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師說|新冠病毒疫情期間建立城市安全韌性交通系統的建議

2020-12-27 澎湃新聞

規劃師說|新冠病毒疫情期間建立城市安全韌性交通系統的建議

2020-02-17 1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作者 | 張純,北京交通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 城市規劃系副教授、副系主任

城市安全韌性交通體系建設,是系統信息化、智慧化建設的關鍵環節。特別是在各種自然和社會災害中,交通系統作為城市生命線供給的必要基礎設施,不僅在災中提供了重要的物質空間支持,也是支持災後恢復的關鍵環節。當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來襲,人們最先直接關注是對於生物學、醫學科學的防禦,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省際客運、公交和軌道交通停運,城市社區進行一刀切隔離管理。然而,在疫情災害各個周期中,什麼程度的流動性是必需的?受到疫情不同程度影響的地區是否應當採取不同的交通管理策略?在災害發生之後,城市交通正常運轉的阻滯可能帶來更大的次生災害,對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產生衝擊和影響,也對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產生嚴重的困擾。

從世界範圍內重大災害的防災減災來看,災難的表現與特徵隨時間推移會產生改變。在關注生物醫學科學防禦機制的同時,客觀正確理解災害周期,評估和診斷目前所處的階段,對於災後恢復十分重要。例如,在2012年美國桑迪颶風過後,作為同樣高密度的紐約城,基於社交大數據(Twitter)的分析顯示,首先人們關注是否有食物和水的儲備,隨後在恢復和響應期馬上轉移到隧道和道路是否通暢。事實上,在颶風過後紐約災害管理局馬上進行地鐵積水清理和軌道交通運輸的恢復工作——儘管還存在潛在危險,對於保證脆弱群體正常生存,特別是高度依賴公共運輸出行的低收入者、老年人等的日常必需食物和生活物資獲取來說十分重要(圖1)。

圖1  推文數量在不同災難期的變化情況
資料來源:根據參考文獻[2]

在災難發生周期的始終,科學理性建設安全韌性交通系統建設始終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在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的災後恢復中,主要按照MMAM理論來指導工作展開,即延續Mass(人口)-Material(設施、場所)-Access(可達性)-Motivation(動機)四個環節。其中,設施和可達性都要求有安全韌性的交通系統保障。在歷史上各國的重大災害發生中,及時恢復交通等重大基礎設施的運轉都為受災人員的轉移、食品和水的正常運送提供了重要支撐。這些支撐決定了遭受災害時,城市作為系統的脆弱性和抵抗災害能力。相對而言,這樣大範圍嚴重的災害情況在中國尚不多見,傅大偉(David Bray)以武漢市社區應對 SARS 的案例在國內是一個以社區為城市規劃基本單元應對災害的代表性實證研究,其中闡述了社區封閉管理與必要物資配合的重要意義。

根據全球災害恢復的經驗,從韌性安全交通體系建設的需求出發,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正視和尊重疫情發生的周期性特徵,每個階段關注不同的災後恢復重點話題。

根據疫情周期中災前-受災-恢復-響應等階段的不同需求制定交通體系保障模式。受災期間內,根據空間隔離需求,主要保障醫療物資、防禦物資等運輸以及醫療工作者的正常通勤交通。在恢復期,當疫情被有效控制,感染病例不再增加時,注重醫療恢復和社區的社會經濟恢復相互結合,支持社區必要的生活物資運輸和居民通過公共運輸體系的通勤和其他出行。在更長的響應期,通過全面恢復公共運輸支持流動性,促進社會經濟全面和根本的恢復。

其次,科學建立分區空間隔離思想,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

從日本神戶地震回復和防治二次災害的經驗來看,根據疫情病例的不同密度和頻度程度劃分為嚴重受災區(鄰裡圈)、重點防疫區(日常生活圈)、一般防護區(行政區圈),並取得了十分積極的實施效果。對於嚴重受災區(直接鄰裡圈範圍),是醫療和防禦物資的優先分配地區,必需採取絕對戶戶隔離、樓樓隔離,避免因流動交叉感染。對於重點防疫地區(日常生活圈),重點為監控潛在的病例,在適度隔離的同時注重以社區為單位保障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提供必要的公共運輸服務。在尚未出現確診病例的一般防護地區(行政區圈),內部公共運輸需要支持人流、物流通暢,保持社區內部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圖2)。

圖2 通過安全交通體系建設連接鄰裡圈、日常生活圈和行政區圈
資料來源:根據參考文獻[3] 

