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和中國的關係僵持不下,一開始拿著南海問題揪著不放,後來又把主要關心的重點放在了華為身上,這樣各為一派的作風讓人覺得吃相難看,很多國家為了尋求庇護,只能聽從美國的。
特別是近期,英國在境內停止華為5G的運作,如果還想與華為進行合作一定會影響到和美國的關係,正是因為這一層,民進黨當局也不得不聽從美國方面的意見。
美國對華為的打擊
臺積電公開表示,不再接受來自華為公司的訂單和供貨,如果美國繼續對華為進行制裁,會逐步停止對於華為公司的供貨,民進黨當局一直跟隨美國,持續拿著華為公司大做文章,完全不考慮兩岸關係的發展,有媒體也公開表示,民進黨當局不能讓臺灣變成美方打擊大陸科技的馬前卒。
對於美國商務部這個新規定,主要目的是為了控制美國在晶片上的商業鏈,這也就是說,以後華為生產的每一顆晶片,不管是哪一種類型,都需要通過美國政府方面。
但是對於臺灣人民來講,他們本身對於華為並不排斥,華為P30的銷售量相比之前P20在2018年增長了三倍,這些數據都表明華為用自己的實力說話,在島內頗有影響。但是,民進黨當局,對於損害兩岸人民的事卻毫不停止,趁著疫情試圖想把大陸經濟潑冷水,他們根本沒有明白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誰又能真的獨善其身。
昔日不再的亞洲四小龍
如今的臺灣早已不是亞洲四小龍,想要與大陸經濟脫鉤,不知道民進黨當局究竟是什麼想法?在新冠肺炎的衝擊之下,重振經濟要靠合作,就算想脫鉤,也還是要靠大陸。在疫情的影響下臺灣的外貿經濟表現身份慘澹,旅遊業更是雪上加霜,下半年臺灣的事業將繼續呈現下降趨勢,民生問題難以改善。
由此我們能夠看到,就算是民進黨當局繼續狙擊華為,企圖與大陸完全脫鉤是不現實的,主要還是兩岸和平發展,疫情得到很快控制的大陸,經濟也會最快恢復和發展。
2020年第二季度大陸經濟增速已經轉正,中國經濟已經成功恢復,但是對大陸依賴程度很高的臺灣地區,經濟卻還是呈現下降的趨勢,只有兩岸關係回溫,才會有機會改變臺灣經濟大環境。
免責聲明:本文由海峽資訊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參考消息來源:北京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