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駱電子
導語:臺積電對「整體」電子產業而言,已經不像以往那樣具備「全方位」的指標意義。
前言
上周,是臺積電(NYSE:TSM)開完法說會的隔周,結果上證綜指下跌1.06%,深證成指下跌0.99%,創業板下跌0.84%,臺灣電子指數大跌2.30%,申萬電子申萬指數更是大跌3.81%。
我們說了很多次,近一年來臺積電對「整體」電子產業而言,已經不像以往那樣具備「全方位」的指標意義。但國內依然有不少人會直觀地以為臺積電產能滿載,就認為「整體」電子產業當然會跟著不錯,然後對外表示「風險已經充分釋放」,正是「全面布局電子」的好時機。
其實,臺積電是著重於高端製程,又是全球10nm以下稀缺資源,跟「整體」實際產業狀況會比較脫鉤。臺積電產能之所以滿載,是因為客戶不敢抽單,而客戶之所以不敢抽單,是因為一旦抽單之後,稀缺的產能立馬就會被別人搶走,而之後如果還想再次下單,就必須乖乖地重新排隊,所以造就了臺積電高端製程始終是滿載的現象,也因此容易讓人誤以為「整體」電子產業都可以樂觀看待(這點十分重要,各位千萬不要再看到臺積電滿載,就直接認為風險充分釋放;A股市場從來不缺瞎喊的噪音,然後大跌了都沒聲音)。
上上周臺積電法說會釋出「樂觀」信息(它的樂觀是對自己,不是對「所有」電子產業),也提出對2Q20的展望,認為高效運算HPC依然強勁(如電腦、伺服器、雲端、AI加速器、網通設備、5G基建),可抵銷手機晶片出貨下滑,仍可維持與1Q20相當的表現。
不過臺積電同時也坦承,因為疫情而造成訂單修正的現象,預料會從下半年開始陸續反應,因此對下半年的展望相對也較為保守。
本次臺積電法說會所透露的信息,與我們之前研判「需求萎縮、手機砍單、電腦暢旺」的核心觀點大致相同。
以目前的跡象來看,除了電腦(含電腦周邊)和高效運算(含伺服器)還不錯以外,其他多數消費電子(尤其是手機)訂單能見度從2Q20下旬起已經開始模糊,3Q20更是一片空白,近期電子產業還是不容過度樂觀。
目前NB/PC類產品雖然依然強勁,旺季可以說是提前報到,而且部分企業訂單甚至排到夏秋之際(雖然也不排除有over-booking的可能),但以目前的跡象來看,6月份之後,NB/PC市況可能會出現逐月向下的走勢,主要是因為個人消費者該買的都已經買了,歐美企業採購潮(十多年前叫做換機潮)也把3Q20及未來的旺季需求提前在2Q20反應了。
上面講的是電腦,這段我們說一下手機。目前消費者荷包普遍緊縮的情況下,部分人士預期的「報復性消費」應該很難成立,尤其大家不太會在2Q20~3Q20這段期間去購買5G新機,而這段期間推出5G的只有安卓陣營,因此安卓手機砍單就砍得比較激烈。那麼蘋果的5G新機iPhone 12呢?
