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霧剛剛退去,靜謐的青島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園即因粉絲們的陸續抵達,陷入了重要時刻來臨前的狂歡熱潮。
從背負行囊啟程,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公演與訓練,到一起在天台讀信、在海邊見證青春煙火,再到最終時刻的到來。在經歷了3個多月的團訓後,6月8日晚《創造營2019》的總決賽舞臺以及「R1SE」的誕生,凝聚成為這個初夏以及這群少年們的高光時刻。
男團浪潮湧起的當下,網際網路這片疆土之上展開了一輪又一輪的產品實驗。回溯「R1SE」誕生的全過程,舞臺閃爍光束背後,更加值得思考的是,這一高光時刻背後男團市場的革命與推進。
「R1SE」成團完畢,
新榜樣時代中國男團模樣幾何?
就《創造營2019》節目本身而言,創作者、平臺等所有人都想藉此找到更能代表這個時代、代表當下年輕群體想法的人,找到他們的本真模樣。
「R1SE」:奔跑、第一、太陽、能量。放眼承載諸多寓意的「R1SE」少年們,周震南、何洛洛、焉栩嘉、夏之光、姚琛、翟瀟聞、張顏齊、劉也、任豪、趙磊、趙讓,這11個少年無一不是通過一直以來付出的汗水與努力、展現的能力與精神氣,讓如今能夠成團的自己具有說服力。
同時,除了成團的11人外,陸思恆、李鑫一、高嘉朗、張遠……眾多並未成團的少年們身上,其實同樣具有「R1SE」少年們所有的能力與品性。無論是正視德與藝的均衡,還是能夠正確看待成功,這些年輕人身上所攜帶的,也是這個時代年輕人應有的姿態。
「其實蠻難在現實生活當中去看到一個年輕人,或者一群年輕人飛速成長的過程,這個節目無論是對於創作者還是觀眾來說,都是一個非常難得的窗口。」 《創造營2019》總導演,好楓青芸創始人孫莉的這番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這檔節目最直觀的傳達。
《創造營2019》中所有的少年們,從最初外形和能力的直觀體現,到在磨練過程中破土而出的生長感、獨立性和責任感,飽含諸多真情瞬間的成長之路,是大眾在日常生活中所不常見的,因此才格外動人。
更重要的是,觀眾在《創造營2019》中所能看到的,已不僅僅是一場聲勢浩大且再次被寄予厚望的男團培養工程,還包裹著這個市場及產業競爭下所包裹著的少年們難能可貴的赤子之心。
「不管怎樣,繼續做發光的自己吧!」當火箭少女101出現在《創造營2019》的舞臺,並在「R1SE」成團前喊話師弟們,這種頗具儀式感的關照和鼓勵,何嘗不是「創系列」乘風破浪、永懷向上之心精神的傳承?
毋庸置疑的是,「創系列」以及《創造營2019》的承載,已超出了一檔所謂男團選拔節目所能概括的範疇,其所表達的更多是一個年輕人對夢想的態度、踐行,以及思考和成長的過程。所以「R1SE」代表的也正是當代男性不斷被構建的群像,以及市場對新時代中國男團的渴求模樣。
一個十分明顯的現狀是,國內的娛樂產業尤其是男團產業已然邁入重要的窗口期。廝殺激烈的男團市場一片藍海,但男團尤其是頭部優質男團卻並不容易創造,欲將手中的牌打好,必然需要跳出市場現有的固化思維。
就《創造營2019》而言,「創造」兩個字,本就傳達出了節目的意圖:不盲目、不跟隨、去創造,用獨特的本土化視角創造出獨屬於中國特色的方法和路徑,創造出真正能代表當代年輕群體以及多元審美的男團。
「我們一直相信,生活本身會比創作者、設計者有更大的力量和更深刻的表達。」正如孫莉所言,《創造營2019》與同類型節目最大的不同與突破,便是跳出演播間,將歷練場延伸進了廣闊的大自然。
而如何去創造?「營」成了一個撬動點,以「訓」為綱,通過營裡的「團訓」,讓學員們不斷磨礪自己的能力和品格,並在共同成長中凝聚團隊協作精神和團魂,正是《創造營2019》的綱要所在。
無論是海邊拉練、乘船前行還是夜晚煙火,這群少年的成長與蛻變,不再局限於一方舞臺之上以及一間間演播廳內,節目給了足夠多的空間和篇幅在舞臺之外。以令人印象深刻的海邊拉練、邊走邊宣告晉級結果的環節設置為例,一群志同道合的同行人,走著走著在不同的分叉路口或揮手告別,或繼續並肩前行,最終再以團隊協作的方式划船駛向終點。這一不能被提前預知和設計的過程,無疑以最真實的剖面展現了這群少年最可貴的成長。
從貼合時代性的表達形式,到正向的價值觀傳遞,再到藉由創新性和思考性內容表達而引起的共鳴,《創造營2019》種種不同背後更多的是騰訊視頻的自我突破與市場創新。
從《創造營2019》到「R1SE」,
作答男團市場的現實命題
眾所周知,中國的藝人培養模式至今尚不夠成熟,上下遊產業仍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與前景。與此同時,男團市場的前車之鑑和以往女團的成功經驗,無疑讓騰訊視頻在新一輪男團浪潮中有了更多的優勢,也因此有了對市場的更多思考和長線戰略的實施。
「無論是對於觀眾的喜好,還是對於個體的表達,都需要一個追根溯源的過程,去找到最原點的東西,去找到那個最動人之處。」《創造營2019》從項目之初的考慮,便為今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根基。
據孫莉介紹,在長達六個月的選角階段,她和團隊前往每家公司進行實地了解,對學員本人、相關經紀團隊以及宿舍、練習室、劇場,甚至老師、長輩等進行了全面多維度的了解。「一個人是從什麼土壤裡長出來的?他為什麼會有今後在節目裡的一些呈現?這是非常誠懇的一件事,需要做基礎的了解,我們在這個階段沒有做過任何偷懶的工作。」
同時,與以往同類型節目中由他人公布名次,年輕人們被動接受成績的公布不同,《創造營2019》對以往節目成績公布形式的改變也是顯而易見的。從最初由男團發起人與班主任的告知,到海邊拉練時自己的查詢,再到謝師宴上天台成績公布的全然開放,少年們親歷的每一個重要時刻都有自己去開啟、去決定。少年們這種由被動到主動的心理轉變,正如同人生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成長變量,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少年心氣與內心力量的磨練和提純。
再回首,《創造營2019》另一直觀的突破無疑是升級了男團的藝能標準,即對藝能與藝德的要求與平衡,正是在自身實力和品行思想上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才能讓大眾看到當下中國男團的模樣,傳遞當代年輕人積極向上的青春態度。
「努力去做『創系列』本身應該做的事情,堅持對當下年輕人共鳴的表達,去樹立他們的榜樣,是我們一直以來的訴求。」正如企鵝影視高級副總裁、《創造營2019》總製片人馬延琨所說,從一群人到一檔節目再到一個團體,從對綜藝市場的突圍到與男團市場的碰撞,從對年輕群體的關注到對他們的引領,《創造營2019》以及「創系列」於這個時代和身處其間的年輕人而言,早已不是一檔節目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