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田一和柯南,常年霸佔推理漫榜首的兩大人物,究竟哪家更強,是粉絲們一直以來爭論不休的話題。
但若單論本格推理,必是公推金田一。
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推理界,社會派逐漸沒落,以懸疑、詭計著稱的本格派開始興起。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系列就是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順勢而出,一躍成為本格派推理漫畫的佼佼者。
1995年,該作獲得第19屆「講談社漫畫賞」少年部門賞。
同年,由人氣藝人堂本剛主演第一代劇版金田一,又將其推向新的高峰:平均收視率破20%,直衝收視年冠!
即使距今已過去19個年頭,經歷數次演繹,出了4代「金田一」,堂本剛版的金田一依然是該系列真人劇中最經典的一版。
豆瓣上也給出相當高的評分,第一季8.9分,第二季9.2分,直甩同系列的其他版本一大截。
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下,單集評分最高的,被譽為不在場巔峰之作的,金田一之雪夜叉傳說殺人事件。
故事發生在一個劇組。
在偏遠的北海道有個非常寒冷,常年積雪的背冰村。
那裡曾有一個少婦,為報復見死不救的村民在死後化作雪夜叉,每當大雪紛飛時,就出來殺掉她眼前所有的人……
片中的劇組因為這個傳說來到背冰村,並以此為原型拍攝電視劇。
那傳說中的「雪夜叉」卻在劇組到來後開始屢屢作案。
可怕的夜叉面具、滲人的傳說、連續的命案、經典的暴風雪山莊模式……
即使在今天,也仍是噱頭十足的劇情。
而隨著四名死者陸續出現,三番推測又被三番推翻,兩隊人馬間推理較量……
都讓後續案情的發展更加撲朔迷離、扣人心弦。
在細說案件前,先來介紹下與此案切身相關的幾個主要登場人物(括號內為簡稱):
A組:主要嫌疑人
導演 : 比留田裕子(裕子)
攝影師 :明石道夫(明石)
音響師 :高田
飾演女二的偶像歌手 :速水玲香(玲香)
劇組助理:綾辻真理奈 (真理)
畫家&別墅主人 :冰室一聖(冰室)
B組:探案團
明智警視&真壁城
劍池警部&金田一
C組:場外援助
美雪
村民老爺爺
群演若干
按片中發現命案的先後順序,第一個死者是劇組的女主演:理惠。
劇組租用當地著名畫家冰室的別墅作為拍攝基地。
冰室共有兩棟別墅,除了租給劇組的本館外,還有一個別館,供自己居住。
本館和別館比鄰而望,中間只隔一個溪谷。
然而沒有橋梁連接,往來只能繞路,開車單程需20分鐘左右。
案發當晚本館自來水被凍住,眾人無法洗漱,於是開車前往主人冰室所居的別館。
因為女主角理惠已睡下,眾人便撇下她先走。
誰知當所有人都去了別館後,卻有一個穿著白色和服,帶著雪夜叉面具的人闖入理惠的房間,一刀砍死了她,並在臨走前破壞了攝像頭……
第二個死者,就很有趣了,是本案初期的最大嫌疑人,攝影師明石。
在理惠死後,眾人回到案發現場,本館。
因為下山的路被雪崩堵住,同時風雪太大,直升機無法來救援,由此形成經典的暴風雪山莊模式。
眾人只能在本館內互相盤口供:
死者,理惠,雖然是女主角,但和劇組的每個人都有過節。
人人都有殺人動機,但人人又都有不在場證明。
只除了攝影師明石、助手真理和畫家冰室。
明石:一開始就不在場。
真理:因為覺得大家通過攝像頭偷窺一個女演員的睡顏很不禮貌,決定開車回去叫醒理惠並接她過來,而中途離開。
冰室:一直待自己房中,無不在場證明。
真理離開後不久,命案發生。
命案結束後,眾人在攝像頭裡見到堪堪開車到達的真理。
根據「單向車程需20分鐘」來推斷,案發時,真理還在路上。
