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放牛班的春天》:一場用音樂改變人生的命運救贖

2020-08-26 元爾麻麻


影片背景

《放牛班的春天》是法國導演克里斯多福·巴哈蒂Christophe Barratier,根據1945年法國音樂電影《La cage aux rossignols》(即《 A Cage of Nightingales》)產生的靈感創作而成。克里斯多福本身是音樂出身,七歲的時候就能夠演奏音樂,後來在巴黎音樂學院學習,但是在畢業後沒有選擇從事音樂道路,而是在電影上發展他的事業。

他獨特的音樂才華和對音樂的執著,都在劇中展現得淋漓盡致,不僅如此,他對角色的選擇也很謹慎用心,起初他不想用一個兒童演員作為主角,而是希望能夠找一位真正的歌手來演繹皮埃爾這個角色。

沒多久願望就得以實現:在裡昂斯的聖馬克學校兒童合唱團中,一個十二歲男孩Jean-BaptisteMaunier引起了他的注意,這個男孩擁有著悅耳的聲色和有型的樣貌,巴拉蒂在邀請他試鏡後,最終鎖定他為最佳人選。

這部影片於2004年在法國上映,上映之後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奪得了2004年的票房冠軍,並於次年入圍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和最佳原創音樂的提名。


一本日記勾起年少時的記憶

影片是從著名音樂家皮埃爾接到自己母親去世的電話開始的,皮埃爾強忍著悲傷完成了音樂會的指揮,畫面隨即轉到皮埃爾駕車回家參加葬禮!

葬禮結束後,曾經的校友佩皮諾來訪,送了他一本馬修老師的日記,將他埋藏在心底的那段記憶勾起!

1949年的法國鄉村,迫不得已放棄自己音樂夢想的音樂家克雷芒·馬修來到了一所男子寄宿制學校任職,成為了學校的新學監,開始了自己短暫的「打工生涯」!

馬修老師就職的這所學校,外號為「池塘之底」,其實就是一所教養院!在這所學校裡,有孤兒,有留守兒童,但大多數都是很難「管教」的問題兒童!他們撒謊、偷東西、吸菸、欺負弱小、在校長背後扮鬼臉,被發現了只會遭到責罵和體罰!

學校一貫的教育方式就是:行動——反應,意思就是孩子們只要有老師們認為的不好的「行動」,老師們必須實施有效的「反應」來壓制,這種「有效」的方式就是暴力對待、關禁閉!

然而這樣的教育方式背後,其實是孩子們壓抑的反抗,他們表面上服從,卻不斷地做出各種惡作劇來「報復」老師!


馬修老師是「塘底」孩子們的「救世主」

對於這樣沒有一絲溫度的教育方式並不被馬修老師認可,他嘗試用自己的方式來改變學校的現狀。

在這裡,馬修老師見到了那些在其他老師眼裡渾身毛病的學生們,可他卻這群年齡不一的孩子們身上發現了不同的閃光點。

每個問題孩子並不是生來就如此,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愛」的缺失,他們被父母放棄、被學校放棄、被老師放棄,甚至也被自己放棄!

馬修老師最先遇到的孩子,是年紀最小、失去父母的佩皮諾,他接受不了父母去世的的事實,卻在每個周六都站在學校緊閉的大門口等待爸爸媽媽來接他!

原本應該得到父母寵愛和照顧的年紀,卻要承受他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也不得不待在這個冰冷的地方,被欺負、被忽略,他最幸運的事情就是在那個周六遇到了來報到的馬修老師。

然後又遇到了孤獨頑皮但又極具音樂天賦的皮埃爾,年少的他,缺少父愛,母親為了工作,不得不把他送到塘底,為的就是讓他每天都能吃上兩頓熱菜。

在遇到馬修老師之後,皮埃爾媽媽才知道自己孩子內心真正需要的東西,更令人欣慰的是,因為馬修老師,媽媽也開始重視對皮埃爾的教育和天賦的培養,這才讓他擁有了未來萬眾矚目的職業。

後來又遇到了轉學過來的「問題青年」蒙丹,被自己的父母放棄,導致性格暴戾,不信任任何人。在這個新環境裡,其他老師對他似乎只有質疑和不友善,而馬修老師在校長的錢被偷了之後,是唯一相信不是蒙丹所為的那個人。

儘管後來在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是蒙丹偷錢的情況下,他還是被警察帶走了,而他在走向門口的時候,回頭對馬修老師的那一笑,似乎顯露了他對馬修老師的信任。



用音樂改變人生

在一次入寢前,馬修老師聽到孩子們唱著嘲諷自己的歌,非但沒有生氣,而是糾正了唱歌孩子的發音,也正是這樣的一個發現,重新點燃了馬修老師對音樂的追求和夢想,他決心在這個看不到希望的「塘底」組建一個歌唱團。

