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不少郵友在集郵過程中,不是非常注意實寄封的收集,對實寄封的甄別、取捨、製作、研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誤區,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郵資問題。
實寄封郵資問題出現在好幾個方面,比較突出和集中的就是郵資超資,不符合郵資等問題,成為困擾廣大實寄封收藏者的一個「瓶頸」。
筆者僅就平信和掛號舉例,最先國內平信郵資8分,本埠4分;後來國內平信20分,本埠10分,再後來國內平信80分,本埠40分;直到目前國內120分、國內掛號信420分,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每一次郵資調整,都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郵票的發行也經歷了從4分、8分、10分、20分、30分、40分、50分、60分、80分、120分、300分等等一個循序漸進的歷程。
自然,體現在實寄封上必然要郵資相符才對。但是,目前很多商業網站製作的實寄封基本上超資,為了簡化工作量和手續,往往將一套郵票粘貼在一個信封上,當成掛號信實寄,郵資卻遠遠超出了掛號信的郵資;對於單枚單套票,則是當成平信實寄。對於集郵者要求掛號實寄的,則用普票補足郵資,而不是優先使用紀特郵票,失去了實寄封的意義。
這些超資實寄封,商業氣息過於濃重,純粹是為了獲取實寄封而人為商業實寄出來,比較典型的有大版票實寄封、小版票實寄封、小本票實寄封、雙聯小型張實寄封等等,即便是寄往國外、港澳臺這些郵資較高的地區,大部分還是超資的。
筆者對於這些人為製作的商業實寄封,始終持有保留的態度。一方面說明當前實寄封的匱乏,集郵愛好者收集實寄封的艱辛不易;另一方面也說明商業網站的商業味道太濃,不能按照實寄郵資需要。但是如果按照實際郵資分開進行符資的實寄,這樣勢必增加網站的工作量,對於很多唯利是圖的商業網站和集郵網店來說是萬萬辦不到的。
因此,集郵者個人在同好之間互相實寄時,儘量選擇符合郵資的進行實寄,對於郵資不足的,需要補資的,儘量選擇同套低面值郵票補資,便於今後收藏和分類,萬不得已再選擇普票。對於普票補資儘量不要佔據整個郵資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最好只是零頭。如420分掛號信,120分紀念郵票3枚,普票補資60分即可。
這樣,既能保證符合郵資的實寄封,又能保證收集到令人滿意的紀念郵票實寄封,而不是普票實寄封,或者是普票佔據半壁江山的混貼封,最大限度地解決編組郵集時「無封」可用的尷尬。
對於集郵者來說,實寄封的製作、收藏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需要每一名集郵者不斷地琢磨研究,伴隨著郵識的不斷提高,為將來編組郵集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才是集郵者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