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0點39分,一條微博震驚了所有人。
內容是:
「當感到無力的時候,是該思考?該停泊?該逃避?還是該如何是好?
如果像洋蔥一樣一層一層撥開自己的內心,只發現,也許努力到最後,我的與眾不同也只是因為有勇氣。」
發微博的人,是著名演員劉濤。
無力,逃避,如何是好……簡單又虐心的幾個字,戳中了許多人緊繃的神經。
就在大眾不明所以之時,9月16日,劉濤跟著又發了一條微博:
「不好意思,因為父親去世,深夜有些感傷,讓大家擔心和猜測,謝謝大家的關心與鼓勵。
我和家人很好,也感謝愛人和家人的陪伴,讓我們擁抱彼此更加堅定。」
一石,激起了千層浪。
1億多人次閱讀,17萬網友留言,表達深深哀思。
作為丈夫的王珂,更是在微博髮長文悼念:
原來,真正的送別,就是在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清晨,有的人永遠留在了昨天。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有一句臺詞很戳心:
「我猜人生到頭來就是不斷放下,但永遠最令人痛心的就是來不及好好道別」。
這樣的遺憾總是一次又一次上演。
同一天,一個名字在微博熱搜掀起了軒然大波:
黃鴻升。
這位年僅36歲的臺灣藝人,因為洗澡滑倒,撞到頭部,突發心梗。
因獨居家中,直到去世後才被人發現。
摯友楊丞琳更是在微博髮長文祭奠:
印象中,黃鴻升是個非常優秀的藝人。
曾是《娛樂百分百》的主持人,出演過《終極一班》《霹靂MIT》《東方茱麗葉》;
發過唱片,開過演唱會。
尤其是他唱的《地球上最後一首歌》,其中一句歌詞家喻戶曉:「靈魂的重量是二十一克。」
這樣一位有才華而且努力的藝人,卻溘然長逝,令人唏噓不已。
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卻忘了世事無常,實際上早已和那個人見完了此生的最後一面。
生命,是一場死亡練習;如何面對死亡,是人生的一場大考。
生命無常,戛然而止也是一種結局
8月28日,一則新聞令許多漫威粉絲心碎。
《黑豹》男主角查德維克·博斯曼在與結腸癌抗爭4年後去世,年僅43歲。
博斯曼去世後,引發眾多網友悼念:
「平行世界裡,國王一定還在拯救世界。」
「消息太突然了!敬業的演員!你的黑豹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
是啊,《復聯4》的熱映還仿佛在昨天,沒想到黑豹就這樣突然離開了我們。
原來,超級英雄也是人,也敵不過疾病的侵蝕。
再往前,8月23日,著名導演陳木勝因鼻咽癌離世,終年58歲。
他於執導甄子丹和謝霆鋒主演的電影《怒火》拍攝過程中,發掘身體不適,之後去做了身體檢查,不幸驗出已患上鼻咽癌末期。
期間,曾因病情惡化轉到養和醫院,但轉院兩天後,不幸撒手人寰。
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曾說:「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責任。」
可我們身邊,有多少人在乎自己的健康呢?