於是在上課的時候,他讓每一個孩子唱自己拿手的歌曲,以此來分辨每個孩子的聲音特質,分配到不同的音域,當輪到年紀最小也不會唱任何歌曲的佩皮諾時,馬修老師讓他擔任了「樂團團長助理」,五音不全的郭邦擔任了「樂譜架」。


馬修老師把自己知道的音樂知識毫無條件地傳授給了孩子們,盡心盡力培養合唱團,甚至在校長要求解散合唱團不得已在宿舍聯繫的時候,都沒有放棄自己的也是孩子們的音樂夢想,馬修老師用自己對音樂的態度燃起了「塘底」每一個人的希望,讓每一個孩子重新找回自己的童真和快樂。

在馬修老師被辭退的時候,沒能和孩子們告別,卻看到了孩子們扔出來的寫了名字的紙飛機,還有在窗口上揮舞著的小手,這一刻,馬修老師真的走進了孩子們的心裡,成為了他們精神世界的一絲曙光!

即將上公車的時候,又被失去雙親的佩皮諾叫住,希望馬修老師能把他也一起帶走,馬修老師拒絕了他,但又因為內心的善良驅使,最終還是帶走了佩皮諾,而那天正好是一個周六,一個美好的周六!

最幸運的孩子就是佩皮諾了,因為只有他一直陪伴在馬修老師的身邊!

命運的救贖

一、馬修老師剛入職,就遇到了馬桑大叔被某個孩子設置的陷阱弄傷了眼睛,而即將離職的老師知道是誰幹的,悄悄告訴了馬修,馬修沒有直接告訴校長,而是懲罰這個孩子沒有任何娛樂活動,去醫務室工作,照顧受傷的馬桑大叔。

馬修老師的做法,讓這個設置陷阱「開玩笑」、名字叫樂格克的孩子明白了什麼是和藹和善良,懲罰的方式並不是單一的體罰和關禁閉,還可以是通過自己的行動去彌補錯誤的發生,這樣才更具有教育意義!

和學校其他老師不同的是,馬修老師從不體罰孩子,而是用善意、語言和行動來告訴孩子們,什麼才是愛!孩子們本意並非如此,只是想通過他們的惡作劇,來換取更多的關注,哪怕這種關注是責罵和懲罰!



二、皮埃爾看到馬修老師和媽媽在一起談笑,非常生氣,於是在下課的時候拿著墨水就朝老師扔了過去,而其他孩子卻把皮埃爾圍住,質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因為這短暫的一幕,只是輕描淡寫而過,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孩子們這個小小的舉動,馬修老師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教育家」,因為他的出現,改變了學校,改變了老師,也改變了孩子們,讓曾經頑劣的孩子們有了是非之分!



三、在校長的錢被偷了之後,大家都懷疑是逃走的蒙丹幹的,而蒙丹卻並不知道錢的去向,只有馬修老師相信他是無辜的,只因為他反抗校長的毆打,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是他所為的情況下,校長通知了警察帶走了蒙丹!

後來發現偷錢的人是郭邦後,馬修老師找到校長想要替蒙丹洗清罪名的時候,卻被校長拒絕,原因就是因為「蒙丹這種人遲早是要犯罪的,對於這種人,根本無藥可救,根本沒有!」然而正是因為有這樣教條主義的校長存在,蒙丹才走上了一條真正「犯罪」的道路——趁校長和老師們外出的時候放火燒了「塘底」!

如果校長同意馬修老師的建議,替蒙丹洗脫罪名,證明他是無辜的,也許真的會改變這個被親生父母放棄、不相信任何人的蒙丹的命運!有時候,因為一件莫須有的罪名,會改變一個人的人生,但是也會因為一句理解的話語,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很可惜,也很不幸,蒙丹成了第一種!

蒙丹在被警察抓走的那一刻,衝著馬修老師點頭後的那一笑,讓人有了更多想像的空間,也許是戲謔,也許是嘲笑,但我更願意相信蒙丹的那一笑是證明自己理解馬修老師的盡力和無奈以及對自己的信任!

「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蒙丹是這部劇中唯一本該美好卻被撕碎的悲劇!


現實意義

這部劇,毫無疑問是一部非常有教育意義的電影!

不僅僅是「塘底」的那些曾經頑劣的孩童,還有我們身邊的每一個孩子,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都是一張潔白無暇的白紙!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身處環境的影響以及父母家人的疏離等等因素,一點一點地在這張「白紙」上書寫了很多原本可以擦掉的字跡,漸漸地改變了孩子純淨的內心。

孩子們需要的只是家人的陪伴、老師的關愛和朋友的理解,如果失去了這些情感寄託,有的孩子會用一輩子治癒童年的創傷,而有的孩子則會一步步通往「深淵」的不歸路!

