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國際對標的上海新行動——構建智敏、韌性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

2020-12-27 澎湃新聞
編者按:

上期重點介紹了建設應急物資儲備系統的重要意義、理論基礎和上海物資儲備系統面臨的若干問題。本期將圍繞上海構建智敏韌性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對標的「1-3-1」,重點研究和分析各個城市的物資儲備體系 。

四、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吸取先進理念與做法

構建智敏韌性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

應該是對標「1-3-1」。「1」是東京,「3」是紐約、倫敦和巴黎,「1」是新加坡,

其中,「東京2035」提出「安全安心安定」的理念,日本「Society 5.0」專門規定了救災物資配送的路徑和路線,物資儲備體現出多元化(政府儲備+協議儲備+家庭儲備)、分權化(以地方治理範疇為主)、(行動)一體化;紐約通過「市長辦公室/數據之橋」,連通了信息孤島;倫敦設立了功能性平臺「倫敦應急論壇」;巴黎在「中央批」「儲備庫」方面很有特色。新加坡,囿於國土面積,更多是通過全球高效集散來保障。不同國家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可以說是各有千秋,特點鮮明。

(一)東京都物資儲備體系研究

日本的地方自治制度由都道府縣與區市町村的雙層結構構成。東京都是包括23個特別區、26個市、5個町、8個村的廣域地方行政機構。

東京都的基本情況包括:人口超過1300萬的首都地區;人口老齡化程度明顯。

2018年,人口增長率0.7%。2015年,65歲以上人口佔比23%;

政治、經濟、文化等重要功能集中地區。

2017年,GDP達到70340億人民幣,人均GDP達到51.2萬人民幣。2017年,第三產業佔比84%。

批發零售業,情報通信業,不動產業,專業、科學和技術活動等為主導產業

;鐵路、地鐵、高速道路等交通網絡密集;超高層大樓林立;23個特別區內,木造建築物密集。

東京都把城市的危機事態大致分為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

前者主要包括地震、火山爆發、風災和水災,後者主要包括核災害、生物災害、化學災害、大規模火災、爆炸、大規模事故等。東京都災害物資儲備主要為主食、副食品、乳製品和應急工具。

根據CAS 理論,對東京都物資儲備的體制機制展開探討。

1.多樣性

(1)「異質性主體」的多樣化

主要包括政府(東京都和區市町村)、地方公共團體(如消防學校、防災航空大隊等)、企業、家庭、民眾、防災公園等【1】 。

專欄1  東京都防災公園的功能簡介

東京都在「地域防災計劃」中,明列出都立公園58 處為「避難場所」、其中有35 處屬於「大規模救出、救助活動搬點」。

東京都建設局將這些管轄公園,在災害時期可以提供居民避難的場所稱之為「防災公園」。

東京都公園協會則協助37 處「避難場所」的管理工作,其中有28 處「大規模救出・救助活動搬點」。

防災公園的主要功能有:

(1)部分防災公園提供直升機緊急升降空間,

以便災害時輸送需要緊急醫療傷員以及各類醫療物資與食物物資的輸送、搬運。

(2)提供防災避難場所生活的基本服務設施,

如:照明、飲水、食物烹調炊煮設施、緊急廁所等。

(3)多數防災公園內均設置有管理站,

提供相關服務與緊急應變管理。部分防災公園另設有民眾防災教育展室空間,教導民眾面對災害來臨時如何自助與自救。相關單位也經常舉辦防災研討會,以及相關之災害預防演練活動。

