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你是為了愛自己》—《絕愛》人物心理分析

2020-12-22 搜狐網
點圖放大
  其實象我這樣的高齡漫迷對《絕愛》這部元老級的作品早就應該了熟於胸了,但我卻是剛剛真真正正的看過了它。原因無他,我一直就對BL題材的作品有一種天生的牴觸。這次也是為了嘗試一下眾口交贊的子安武人先生的聲優演出才借來了VCD,誰知一發不可收拾……

  看完了只有一個直觀感覺——力量,一種力量。其實以我的年齡看來,我可以輕易的挑出它無數的破綻,無論是情節的邏輯性還是作品的成熟性,所謂的缺點我可以信手拈來,但,不得不承認,還是被裡面的情緒所感染,一種非常有力量的情緒。

  仔細看來,〈絕愛〉講述的是一個再單純不過的主題,兩個寂寞靈魂的互相吸引,只不過晃司和泉這對愛人面臨了太多也太本質的障礙,所以他們的故事才顯得特別不同而已。然而即使面臨這樣的障礙還能相愛,連我也不禁想求證一下:愛一個人究竟可以到何種程度呢?

  也許是專業的習慣,我先為他們做一個心理分析。在分析之前,先從愛情這個詞談起。(不要嫌我羅嗦啊,不這樣是說不清楚問題的!)

  用理性來分析愛情這個名詞的構成,我們會發現無論它有著怎樣的形式與本質,它最終是延續自人性的某種需要,而且是最終端的一種需要——歸屬感。最基本的表現有二:一是,人不能夠獨立生存,從生理和心理都不能夠;二是,一個人的生存是要對他人有意義的,是要被他人所需要的。正因為這兩條,人類活動才有了無限豐富的外延,而愛情不過是其中的一種罷了。所以簡言之,愛情就是源自需要。這種被千古世人認為不可捉摸和抗拒的感情僅是人類特有的屬於精神層面的高等需要。

點圖放大
  如果按這個稍嫌冷漠的推論來看,所謂真正的愛情無所不在,只是由於人們的需要得到了滿足,它便以平庸的常態出現,不那麼惹眼罷了。當然,這種愛情是不那麼容易成為漫畫的主題的。沿著這條思路,那些驚天地、泣鬼神的戀情以及古往今來書裡書外的痴情人為愛情所做的犧牲也只不過是欲求不滿的人們的歇斯底裡而已。(持這種觀點不知會不會被人罵)可為什麼這種歇斯底裡的人類行為卻又透露著一種無比的美感讓人們神魂顛倒,欲罷不能呢?這種非理性的感受著實讓人困惑。

  可回過頭看〈絕愛〉,用這個推論來分析晃司和泉的內心,他們這場禁斷之戀的原因就顯而易見。

  晃司會一頭扎進對泉的愛,原因就在於泉身上那種對於生命執著的尊重和堅韌的渴求。受盡折磨的他能一直保持著堅韌到執拗的生存欲望是由於他兒時痛苦的回憶,然而這是基於這種信念他才會從街上撿回素不相識的晃司。而後,他拼命努力的積極生存方式帶給一直生活在無機與冷漠之中、壓根不知生有何幸的晃司的衝擊之大就可想而知了。一個如此孤獨脆弱的靈魂那驚人的頑強生命力讓晃司感覺到原來人生是值得渴求的。而這個突如其來的啟示又讓他把渴求的對象具體化為泉這個人,於是晃司就深陷於此不能自拔了。

  值得一提,也是特別吸引筆者的是,正是因為泉的本質如此,所以就算晃司陷得再深,實質也是被一直隱藏生存欲望所左右,是對生存的追求,儘管是把泉作為救命稻草,但這也那些單純的頹廢唯美派的消極主題所不可比擬的。因為生存欲望是人類精神精彩而重要的一個環節,是無限創造力的出發點。所以儘管有點誇張,但晃司的真正人生可以說是始於此時。

