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徽州一個村落,白牆灰瓦,小橋流水,人們的生活安靜愜意。在這片寧靜背後,有一段讓玉蓮不願回憶,又不得不回憶的往事。
「我曉得你會來,只要硯床還在我這,你遲早要來的,我老了,很多事情都忘記了,可有些事會像影子一樣纏著你,總是忘不了。」這是影片開頭的旁白,一位老太太的話。
01
她叫玉蓮,家在蘇州,在她17歲時,一次偶然的機會,在街上遇到了吳家大少爺。從那之後,她的命運改變了,她來到了徽州,成了吳家少奶奶。
吳家家境殷實,老爺和太太在蘇州做生意,她和少爺恩愛情深,生活過得也算舒適。在他們祖先經商發家後,買了這一塊硯,用來守住家業,其實有點鎮宅保平安的意圖了。
在原著小說《巨硯》中是這樣描述的:四尺長,兩尺五寸寬,八寸厚!所以,大家都把它叫做硯床。兩個人睡在上面有點擠,對於玉蓮和少爺來說,卻有另一番情調。
江南的夏天,悶熱潮溼,為了解暑。少爺經常帶玉蓮躺在硯床上,他還會給玉蓮講一些關於硯床的歷史和奇聞趣事。這硯床就像是千年冰塊,躺在上面,讓人頓時覺得涼爽舒心。少爺喜歡畫畫,玉蓮還會或躺或坐在硯床上,褪去衣服,讓少爺畫油畫。
可是,玉蓮雖然作為少奶奶,也有自己的苦楚,他的丈夫沒有性能力。玉蓮多次跟丈夫表達自己心中渴望,丈夫努力嘗試後,終究還是失敗告終。那一天,玉蓮又大膽說出了「我想要」,丈夫的一句「還是睡吧」讓她的心徹底涼了。
她自丈夫這方面有問題後,她求助過很多郎中,給丈夫熬藥,可是,都不見效。婚後半年,她的肚子沒有動靜,公婆怪她,還說如果他們沒有孩子,家業不會讓他們繼承。
少爺這個毛病或許跟他家天井裡那個硯床有關,長期躺在上面,身體的陽氣也被消耗不少。
02
少爺和玉蓮面對父母的壓力和傳宗接代的任務,他們不停努力,看病,最後無果。少爺提出讓僕人阿根替他完成任務。玉蓮推脫不掉,放棄貞潔,答應了。
在和阿根翻雲覆雨之後,玉蓮才知道做女人的快樂,她覺得自己被男人滋潤後更加美麗,經常回想。
一個月後,少爺找大夫過來,發現玉蓮並沒有懷孕。他們又找了阿根,這時,玉蓮表面是配合丈夫,實際上也是為了滿足自己。
後來,她被血氣方剛的阿根迷住了,那一天,家裡沒人。她主動製造機會,在硯床上,跟阿根完成了夫妻之事。少爺發現後,他選擇殺死了阿根,把他埋在了硯床下。死的不僅是阿根,還有玉蓮這輩子做女人的快樂,玉蓮卻無可奈何。
少爺是自尊心受損,自己老婆跟一個僕人生孩子,他已經難忍受;妻子竟然假戲真做,他擔心這樣下去,妻子跟阿根會不會做出其他事。他更不願意阿根把這件事說出去,只能採取這樣的辦法。
少爺和玉蓮的生活無憂,玉蓮作為一個情竇初開的女人,正是對男女之事有很強的渴望。他的丈夫從小身體多病,他自己說自己就不像個男人,所以也有點自卑。
他不能給玉蓮幸福,他又不能休妻另娶,因為自己的身體不允許。玉蓮也不會因為這事不合就提出離婚,那時候,女人提出離婚,簡直是天方夜譚,更何況這個原因也是讓人難以啟齒。
無性婚姻面對生子矛盾,感情再深的夫妻,也會慢慢被磨掉耐心和溫柔。
有愛無性的婚姻,就應該無欲無求嗎?
03
我國著名的女社會學家李銀河,在著作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人的性慾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欲望、一種能力,它深深地紮根於人性之中,所有對它的否定、對它的壓抑,都是沒有道理的。性是人類最深刻的欲望。
玉蓮作為一個正常女人,她的要求不過分,可是她丈夫身體有問題,才有了後來的事情。少爺三十多就去世了,玉蓮守著房子和硯床度日。
玉蓮的丈夫去世後,她跟侄媳婦一起生活,玉蓮的脾氣怪,年紀大了以後,得了白內障,身體也偏癱了,行動不便。她沒給吳家留後,她自己也癱了,人人都說那硯床寒氣重,是不祥之物。
在我看來,硯床更像是那個年代人們的思想,陳舊古板、冰冷沉重。玉蓮的婚姻成那樣,也和硯床有很大關聯,丈夫不育,她卻只能守著那硯床和回憶過日子。
最開頭的那段話,是老年玉蓮對古董師說的話,古董師看上了她家的硯床,多次過來收購,她不願意賣。她心裡打定了主意不會賣,卻還給古董師一絲絲希望,這樣他就還會過來。
玉蓮知道他的來意,就是為了硯床,她卻有另一番目的,她想找個人說話,她也能感受到硯床不是破石頭,是個寶貝。古董師對硯床越喜歡,會給她帶禮物,想法設法地跟老太太談,她就覺得硯床很寶貴,好像自己也得到了重視一樣!
電影《硯床》改編自李平易短篇小說《巨硯》,1997年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成為「建國後第一部被好萊塢購買的國產片」。影片基調舒緩、安靜,用一個老太太回憶往事作為主線,天井裡的硯床埋葬了玉蓮的愛情和人生。
玉蓮代表了那個年代的一種現象,即使現在,也有很多夫妻過著有愛無性的婚姻,難以啟齒卻又無法逃避。
愛和性就像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正面是愛,讓人知道你們夫妻和睦、婚姻美好,背面是兩個人的秘密,好與不好,只有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