」出自哪所學校時,該賣家避而不答。這些「狀元筆記」大多字跡工整,但無從證實該筆記的真實性。  記者在省城長江中路新華書店圖書城分店看到,該書店關於學習方法類的叢書,有一套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狀元筆記》系列叢書備受青睞,該套書籍貫穿初中、高中兩大階段,書中並沒有狀元們的手寫體筆記,但經著作者的總結和凝練,展示出狀元們對學習內容進行記錄、記憶、思考、運用和複習的全過程。
  • 新書推介|陳文新:《明清小說名著導讀》
    《明清小說名著導讀》(第三版),陳文新著,商務印書館2018年版。》導讀第一節  紀昀的小說觀念    第二節  《閱微草堂筆記》的淑世情懷    第三節  《閱微草堂筆記》的敘事準則第四節  《閱微草堂筆記》中的狐鬼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趙伯陶
  • 明清小說中情節簡介
    隨著各種考試中多多少少都涉及常識應用這一板塊,但是現在考察中慢慢深入,注重細節,並不是簡單地皮毛,所以這裡就明清小說中的一些情節進行剖析,希望能夠在後期的學習中幫助到大家。一、《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
  • 桑弧與張愛玲的「影緣」:浮世的悲歡 內斂的力量
    《不了情》桑弧拍攝《不了情》也很快,1947年2月開拍,3月末就拍完了。這部電影裡的演員,劉瓊、陳燕燕、路珊、嚴肅都是一時之選。張愛玲的劇作和她的小說一樣,都會有她自己生活的寫照。可以說,她用一生寫出自己和自己看到的世界,不惜反覆塗抹。她寫的電影劇本,因為要迎合大眾的口味,大多是喜劇。可在她的喜劇裡,沒有矯揉造作,她寫的都是「浮世的悲歡」,是一種如「鎊鎊的日影」般的戲劇。這和桑弧的品味和藝術追求也是一致的。我一直都認為張愛玲是中國家庭劇和喜劇劇作的第一人。她世俗,卻不庸俗。
  • 《明清小說研究》2020年第1期文章摘要
    關鍵詞  《聊齋志異》  徐康  批校  蘇州方言 筆記小說文體觀念考索——以晚明筆記小說為中心·張  玄·內容提要  關於筆記小說的概念問題,自20世紀初以來,學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這種研究現狀,給筆記小說的研究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
  • 論元明清小說戲曲中的「燒夜香」敘事
    文學創作與現實生活中關於「燒夜香」靈異因素的強調,也激發了元明清小說戲曲圍繞「燒夜香」建構故事的活力。據筆者統計,元代涉及「燒夜香」關目的雜劇至少有12部,明清白話小說中圍繞「燒夜香」事件建構故事的有20部以上。
  • 浮世雙嬌傳原著小說結局是什麼 是根據哪部小說改編的
    《浮世雙嬌傳》是根據小說改編的,這部劇是屬於雙男主+雙女主設定,還是比較有新穎的,最後的結局也非常美好,那麼,《浮世雙嬌傳》是根據什麼小說改編的?結局是什麼?下面八寶網小編就來說說。  《浮世雙嬌傳》是根據什麼小說改編的  《浮世雙嬌傳》根據人氣小說《十國千嬌》改編,故事主要講述的是符家兩位女兒符玉盞和符金盞,是一對性格迥異的兩姐妹,同時因一首「符女帝後」童謠被推上風口浪尖上。  無奈之下,兩人只好接受命運的安排,在殘酷的朝廷的紛爭中,兩姐妹通過自己的智慧,幫助晉王薛榮登上帝位。
  • 高考狀元拍賣筆記,請學霸們先知識變現
    8月5日,6位從傳奇高中走出的2016屆省狀元,拿出了自己的功課筆記上「閒魚」拍賣,學霸們的「真跡」,讓五花八門的模擬卷黯然失色。每一份狀元筆記後面,都是學霸們開了掛的人生。河北衡水中學的袁嘉瑋,高考成績公布之後僅半小時就接到了清華大學招生辦的電話,10分鐘後又接到北京大學電話,20分鐘後的凌晨1點,清華招生辦老師直接趕到他家中。
  • 神通廣大第一人:明清小說中的孫悟空
    在《西遊記》問世後,孫悟空深受讀者喜愛,成為明清時期的「網紅」,因此頻繁出現於明清神話小說中。又因為《西遊記》獲得的巨大成功,續作和同人層出不窮,在這些小說中,孫悟空無一不是神通廣大,所以孫悟空這個國民英雄至少有幾百年歷史了,本文就來介紹一下明清小說孫悟空的神通法力。
  • 劉桂秋:明清小說中的「三姑六婆」
    明清小說中的「三姑六婆」劉桂秋劉桂秋, 江南大學人文學院教師,副教授。在明清時的許多小說作品和典籍史料中,經常會提到「三姑六婆」這個詞,如《初刻拍案驚奇》卷六《酒下酒趙尼媼迷花》開頭就說:「話說三姑六婆,最是人家不可與他往來出入。」《金瓶梅》第五十七回云:「那西門慶也不曉得三姑六婆,人家最忌出入。」
  • 高中數學預複習筆記,理科狀元手寫版,備考精華篇!