而「塘底」的孩子們是幸運的,因為他們遇到了馬修老師,雖然只有短暫的相處,卻受到馬修老師的音樂薰陶,「因材施教」教育觀念的影響,從而改變了一些孩子的人生軌跡。

再回到影片的名字:《放牛班的春天》,我們所處的時代,每一所學校都有幾個類似這樣的「放牛班」,而這些班級裡,真正缺乏的就是像馬修老師這樣的有愛心、有責任心、「有教無類」、能走進孩子們內心的好老師,希望每一個在放牛班的孩子都能遇到很多的「馬修老師」,這樣,才能真的迎來屬於他們的春天!


相關焦點

  • 《放牛班的春天》:一場音樂的救贖之旅
    《放牛班的春天》(《Les Choristes》)是一部與音樂有關的教育題材的電影,影片於2004年3月在法國上映,10月在中國大陸上映,豆瓣評分9.3分,影片2005年同時提名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和第62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 豆瓣9.3分《放牛班的春天》:身處陰溝時,愛就是那束救贖的星光
    影片以一本「日記」的浪漫主義形式,娓娓講述了一個失意的中年代課老師與一群令人抓狂的問題少年之間,如何用愛相互救贖的故事。如果說《鐵達尼號》(豆瓣9.4)講述的是戀人之間跨越生死的永恆之愛,《美麗人生》(豆瓣9.5)是用一個個善意的「
  • 豆瓣9.3分《放牛班的春天》:身處陰溝時,愛就是那束救贖的星光
    文/安若兮用溫暖的文字 點亮孤獨的靈魂《放牛班的春天》上映於2004年,是一部閃爍著人性光輝的法國電影。影片以一本「日記」的浪漫主義形式,娓娓講述了一個失意的中年代課老師與一群令人抓狂的問題少年之間,如何用愛相互救贖的故事。
  • 豆瓣9.3《放牛班的春天》:同樣是差生,他們走出了不一樣的人生
    此片獲得2004年法國的票房冠軍、2004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獎 、2005年法國金球獎最佳電影獎 ,豆瓣評分高達9.3分。 《放牛班的春天》這個名字好像並不怎麼起眼,很多人或許在看到這部電影名的第一刻就選擇了略過。但不可否認,這部電影的確是一部經典,尤其是對學生和老師關係的刻畫上,反映地尤為深刻。
  • 豆瓣9.3分,《放牛班的春天》:音樂可以如此美好
    電影的名字《放牛班的春天》很容易讓人錯過這樣一部佳片。這部上映於2004年的法國電影,在當年度的金球獎和奧斯卡都獲得了最佳外語片的提名。在豆瓣上,900多萬豆友看過《放牛班的春天》,評分高達9.3分。電影的英文名Les Choristes,直譯過來就是「合唱團員們」。如果用這個做電影中文名,顯然也很難詮釋出電影的意境。
  • 豆瓣9.3分,《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裡的音樂可以如此美好
    電影的名字《放牛班的春天》很容易讓人錯過這樣一部佳片。這部上映於2004年的法國電影,在當年度的金球獎和奧斯卡都獲得了最佳外語片的提名。在豆瓣上,900多萬豆友看過《放牛班的春天》,評分高達9.3分。電影的英文名Les Choristes,直譯過來就是「合唱團員們」。如果用這個做電影中文名,顯然也很難詮釋出電影的意境。
  • 豆瓣9.3《放牛班的春天》,用音樂和溫暖,詮釋教育的真諦
    今日老文推薦《放牛班的春天》,這是一部上映於2004年的法國音樂電影,在當年的金球獎和奧斯卡都獲得了最佳外語片的提名。雖然劇情很簡單,人物也不多,但是有著深入靈魂的故事表達和音樂表達,所以老文非常喜歡這部電影。
  • 放牛班的春天:國內評分最高的音樂教育片
    因此,電影《死亡詩社》在國內主流的影評平臺—豆瓣上的評分是9.1分,並且還位列「豆瓣TOP250」的第54位。在美國主流的影評平臺—IMDb上該片的評分也高達8.1分!《放牛班的春天》則毫無疑問是大眾認可度最高的教育片。
  • 現實版《放牛班的春天》,讓改變「互相看見」
    一個月前,一段山區小學的孩子,用架子鼓、貝斯、吉他等樂器,熟練演奏著歌曲《為你唱首歌》,在快手平臺上傳播,得到盛讚。據報導,視頻的拍攝者是貴州六盤水海噶小學一位名叫顧亞的老師,在這所海拔2900米的山區小學,他組建了校園搖滾樂隊,帶領學生們彈吉他、敲架子鼓,熱烈的節奏燃翻了寂靜的大山。網友紛紛大呼:「這個視頻給我看哭了!」
  • 豆瓣9.3分《放牛班的春天》:你不應該錯過的一部電影
    嗯,我想了想,適合和孩子一起看的《放牛班的春天》很不錯。樊登老師也極力推薦父母和老師觀看。第二次看,又有了很多新的感觸!《放牛班的春天》於2004年3月在法國上映。創造了三千多萬美元的票房。獲得2004年法國年度票房冠軍。
  • 放牛班的春天
    》(法語《Les Choristes》)是2004年3月17日上映的一部法國音樂電影,豆瓣評分9.3的法國老電影,由克裡斯託夫·巴拉蒂執導,傑拉爾·朱諾、讓-巴蒂斯特·莫尼耶、弗朗西斯·貝爾蘭德等人主演。
