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以下的「小明」才有資格回臺?臺灣家長難接受

2020-12-23 華夏經緯網

滯陸孩童(小明)父母自救會成員陳情。(圖片來源:臺媒)

2歲以下的「小明」才有資格回臺?對於苦等當局鬆口的臺灣家長們,這個答案,明顯不能讓他們滿意。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疫情指揮中心」負責人陳時中15日下午宣布,自7月16日零時起,開放臺灣民眾之2歲(含)以下持居留證的陸籍子女申請入境,並得由父母親陪同,入境後須依規定完成14天居家檢疫。

 

2歲以下的「小明」才有資格回臺?

 

被稱為「小明」的陸籍子女是具有臺灣合法居留身分,並且已與父母在臺灣共同居住生活、就學多年,過年期間隨同父母到中國大陸探親,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滯留在大陸者。

 

對於外界質疑,陸委會連夜做出兩點解釋,「這是政策鬆綁的第一步,基於防疫整體考量,兼顧人道與弱小優先的選擇」,先從2歲以下陸籍子女開始放寬,後續也會觀察實施情形,再做進一步評估,逐步調整,防疫與人倫兼顧很難做到兩全其美,而每一項的措施可能無法讓所有人都滿意,希望各界能夠體諒。

 

據報導,時中當日還說明,2歲以下的「小明」人數約在100人左右。但臺灣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會長鍾錦明受訪時表示,符合標準的人數「不會很多」。至於目前滯留在大陸的「小明」總人數,疫情中心副負責人陳宗彥指出,初步統計約有兩千多人。

 

藍營批當局「政治凌駕專業」

 

100到2000人,意味著每20分之一的「小明」家庭,只能繼續泣血,忍耐骨肉分離之苦。

 

對此,國民黨人王育敏批評,當局「把政治凌駕專業,國民黨要提出最嚴厲譴責」。「小明」無法回來,「小明」的爸媽已苦等非常久,也陳情非常多次,臺灣的防疫能量,沒有任何道理,去阻止小明回到臺灣,當局現在怕別人講話,開一小縫的門,只讓2歲以下的小孩先回來,未成年人和家人團聚,這是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所規範的人權,為何指揮中心只開放2歲以下的小孩,2歲到18歲小孩的人權,不需顧及嗎?

 

國民黨批評,蔡英文非常失職,在此次「監察院」提名過程中,要提名陳菊當「人權委員會主委」,但根本都沒顧及兒童權利,在此事情上,這些人不敢發聲,不敢為「小明」講話,「人權委員會主委」根本不夠格。

 

大陸居民赴臺只恐遙遙無期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民進黨以疫情為由全面暫停大陸居民赴臺。臺方先後開放除大陸以外多個地區的學生返臺就讀,陸生群體多次向有關部門說明情況,陸配團體也多次陳情,但大陸民眾赴臺事宜遲遲未能取得進展。

 

在昨天的「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上,有媒體問及,陸生近日公開連署信提到,日本最近新增的本土個案遠超過中國大陸,但卻被列為中低風險,臺灣接受日本學生入境,陸生卻仍不能來臺,質疑其中標準。陳時中繼續「踢皮球」,對境外生入境保持開放態度,至於要開放哪些區域或年級別,屬於「教育部」權責。

 

據悉,蔡英文當局6月17日開放境外學位生分批返臺,從6月26日起至7月14日為止,只有284人入境,不到總人數4千多人的10%。

 

臺灣教育部門回應各大學加速解禁要求,15日晚間宣布,7月22日起開放日本、韓國等19個低風險及中低風險國家及地區的境外學位新生來臺,不過在這批開放的國家及地區中,仍然不包括中國大陸

 

