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的城市發展新要求

2020-11-18 圖片中國

中國網11月18日成都訊(記者 許汝藝)11月16-18日,第四屆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在成都舉辦。本次論壇主題為「推動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建設開放共享的未來之城」。在嚴格執行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論壇邀請了中國政府和聯合國官員,以及中外城市、國際組織、知名學者、跨國企業代表到場,眾多國外嘉賓通過視頻連線方式遠程參會。論壇上,中國網記者對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以下簡稱「聯合國人居署」)中國項目主任張振山進行了專訪。

在採訪中,張振山首先對於「可持續城市」的定義給出了更為通俗易懂的解釋。他表示,在形容可持續城市的時候經常會使用「包容」「韌性」這樣的詞彙。其中,「包容」涵蓋很多方面——除了包容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人,還包括包容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建築形式等等。張振山認為,「包容」實際上是一種開放的態度,能夠接納來自各個方面、對城市發展有益的東西。中國歷史上凡是比較開放、包容的時候,都發展得很快、很好,而當封閉的時候,發展就會比較慢。而「韌性」一詞源自英文詞彙「resilience」,指的是城市在遇到自然災害或者人為災害後,能夠快速恢復的能力。過去談到的「韌性」,很多時候是針對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的應急機制、災後重建能力等。而當前這次疫情的發生,讓人們認識到,在衛生健康和醫療方面也需要加強城市韌性的建設。

張振山還進一步談到新冠疫情給城市可持續發展建設帶來的啟示。他介紹,本次新冠疫情大多數病例來自城市,而全球有約5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人口密集,導致疾病傳播控制難度大。這次疫情也讓人重新思考城市應該如何應對類似的疾病傳播。例如,從城市規劃上,健康的城市規劃應該從空間上為防疫留足建設用地,甚至應該規劃出更多的公共空間,在緊急情況下可供轉化使用。從社區治理上,中國社區的封閉管理在疫情最嚴重時發揮了巨大作用。疫情期間出現的物流需求,也應在今後的城市規劃中重新認識和梳理。此外,在對抗新冠疫情期間,信息技術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5G遠程會診、熱成像技術、大數據跟蹤,以及健康碼的應用等。張振山指出,這些好的經驗可以一直延續到後疫情時代,融入未來中國智慧城市的建設中。

針對中國的城鎮化問題,張振山表示,在去年年底,中國城鎮化率達到了60%,超過全球平均水平。過去,中國的城鎮化發展追求速度和數量,而現在,中國已經把眼光轉到高質量發展上。中國「十四五」規劃《建議》中強調「以人為核心」,這一理念和聯合國所倡導的發展方式一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中提出「不能落下一個人」,聯合國人居署也提出不能落下一個地方,要讓每個地方都以人為核心發展,讓城市更加人性化。對此,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3個部門近期共同開展了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目的就是讓城市更加健康、舒適和宜居。以人為中心,是未來城市發展的重要內容。

張振山在採訪中對中國城市建設給予肯定。「中國城市在基礎設施建設、環境建設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經驗,這些經驗也是非常寶貴的,可以用來幫助人居署指導發展中國家開展城市建設。我們也已經開始嘗試這方面的工作,例如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做城市規劃、住房建設等。」張振山說。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www.cnmediae.com)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

