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A班直降F班的殘酷評級裡,已經公開的表演中,劉也和隊友是為數不多獲得較多好評的隊伍,儘管這支隊伍中的五個人分別來自五家不同的經紀公司,這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了很多《創造營2019》學員的身上。
「我們有初選的標準,當然也是希望有多一點大團,但能全部都要的團確實是少數。」馬延琨說。
在公司眾多、實力不均的藝人經紀行業,面對兩檔同期節目在練習生資源層面的競爭,《創造101》的成功和火箭少女101的持續運營,讓騰訊在新一輪經紀公司的選擇中獲得了更多優勢和話語權。
此前,不止一家經紀公司向《三聲》(微信公眾號ID:tosansheng)表示,在三檔節目中,《創造營2019》的選拔標準是最嚴格的,面試輪次也是最多的。事實上,直到今年3月,《創造營2019》才最終選出了參加節目的99名學員。
但儘管如此,包括嘉行、壹心、慈文、泰洋星河等在內,新興偶像公司之外,傳統影視經紀公司的新人們也出現在了《創造營2019》的舞臺上。
同樣最嚴格的還有騰訊關於限定團運營的合同。在親身經歷火箭少女101風波後,馬延琨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我認為不是說我們嚴格要求,而是真正想要長遠做生意的人應該都能理解我們的意思。目前只有一個團堅持了這麼久在這裡,那就證明籤訂嚴密的契約是很重要的。」
平臺制定項目的遊戲規則無可厚非,但一個問題是,在經紀公司依附於平臺的偶像行業,平臺規則和行業規則的邊界到底在哪裡,二者之間的平衡感又要如何掌握。
馬延琨表示,首先要明確的是一點:「我們是平臺,不是經紀公司,即使做了兩年限定團,我們給自己的定義依然是做內容,只是它不是三個月的節目而是兩年的項目,這是必須說清楚的。」
儘管新人戰略是騰訊視頻的長線戰略,但是依然是以平臺的角度用內容不斷推廣新人,無論這些新人是自己籤約的還是合作經紀公司的,「這是兩個生意,即使有重疊也是為了未來他們可以更長期做得更好,我想這個定位和邊界是很清晰的,從來沒有變過。」
在這層意義上,在各方面都顯得強勢的《創造營2019》又是相當包容的,33歲的馬雪陽,和5年前就通過《燃燒吧少年》出道的X玖少年團都獲得了再次登臺的機會。
「有沒有粉絲基礎和年齡都不是我們評判的標準,他就是市場的一個狀況,他希望在這裡展現自己,我們只是包容他的展現而已。」馬延琨說。
去年在《創造101》中最終成團的Yamy是她口中的先例,這個27歲的女孩參加過說唱、街舞各類節目,最終在去年的節目中以第四名的名次加入火箭少女101。過去一年的經歷給了馬延琨和團隊更平和的心態,「你可以預知未來肯定還會有很多難題和難以解決的問題,但是經歷過和沒經歷過還是不一樣的。」
在經歷國民爆款《創造101》後,馬延琨很難說對《創造營2019》的成績再有更多更高的預期,甚至更明確的感受是這檔節目一定是更難的。
「但無非就是怎麼做了,我對我的團隊還是比較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