陸生尚且如此,何時開放大陸民眾赴臺,只恐遙遙無期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焦點

  • 臺灣開放2歲以下「小明」回臺,何時能解禁陸生?
    【兩岸快評第869期】圖片來源:臺媒臺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宣布,16日起開放2歲以下因疫情滯留在大陸的陸配子女返臺。先說陸配子女的問題,他們有一個集體的名字叫「小明」,有人不明白這個稱呼從何而來?其實是新冠疫情爆發後,臺灣有關官員在解釋回臺政策時用「小明」舉例,才有了這個統一的稱呼。「小明」主要包括兩類人:一是臺灣人與大陸人的婚姻在大陸地區生的孩子,第二類是大陸配偶之前婚姻所生的大陸籍子女。據陸委會公布的數字,至今滯留在大陸的「小明」有2000多人。
  • 臺灣今起僅開放 , 2歲以下陸籍子女 , 申請入臺..
    小明為何不能回家?為什麼首波開放陸籍子女入臺選定兩歲以下?陳時中表示,兩歲這個數字,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小孩的戶籍還沒選定,「他也可以來臺灣辦理,就是他選定臺灣,有這個可能性」。他強調,不能說是政治考量,最主要所有事情都是逐步來做。至於誰去大陸帶小明回來?
  • 人民日報海外版:禁止「小明」入臺 臺灣最醜的風景
    可這冷酷的一幕就在臺灣桃園機場上演。從大陸過春節回來的母親帶著一子一女,因為兒子沒有身份證不能入境,父親在臺灣家中得知後四處奔走,母子三人在機場等了一天一夜,最後無奈又飛回了大陸。據說這個兒子就是小明的原型。也有人說一對母女從陝西回來,在機場等了一天,母親不可能扔下女兒自己入境回家,又原路飛回去,這個女兒才是小明。
  • 仍有約2000名陸配和650名「小明」無法返臺
    民進黨當局已陸續開放陸籍學生、部分陸配子女以及持有依親證、專案居留證的陸配返臺,但目前仍有約2000名等待申辦團聚證的陸配、以及約650名沒有臺灣學籍的陸籍子女無法入境。臺商徐正文25日再次偕同陸配家庭舉行記者會,呼籲民進黨當局開放陸配與陸籍子女返臺與家人團圓。
  • 家長再陳情 臺媒:小明哪裡對不起臺灣了?
    臺灣滯陸孩童父母自救會13日發出陳情書,希望臺當局「能給孩子們一條返臺歸家的路,不要耽誤孩子的學業。」有島內媒體評論稱,「小明」返臺問題,在臺灣疫情趨緩的情況下早已與防疫無關,完全是政治問題。有島內名嘴質疑陳時中的說法,「請問小明可不可以回家,與大陸資訊透明度有何幹聯?他們拿著臺灣合法的居留權,所有的小明,都應該有回家的權力。」
  • 「小明」父母斥民進黨當局把孩子當籌碼:無同理心
    【環球時報記者 黃蘭嵐】「小明」(第一類指臺灣人在大陸地區生的小孩、但12歲前未申請臺灣籍;第二類「小明」指臺灣人的大陸籍配偶之前婚姻所生子女)具有臺灣合法居留身份,已在臺生活就學多年,只因沒有當地身份證,在疫情期間就成了民進黨當局冷血政策下的犧牲品。自1月25日起,春節期間隨父母到大陸探親的「小明」們被民進黨當局以防疫為由禁止回臺,數百家庭因此被分隔兩岸數月。
  • 「小明」們遲遲不能返臺,陸配下跪陳情也沒用,前「立委」痛批
    中國國民黨前「立委」、全臺移民團體聯合總會長林麗蟬表示,端午節是家人親情團聚日子,小明們深深體會到「每逢佳節倍思親」,呼籲當局重視「孩子與媽媽」團聚、受教權、新婚夫妻團聚的「基本人權」。林麗蟬表示,一直收到新住民姐妹的電話、簡訊和書信等陳情,哭喊「我孩子什麼時候可以回臺灣?」、「什麼時候可以回來讀書?」
  • 讓小明和陸生返臺返校 國民黨持續努力
    華夏經緯網8月2日訊:據香港「中評社」報導,中國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李德維7月31日召開「小明和陸生返(來)臺路迢迢」聽證會,國民黨認為,蔡當局讓骨肉分離是非常殘忍的行為。臺灣「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沒派參贊決策官員,臺「衛福部」也未派社會及家庭署官員出席讓人失望。
  • 【娛樂頭條】黃安下月回臺過年 臺灣網友集資僱職業殺手
    黃安下月回臺過年 臺灣網友集資僱職業殺手小明約了幾個朋友在家打麻將。
  • 反覆改稿9次,臺灣疫情指揮中心宣布:開放2至6歲「小明」返臺
    相信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感覺,那就是2020年真的是非常的不太平,而且對於每個人來說,2020年都是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年,尤其是對於2020年的春節。在2020年的春節期間,因為新冠病毒導致的肺炎疫情影響,很多人的春節假期都變了味道,而且幾乎是在一夜之間,所有的城市都開始實行出行管制。