第三,對於遠離疫情的非疫區,應盡力保障公共運輸的正常運營,物流運輸的通暢有效。

簡單的停運或減少公共運輸,不僅會增加暴露和感染機會,還會使得潛在病例和其他脆弱群體無法得到基本的排查、就診和得到醫療服務的機會。這些潛在的阻礙,對於沒有私家車的低收入群體更加突出。限制了低收入群體的日常必要活動,將會影響其正常的就業和購物行為,產生失業、食物短缺等此生災害。以北京為例,從依賴公共運輸的保障性住房地點到最近醫院的就醫可達性,在軌道交通線網停運15%公裡數的情況下(藍色),整體軌道效率相比正常狀態下(紅色)會降低50%(圖3)。於此同時,在封閉部分主幹道情況下,交通系統癱瘓會給病患即時救治、食物等物資運輸造成困難。

圖3 北京主要低收入保障房居民到達最近醫院的可達性分析
資料來源:作者自繪

第四,充分發揮社區合作,對脆弱人群進行人本主義關懷。

尤其對於社區中單獨居住的老年人、無人照顧的兒童、殘疾人和慢性病人等特殊群體,提供家庭與社區相結合的社區關照(圖4)。通過提供日間、夜間照顧服務,以配合醫療康復,儘量安排社區內部的居民進行培訓後上崗。可將社區福利設施與防災設施相結合,在災難發生時可以為服務隔離區、避難所所用。

圖4 關注社區脆弱群體(老年人)的醫療關照體系
資料來源:根據參考文獻[3]

疫情過後,城市社會經濟完全恢復的道路將艱辛而漫長。在災害發生之後,由於對於災情的不了解或者政府資源有限,災後援助的力度和範圍很難照顧到絕大多數受災群眾。在有疫情來襲時,在社會輿論的焦點關注病患等醫療領域問題的同時,還應對城市系統整體的抵禦能力、脆弱性,以及社會經濟整體運轉系的綜合狀況進行評價。雖然由於政府資源和精力有限,救災的公平性、力度與時效性也往往不能兼顧,但是在時間上遵從災害發生的周期規律並關注每個階段重點,在空間上根據疫情嚴重程度進行層次劃分、並採取因地制宜的隔離政策,以及通過社區合作方式對易感和脆弱人群進行醫療照顧,建設完善的交通安全韌性系統保障必要的物資和勞動力流動,這些對於中長期的社會經濟恢復十分必要。以醫療專家和物質援助為主的救災模式在特定時期有其特有的優勢,比如短時間內集中資源,採取一致行動等。但在災後城市和社區整體性恢復能力仍有待提升,應予以全局性、系統性和長遠性的考慮。

參考文獻

[1]  張純, 崔璐辰, 張洋. 可持續的防災減災與震後重建規劃經驗的反思——中國唐山與美國洛杉磯北嶺的案例. 城市與減災, 2016, 19(4): 22-26.

[2]  王森,肖渝,黃群英,張純. 基於社交大數據挖掘的城市災害分析——紐約市桑迪颶風的案例[J].國際城市規劃,2018,33(04):84-92.

[3]  張純,李曉寧,滿燕雲. 北京城市保障性住房居民的就醫可達性研究——基於GIS網絡分析方法[J].人文地理,2017,32(02):59-64.

[4]  張洋, 呂斌, 張純. 可持續城市、防災減災與城市規劃:概念與國際經驗. 北京: 科學出版社,2012.

[5]  張純, 張洋, 呂斌. 唐山大地震後重建與恢復的反思:城市規劃視角的啟示. 城市發展研究. 2012, 19 (5):119-126.

[6] 萬小媛, 張純, 滿燕雲. 防災規劃體系在社區重建中的作用:美國北嶺的案例. 國際城市規劃. 2011,26 (4):10-15.