(2)主體執行對象的充分準備

①食品、水和生活必需品的平時儲備

東京都和區市町村通過事先與商家和有關業界團體進行合作,解決食品和生活必需品等物資的籌措問題。

專欄2  東京地鐵公司的防災物資平時儲備情況

第一,在生活物資儲備方面,

根據東日本大地震的教訓,東京地鐵公司主要依據東京都營地鐵車站的可容納乘客面積,按每人一平米計算出所需要的物資儲備總量。

目前,東京地鐵全線已儲備足夠十萬人使用的防災必備物資。

第二,在防災物資儲備方面,

東京地鐵公司在所有車站的出入口都預備了防水隔板,防止緊急情況下洪水湧進車站。另外,還在地鐵隧道內設置有安全阻水門。

②儲備倉庫和物流據點的平時準備

在儲備倉庫和物流據點管理方面,東京都和區市町村均負責管理儲藏避難者用儲備物資的儲備倉庫。

在物流方面,

與東京都卡車協會、日本汽車客運站株式會社、普通社團法人全國物流網絡協會等籤署協議,在物流企業的參與下,完成儲備物資的裝車、運輸、終點卸載和搬運等工作。在救援物資運輸方面,對於是否需要救援物資,由東京都和區市町村共同討論後再做出決定。

2.「流」

為統一物資調配、物資保管、物資運輸等整個應急環節,在都災害對策本部下設立了

物資輸送調整小組

。物資輸送調整小組由東京都有關部門(包括總務局、財務局、福利保健局、產業勞動局、中央批發市場、港口局等)、有關團體和部分企業組成,

相關人員之間可進行必要的信息共享、靈活作業,對儲備物資供給模式、穀物調配模式、救援物資處理模式、船舶調用模式、直升飛機調用模式、燃料供給模式等給出明確的指導和建議,完善物流運輸體制,具體參見表2和表3。

另外,東京都負責管理廣域運輸基地,承擔物資的裝運、配送等任務。而區市町村負責管理區域內物流據點,承擔地區內物資接收、分配等任務,具體參見表4和圖1

表2  東京都的物流運輸體制

表3  恢復階段物資運輸的對策內容及任務分擔

 

表4  儲備倉庫及物流據點管理

 

圖1 恢復階段陸地物資運輸的主要模式

3.聚集性

(1)形成多樣化的 「介主體」

主要包括行業協會、企業聯盟、工會等,比如東京都公園協會、石油聯盟、東京都石油業合作社、東京都石油商業工會、石油產品銷售商等。

(2)制定完備的法規政策

日本《災害對策基本法》共分10章117條,其中第49條是關於防災物資準備的規定(防災所需物資及材料的儲備等的義務)。根據國家的《災害救助法》第37條,東京都必須每年按照在本年度的前三年的地方普通稅收額的平均值的千分之五作為

災害救助基金

進行累積。日本擁有各類危機管理法律50餘部。此外,為確保法律實施到位,日本各級政府也會制訂具體的

防災計劃(預案)、防災基本計劃等

(3)各個參與主體在全過程中權責明晰

在物資儲備的預防階段、應急階段和恢復階段,各個參與主體的權責明晰。

其中,

預防階段

主要完成食品以及生活必需品等的確保、飲用水及生活用水的確保、儲備倉庫及物流據點的管理、物流體制的構建、運輸車輛的確保、燃料的確保等;

應急階段

主要完成儲備物資的供給、飲用水供給、物資調配、接受和分配來自國家或者其他道府縣的物資支持、運輸設備的確保、船舶的確保、直升飛機等的確保、燃料的供給等;

恢復階段

主要完成多樣化需求的響應、煮飯賑災、水的安全保障、生活用水確保、市場流通的確保以及向消費者及時提供信息情報、物資運輸等。

(4)實施「日本災害食品認證制度」

日本災害食品學會於2015 年1月6 日提出「日本災害食品認證制度」,推動認證制度使得災害食品能夠朝向高質量管理,而開發與生產這類食品的廠商也有依循標準。

此外,建立此套認證制度後,將使得一般民眾在購買、選擇儲備災害食品有了選擇參考之依據。社團法人健康事業協議會則針對特殊性食品提出災害食品的認證制度【2】 。

目前許多廠商已申請日本災害食品認證,

甚至有些廠商還設計開發提供多種主動加熱方式的災害食品,讓民眾在避難期間能夠享受熱食,不同災害食品的食用方式需在包裝上標記。

4.非線性

隨著外部條件發生改變,東京物資儲備體系日益複雜,由東京都災害對策本部根據災害情況假設、區市町村的儲備現狀以及主要物資需求預測將來各類物資的儲備數量,並公布在東京都的《防災基本方針》中(一般在災害發生後的前三天,依靠自我儲備的物資,災害發生後的第四天開始仰賴救援物質的支持)。