點圖放大
  而泉由抗拒到接受直到離不開晃司,也是印證了「需要與被需要」的推論。自從父母死後,他本身始終是被別人需要的,象一個殉道者一般替死去的爹媽和活者的弟妹背著十字架,為了這種責任感他一直拒絕著自己本身的需要,不讓別人介入他的生活,碰觸他一直努力去封印的傷疤。可人是不能獨自生存的,面對晃司這個強硬的闖入者,他再也沒有勇氣、狠不下心來拒絕了。於是他漸漸順從並溶入了晃司那絕望的痴心。因為在不知不覺中,晃司那劈頭蓋臉的愛意正慢慢幫他卸下那長久以來壓在他心頭的十字架。他那顆與他生存欲望相背的孤寂的心,只有這個男人才能觸摸並心甘情願毫無保留的溫暖著它,並且還被它深深誘惑,以至於無法抗拒那赤裸鮮活、離經叛道的欲望。

  其實南小姐這部看似激烈的作品,只是在求證兩個最基本的問題,那就是:愛情到底是什麼?而愛一個人又究竟能愛到何種程度?經過這番心理分析筆者得到的結論是:你不會無緣無故愛上一個人,愛情定是基於某種需要。而愛到極至也就到晃司和泉這種程度了,他們可不是為了追求犧牲的壯美感覺去搞個禁斷之戀趕趕時髦(現在這方面題材的漫畫好象有風靡之勢)他們愛對方是為了愛自己,只有愛對方,他們才能找到自己生存的意義,是把對方與自己的生命愛在了一起。

  我們也許能接受這兩個有著不同缺陷和吸引力的男孩之間這場禁斷之戀的理由就在於我們也許可以理解並在心中暗暗贊同他們之間這種因緣糾扯,儘管有些極端,有些任性,但卻單純而且明晰————「我需要的東西他給了我,縱使別人能給我也願意給我,我也決不會再接受,因為他是第一個給我的人,我已擁有了他的一部分。」如果這發生在男女之間,我們理所當然管它叫「忠貞」,可如果不是發生在男女之間,我們就可以不承認這是一種高貴的感情嗎?看完了〈絕愛〉,我考慮了很久,我覺得我不能。

(來源:網友投稿(投稿信箱:comic@chinaren-inc.com))