[7] 羅伯特·奧申斯基, 蒂摩·西格林, 勞裡·詹森 著作, 張純 編譯. 卡特裡娜颶風后紐奧良的重建規劃和住房政策. 城市發展研究. 2012, 19 (5): 89-99.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兩會文藝人|曹可凡建議:電視頻道資源整合、打造韌性城市
    作為一名文藝界的「老代表」,曹可凡此次赴京的行囊裡,已經準備好了四份書面建議。從「唯收視率論」的文藝作品評價體系、現實題材文藝作品創作到知識版權保護,作為一名資深媒體人,曹可凡代表近三年來提出的建議無不與傳媒業息息相關。今年,他除了繼續立足自己的專業領域提出「電視頻道資源整合」、「為電視行業注入新動能」的建議,還精心準備了兩份極具戰略意義的建議:增強城市韌性、增強國際話語權。
  • 變「亡羊補牢」為「未雨綢繆」 浙江如何打造「韌性城市」
    急性衝擊,則是對城市造成嚴重威脅的突發事件,如傳染性疾病、洪水、火災、地震等。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種典型急性衝擊。2018年底到浙江大學工作前,王乃玉曾在美國從事相關領域研究長達15年,參與組建了美國科技局支持的韌性城市研究中心,以及孟菲斯、舊金山等地的韌性城市建設,對此有獨到見解。
  • 漢鼎宇佑探索韌性城市建設 平潭國資加持主業再添動能
    今年年初以來,隨著大規模的疫情、特大暴雨、持續高溫、地質災害帶來的衝擊,民眾開始重新審視城市防災抗災、應急治理的能力,韌性城市的關鍵詞再次被重視起來。近日,深耕智慧城市領域十餘年的漢鼎宇佑,成立了浙江漢鼎韌性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戰略規劃切入韌性城市領域。
  • 任麗莎:建立強大的環境韌性
    建立強大的環境韌性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政府大中華區副專員 任麗莎  此次參會,我代表的是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政府。在城市發展過程中,我們要建立強大的環境韌性。澳大利亞經歷了極端的天氣、資源過度的消費和過度的一些廢棄物等等,因此需要做更好的規劃來保證未來的發展。
  •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發布報告:在溫州看見中國城市的韌性
    「韌性城市」,這一極具力量且今年頗受關注的名詞,出現在近期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被納入到國家戰略規劃體系。  城市韌性到底意味著什麼?什麼樣的城市是有韌性的?  10餘天的實地調研,密集訪問35家企業,參加18場座談會,查閱並搜集豐富的營商環境和企業運營等一手信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組織與戰略管理教授、管理創新交叉學科平臺召集人張志學,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組織與戰略管理助理教授易希薇等撰寫報告並修改20餘版,抽絲剝繭溫州這座城市在疫情期間所展現的「韌性密碼」。
  • 後疫情時代的城市發展新要求
    論壇上,中國網記者對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以下簡稱「聯合國人居署」)中國項目主任張振山進行了專訪。在採訪中,張振山首先對於「可持續城市」的定義給出了更為通俗易懂的解釋。他表示,在形容可持續城市的時候經常會使用「包容」「韌性」這樣的詞彙。其中,「包容」涵蓋很多方面——除了包容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人,還包括包容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建築形式等等。
  • 深圳「十四五」規劃建議出爐!不愧「先行示範」
    形成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綠色低碳發展方式,大氣、水、土壤等環境質量持續提升,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更加完善,建成「近者悅、遠者來」的生態之城。——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城市治理制度體系更加完備,城市治理的法治化、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城市運轉更聰明、更智慧、更安全、更具韌性。
  • 河南首支新冠病毒疫苗在鄭開打
    12月23日下午3時,在鄭州市惠濟區大河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7歲的小夥子趙志強伸出右胳膊,接種上了新冠病毒疫苗。隨後,和他一起,來自中原水產物流港的49名冷鏈工作人員相繼接種了新冠病毒疫苗,成為河南首批接種人員。
  • 鄭舒燕:做一個有韌性的企業符合韌性城市需求
    鄭舒燕表示,疫情期間除了客戶很累,我們的人也特別累,因為要面臨確診的危險。怎麼樣能夠讓客戶更安心,讓員工更安心,怎麼樣做一個有韌性的企業,符合韌性城市的需求。以下為演講實錄摘編:智能化我們也在期間做了很多嘗試。最最重要就是走到各個地方要量體溫。一開始也是用非常手工的方式,給管理人員買溫控的量體溫,同時檢查他們有沒有戴口罩。
  • 在這裡,看見中國城市的韌性 -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深圳分院- MBA...
    「韌性城市」,這一極具力量且今年頗受關注的名詞,出現在近期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被納入到國家戰略規劃體系。城市韌性到底意味著什麼?什麼樣的城市是有韌性的?疫情期間,溫州企業都全力支持與配合政府的一系列抗疫措施,堅決扛起作為企業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疫情期間,溫州民營企業積極捐款捐物,並投入「戰疫情」活動中。
  • 科爾尼2020年全球城市指數報告:新秩序,新未來
    最後,城市領導者必須解決疫情暴露出來的城市物理空間不足,包括如何在滿足社交距離的前提下安全重啟經濟,如何緩解造成低收入社區健康問題的環境不平等現象。在空間轉型過程中,城市應以重新思考城市規劃為總體目標,打造更可持續、更有韌性、更包容的生存環境。
  • 新冠肺炎疫情對若干行業的影響分析
    疫情可能在短期內,會影響消費類電子產品的銷量,系統應用公司可能會減少對晶片的需求;但這個影響是間接的,而且不會改變需求的長期趨勢。12冠病毒肺炎對養老行業的影響及相關建議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  羅守貴疫情期間大部分養老機構採取了全封閉管理,不與外界接觸,有專業的醫護人員,日常消殺和風險防控都比較充分