正常多數理智消費者,就算他本來想在3~4月、2Q20~3Q20購買安卓5G手機,但現在因為可支配所得減少了,這股安卓消費潮已經往後遞延了,而越往後就越接近蘋果發布時點,這股消費潮預料也會先等iPhone 12發布之後,再來決定究竟要買安卓或者蘋果,於是安卓購買力只會薄弱,不太會出現「報復性消費」。
剛剛也說了,NB/PC是提前發酵、提前反應未來的需求,2Q20季底前,這股NB/PC的需求也很有可能會轉弱,相關個股的股價在5~6月間也可能變得不再具有吸引力。
本周即將邁入4月份最後一周,到了5~6月那個時候(尤其是6月份),資金可以考慮轉進比較確定的蘋果AiP概念股、蘋果聲學概念股(如長電科技、環旭電子,和立訊精密、歌爾股份),等再到了6月份,更要重新關注季底作帳行情的EPC總包工程商(如太極實業、亞翔集成)。
另外,近期也可以留意斯達半導。國際功率器件與IGBT大廠英飛凌,因為疫情而關閉部分產能,使得斯達半導因此具有取代效應,其2Q20在華宏半導體(港股)的投片量預料也將明顯增多,預料將是國外疫情下的國內受益者之一。
最後提醒一下,A股的一些漲價題材概念股(如MLCC被動元件、記憶體內存),現階段最好不要再繼續追了;國外/海外類似的概念股是可以short來賺錢的,而lone only的A股則很有可能會套在相對高點。
產業邏輯
日前臺積電釋出相對「樂觀」的信息,乃是集中在高效運算領域,如:電腦及其周邊、5G基站設備、高效運算伺服器、基礎建設類等領域,但同時也說到手機晶片出貨其實是下滑的(除了蘋果A14處理器維持進度,其他手機相關晶片是下滑的)。臺積電所講的趨勢方向,跟我們連續好幾周說的內容也差不多,就是「需求萎縮、手機砍單、電腦暢旺」的核心觀點。
這裡再多說一下,近來臺積電的經營狀況,已經不像以前那麼具備「全方位」指標意義,臺積電高端製程滿載的現象,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整體」電子產業都可以樂觀以對(這點非常重要,不再是「全方位」、「整體」電子,大家一定要弄清楚)。
從疫情爆發以來,1Q20一開始只是供給不順,當然「被缺的料」就會繼續漲價,只不過漲價議題新鮮程度,目前也已經大不如之前了(CIS圖像感測、記憶體、面板、被動元件…等都還在漲價,只是漲價議題目前已經不夠性感了,甚至未來還可能出現跌價)。
隨著疫情蔓延到許多國家/地區,使得2Q20全球經濟下滑已成定局,連帶使得購買消費電子產品的意願也跟著下滑、需求萎縮,企業開始憂心「成品變成庫存」,接著就會發生推遲/減產/砍單等現象。
不過,從4月份起包括AMD、Intel和Nvidia等國際大廠,都已陸續推出CPU/GPU新平臺,都將進一步推動NB/PC類的電腦新品周期向上,同時也因為全球目前都籠罩在疫情陰霾下,使得遠距辦公、線上教學與宅經濟需求同步增溫(不單只是國內1Q20的需求,現在連全球各地2Q20的需求也明顯提升,尤其歐美出現企業大量採購潮),因此展望2Q20趨勢,當手機需求萎縮之際,只有電腦和電腦周邊依然逆勢增溫。
在這樣的背景下,臺系OEM/ODM大廠廣達、仁寶及英業達,還有NB/PC類大廠宏碁、華碩及微星,在3月底4月初皆已對2Q20釋出樂觀訊息(尤其廣達NB預料2Q20季增將逾40%,伺服器增長力度也十分強勁,趨勢與臺積電所言一致),我們也可以持續看好AMD概念股的通富微電,以及CPU/GPU概念PCB的勝宏科技、電腦周邊PCB依頓電子,當然還有NB/PC相關的零組件,如:
長盈精密、春秋電子、福蓉科技、傳藝科技、勝利精密、勁勝智能、萊寶高科、雷柏科技…等,散熱相關的飛榮達,以及印表機概念的納思達、鼎龍股份,還有Wi-Fi概念的卓翼科技、紫光股份、星網銳捷、天邑股份…等。尤其AMD概念股通富微電,我們講了好幾個月了,各位依然可以重點關注。