相關焦點

  • 探索後疫情時代公共運輸發展之路 2020中國城市公交學術年會圓滿閉幕
    演講圍繞「公交優先的本質、疫情對城市公交運營的影響,以及新發展階段城市公交的發展演變與展望」等內容展開。他表示,城市交通只有在基本認知、基礎理論、應用技術和綜合治理方面大膽變革、不斷創新,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建構大數據與智能網聯時代的城市交通認知,加快城市交通基礎理論、研究範式和評估方法的變革與創新,建立多元的、面向城市交通複雜系統的高效治理體系,提高城市交通治理的現代化水平。
  • 後疫情時代,寧波的智慧城市企業如何危中尋機?
    如今,在防控日益常態化的後疫情時代,無論是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新基建,還是阿里、華為、百度等網際網路巨頭的介入,都為看似抽象的智慧城市命題,帶來了更具象的解決方案。那麼,力爭建設軟體名城的寧波,該如何在這一賽道乘風破浪?6月24日,由東南商報、甬商總會、市社科院主辦的12A茶座在協辦單位浙江創新中心舉行。
  • 全球化時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性
    研究表明,新冠肺炎主要通過患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從鼻或口噴出的飛沫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同時,這些飛沫會掉落在患者周圍的物體和表面上,如桌子、門把手和扶手。人們觸摸這些物體後再觸摸自己的眼、鼻或口,也有可能被感染。從中可以看出,新冠肺炎具有致病性強、感染率高和傳播速度快等特點,這也就決定了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難度之大。
  • 《絲路新周刊》為您深度解讀:後疫情時代的海外研學發展現狀
    2017年,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中國研學旅行發展報告》,估算目前研學市場規模在300~500億之間。海外研學能帶領學生感受異域他國文化氛圍的優點,備受學生與家長的青睞。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原本火熱的海外研學市場不得不踩下了「剎車」。今年暑期,海外研學將如何開展?與之相關的海外研學機構、家長以及學生又對這一問題有怎樣的看法呢?
  • 後疫情時代文化場館如何從線下走向線上
    12月22日,「2020世界城市文化論壇(上海)之分論壇五——後疫情時代「雲文化場館」建設論壇」在上海閔行區千年古鎮---七寶鎮舉行。2020世界城市文化論壇(上海)總論壇已於今年12月8日成功舉辦,論壇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指導,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政府、上海社會科學院聯合主辦,設主論壇和多個分論壇。總論壇旨在深入探討城市文化創新發展建構和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新機遇和新趨勢,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文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 後疫情時代,海倫堡憑什麼圈粉?
    在完成「海樂世界」、「海樂城」、「海樂薈」商業三大產品線升級後,海倫堡廣佛首個海樂薈項目——廣州海樂薈在今年驚豔亮相。自此,海倫堡商業旗下在建及運營商業項目達到15個,分布上海、廣州、昆明、成都、南京等多個重點城市。創意科技園則落地上海、南京、廣州、中山等長三角與珠三角城市。其中,廣州海倫堡創意園年孵化100多家創新創意企業以及3000多項創意成果,年產值逾500億元。
  • 皇家寵物食品發力後疫情時代獸醫新生態
    本屆峰會以「營養未來 奮鬥新生態」為主題,聆聽國內外行業領袖跨國連線,暢談本土寵物診療行業變革趨勢,洞察後疫情時代寵物行業「寵物醫院人才發展」、「寵物診療數位化」、「寵物醫院貓經濟」三大發展主題,與各界夥伴探討中國寵物診療行業的新機遇與新生態,向每一位守護寵物健康的獸醫師致敬獻禮。
  • 後疫情時代 川菜產業發展路在何方
    0.8%離不開餐飲企業的殫精竭慮  新冠疫情給餐飲行業帶來重創,疫情下2020年第一季度餐飲業下跌44.3%,可以說餐飲行業是受疫情影響的重災區,跌幅遠高於大部分其他行業。  對於餐飲企業而言,危機同時也是機遇,疫情倒逼傳統餐飲企業紛紛轉型升級,促使他們尋找與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現代科技進行深度融合的生產經營模式,眉州東坡集團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始了企業商業模式的新探索,通過線上直播,將食材做成半成品出售給消費者,全新的商業模式,加上企業本身的知名度,讓眉州東坡的線上訂單應接不暇,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線下經營的損失。
  • 後疫情時代的地產人居新未來:居住升級趨勢已勢不可擋
    在由華夏時報主辦的房地產投融資峰會上,多名專業人士以「後疫情時代的地產人居新未來」為主題,探討了疫情後的產品需求變化、社區服務的新增內涵與外延、線上銷售等話題,希望可以給同行平穩穿越周期、把握機會提供一些啟示。
  • 應對挑戰 集思廣益 後疫情時代食品產業界共話未來發展
    在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與國際食品科技聯盟共同舉辦的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主場的企業家高峰對話上,食品行業優秀企業家們暢談疫情發生一年來,企業用堅守詮釋了食品產業在特殊時期的特殊意義。圍繞「後疫情時代食品產業的機遇與挑戰」,企業家們分享與交流了各自的戰略規劃及應對策略。