(二)其他國外超大城市物資儲備特色實踐

1.紐約市

紐約市是美國第一大城市。紐約市總面積達1214.4平方公裡。2019年,紐約市人口數量850萬, GDP總量達1.1萬億美元。

(1)多樣性

成立志願者組織「紐約市應急響應小組」。該小組由志願者組成,

主要負責社區工作,具體包括:護送和疏散受災群眾;幫助紐約市居民找回個人物品;搜索失蹤人員;為紐約市援助中心提供人員;必要時為受災人員提供翻譯;在停電和供水中斷時分發食品;建立社區防災網絡 【3】。

健全家庭應急儲備體系。

紐約市危機管理辦公室在2003年發起了

「紐約準備就緒運動」

,鼓勵居民為紐約市的各種緊急情況做準備。除了一般的《紐約準備就緒指南》,還有針對中小學生、老年人、殘疾人、寵物的專門指南 【4】。

(2)「流」

搭建「數據橋(Data Bridge)」。「數據橋」推動了紐約市數據整合。

布隆伯格任紐約市長期間,成立了數據辦公室。數據辦公室的「數據橋」項目整合了全市20多個機構的50多個實時數據源,將數據向各部門開放,鼓勵跨部門使用。「數據橋」項目一方面積極拓展外部數據來源,如國家氣象局、電力公司、紐約州數據,另一方面還與紐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學術機構合作開發和部署數據共享協議和標準。此外,中心針對政府工作人員開設了一系列數據使用課程,旨在提高城市管理者的數據素養以促進數據驅動的決策制定。

(3)聚集性

成立「紐約市應急管理辦公室」。

紐約市應急管理辦公室與警察局、消防局和醫療服務機構合作,設計並實施各種應急方案。城市緊急行動中心由紐約市應急管理辦公室管理,在發生重大事件時可進行跨部門協調。居民可直接與城市緊急行動中心聯繫,了解可用資源,分享所在社區的需求以及社區能提供的資源 【5】。

(4)非線性

實施有效的管理捐贈。

對於應急管理機構來說,現金是最好的捐贈物,機構可以用現金購買受災者需要的物品或讓他們自行購買物品。在接收捐贈前,捐贈者應與組織聯繫,確定受災地區需要什麼、需要多少以及何時需要,確定誰能將物品運送到需要的地方,確保收件人有使用物品的計劃等。

2.巴黎大區

巴黎大區面積達12000平方公裡,2019年人口達1221萬, GDP達8660億美元。

(1)多樣性

成立「巴黎團結儲備協會」。

2007年12月,巴黎議會設立了名為「巴黎團結儲備」的協會,由市政府和巴黎部門的退休人員組成,職能包括:通知民眾做好防災準備;發生災害時,向民眾提供支持援助;做好後勤保障和恢復活動 【6】。

(2)「流」

準備豐富的「應急運輸工具」。

考慮到不同情況,巴黎市動用不同的應急運輸工具向民眾提供食物和水,運輸工具主要包括:流動指揮部配備IT和遠程信息處理手段,車內應急人員可向中央危機管理主任反應現場情況,並根據指示協調工作人員行動;緊急救援車輛是提供援助和基本必需品的多用途快速部署車輛;緊急住宿車輛為重型貨車,配備一百張摺疊床、桌子、椅子、篩子、清潔容器和礦泉水等。