抗癌健康網上有一組數據:
中國每天有1萬多人診斷新發癌症,每天有7000多人死於癌症。
40歲之前,處於較低水平,之後開始快速升高。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最新報告,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男性74歲,女性77歲。
上個月,同一樓層的創業公司合伙人,在辦公室心臟驟停,送醫後不治身亡。
那人才35歲,是個帥氣的男士。
可是,聽說為了年末公司衝業績,指揮全公司連續作戰三天三夜。
業績是上去了,可他自己竟然說沒就沒了。
人生的下半場,再靠短期內的野蠻生長,真的就是在以命相搏。
有句話說得好:
人生在世幾十年,腰纏萬貫也好,窮困潦倒也罷,都是過眼雲煙,錢再重要,也要有命來耗。
生命就是這般脆弱。
一場小病,會拖成一場大病;而一場大病,會演變成一次命運的轉折。
「戛然而止」四個字,也是「生命」的應有之義。
生命的真相,在於它有不確定性
9月11日上午9點,珠海酒店爆炸的消息傳遍網絡。
曝光的視頻中,我們看到:
珠海的街道像往常一樣熙熙攘攘,年輕人出門上班,老年人出去買菜。
可突然間,鬥門區白藤二路騰湖大酒店下的商鋪發生爆炸,頓時整個酒店商鋪陷入一片火海。
整整一排商鋪都起火燃燒,場面就像被轟炸過一樣。
現場圍觀的群眾,真的差一點就要葬身火海。
在災難面前,人的生命不堪一擊;從生到死,只需要一秒鐘。
無風無浪的日子裡,我們總以為不幸離我們很遙遠。
只有在親歷災害後,我們才會知道:
每一個瞬間,都有一百萬種可能。
今年6月13日下午4點,G15瀋海高速浙江溫嶺市大溪鎮良山村附近高速公路上,一槽罐車爆炸衝出高速公路,隨後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大爆炸。
許多汽車被掀翻,燃燒;有附近的民房被爆炸直接炸塌。
現場堪比好萊塢災難大片,滿目瘡痍,宛如煉獄。
事故當場造成19人死亡,178人入院治療。
老話講: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有人曾統計:
中國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數超過320萬,平均每天有8767人。
統計學上有個概念:倖存者偏差。
車禍、火災、突發疾病……我們的生活,其實無時無刻不暴露在意外和風險之中。
生命的真相在於它的不確定性:
不是每個人,都能平平安安地過完這一生。
餘生不長,多說珍惜,少說再見
幾天前,一條熱搜在榜上停留很久。
黃子韜的父親黃忠東因為病魔纏身,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噩耗傳來,四座譁然。
網友很詫異:才52歲,和我爸爸差不多的年紀,怎麼說走就走了?
就在2個月前,幽默風趣的黃爸還在微博上發文,為兒子的公司成立2周年慶祝。
再往前,是祝福兒子黃子韜27歲生日快樂。
……
微博以兒子命名的「子韜爸爸」,所有的話題,也都圍繞著兒子在轉。
黃子韜一歲的時候,半夜發高燒。醫院沒人,黃爸抱著他在門口苦等了兩個小時。
那時候他就發誓,一定要學醫。他花了五年時間,考到了醫師資格證。
兒子想當明星,黃爸停下前半生在青島打拼的所有生意,去到北京給兒子打工。
一個中年男人,開始摸索飯圈文化,成立粉絲會,給兒子當保鏢,熬夜了解時尚圈,做新媒體,處理輿論。
所以,我們看到,黃子韜在爸爸面前就像是個沒長大的孩子,身上充滿了被父親保護完好的率真。
參加《真正男子漢》時,有個環節是給家人打電話,黃子韜第一時間就撥給了爸爸。
他驕傲地說:「我終於成為一個軍人了。」
後來父子倆一起參加節目《閃亮的爸爸》,黃子韜一起床,就是找老爸。
只要喊一聲「爸爸」,黃爸能在10秒內出現,哆啦A夢一樣五項全能。
這聲「爸爸」,黃子韜叫了27年;
為了讓兒子過得更好,黃爸含辛茹苦奔跑了27年。
劉瑜在《送你一顆子彈》中說:
每個人的心裡,有多麼長的一個清單,這些清單裡寫著多少美好的事。
人生並不像電影,需要激烈震撼的音效、驚險誇張的動作、惟妙惟肖的畫面。
它可以不動聲色地發生,就在平常的一天,就在我們的眼前。
有些人和事,一旦錯過,便是永遠。
所以,別再把來日方長掛在嘴邊,別再把忙碌沒空當成藉口。
把重要的人放在重要的位置,把重要的事放在重要的位置,不虧待自己,不虧待愛你的人。
你永遠不知道,明天還是否還有機會表達。
餘生不長,請多說珍惜,少說再見。
共勉。
*投稿作者:今夕何夕,左手一個娃,右手一支筆,也能笑紅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