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29日閉幕的G20大阪峰會中,參會國以聯合聲明的方式通過了強調「自由、公平的貿易」的《大阪宣言》。主持會議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閉幕式上表示「通過本屆會議,各成員國找到了維持並進一步發展自由、公平、無歧視的貿易體制的共同點。
由於美國的反對,「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字句繼去年12月G20阿根廷峰會後再次被刪除,但自2008年G20峰會成立以來,「自由貿易原則」一直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則。
日本政策「表裡不一」「自相矛盾」
日本在G20峰會閉幕式上強調「自由貿易原則」,但卻在7月1日突然宣布對韓國採取違反「自由貿易原則」的「拙劣」貿易制裁措施。日本政府從7月4日開始對向韓國出口半導體核心部件光刻膠、氟聚醯亞胺和高純度半導體用氟化氫實施「個別許可制」。
由於日本的此項措施,過去能夠隨時按需進口的韓國,在7月4日後每筆訂單需要經過90天的審查,才能進口相應產品,這實際近似於「經濟報復」性的「禁止出口」。
從兩個事例可以看出,日本政府的政策「表裡不一」和「自相矛盾」。
第一個事例是:韓國最高法院做出了「對日帝強徵的個人賠償請求權並未消失」的判決。由於不滿韓國最高法院判決,日本政府就此準備了100多項對抗措施,並在本次G20峰會結束後立即進行「經濟報復」。但是,針對日本政府對韓國最高法院判例的抗議,日本律師早在去年就發表聯合聲明批判日本政府了。
去年11月5日,日本律師川上詩朗、山本晴太等人士在參議院會議廳內發表了《對於韓國最高法院判決的聯合聲明》。89名日本律師和6名學者發表了聯合聲明,主張「同意韓國最高法院做出的『對日帝強徵的個人賠償請求權並未消失』的判決,日本政府必須努力解決問題」。筆者認為,日本社會的「理智」還存在著。
第二個事例是:日本似乎覺得這還不夠,又提出了向韓國出口的部分物品被用於朝鮮核武器開發的疑慮。但是,日本安全保障貿易情報中心(CISTEC)早在2016年就公開了「日本向朝鮮走私氟化氫等被揭發,其中包括可用於核開發和生化武器開發的戰略物資」的內容。
而且,聯合國安理會朝鮮制裁專家小組最近發表的《年度報告》中,記載了部分可用作軍事專用的物品是從日本向朝鮮出口的內容。對於這份由日本人直接參與的報告,安倍首相和日本政府需要說明日本的立場。
7月12日,青瓦臺向日本提議就違反對朝制裁一事,兩國共同接受聯合國安理會相關部門調查的意見,但日本至今未對此作出回應。12日,在東京舉行的韓日課長級務實會議上,日本政府做出了讓步,表示「所謂不妥當的事情,不是關於違反對朝制裁的事情,而是日韓之間的事情。」
陷入「表裡不一」和「自相矛盾」的日本,正在進行這為了國內政治而破壞與周邊國家關係的「拙劣」演出。日本不能成為亞洲領袖,甚至連東亞領袖都無法成為的原因,恐怕只有日本的極右翼政權不知道。
日本的G7地位遭遇危機
在筆者看來,在安倍政權做出的「表裡不一」和「自我矛盾」的政策決定中,可以從三個方面看出日本對未來的恐懼和焦慮。
第一,日本擔心韓國的經濟增長遲早會超過日本。在GDP方面,1965年韓日邦交正常化時,韓日之間有8.6倍的差距,而2018年韓國(1.6194萬億美元,世界第12位)與日本(4.9709萬億美元,世界第3位)的差距已縮小至3.01倍。
在人均GDP方面,2018年,韓國(3萬3434美元)與日本(3萬9306美元)的差距縮小到了5872美元。日本人口是韓國人口的2.45倍,但兩國在經濟實力上的差距卻極為相近。很多海外專家均認為在不遠的將來,韓國人均GDP和整體GDP均超過日本。
第二,朝鮮通過「朝美對話」形成經濟開放,日本懼怕由此開啟的「朝韓經濟合作時代」。如果朝鮮開放,朝韓的人口總和將達到8千萬,而隨著朝鮮半島經濟規模的擴大,逆轉與日本的經濟實力對比將不需要很長時間。
加之一些媒體報導,目前1億2685萬的日本人口隨著過去10年間的人口減少趨勢而日益惡化,到2060年將減少到約8千萬人左右。反觀朝鮮半島,雖然韓國處在人口減少的趨勢中,但朝鮮的經濟增長將使人口增加,預測到2060年將達到約9千萬人。朝鮮半島的人口數與日本人口數相當或反超時,朝鮮半島跳躍式的經濟增長與日本「失去的30年」經濟下滑的比較結果,使日本不得不產生懼怕。
第三,由朝鮮開啟的「東北亞經濟合作時代」也令日本懼怕。「中·韓·朝」將通過共同合作,建立並主導包括整個朝鮮半島和中國6個地區(東北三省、內蒙古自治區、山東省、河北省),以及蒙古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東北亞經濟合作地區」。這樣的話,朝韓經濟合作下的朝鮮半島的綜合經濟實力,將在短時間內達到躋身G5的水平,中國也將提前實現G1的目標,而這並非日本所希望的。
韓國促進「中·美·韓·朝經濟合作體」
在二戰中,被美國的兩枚原子彈擊潰的日本,其經濟得以迅速發展的原動力是韓戰。朝鮮半島在遭到日本帝國主義36年的掠奪之後,又因戰爭成為廢墟而南北分裂74年,這些慘痛的歷史至今仍未得到治癒。如果日本繼續否認歷史,只能在不遠的將來面對後悔的結果。
韓國曾是戰後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卻取得了驚人的經濟增長,現在具備了GDP世界第12位的經濟實力。到了2019年,韓國在造船、鋼鐵、半導體,以及顯示器等大部分領域中,都領先於日本。韓國尚未趕超日本的只有材料、精密零部件、設備等部分領域。
輿論普遍認為,此次日本在半導體主要材料上的經濟報復,對韓國來說是新的機會。因為此次日本的經濟報復已成為一個契機,使韓國促進此前處於萎靡狀態的材料、設備以及精密零部件的採購市場多元化,並提高國產化比例。韓國將與中國、俄羅斯、德國等國家的企業加強合作,並就促進相應領域的國產化。這意味著韓國將在最後剩下的領域中加速「脫日本化」。
最後,韓國的理性應對需要更廣闊的視野。以「中·美·韓·朝」四方會談的方式,通過「朝鮮半島無核化」共同建立「東北亞和平體制」和「東北亞經濟合作體制」。韓國要儘快做好關於未來共同發展動力的準備。▲(作者是韓國東亞和平研究院理事長、首爾傳媒大學院大學特聘教授;本文由韓國東國大學博士生李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