相關焦點

  • 絕愛1989、絕愛Bronze,強攻強受這份絕望的愛
    即使多麼的慌亂 只有這個是惟一不會改變的 於是才有新的事物誕生與知道新的事情 如果你們能感到這種心情的百分之一…… 絕愛,有多少人現在還將它當作心頭鴿子血時代變了。絕愛橫空出世時,人們對同性戀和bl的接受力不如現在這麼高。
  • 如果愛情不美好……那一年我們看到的《絕愛》
    其實仔細回想一下,在那個年代《絕愛》也並非唯一的BL,那個時候已經通過盜版進入中國的還有CLAMP的《東京巴比倫》。但在看《東京巴比倫》的時候並沒有那麼顛覆性的觀感,雖然是BL故事,但和以往看的少女漫畫沒什麼差別,還是美好單純的「女主」和英俊帥氣的男主,還是整天想著別人的幸福而把自己搞得委屈巴拉……但《絕愛》的出現才是真正逆轉了我們對通常愛情故事的印象。
  • 《花千骨》:白子畫明明心中有愛,為何選擇斷情絕愛?
    在很多年前,白子畫依然還只是一個弟子,沒有憂愁,和夏紫薰等人組成了五上仙,過著很是瀟灑的生活,誰都知道夏紫薰喜歡白子畫,白子畫也同樣沒有疏遠夏紫薰,反而還讓她趕緊離開七殺殿,以白子畫的性格,如果不是心中對她有愛,又怎麼可能會對她如此親近。
  • 逼哭所有缺愛的人,你學不會愛自己,討厭自己,別人也不會愛你
    而這一切都源於他對工作極其盡責嚴苛,容不得細節上有任何紕漏,追求完美達至偏執,他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瑣事分散他發現美、創造美、審閱美的注意力,憑藉自律而死板的生活規矩指導自己的人生。在關係中,一想到要迎合伴侶的幻想,就會令他很不自在,他不樂意偽裝成對方想要的樣子,這樣的拉鋸只會耗費他的心力,所以他寧可不要一段長久的關係,退縮到隔絕愛的堡壘裡,掏空自己去工作。
  • 絕愛1989:考古向傳奇番劇的臺詞居然這麼……
    「我愛你。」「我討厭你。」「但是我愛你。」「但是我討厭你,我不需要你。」「但是我還是愛你!!」我不是同性戀,我只是剛好愛上泉而已我不是同性戀,只不過我愛的人恰好也是個男的「我真的喜歡你,泉——」 「我是男的…太不自然了…」 「那…如果我是女的話,你就會喜歡上我嗎?如果你是女的話,我就可以喜歡上你嗎?
  • 宿命與選擇,人物心理模型分析——評電視劇《心戰》(鄭少秋)
    《心戰》是一部心理題材偵探劇,傳統偵探劇以犯罪手法及劇情為主,心理描寫和分析只是作為破案手段。而本劇則是以構建人物心理世界為主,案件只是推動人物心理進程的外驅力。劇裡面的主要角色都進行了立體構建,並非扁平的臉譜化設定。
  • 《絕愛傾城之華胥引》開播 眾星雲集引爆暑期螢屏
    古裝玄幻大劇《絕愛之城之華胥引》將於7月9日登陸江西衛視、四川衛視首輪播出,騰訊視頻獨家播出。
  • 復仇者聯盟人物心理分析
    復仇者聯盟這部漫威的系列電影,為何如此受關注,其中之一的原因,和電影人物性格塑造關係密切。本文從心理學的視角,來分析復聯六大人物的性格特徵或心理特點(結合原版漫畫、電影和電視劇資料分析,並非完全和電影相符)。1. 鷹眼:無論黑寡婦怎麼對他保證,所發生的不是真的,但他還是會為自己所犯下的錯誤,而深感自責。
  • 電影《江湖兒女》人物心理分析——巧巧的心理創傷
    這種情況很符合我在《想讓不喜歡你的人來喜歡你——心理創傷的一種錯誤解決方法》一文中所談的情況,巧巧陷入了一種病理性的關係,背後是沒有解決的心理創傷。我們可以從一些女性身上看到類似的情況(男性身上也有)。這些女性有這樣的特點:她會把感情放在這些似乎不夠愛她的男人身上,為他痴迷並無私付出,只要對方給她一點點希望,她都會飛蛾撲火般無法自拔。
  • 深層心理剖析!為什麼你總是放不下那個不愛自己的人?
    可能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吧,自己總是很輕易地就喜歡上一個人,那個人可能在別人看來不見得有多好,但是自己就是深陷其中而無法自拔,即使你能非常明確地從對方的態度和行為中感受到對方對你並沒有太大感覺,你也知道你們沒辦法修成正果,但是你就是始終放不下,一次又一次沉溺其中!
  • 《蓬萊間》收視低迷,或重蹈《華胥引之絕愛之城》的覆轍