畫家冰室,雖自稱一直待在房中,卻也無人可以證明。
但在案發時,眾人驚恐的尖叫聲引他好奇出門來劇組所在的房間查看,正好與明智警視相遇。
而只有攝影師明石,無論是案發前還是案發後,都沒有人看見過他。
由此,嫌疑最大的就只能是……
然而才判定明石可能是兇手,就發現了他的屍體。
屍體被做成雪人,佇立在雪地上。
僵硬程度至少超過6小時,換之言,明石在理惠之前就已死了。
也就是說他才是實際上的第一個死者。
而第三個死者則是音響師高田。
他的死法就比較簡單直白沒什麼懸念。
就在連續發現屍體又遲遲找不到兇手之時,高田開車下山準備逃離。
結果在途中遇見了雪夜叉,被追擊而死。
三具屍體,死於同一個地方(背冰村內),死於同一個人,必然有什麼重要的聯繫。
找出這個聯繫,就找到了殺人動機,兇手自然就能浮現。
然而比起這個,本案的作案手法才是最大的亮點。
本格派推理最大的魅力在於,觀眾和偵探(劇中)共享信息,即偵探找到了什麼線索,觀眾也就知道了什麼線索。
觀眾不會有上帝視角,偵探也不會了解更多。
然而即便所有的線索都攤開擺在了觀眾面前,觀眾往往還是猜不出真相;
只有在偵探最後解密的那一刻才終於恍然大悟。
本案因為有三個死者,還有劍持警部和金田一之間的推理較量,因此對於兇手的作案手法兩人都有多番精彩的推論。
例如劍持警部一開始的纜車推論。
室外有載物用電纜車一部。
車身標註:重量上限,三十公斤。
劍持警部指揮真壁誠不斷地加重重量實驗,最終得出:實際最大承受的重量上限是三十八公斤。
於是,他推論,只要犯人低於四十公斤便能做纜車大大縮短時間、快速地往返於本館和別館。
他猜想的這一條作案手法還曾被國產劇《少年包青天》抄襲借鑑。
然而這看似合理的推測還是被金田一在細節處找出破綻而推翻。
跟著,劍持警部發現現在的冰室,乃是冒名頂替的假冰室。
真的冰室早已在10年前的交通事故中去世,而當時理惠、明石以及高田三名死者皆在場。
於是他從殺人動機入手,懷疑是假冰室和幾人分贓不均引發矛盾,從而下手殺害其餘三人。
然而在他剛做出推測,眾人趕去假冰室房間的時候卻見假冰室已畏罪自殺,並留下一份遺書承認所有罪行。
一切看似合情合理,然而就是在這極合情理的遺書、密室,甚至死者手邊的剪刀上,讓金田一找到破綻,發現假冰室並非自殺,實際上,他是第四個死者。
最後,在金田一說出經典臺詞——
鋪墊了大半劇情的瑣碎線索:
無法縮短的20分鐘車程、明石死時手中緊握的稻草、理惠死的那晚村民看到的鬼火、溪谷下燒焦的稻草和繩索……
被他一一整合起來,終於發現了一條只有這個季節在這個地方,才能做到的,絕妙詭計。
影片的最後,兇手還是沒能完成最後的復仇,反而賠上了唯一的親人,跪地痛哭……
在金田一的故事中,死者多是罪有應得,而兇手大半各有各的悲苦。
原版的漫畫裡,幾個死者和兇手,經歷的十年前的事故是飛機失事,劇版則改成巴士事故。
還加了導演裕子的戲份,變成她是策劃整個頂替畫家冰室事件的主謀。
在兇手想向她做最後的復仇時,又強加了一段金田一的說教。
這樣的改動,似乎更加悲情,讓兇手的角色更加飽滿,讓結尾的導向更加積極與正能量,卻也讓劇情變得拖沓。
而原版的結尾,「悲傷與絕望的『暴風雪』在她的心中肆虐著……」一句話即有首尾呼應,又簡潔明了,留下淡淡哀傷與惆悵仍讀者回味。
兩種結尾,哪個更好見仁見智。
但除這一點外,整部劇還是非常好的還原了原作,無論是反轉又反轉的案情推理,還是兩組探案人馬的對決都很有看頭。
那一年堂本剛不過16歲,正當青春年少,剛以偶像身份出道不久,和金田一本尊年齡相仿。
他將金田一探案時專注睿智、平時馬虎散漫的反差演繹的自然生動;
還因此獲得日劇學院賞最佳男主角提名。
感興趣的童鞋一定要自己去看一遍,感受下堂本剛版金田一的獨特魅力!
也許你還喜歡
金田一37歲事件簿-與你一起長大的名偵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