原本蘋果定於9月份推出iPhone 12系列手機,目前看來勢必往後推遲,但依然趕得上聖誕節旺季(然後明年1Q21淡季不淡?今年底有跨年行情?)。屆時蘋果應該會推出4款iPhone 12手機,其中有2款高端機型預料會搭載由臺積電所代工的蘋果A14處理器(5nm製程)、高通X55數據機(7nm製程),同步支持Sub-6GHz及mmWave豪米波雙頻段。
支持豪米波的機型,將會搭載AiP模組。這個AiP模組主要由臺灣地區的日月光投控和景碩,以及長電科技旗下星科金朋韓國廠所拿下,臺積電則意外落馬。而AiP模組所需的BT封裝載板,則由三星集團旗下三星電機SEMCO及樂金集團旗下LG Innotek為主,其次是臺灣地區的景碩。
這種AiP是立基於SiP的基礎上,除了用IC載板進行多晶片SiP系統級封裝外,還用到Fan-Out扇出型封裝技術,如此可以整合多晶片,而且效能比光是以IC載板為基礎的SiP為佳,因此預料真正的高頻5G時代,AiP封裝技術會成為熱門投資議題。
將來一支5G手機至少要用到3~4個AiP模組,把各類RF元件、電源管理晶片、毫米波天線…等都整合進去,所以將來日月光投控和長電科技的重要性就與日俱增了,而臺股的日月光投控如果很好,A股的環旭電子當然不會太差。
接著我們說一下在海外有設廠的「母以子貴」概念股。我們之前也多次提到,其實在中長期趨勢下,就算沒有疫情幹擾,諸多國際品牌大廠所配套的產能,繼2018年中美貿易衝突之後,仍然加速將產能移往中國大陸以外的國家/地區,鴻海富士康就是其中之一(順勢思考一下,A股有什麼公司,是有機會可以承接富士康出走之後的國內市場?這類公司從單一零件、模組部件、整機組裝……通通都有,預料也會涉入iPhone組裝業務,未來仍會是很大的白馬股)。
尤其最近美國政府呼籲美國企業撤離中國,隨後日本政府也資助日本企業撤出中國,原本素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大陸,境內的產業上中下遊本來就已經出現破損,未來國際訂單預料也不再集中單壓在中國大陸。
所以,有些A股上市公司,也早早布局海外生產基地,如我們一度首推的智動力,其主要生產基地幾乎都在越南(越南產業聚集和就近供貨效果顯現),不但中美貿易衝突的影響較小,本次疫情的負面影響也較小。
所以,我們也可以順勢衍生出一個安全的議題,就是看哪些電子製造業,是加速在海外設立生產基地的,這些公司至少未來面臨的風險相對會比較小、抗風險能力相對比較強,一旦遇上基本面騰飛就會如虎添翼,比如在越南的有立訊精密、工業富聯、環旭電子、歌爾股份、智動力…等,在馬來西亞有通富微電,新加坡也有長電科技,在印度則有光弘科技、聞泰科技、合力泰…等(然而最近印度比較不妙)。
目前多數國際航運仍處在半中斷狀態,其他國家/地區又相繼封城,因此缺件缺料的疑慮依然存在,而一般電子零組件的BOM表裡「料、工、費」當中,料的佔比也不小,往往30~50%,有的甚至高達60~70%以上,這些來料加工比例越高的零組件廠,現階段受缺料的負面影響比較大,當然股價也會受到影響。
不過凡事總有例外,叫做物極必反,比如成本結構料的佔比超過85~90%以上的CCL覆銅板,如果又是「老牌的」覆銅板企業,像是生益科技和建滔積層板(港股),很多折舊都折完了(我們指的是既有的覆銅板生產線折舊,不是新投入的非覆銅板生產線,如新設的PCB生產線),幾乎沒有費,而且工的佔比也不高,整個成本結構90~95%幾乎通通都是料,這類的工廠在外部環境極其惡劣的情況下,反而比別人容易存活來,why?