3.大倫敦都會區

大倫敦都會區2017年有890萬人口,2018年GDP為6532億美元,人均GDP為67833美元,面積為1579平方公裡。

(1)多樣性

設立「大倫敦地方應急論壇(Local Resilience Forum)」。

大倫敦地方應急論壇打造了地方層面應急管理協調機制,負責宣傳和執行區域應急管理總體戰略、確保跨機構的計劃實施、人員培訓等,成員包括倫敦中心市警察署、倫敦急救服務署、倫敦消防總隊等公共機構,以及電力供應商、煤氣供應商、通信服務供應商等【7】 。

建立紅十字會社區儲備志願者平臺。

在發生災害時,主要為社區提供基本物資。在洪水或火災中,社區儲備志願者協助紅十字會志願者準備工具和設備,整理物資。社區儲備志願者平臺招收18歲以上的公民。公民在網站註冊後需要接受短期的在線培訓。

重視社區儲備。

社區平時對食品進行存儲,並通過有效的管理,增強社區應變能力和社區準備能力。

重視商業儲備。

環境、食品和農村事務部門通過與倫敦食品供應公司合作,確保食品供應。

重視大倫敦都會區和地方之間的橫向合作。

通過籤訂相互援助協議,相鄰的地方政府能夠協同應對突發事件。

(2)聚集性

地方應急論壇遵循英國《民事緊急狀態法》規定的跨部門合作準則。

4.新加坡

新加坡擁有570萬人口,面積為724.2平方公裡。2019年GDP為3720.62億美元,人均GDP為63987美元。

(1)「流」

擁有以數據為支撐的科學治理系統。

在SARS爆發時,新加坡國防部通過風險評估與掃描系統(RAHS),在病毒抵岸前兩個月便捕捉到疫情暴發跡象。新加坡運用數字工具建立科學的疾病爆發應對系統,根據公共衛生事件的爆發級別應對【8】 。

【下期預告】

下期將圍繞上海如何建好智敏韌性的物資儲備體系提出建議,敬請期待!

參考文獻

【1】東京都防災會議,東京都地域防災計畫[2020-01-05].https://www.bousai.metro.tokyo.lg.jp/taisaku/torikumi/1000061/1000903/1000359.html

【2】[日]伊藤愛、峰尾茂、渡辺紀之、別府茂、阿部徳義、川井義博、吉田康,おもいやり災害食認証制度の構築[J],日本災害食學會誌,2017(01):31-33.

【3】美國紐約市應急辦公室,NYC CERT[2020-01-06].https://www1.nyc.gov/site/em/volunteer/nyc-cert.page

【4】美國紐約市政府,Ready NYC[EB/OL].[2020-02-06].https://www1.nyc.gov/site/em/ready/guidesresources.page

【5】美國紐約市政府官網,A STRONGER, MORE RESILIENT NEWYORK[EB/OL].[2007-04-02]. https://www1.nyc.gov/assets/sirr/downloads/pdf/Introduction_Singles.pdf

【6】法國巴黎市政廳,PLAN COMMUNAL DE SAUVEGARDE[EB/OL].[2020-02-26]. https://cdn.paris.fr/paris/2020/02/26/084c659298be9e2180978547b1cb3860.ai

【7】萬鵬飛.大倫敦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及啟示[C].北京建設世界城市綜合應急管理論壇,北京減災協會,2010.

【8】東協商務理事會,擁抱數字經濟的新加坡.[2020-0203].http://www.chinaaseanbusiness.org.cn/index.php?  m=content&c=index&a=show&catid=6&id=33291.

