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媽閣是座城》海報
電影《媽閣是座城》:
女性視角下的「義」「欲」考量
王雪樺
作為華裔女作家,嚴歌苓一直致力於對人性的深刻挖掘尤其是女性群體的命運書寫,她往往在跨文化語境或多重空間中書寫女性邊緣人群,或者以史詩性記述的方式展現女性的命運。她早期的作品《少女小漁》刻畫了女性對男性的附庸,中期恢弘的詩篇《第九個寡婦》與《小姨多鶴》流露出女性自我意識開始覺醒,當成熟期作品《金陵十三釵》與《陸犯焉識》中女性「拯救者」形象出現,嚴歌苓的「女性關懷」「底層書寫」現實主義創作風格漸趨成熟穩定。這種女性「自救」與「拯救」者形象,在根據其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媽閣是座城》中得到延續。
電影《媽閣是座城》預告片
6月14日,導演李少紅首次牽手嚴歌苓,在編劇蘆葦與陳文強的加盟下,聯手為觀眾打造的情感大片《媽閣是座城》上映。巧合的是,本片也是李少紅和主演白百何闊別大銀幕多年後的復出之作。影片通過女疊碼仔(也稱博彩中介從業者)梅曉鷗的視角,揭露了賭場內外的人生百態。北京人梅曉鷗因老公嗜賭,多年前南下媽閣(英文Macao的音譯,即澳門),陰差陽錯地做了賭場裡的女疊碼仔,她接待賭徒、陪他們賭博並為之提供參謀,向他們放債、也向他們追債。她帶進賭場的賭棍來歷迥異,其中有來自北京的地產商段凱文和藝術家史奇瀾,也有來自其他不同階層的政商人員。影片用手持攝影、零散的新聞提示和旁白敘事等影像語言,向觀眾展現了驚險叢生的賭場環境、曖昧遊移的愛情故事和賭場內外展開衝突交鋒的人性慾望。
電影《媽閣是座城》的城市空間被置換為北京、澳門,且北京成為澳門故事發生的一個強勢推動力,這異於以往電影常採取的「滬港」的雙城敘事空間下,內地城市從屬性的功能指徵,「北京方面」「非典」「回歸」等因素越來越影響著澳門博彩業的興衰。影片採用現實題材表現當下生活,折射出當代中國近20年的社會變遷,體現了創作者堅定的觀照現實的創作態度。
電影《媽閣是座城》劇照
編導明明想說明,媽閣處處是賭徒,是賭客的迷城、幻城,也是梅曉鷗的愛情圍城;城外的人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城內的人卻想趕緊出去、早點解脫;媽閣也是一座煉獄場,在賭場裡經歷過的人,極少數能夠見好就收,慾壑難填者最終或在肉體上消失、或在精神上毀滅,在利益的催化面前,有欲望的人永不可能脫胎換骨、破繭成蝶。而疊碼仔卻是賭城裡能不動聲色就參透一切人性沉浮的人,無論賭客輸贏,他們都是穩操勝券。
電影《媽閣是座城》劇照
梅曉鷗錯付感情、婚姻失敗,千瘡百孔的生活根本不給她喘息的機會,她急需面對現實:自己和孩子該如何生存?她痛恨賭博,卻因為生存的壓力和命運的裹挾而不得不從事這一行業。她所寄身的社會空間是一種玩弄資本遊戲的異質的壓抑性存在,這導致她的觀念體系和意義系統失序,因而信仰失靈、精神失據。為了掩蓋不安,她內斂堅忍、與人為善,表現出禁欲主義的美德。為此,她利用自己的洞察力與女人獨有的魅力,巧妙周旋於疊碼仔華仔、老貓、「大佬」老尚、段凱文、史奇瀾之間,利用並幫助他們,自救也救贖別人。
如果用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來解釋賭徒的心理,就是「自我」「超我」意識難以有效抑制「本我」意識的欲望消長而導致的人格失衡。梅曉鷗何嘗不是一位賭徒,與盧晉桐、段凱文、史奇瀾們不同,她跟自己賭氣以至於賭上了未來和情感。想當初自己嫁給了初戀對象,一切都剛剛好,但最終卻因老公嗜賭而使自己賠上了青春與後半生,心有不甘是她下注的潛在衝動,這種潛在衝動終於在賭場的日夜薰陶下發酵。