當別人正在擔心物流缺料、擔心被上遊漲價、擔心終端需求萎縮、擔心成品變成庫存、擔心資金斷鏈、擔心公司倒閉……,但是「老牌的」覆銅板廠在面臨外部環境極其惡劣的情況下,頂多部分停機待料、部分暫不生產,其實整體也虧不到哪裡去,一旦環境轉佳、恢復正常,立馬全面開工量產,整個業績彈性就會變得相當巨大,當然屆時股價彈性就可以想像了。
各位當然還可以自己去找一些物極必反的概念股,就是「料、工、費」三項幾乎通通都是料,而沒什麼工跟費的,這類企業就跟「老牌的」覆銅板的生益科技和建滔積層板(港股)一樣,都是進可攻、退可守,都是目前狀況下的優質選擇。
講完了物極必反的「老牌的」覆銅板廠,我們接著再提一下缺料而導致的漲價。目前CIS圖像感測、LCD面板、DRAM記憶體、MLCC被動元件……等關鍵零組件雖然都還在漲價,但漲價議題已經不夠性感了(其實還可以預見,不久之後即將出現跌價)。
關於漲價議題,各位一定要知道,除了A股是long only的市場外,海外股市大多是既可以long又可以short,多空兩邊都可以賺錢。因此海外國際大廠,之前當然不會錯過任何機會,找各種理由來支持產品漲價,讓自家公司股價大漲、順勢做多。
但是,各位也一定要注意,一旦到了相對高峰,這些國際大廠就會開始傳出市場反轉、需求萎縮、供過於求、產品跌價,接著再來順勢做空(所以近期大家會同時聽見多空交雜的聲音,原因之一就是在測試空方力量大不大)。
有了這樣的認知之後,各位就會知道,這些海外國際大廠,其實是很有可能在近期對外表示,說受到疫情影響而導致下遊需求萎縮,所以漲價趨勢不如預期、漲不動了,甚是還會出現跌價。
比如,日前DRAMeXchange已指出,預料3Q20之前,下遊需求將會進一步萎縮,使得記憶體庫存難以去化,連帶將削弱採購力度,導致DRAM價格上漲受阻,而NAND Flash價格則可能下跌。
這跟我們之前說的「終端買氣觀望 → 新機推出延後 → 開案進度推遲 → 成品變成庫存」的道理是一樣的,接著就會發生推遲/減產/砍單等現象,其實這類現象早在2月中下旬就已經開始發生了。表面上2~3月間乃至於4月份,5G新機發布歸發布,但量產速度其實是趨緩的,甚至某些機型還出現減產抽單的現象,而且舊款4G機型的庫存也多偏高,當然就會出現砍單了(發布歸發布,面子還是要顧;發布完了就直接減產/砍單)。
時序邁入4月份以來,除了電腦(含電腦周邊)和高效運算(含伺服器)還不錯以外,其他多數電子零組件(尤其是手機)訂單能見度從2Q20下旬起已經開始模糊,3Q20更是一片空白。
華為P40才發布沒多久就面臨直接砍單的窘境(華為上周又推出Nova 7系列三款新機),整體國產安卓如華為、Oppo、Vivo、小米等,近期砍單都有20~40%不等的幅度,三星砍單更是高達30~50%,就連我們原本認為比較穩定的蘋果可能都有20%。
這就是我們說的,企業擔心「成品變成庫存」,接著在供給端上就會發生推遲/減產/砍單等現象,尤其表現在手機相關零組件。
展望2Q20各類手機趨勢,面臨砍單的現象確實都很明顯,尤其安卓陣營比較激烈,蘋果舊機型砍單幅度則相對較小,且近日蘋果iPhone SE2新機出爐,而臺積電幫蘋果代工的A14處理器也維持進度,因此蘋果陣營還是相對穩定一些。所以,從中長期的角度來看,2Q20蘋果概念股跌下來都是比較好的買點。
原先我們認為的「春天看安卓、秋天看蘋果」,現在「春天看安卓」的春天已經延後了,預料會堆疊到夏天,再加上「秋天看蘋果」也會在夏天開始熱身(即便iPhone12幾乎確定會推遲,但夏天仍然是重頭戲),都會加深夏天基本面向上的力度(然而現在看來,6月份前後復航的難度不小)。
核心觀點:慎防2Q20需求萎縮,惟電腦及其周邊持續暢旺--安卓守、電腦攻,接著蘋果紅通通?