相關焦點

  • 保障應急物資,應急管理部與京東是如何開展合作的?
    「國家應急資源管理平臺以『集中管理、統一調撥、 平時服務、災時應急、採儲結合、節約高效』為原則,充分利用社會專業力量參與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通過應急大數據,實現包含人口、物資、交通、捐贈及社會力量的統一調配,實現社會應急資源供需信息在一個平臺上運行共享,調配行動在一個平臺上統籌協調。」 負責協同推進平臺建設的京東集團副總裁王穎說。
  • [光明日報]靳諾:完善重大突發事件下的高校應急治理體系
    三是進一步嚴密學校黨委的組織體系。在疫情暴發的危急時刻,在學校黨委領導下,全校黨員、各基層黨支部、二級單位黨組織迅速行動起來,學校黨的組織、宣傳、統戰、教工、學工、團委、外事等職能單位高效運轉,學校應急治理機製得到充分發揮,為打贏校園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堅持把師生員工的健康安全和教學科研秩序的恢復放在突出位置。以師生為本,是大學辦學治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 做好防疫物資應急保障倉庫「守庫人」
    河北省唐山市應急管理局全天候駐守防疫物資應急保障倉庫,疫情以來至今,23名駐庫「守庫人」經手物資逾百萬件,錯誤率為0,保證了唐山市3個防疫物資倉庫對各種應急防疫物資的平穩有序供應。  朱強是唐山市應急管理局應急物資保障倉庫的23名「守庫人」中的一員。從大年初一開始,他就被抽調到剛成立的應急保障倉庫。  疫情突發後,為了保障特殊時期全市防疫物資的平穩供應,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唐山市應急管理局迅速反應、積極應對、科學組織,根據全市疫情研判情況,決定緊急建立防疫物資倉庫。
  • 後疫情時代 如何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和構建組織韌性
    而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疫情的嚴重衝擊,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這促使我們需要重新審慎思考企業到底如何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問題。有韌性的組織在面臨重大風險時能夠保持其核心能力不受影響並且能夠重構組織資源和關係進而使得組織快速從風險中恢復過來,並實現逆勢增長。
  • 「山東應急」一線風採|新時代「挑山工」人民群眾的「守夜人」
    今年,泰安市應急管理局先後榮獲全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新時代泰山「挑山工」先進集體、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初心使命和責任擔當,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的宗旨。
  • 兩會文藝人|曹可凡建議:電視頻道資源整合、打造韌性城市
    從「唯收視率論」的文藝作品評價體系、現實題材文藝作品創作到知識版權保護,作為一名資深媒體人,曹可凡代表近三年來提出的建議無不與傳媒業息息相關。今年,他除了繼續立足自己的專業領域提出「電視頻道資源整合」、「為電視行業注入新動能」的建議,還精心準備了兩份極具戰略意義的建議:增強城市韌性、增強國際話語權。「這些建議,實際上是在疫情前後不同的階段自己的一個思考。」
  • 規劃師說|新冠病毒疫情期間建立城市安全韌性交通系統的建議
    規劃師說|新冠病毒疫情期間建立城市安全韌性交通系統的建議 2020-02-17 1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恆集團打造「國家級」應急醫療物資保障基地開工
    世衛組織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新冠肺炎確診人數超過1000萬。疫情在境外仍在蔓延,隨著境內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統籌推薦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是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以廣西應急醫療物資保障梧州中心項目(下稱「梧州中心項目」)為代表的重大項目開工對保持穩定增長起到了「牛鼻子」牽引作用。
  • 加快構建基於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經濟體系
    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  構建以先進位造業為基石、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產業族群  超大規模製造業是我國重要的產業優勢和競爭優勢,是我國現代經濟體系的底色和基石。
  • 青山實業捐贈9噸應急物資馳援印尼
    全球戰「疫」時期,溫州知名企業青山實業捐贈9噸應急救援物資支援印尼抗「疫」,再現民營企業的擔當和大愛。3月23日上午10點半,這9噸應急救援物資從上海運抵雅加達機場。據悉,自2009年起,青山實業開始與印尼本土企業合作,成立青山實業在印尼的首個工業園區。