  • 經典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將有中文版音樂劇
    根據法國經典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改編的同名法語音樂劇將於2019年製作中文版並在中國上演。法版音樂劇由電影原班人馬打造,昨日,原版電影及音樂劇導演克裡斯託夫·巴拉蒂,原版音樂製作人、七幕人生CEO楊嘉敏等亮相。
  • 《放牛班的春天》豆瓣9.3: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這些機構具有一樣的行為,就是用修身的方式,來教育有叛逆行為的青少年,事實上,這都是幌子,背後實施的依然是體罰教育。對於這種體罰教育,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就曾說:「教育是要有規律的,如果不尊重規律,倒行逆施,給孩子身心帶來的傷害,是不可逆轉地。」這種對孩子身心的傷害,不僅僅只是特例,而是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這樣的現象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就有體現。
  • 9.3分的《放牛班的春天》:當愛照入池塘之底,泥濘中便開出花來
    放牛班的春天《放牛班的春天》於2004年在法國上映,便成為當年的票房冠軍,2005年入圍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和最佳原創歌曲兩項提名以及第62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豆瓣評分高達9.3分。
  • 《放牛班的春天》導演:中國也會有類似場景
    14年前,一部法國音樂電影上映。一個懷才不遇的老師用音樂改變了一群「問題少年」的命運,也讓美妙的音樂乘著輕快的紙飛機,飛進了無數觀眾的心中。2017年,由電影原班人馬打造,仍由克裡斯託夫·巴拉蒂執導的法語音樂劇《放牛班的春天》在法國演出,將觀眾再一次拉進「放牛班」。
  • 15年等一回 當《放牛班的春天》從螢屏走向舞臺
    9月28日,改編自同名電影的音樂劇《放牛班的春天》將在海澱劇院上演,講述了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輔導院,面對一群被家人放棄的「野」孩子,從而改變彼此命運的故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自2004年首映以來,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巨大影響力,曾獲多項奧斯卡提名。
  • 《放牛班的春天》導演也太可愛啦!
    桃桃觀影團在中國電影資料館和七幕人生聯手為大家帶來了一次難得的觀影機會!這也是桃桃觀影團第一次放映經典老片,9.2分的豆瓣高分片——《放牛班的春天》。同時,這也是本片導演克裡斯託夫·巴拉蒂首次參與《放牛班的春天》中國放映活動。
  • 巴拉蒂:音樂劇讓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重生
    上周四,法語音樂劇《放牛班的春天》中文版早鳥開售,錯過的趕緊戳這裡了解一下。聽說大家搶票熱情過於高漲,首日票房直逼百萬,還沒買票的要抓緊了。出門前,55歲的克裡斯託夫·巴拉蒂跟媽媽告別,說他要去中國,因為《放牛班的春天》。媽媽有點不相信,以為他在吹牛,畢竟電影公映是14年前的事情了。2004年3月,《放牛班的春天》首映於法國,獲得好評。
  • 《放牛班的春天》:救贖精神的背後,是不同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差異
    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裡,導演克裡斯託夫·巴拉蒂給予了我們答案,他在影片中講述了一群父母眼裡頑劣的孩子,被送到名為「池塘之底」的寄宿學校,孩子們由叛逆到積極改變的過程。電影上映於2004年,在第二年就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提名,並以其兩種不同的教育理念,給孩子們帶來的衝突與救贖,深深打動了觀眾,豆瓣評分高達9.3。
  • 我抱著看《放牛班的春天》的心情,看到了放牛班的冬天
    豆瓣上,《熱血合唱團》評分僅為4.8事實上,由憑藉《可愛的你》提名香港金像獎最佳導演的關信輝執導,金像獎影帝劉德華領銜,資深音樂人盧冠廷和雷頌德、「星女郎」鄂靖文以及老牌港星李麗珍等聯合主演,影片的班底並不差。不過,在並無大片競爭的檔期裡,《熱血合唱團》首周票房為2334.3萬,僅排在同檔期的第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