  • 臺灣放寬入境政策 部分在臺就讀陸生得以返校
    圖源:臺灣《中時電子報》據臺灣媒體消息,臺灣教育部門政務負責人劉孟奇22日下午宣布,即日起將開放所有國家/地區應屆畢業生申請入境,陸生也包括在內,但必須依規定在防疫場所進行14天居家檢疫,應屆畢業陸生約有3千人。
  • 外籍人士大陸配偶無法來臺 陳玉珍本周再戰「陸委會」
    民進黨當局開放陸配及子女、陸生回臺進度龜速,現在甚至連其他國家的外籍人士,所娶的是大陸配偶,也無法入境臺灣。民意代表陳玉珍指出,兩周前率團考察「陸委會」之後,獲得大批陳情案,無法接受如此隨興式開放陸籍人士來臺作法,本周三她將再邀集「內政委員會」民代赴「陸委會」,請「主委」陳明通報告,相關做法、進度與開放時程。
  • 開放境外學生返臺獨漏陸生,馬英九呼籲全臺大學校長抗議蔡英文
    馬英九臉書截圖馬英九稱,陸生自2月9日被禁來臺已超過200天,民進黨當局選擇性排除陸生返臺就學,完全是政治考慮,這種對待陸生的方式,既不公平,也讓兩岸敵意螺旋更加升高,而大陸日前就決定,暫停今年的新陸生來臺就讀。
  • 陳曉曉:拒陸配子女返臺 是人道的背離
    最近,被民進黨當局戴上了「政治枷鎖」的「小明們」成為備受兩岸關注的特殊群體。臺灣島內疫情緩和,民進黨當局在有條件開放外籍人士及2000多名跨境學生入境的同時,卻堅持把被稱作「小明」們的陸配子女拒之門外。
  • 「臺灣小明」返鄉變的路迢迢水長長 我太難了
    這無疑擋住了「小明們」返回臺灣之路。有家回不了,讓滯留湖北的臺胞更是焦慮不安,有臺灣學童給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寫信陳情,「學校25日開學,我還滯留湖北,我要回家,我要上學」「希望給我們一條回家的路」「希望早日回家,完成功課」。一封封單純而稚真的信,卻難以獲得蔡當局的回應,更難以感化蔡英文的鐵石心腸。
  • 臺灣家長下跪陳情:請民進黨當局高抬貴手允許滯留大陸子女返臺
    陳情的「小明」父母們聲淚俱下,甚至不惜下跪,任何人性未泯的人看了都會動容。誰家沒有父母家庭?誰人不需親情關愛?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6月17日表示,經過評估,臺灣方面優先開放11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生返臺,但人數眾多的大陸學生仍被排除在外。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本學期約有2.6萬名境外學生未能入境就學,其中陸生7600人,數量僅次於港澳生。
  • 蔡當局邀請臺商回臺投資難遂其願
    同日,臺灣地區副領導人陳建仁出席大陸臺商中秋聯誼活動時也喊話稱,臺灣經濟正走向正向發展的道路上,臺商應該把握契機回臺進行大投資、大建設,為此海外資金匯回、申報納稅等問題都在加速解決。  蔡當局邀請臺商回臺投資,主要意圖有:首先,呼應美國挑起跟中國大陸打貿易戰和圍堵的策略,爭取美國對其施政乃至選戰的更多、更大、更深的支持。
  • 大陸配偶臺灣丈夫發訊求助林昶佐 小編神回:我們與大陸關係複雜
    臺灣當局已開放6歲以下陸配之子「小明」回臺,但仍有大批新婚陸配無法申請團聚入臺,夫妻被迫分隔兩岸。高雄一名H先生求助無門,近日透過臉書發訊息給時代力量民代林昶佐詢問「官員們能過1年喪偶式的婚姻嗎?」,小編竟回應:「我們與中國(大陸)的複雜關係,與其他國家不同。」表明陸配回不來與疫情無關,乃出自於政治考量,讓他感到被政府欺騙,氣憤不已。
  • 臺灣一堆「小明」輸給「兩個兒子」
    臺灣這次抗疫,出現了一個重要的處理分野,叫做「身份」。對於陸港澳人士和滯留武漢的臺胞,民進黨當局採取嚴防嚴禁措施,確實有效防堵了疫情。但對於從歐美及其他地區入境的民眾,民進黨當局卻採取寬鬆的標準對待,導致島內確診人數暴增。  對於歐美及陸港澳的差別待遇,正是一種「身份」歧視。但是,更嚴重的歧視,則發生在「之子們」身上。
  • 民進黨當局歧視陸配 禁止入臺團聚人性何在?
    據臺媒報導,民進黨當局開放大陸配偶及子女、陸生回臺進度緩慢。儘管民進黨當局開放6歲以下的陸配之子「小明」回臺,但仍以「防疫」為名防堵,令大批新婚陸配無法申請團聚入臺,被迫分隔兩岸,甚至連外籍人士的大陸配偶,也無法入境臺灣,引發島內民眾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