  • 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問答,有疑問的看過來~
    01現階段,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重點人群包括哪些?我國新冠疫情形勢與國外不同,疫苗使用策略也不一樣。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主要策略需要結合國內疫情形勢和防控工作目標來考慮。當前,重點人群接種疫苗的意義,一方面是對這部分人群起到保護作用,另一方面有利於「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有利於我國總體疫情防控。現階段,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重點人群主要包括從事進口冷鏈、口岸檢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鮮市場、公共運輸、醫療疾控等感染風險比較高的行業人員;前往中高風險國家或者地區工作、學習等人員。
  • 「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重點人群新冠病毒疫苗...
    ,請他們向大家介紹重點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的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大家都知道,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預防病毒性疾病最有力的科技手段。我們國家歷史上對很多傳染病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都與疫苗接種起到的重要作用有關。比如大家熟悉的天花、麻疹、脊髓灰質炎,包括B型肝炎,都是靠疫苗得到很好的控制。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我國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工作。
  • 貴州「十四五」規劃建議全文公布
    廣泛開展「智慧城市」「智慧社區」建設,在重點區域開展數字孿生城市建設,推進城市生態修復,完善城市功能。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建設。推進海綿城市、韌性城市建設,有序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加強城市常態化綜合管理,建立健全網格化管理機制。 10.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 威海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徵求公眾意見
    近日,威海市工程諮詢院發布《威海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19年-2025年)》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公眾參與公示。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暫行辦法的通知》要求,威海市工程諮詢院受委託對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編制的《威海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19年-2025年)社會穩定風險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分析報告》)進行評估,廣泛徵詢利益相關者對本規劃社會穩定風險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 規劃引領,擘畫發展藍圖:盤點「十三五」期間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
    建立健全城鄉規劃體系啟動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十三五」時期,圍繞《青島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的組織實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逐步建立健全以總體規劃為基礎,專項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為支撐的城鄉規劃體系。
  •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與聯通智慧足跡共同成立規劃大數據聯合...
    聯合實驗室是首都規劃創新研究平臺,搭建在北京市規劃院,同時融合聯通智慧足跡數據科技優勢,整合社會大數據資源,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能力,形成穩定的團隊,持續發力開展首都規劃建設治理研究和實踐工作,實現匯集數據資源、利用科技能力、建設決策智庫的目標,提高對首都規劃決策服務的前瞻性、科學性和客觀性。
  • 冬春季預防新冠病毒技術指南重點場所與環節篇來了
    為進一步指導公眾和重點場所科學開展新冠防控,降低感染風險,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編寫了《冬春季預防新冠病毒技術指南(重點場所與環節篇)》。體溫異常者,建議及時就醫,就醫途中正確佩戴口罩,做好手衛生。5.機場為來自疫情嚴重國家/地區的航班設置專門停靠區域,儘可能遠機位停靠。對於來自疫情嚴重國家/地區的旅客,通過設置隔離候機區域、簡化登機手續、採用無接觸式乘機、設置專門通道等措施,嚴防機場內傳染擴散。推動境外來華人員登機前進行核酸檢測。
  • 冬春季預防新冠病毒技術指南(重點場所與環節篇)來了
    為進一步指導公眾和重點場所科學開展新冠防控,降低感染風險,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編寫了《冬春季預防新冠病毒技術指南(重點場所與環節篇)》。體溫異常者,建議及時就醫,就醫途中正確佩戴口罩,做好手衛生。5.機場為來自疫情嚴重國家/地區的航班設置專門停靠區域,儘可能遠機位停靠。對於來自疫情嚴重國家/地區的旅客,通過設置隔離候機區域、簡化登機手續、採用無接觸式乘機、設置專門通道等措施,嚴防機場內傳染擴散。推動境外來華人員登機前進行核酸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