  • 抗擊疫情,一起行動!防疫物資企業開足馬力保障供應
    共同抗擊疫情,全中國都在行動。防疫物資生產和銷售企業的工作人員,更是加班加點,奮戰在工作崗位上。  工信部應急物資重點儲備生產企業三奇醫療衛生用品公司:全力組織疫情防控物資生產供應  三奇公司是工信部應急物資重點儲備生產企業,具備日產口罩100萬隻、防護服5000套能力,產能規模國內領先。
  • 無人機、直升機、應急通信保障車疾馳而至,這裡發生了啥?
    2019 年,該省社會應急力量積極開展防災減災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活動,參與應急救援行動多達 1000起,涉及水域救援、山嶽救援、森林救援、危化品救援、後勤保障、安全演練等,出動救援力量超過 8000 多人次,開展 5000 多場次宣傳 ,服務超過18萬人次。
  • 著眼解決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新情況新問題 建立上下貫通預案體系
    國家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辦公室主任、應急管理部黨委委員兼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張永利在會上介紹,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的《國家森林草原火災應急預案》(以下簡稱《預案》)。森林草原火災應急預案是國家應急預案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安全高效處置森林草原火災的基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 振大社區闖出「防疫與民生應急保障」新路子
    位於濟南市市中區七裡山街道的振大郎茂山社區便民消費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振大社區」),設身處地為社區居民著想,在防疫情、保供應、穩物價等方面表現突出,闖出一條以「黨建統領+技術防控+業態創新+動能轉換」為突出特點的疫情防控與民生應急保障的新路子。  春節後全市首個開業保供的社區農產品市場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濟南推出村居、社區封閉「十個一律」等防控措施。
  • 甘肅省政協專題協商疫情下社會應急保障機制建設
    人民政協報訊(記者 王聰)「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省的應急協調保障機制、物資儲備、參與力量等亟待加強完善,我們應利用區塊鏈技術建立起『防、治、管』三位一體的應急模式,合理布局應急保障物資生產、儲備,建立多元化醫療衛生應急物資儲備模式,同時加快出臺甘肅志願服務條例實施細則,以便在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更好發揮社會力量作用
  • 面對未來流行病,我們應該如何構建一個完美的防疫體系?
    在每一次事件中,世衛組織都在突發傳染病的早期檢測預警、協調防控策略、共享診治方法以及組織國際援助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構建風險共擔、安全共享的全球公共衛生應急機制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次疫情進一步表明,非傳統安全威脅的突發性、跨國性和嚴重性,要求國際社會所有成員超越國家利益,積極開展基於人道主義的國際合作。 面對命運與共的現實,各國越來越意識到,增強全球衛生應急管理和風險防範能力、消弭全球衛生治理赤字已迫在眉睫。
  • 全國應急管理工作會議要點解讀(附圖解)
    應急管理部提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應急管理重要論述,推動「十四五」時期應急管理事業發展,要始終做到「兩個維護」、立足「兩個大局」、堅持「兩個至上」、統籌「兩件大事」、強化「兩個根本」,深入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做到「兩個維護」,從講政治高度做好應急管理工作。
  • 如何構建健全的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驅動應急管理智能化升級轉型?
    於是「源頭治理、防範化解」成為全面提升應急處置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關鍵之舉,在應急管理黨委會議中作為「四要」策略核心要素之一被進一步強調指出。時代經緯響應國家「大安全、大應急、大減災」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打造「物資保障管理平臺」、「風險分析評估平臺」、「應急知識服務平臺」、「風險監測預警平臺」、「融合通信指揮平臺」、「預案完善缺陷管理平臺」六大核心平臺,構建健全的防災減災救災體系。
  • 家庭應急應準備哪些物資?北京市應急管理局發布清單
    其中,基礎版包括應急物品、應急工具和應急藥物3類應急物資,涉及多功能應急燈、救生哨、壓縮毛巾,溼紙巾等物品。擴充版包括食品、個人用品、逃生自救工具、醫療急救用品、重要文件資料5類應急物資。本次發布的建議清單,是在2014年8月發布的建議清單基礎上修訂完善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