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臺劇《想見你》爆火,《LAST DANCE》也以極其迅速的速度出現在商場、街角的每個小店,路上隨便一個行人都會哼這首歌。於是作為這首歌的作者,伍佰開始再次翻紅。(用市場的話來說)
為什麼說再次,伍佰老師-搖滾樂的老大,曾經風靡一時,臺灣大街小巷都是他們的專輯海報,大陸每家每戶都會播放的音樂CD-《突然的自我》。
伍佰原名吳俊霖,「伍佰」是他的小名,因為從小擔任班幹部,學習成績很好,5門考試都是100分,家裡人叫他「伍佰」,意思是5科100分。可上了高中,迷上音樂後,忽略了功課,高中念了6年,6科有4科不及格。後來,沒有考上大學的伍佰在樂壇闖出了名堂。而今成為搖滾天王的老大不擅言談,要了解他、親近他的唯一途徑就是音樂,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音樂可以奉獻,話還是少講為妙」。
伍佰給人的印象就像他一身黑的打扮一樣——神秘、傲慢、難以接近。
小S和他拍戲之後曾經評價他是「最溫柔的人」。他上《康熙來了》也表現得呆萌可愛,酷酷的穿著黑衣服、戴墨鏡的男人其實是個「小甜甜」,是不是很詫異。但確實是,伍佰是個特立獨行的音樂人,尤其是在音樂的執著和追求上。在情歌當中,伍佰老師偶爾像個少經世事的少女,帶給人無限悸動。
他也和大多數人一樣,是愛情裡的孤獨旅人:
你給的愛,無助的等待
是否我一個人走,想聽見你的挽留
——《Last Dance》
「每次參加商演,別的歌手都穿得漂漂亮亮,可我永遠很忙很累,灰頭土臉,又要調音,又要準備電風扇,完全沒有風光可言。」
伍佰媽媽常問他:「你為什麼不能像胡瓜一樣,穿得漂漂亮亮上臺?」媽媽最喜歡伍佰能當主持人,可他沒辦法像其他人那樣上臺前考慮的是服裝,站在舞臺上,他要表現的就是音樂的力量,可音樂不像視覺,沒辦法通過文字來詳細描述。
伍佰老師不是被高度精巧包裝所打造出來的巨星,相對地,伍佰老師是「以自己的音樂,成為時代的平民巨星」;這句看似簡單的話,其實就說明了這20年來何以伍佰的聲勢始終居高不下。沒有人知道他的下一步會怎麼走,包括他自己。
這個表情仿佛回到了年輕的時候 一直沒有變的老大,一直沒有變得熱愛。
雲音樂裡,伍佰的歌每一首都評論過萬,其中有不少90後00後,你不可能沒聽過伍佰,因為爸爸/媽媽唱過。
酒過三巡,KTV迷離之際,總有人唱起《突然的自我》。小時候總有個大人放伍佰,火車站、商場、工地、街邊的隨便一個店,你的腦子深處一定存了一段熟悉的旋律,還有和這段旋律依附的記憶。
對於很多90後、00後的年輕人來說,伍佰老師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小時候我爸DV放突然的自我,簡直是精神攻擊,長大後喜歡上了這個平翹舌不分的男人的歌」。最年輕的一代人,也開始在伍佰的歌裡,品嘗人生的種種滋味,得失、甜苦、不甘及釋然。
因為伍佰唱的不是情歌,是整個人生。把人生的情緒全部砸碎了揉進了情歌裡,隱晦的展現了整個人生的縮影。
深愛過,還得繼續往下走
我就變成那晚風
慢慢吹,輕輕送,人生路你就走
——《晚風》
想要「以喪治喪」,打開伍佰的歌,準備用他歌曲頹廢的調子麻痺自己,卻在副歌部分中慢慢找到了新的方向。
伍佰老師身上有種罕見的單純與執拗。他覺得,喜歡音樂,那麼就一直賴著它,無論做什麼,都得圍繞那個目標。不需要華麗的詞藻,簡簡單單的歌也能打動人。伍佰老師的音樂活在每個小人物的平凡生活裡。
伍佰老師不僅創作了大量歌曲,在演出上也有自己獨特的審美。舞臺設計、歌曲編排、觀眾互動。他的現場,一個大寫會玩。他知道如何在live house裡怎麼互動,也知道如何調動演唱會現場幾萬人的氛圍。
有時是全場深情的安詳感,有時又有臺上臺下把酒言歡的的淋漓酣暢。他尤其喜歡在live house裡唱歌,登上過小巨蛋和鳥巢之後,他是會在live house裡辦「今夜伍佰live」。
演唱會又是另一種玩法,調動現場幾萬人的情緒,這很難。但是萬人大合唱,在伍佰的現場並不難。這跟他的歌曲傳唱度高,歌曲簡單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伍佰老師還是很多人的偶像。五月天2019年演唱會請到了伍佰做嘉賓,阿信曾無數次表示,伍佰是他最崇拜的人之一。田馥甄也是伍佰的粉絲,她還翻唱了《last dance》。儘管紅了那麼多年,但伍佰仍舊不變是個「漂泊的臺北人」。他的《種子》《你是我的花朵》都是他對移民生活的描寫。但他記錄的方式不止歌曲。
他喜歡拿著相機和手機,在臺北的街頭、充滿移民的小巷子裡,那些有歷史有痕跡有汗水的地方快速地走,快速地捕捉。
2003年迷上攝影至今,伍佰拍了十幾萬張照片,已經出版了四本影集,在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舉辦攝影展。他的詩集名——《我是街上的遊魂,而你是聞我的人》——也表達了這種感覺。
砸碎了自己的人生然後將其揉進音樂中的伍佰老師,把他全部的故事都寫進歌裡了,而你總能從一首歌裡,聽到自己的人生。
所以,暫時把你眼睛閉起來,黑暗之中我們來尋找伍佰吧。
圖片來源-見水印&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