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如今,疫情的風險依然存在於世界上的各個角落,要想能夠及時疾病的傳播,尋找「零號病人」,也就是第一個得傳染病,並且開始散播病毒的患者,成為了十分重要的任務。
而在人類千年的歷史上,她也成為了史上最著名的「零號病人」,表面健康,卻攜帶著致命病菌,最終被隔離到去世,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瑪麗·梅倫(Mary Mallon),或許人們更熟悉她的綽號:「傷寒瑪麗」(Typhoid Mary)。
1908年夏天,紐約州衛生署接到了報告,在位於州東南附近的長島別墅,發生了一起小規模傷寒疫情,感染者包括銀行家華倫的妻子、兩位夫人、兩個園丁、女傭6人,他們很快被隔離起來,處理傷寒疫情經驗的專家索伯隨即前往調查病情發生的原因。
此時還沒有抗生素的發明,病菌造成的傷寒依然是最讓人感到害怕的流行疾病之一,當索伯趕到現場,卻有些迷茫。
傷寒在當時又被稱為「窮人病」,感染很大一部分原因,包括在不衛生的環境下居住,或者是食用不潔淨的水和食物,然而在長島富人區卻出現了這種意外狀況很是罕見,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索伯排查了種種問題,卻最終將目光放在了銀行家的愛爾蘭裔廚師瑪麗身上。雖然瑪麗十分的健康,然而索伯發現,她先後抵達了7個地方,無一例外都爆發了傷寒。
索伯打算採集瑪麗的血液和唾液樣本,好帶回去進行化驗,然而卻受到了這個愛爾蘭女人的拼命反抗。
原來,身為歐洲移民的瑪麗,學歷同樣不高,來到紐約後,她先前一直在做女僕過活,然而到了後來,瑪麗發現當廚師能夠獲得更高的薪水,於是改行,而索伯的行為,卻被瑪麗看作是可能砸她飯碗的危險舉動,因此始終不肯配合。
當這位彪悍的婦人,再一次將上門的索伯和衛生官員趕走後,專家只能無奈地叫上一輛救護車和5個全副武裝的警察,強行將其扭送到了醫院,並且採集了她身上的樣本。
化驗結果很快出來,事實證明索伯的猜測一點都不假,瑪麗的膽囊中,存在了大量活性傷寒桿菌,讓人感到困惑的是,這種在他人身上十分致命的病菌,卻和瑪麗達到了完美的共生關係。而政府機構對瑪麗的處理結果是:將其隔離在紐約北兄弟島的傳染病房。
但是完全健康的瑪麗,當然不願意接受這個結果,她怎麼也想不明白:「我什麼病都沒有,怎麼可能是傳染源呢?」因此在關押的兩年內,向美國衛生部門提起了申訴,而到了1909年,瑪麗的故事更是受到了《紐約美國人報》的長篇報導。
上面用很長的篇幅,形容了瑪麗的生平以及她面臨的不幸遭遇,這引發了更多公眾同情,大量美國人開始抗議,要求恢復瑪麗的人身自由。
在種種壓力下,最終紐約州政府同意讓瑪麗恢復正常人的生活,然而她必須在如下兩個條件中作出選擇:
1. 通過手術摘除膽囊
2. 終身不能從事廚師以及相關職業
瑪麗並不願意破壞自己的身體,她選擇了第二個條件,州政府給她提供了一份洗衣服的工作,就這樣,瑪麗重新開始了自己的人生。
正當大夥逐漸將瑪麗忘記的時候,然而到了5年過後,傷寒病卻再次於紐約一家婦產醫院爆發,25人感染,2人死亡。
婦產醫院同樣不應該是傷寒病的爆發地點,防控專家立刻聯想到了5年前的瑪麗梅倫,沒有花太多的力氣,衛生部門就找到了正在這家醫院當廚師的瑪麗,此時的她改名為「布朗夫人」。
原來,瑪麗依然不覺得自己對社會所造成隱患有多大,在沉寂一會兒後,最終忍受不了高薪誘惑的她,還是在醫院幹起了老本行,只不過這次瑪麗卻並沒有再次引發同情,而是面臨了大部分公眾強烈的不滿和譴責。
經過這次事件,瑪麗也總算意識到了自己帶來的災難,她老老實實的跟隨衛生人員,來到了北兄弟島的隔離病房,從此,瑪麗也在這裡度過了她的終身。
儘管醫生想盡辦法動用了一切能夠治療傷寒病的藥物,然而瑪麗身體上的病菌,卻依然是完好無損的存活,一直到瑪麗在1932年,因為一場和傷寒毫不相關的中風而去世。
而她的經歷,在美國醫學史乃至世界醫學史上,都具有著重要的影響和意義,從如今的角度來看,瑪麗的遭遇自然是可憐的,長時間被困在那座類似於牢籠的島上,她的一生,也飽受了一名病毒攜帶者所受到的偏見、歧視和不滿,希望在如今和將來,人們能夠更加理性地看待這些包含社會倫理的問題,而醫學手段也能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