梅曉鷗「看得清誰是未來客戶,卻看不準誰可以託付終身」,她接受著「地頭大哥」老貓的關照,享受「才子」段凱文的體貼與驕傲,而史奇瀾的「藝術家」身份讓她無限憧憬與羨慕,這種感覺是金錢所買不到的。當然,梅曉鷗並不濫情,她與他們一開始均「發乎情、止乎禮」,最後把票投給史奇瀾也始於他上一段感情的「結束」。她希望他們見好就收,在欲望面前能夠及時止步,實際上這正是她的矛盾之處——要想維持長久的朋友關係,他們就得常來找她,但她怎能保證他們一直毫髮無損、全身而退呢?他們不來了,朋友關係自然也就慢慢淡了。所以,她常常自責並在他們有困難時出手相助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釋。
電影《媽閣是座城》劇照
在影片中,梅曉鷗成為超越男性的謳歌對象,在於她的法則裡「義」字當先。影片的明線是批判人性中的貪慾,暗線則是對「義」的追尋與呈現。或許這正是導演所想表達的中國現代化建設道路上的現實問題,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困境問題。當史奇瀾騙自己表弟在賭場下注時,他給梅曉鷗打電話報喜,其中有一個關公牌位與他打電話的側影並置的鏡頭,講義氣的關公與出賣親友的背叛者形成了極具效果的諷刺——賭的惡真的能摧毀一切。如果說史奇瀾對「義」進行了拋棄,那麼段凱文則對其進行了撿拾,當電影層層剝去滿口謊言、自私無恥的段凱文驕傲的外衣,導演給觀眾上了一課:正是由於忠於上司,段凱文才如此義無反顧、破釜沉舟,觀眾對於段凱文的瘋狂、欺騙才漸漸釋然,人物的複雜性、飽滿的敘事張力增強了影片的哲思性。
電影《媽閣是座城》劇照
近年來的華語電影中,很少有影片像《媽閣是座城》一樣真實地呈現賭場空間、賭徒的狂喜或絕望。拍攝史奇瀾跳樓時,當俯拍鏡頭快速切換至仰拍、升格鏡頭時,有一種深深的代入感;特寫鏡頭停駐於賭博失利的段凱文的脖子上的「汗」,讓觀眾感受到了身臨其境的緊張與恐懼。
電影《媽閣是座城》劇照
主角之外,陳小小、劉總、曉鷗的兒子和前夫等配角在影片開頭、中間和結尾的出場皆有因果關聯且首尾照應,他們共同構成了一個活色生香的物慾世界。藝術真實來源於生活真實,這部賭博題材影片不是犯罪片也非類型片,據說拍攝這部影片時,劇組還得到了賭場方面的配合,出於道義,影片的主旨顯然不可能是揭露賭術或者顯示幫派鬥爭,但是這部充滿情義與欲望的影片沒有對「賭神」「賭聖」的謳歌,而是提醒觀眾:遠離賭博、遠離貪慾。影片沒有去表現一夜暴富的神話,而是盡力表現因嗜賭而導致家暴、跳樓、跑路、坐牢等悲劇,表現賭博沒有贏家、眾人皆輸的結局,帶有一定的社會批判性。
電影《媽閣是座城》劇照
但編導又在影片中給梅曉鷗植入了一種無意識的渺茫的希望,這就是女性用她的善良、愛和憐憫復活了賭徒史奇瀾未泯的人性微光。地震海嘯過後,人將靠什麼存在延續?梅曉鷗和史奇瀾的戀愛告訴我們:「愛」仍是唯一的救贖之道。當梅曉鷗向觀眾說出這是她最後的一次戀愛,也是表明她將帶著「原罪」與史奇瀾決裂,「犧牲自我、成全他人」是更深層次的救贖。反觀段凱文,則無挽留的餘地。但也正因為史奇瀾的身上還有可取之處,影片才給他設置了較為溫和的結局。
電影《媽閣是座城》劇照
作為能兼顧電影藝術性與商業性的導演之一,李少紅很會挑選演員。在本片中,白百何出色地把握住了女主的年代感與滄桑感,她本可以過好的人生,偏偏因為動情,放出去的錢與付出的真情都付之東流;而眉眼都是戲的吳剛則演活了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房地產大亨;其他演員的表現亦有可圈可點之處。
電影《媽閣是座城》海報
當然,影片中有的信息支離破碎,旁白式的平鋪直敘十分乏味,這也是偏重於心理刻畫的小說作品在改編成影像作品時遭遇的一個普遍問題。如何用電影語言更好地表現文學作品,仍需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