    高考狀元肖鈺談到高中數學的學習心得時,將預習和複習作為自己必勝的法寶,他說數學的學習一定不要漏掉這兩個人人盡知,但卻人人忽視的重要步驟。的確如此,很多同學常常將預習與複習這類苦口婆心的勸解當作耳旁風,認為這種方法沒必要總是重申,我們在學習中經常用到云云,實際不然,很多同學根本沒有理解這種學法的真諦。數學解題說到底就是經驗與速度的問題,而這些來自於對知識點和題型的熟練程度,預習可以保證對知識掌握的速度,而複習則保證對知識的鞏固和加深理解,因此脫離了這兩個步驟,既上手慢,又理解不透,數學很難快速提高。
  • 從明清小說的諧音命名法,新解「妙玉」之名在小說中的象徵意義
    本文不談別的,僅從明清小說諧音命名的角度,談談「妙玉」此名在小說中可能存在的象徵意義有哪些?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明清時期諧音命名法最常表達的幾種象徵意義,然後我們採用排除法,來確定「妙玉」這個名字可能存在的象徵意義。
  • 石黑一雄研究 || 石黑一雄小說《浮世畫家》中的背叛
    《浮世畫家》描寫了形形色色的背叛,而這些背叛似乎揭示了日本人對待戰敗的特殊反應中蘊涵的特殊文化機理。《浮世畫家》可以看作是一位名叫小野松尾的畫家寫的日記,他的日記有兩個時間跨度,一是所敘述的事件的時間跨度,涉及二戰前後,主要說的是小說主人公小野松尾從小到老的經歷,尤其是他作為畫家的成長曆程。從這一角度,可以說《浮世畫家》是一部成長小說。小野松尾作為畫家的成長曆程是日本人基本價值取向發生轉變過程的縮影。
  • 高考化學預複習筆記,手寫影印版,狀元實驗班內部資料!
    高中化學的學習,梳理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形成一個學科筆記是很重要的,這不僅可以減輕知識的繁瑣程度,也在複習的時候節省重新整理基礎筆記的時間,只要將原有的精華筆記重溫一遍,既可以做到一目了然,也可以提高複習效率。
  • 浮世光陰繪不盡 樂享當下且珍惜
    在劉德江看來,日本浮世繪雖借鑑了中國古代唐畫和彩印畫的筆法,並可從中尋到宋代山水畫和明代文人畫餘音,但一直沒有丟掉日本的「大和魂」。正因此,作為日本工匠精神代表的浮世繪藝術能跳出曾經困擾西方繪畫的「光影真實」之怪圈,歷久彌新地用線描寫意去傳承「日本精神」,從而觀照內心的真實,呈現浮世生活百態中每一個當下的美好。
  • 孟子坤獻唱網劇《心宅獵人》插曲 動情演繹《悲歡遊戲》
    日前,由孟子坤為懸疑探案喜劇《心宅獵人》獻唱的《悲歡遊戲》正式上線。在舒緩的旋律裡啟程,將夢魘與現實之間的轉換,串聯成一個驚心動魄的破案故事,孟子坤與《心宅獵人》的結緣之旅,就此開啟。
  • 孟子坤獻唱網劇《心宅獵人》插曲,動情演繹《悲歡遊戲》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悅日前,由孟子坤為懸疑探案喜劇《心宅獵人》獻唱的《悲歡遊戲》正式上線。在舒緩的旋律裡啟程,將夢魘與現實之間的轉換,串聯成一個驚心動魄的破案故事,孟子坤與《心宅獵人》的結緣之旅,就此開啟。
  • 日本浮世繪竟然和中國的木版年畫同源
    文學如此,美術亦然,日本浮世繪的興起與中國明清木版年畫有著緊密聯繫。明清時期,木版套色印刷技術趨於成熟,不僅促使中國木版年畫在清代達到鼎盛,也推動了日本浮世繪的興起與發展。融會貫通後,梵谷開始靈活運用浮世繪風格進行創作,《杏花》《唐吉老爹》等油畫作品中便有浮世繪的風格。就連廣為人知的名作《星空》中捲曲的雲彩都是從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神奈川沖浪裏》這幅畫中汲取的靈感。梵谷深入接觸浮世繪作品後,他在日記裡寫道:「說我們是光的畫家,這是你們對我們的不了解,說我們喜歡浮世繪是對我們的看不起,浮世繪就是我們的信仰。」
  • 高考狀元英語手寫筆記,高一、高二、高三都適用
    山東省理科狀元張瑞,總分732分、英語135分考進清華大學,他在分享英語學習方法的時候說道:英語就是一個反覆記憶、逐漸強化的過程,反覆在做題中去使用知識點,在聽力、完形填空、閱讀理解上都是以單詞和語法為基礎的,所以基礎知識相當的重要,對於英語作文,平常要積累一些高級詞彙和複雜的句式(定語從句、強調句等)背優秀範文都是很必要的!
  • 高中生物:十張表~搞定實驗中所有試劑使用!附高考狀元手寫筆記
    高中滴童鞋們好哇,學姐最近在實習,作為一名審計,跑斷腿,說斷嘴,看表格看到眼瞎但是中午吃到了泰國的蝦,日本的和牛,法國的蝸牛嘿嘿嘿,還是比較高興的(其實最高興的還是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2021高考將至,高中生物就是以理科中的文科著稱,因為裡面零碎的知識點實在是太太太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