    在白宇的新劇《蓬萊間》的幾集之後,我覺得情節有點過時,因為我在這部戲裡看到了《華胥引之絕愛之城》的影子。我們在《蓬萊間》中看到《華胥引之絕愛之城》陰影的原因是這兩個圖有些相似。《蓬萊間》 《華胥引之絕愛之城》的主要人物都通過進入記憶的夢境來幫助他們求助的人。在《蓬萊間》中,白宇扮演白起,他想幫助人們,而在《華胥引之絕愛之城》中,傅雋想以類似的方式幫助人們。因為他們都通過進入記憶的夢境來幫助他們尋求幫助的人。
  • 《聖殤》人物心理分析
    《聖殤》人物心理分析作者:在北京上大學的小朱前言:金基德如黑澤明,是小眾的。金是一位用畫面說話,永遠關注邊緣人的藝術家。金是不動聲色,沒有一句多餘的話,用鏡頭和畫面展開劇情,娓娓道來,輕輕訴說,在故事的開頭不告訴你我想說什麼,讓你自己看,自己琢磨,像是一條不開燈的走廊,入口漆黑一片,愈往前走,愈明亮。
  • 【心理分析】向別人說自己的痛苦很痛快,是什麼心理?
    成家之後,丈夫不幸在一起車禍中變成了殘廢;因為單位效益不好,她又被迫下崗,再加上兒子不爭氣,父親多病纏身,使她遭受了過多的人生不幸,她為此鬱鬱寡歡。但每當和別人說過這些的時候,她就會覺得很痛快。於是,她像祥林嫂一樣不厭其煩地給別人重複她的痛苦,有時甚至還會編造一些痛苦經歷。【專家分析】通常,眾對痛苦的敏感程度不同,對痛苦的態度也就不同。
  • 華胥引之絕愛之城(1-48全集)資源百度雲全集在線看
    年份:2015編劇:解嬿嬿華胥引之絕愛之城(1-48全集)資源百度雲全集在線看狀態:48集全電視劇《華胥引之絕愛之城
  • 《犯罪心理》:愛一個人就是要為了他而變成更好的人
    在我這裡,你完全可以任性、自私、無理取鬧甚至連你不要命我都會陪你一起去死,我只要你回答我的問題,只要你對我說實話。本期分享:《犯罪心理》作者:長洱主角:刑從連vs林辰刑從連是刑警隊長,出身華人第一世家,簡言之就是在這身刑警服下的他,不僅僅是個警察還是個有錢有權的真正的少爺。他一方面成熟穩重,心思細膩,一方面又溫柔強大,不羈散漫。
  • 心理學:愛一個人是為了自我實現,還是在自我實現後才能去愛?
    弗洛伊德認為愛是人性的一部分,產生於人類無意識的欲望[1]。弗洛伊德關於愛的理論圍繞著對「自我理想」的需求,他認為,人之所以會愛上另一個人是因為只有當個體被別人愛慕時才會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形象,所以愛是為了自我實現[1]。
  • 坪山區信訪局開展「為愛出發,遇見更好的自己」心理健康技能培訓
    ,遇見更好的自己」心理健康技能培訓 信息來源:坪山區 信息提供日期:2020-08-31 14:23 【字體:大中小 】 視力保護色:
  • 《錦衣之下》:從愛與美的關聯分析愛的起源
    所以,從審美心理看愛的起源便是:人因可愛而美麗。02 從情感類型看愛的起源:崇高與美 陸繹作為錦衣衛,陰狠毒辣是他的外衣。所以對於最開始的袁今夏而言,陸繹是他崇拜的對象。在辦案的時候,跟著陸繹才有安全感。
  • 《華胥引之絕愛傾城》為什麼鶯歌最終會被容潯無情拋棄
    現在看看,《華胥引之絕愛傾城》演員陣容真是十分強大了,在《華胥引之絕愛之城》中,是李達超、譚友業、于敏執導,鄭嘉穎、袁弘、蔣欣、林源、崔波、郭珍霓、保劍鋒、賀剛、甘婷婷、喬振宇、楊蕊等共同出演。不看不知道,但是,還是最喜歡《十三月》部分的。
  • 為什麼總懷疑男朋友不愛我,我心理有問題嗎?
    作者:曼熳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科院心理所健康指導師。作者是心理學的受益者和踐行者。即使不能日更,也會持續分享心理學知識。專業做諮詢,走心寫文字。可能我不知道你是誰,唯願你的心靈更加地輕鬆和自由。感謝您關注「曼熳心理」。在戀愛關係中,如果懷疑對方不愛自己,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自己的誤解,冤枉了對方;一種是自己的感受是對的,對方真的並沒有那麼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