  • 中國中端酒店發展「進行時」:「後疫情時代」的「內循環」之機
    受益於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與民眾生活消費水平的提高,中國的酒店行業規模持續增長,並逐步向大規模、高質量發展。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曾令包括酒店行業在內的眾多行業紛紛按下「暫停鍵」。如今,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跨省團隊遊業務恢復,在此背景下逐漸「重啟」的酒店業在「後疫情時代」的發展路徑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 匯聚奮進新時代「兩先區」高質量發展的磅礴精神力量
    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要緊緊抓牢這個中心任務,對標對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和中央、省委決策部署,緊密結合學習貫徹市委十二屆十三次全會精神,紮實推進實施《大連2049城市願景規劃》,自覺把宣傳思想工作放在時代大背景下來審視,用政治眼光謀劃,以文化凝心聚力,推動宣傳思想工作不斷強起來、實起來、暖起來,持續引領社會新風尚、滿足人民新期待、激發發展新活力,匯聚奮進新時代大連「兩先區」高質量發展的磅礴精神力量
  • 後疫情時代 產教融合突破性發展謀求破局
    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衝擊。截至目前,我國除少數地區出現疫情反覆情況外,防控疫情整體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各地復工復產工作有序推進,產業鏈與供應鏈正逐漸修復。在此過程中,作為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關的職業教育發揮著不可或缺的樞紐作用。
  • 騰訊TMI:後疫情時代的四大破壁趨勢
    騰訊TMI:後疫情時代的四大破壁趨勢來源:聯商網2020-07-03 18:10一場席捲全球的疫情逐漸回歸掌控之中,一切回到了平常的模樣,但一切又都變了。據公開數據表示,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用戶已達到16億,微信(含WeChat)活躍用戶也已達12億,中國已經具備了堅實的全民雲化基礎。
  • 後疫情時代,近郊度假復甦,巴塞羅的永續發展優勢在哪?
    隨著疫情控制進入常態化階段,跨省遊開放,在市場復甦中,目前度假需求的恢復和驅動呈現大於商務需求的狀態。再加上國際疫情的不明朗,出境遊轉內銷,國內度假需求和消費顯得更為強勁,替代國外的高品質度假需求格外明顯,國內旅遊度假產業正迎來一個發展「小時代」。
  • 貫徹落實新時代新發展要求推進社區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
    貫徹落實新時代新發展要求 推進社區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專項行動方案(2021-2023年)》解讀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2020年12月7日,民政部辦公廳印發《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專項行動方案(2021-2023年)》,部署從2021年開始,開展為期三年的專項行動,推動社區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在基層治理中更好發揮作用
  • 後疫情時代 健康住宅迭代發展丨第十二屆健康住宅理論與實踐國際...
    突如其來的疫情也讓全社會對健康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推進住宅事業發展的進程中,我們除了要堅持房地產定位,圍繞上述目標,更要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深刻領悟綠色、健康、舒適、宜居等高質量內涵,不斷推出更高品質的產品,保持房地產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
  • 江小涓:後疫情時代的數字經濟
    長期的趨勢我們講以下四點,第一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的發展。第二是新技術會提供發展新的支撐。第三是產業網際網路發展提出的要求。第四是製造業、服務業融合發展提出的要求,這是長期數字經濟發展的一個向好的趨勢。近期賦能我們也講四點,第一是數位技術在防疫、抗疫中間表現非常優異。第二是近期新基建概念的加入。第三是我們可以啟動新的服務需求。
  • 張龍星:後疫情時代,世界石油格局發展變化及影響
    綠色、低碳發展成為趨勢與方向,雖然中短期內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量不會有劇烈變化,但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迎來重大發展機遇。當前,石油的發展相對進入一個平臺期,天然氣作為過渡到新能源的化石能源進入較好的發展階段,新能源已進入高速發展的風口期。全球石油格局發生了重大改變。
  • 王小列執導果靖霖主演 《啟航》演繹新時代城市發展新篇章
    新時代:聚焦城市改革發展,集中展示十八大以來新理念新方略據介紹,《啟航》劇情緊緊圍繞「城市發展」展開故事,描述了新任市委書記曾雁來依靠廣大幹部群眾的支持和過人的政治魄力,引領渤海市走上了全新發展之路的故事,將新的時代背景下城市改革發展中產業轉型、綠色經濟、智慧城市等一系列理念轉變通過生動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展示給觀眾,集中表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