本周即將邁入4月份最後一周。日前臺積電法說會釋出相對「樂觀」的信息,乃是集中在高效運算領域(如:電腦及其周邊、5G基站設備、高效運算伺服器、基礎建設類等),但同時也說到手機晶片出貨其實是下滑的,其實跟我們連續好幾周以來講的差不多,就是「需求萎縮、手機砍單、電腦暢旺」的核心觀點。
從1Q20疫情爆發以來,世界工廠的中國大陸一開始只是供給不順,但是現在是全球經濟下滑,隨著2Q20全球終端需求萎縮幅度加大,各品牌手機在2Q20都面臨推遲/減產/砍單的命運。
另一方面,全球遠距辦公、線上教學需求增溫,對於電腦及其周邊產品的需求水漲船高,尤其歐美企業湧現大量採購潮,因此2Q20在手機領域風險越來越高的同時,只有電腦及其周邊相關還能持續向上。
不過,以目前的跡象來看,電腦類的NB/PC是提前發酵、提前反應未來的需求,2Q20季底前,這股NB/PC的需求也很有可能會轉弱,相關個股的股價在5~6月間也可能變得不再具有吸引力。
到了5~6月那個時候,資金可以考慮轉進比較確定的蘋果AiP概念股、蘋果聲學概念股(如長電科技、環旭電子,和立訊精密、歌爾股份),等再到了6月份,更要重新關注季底作帳行情的EPC總包工程商(如太極實業、亞翔集成)。
所以,在手機領域方面,原先我們認為的「春天看安卓、秋天看蘋果」,現在因為疫情的影響而使得「春天看安卓」的春天已經延後,預料會堆疊到夏天,加上「秋天看蘋果」也是從夏天開始準備的,因此夏天的基本面還是可以期待。
從整體趨勢來看,儘管短期有疫情影響,但整體而言2020年仍有4個值得留意的觀點。
1) 基本上,在2020大趨勢下,全年像是:光學鏡頭、CIS圖像感測、3D sensing、ToF飛時測距、CPU/GPU高效運算(如AMD概念的通富微電)、伺服器、SiP/AiP先進封裝、SLP類載板、FPC軟板…等都還不錯。
2) 從2019年年初至今,相對已經處於高位,但2020仍可繼續上行的,則包括:工業類PCB(包括通信、基站、交換機、伺服器…等領域的PCB,尤其現在有疫情幹擾,如果GDP組成當中的消費不太行,預料更會加強基礎建設類的投資)、TWS耳機(蘋果AirPods供應鏈亦澄清,目前並未接獲砍單通知)、散熱模組、射頻與率波器及天線…等,這些領域也一直很好。
3) 已經低迷很久的、處在景氣底部,但很明顯2020可望出現拐點的,則像是:NB/PC電腦類產品(包括CPU/GPU概念,如通富微電、勝宏科技)、複合材料機殼(如NB機殼大廠巨騰國際、在越南設廠的智動力)、電池模組、Mini LED、被動元件MLCC與Chip-R(風華高科、三環集團雖可受益,但漲價議題已不夠性感)、記憶體內存(兆易創新雖可受惠,但已有跡象指出3Q20漲價將會受阻甚至跌價)…等。
4) 目前景氣已經出現部分壓力、風險可能因此偏高的,像是:非工業類的其他多數PCB(除了前述通信、基站、交換機、伺服器…等工業類PCB尚佳之外,近年華南一帶非工業類PCB大肆闊產,目前已供過於求,現在又有疫情肆虐),以及安卓陣營的三星概念股、華為產業鏈(華為自己砍單很兇,而且還有美國政府的長臂管轄權威脅),這些我們可以視情況,部分再斟酌一下。
此外,近期也可以留意斯達半導,它是一家以IGBT為主的功率半導體晶片公司,產品電壓覆蓋100~3,300V,主要下遊應用在工業控制、新能源汽車、白色家電及光伏風力發電等領域。近期國外疫情較為嚴重,國際大大廠英飛凌關閉了部分產能,使得斯達半導因此具有部分程度的替代效應,其2Q20在華宏半導體(港股)的投片量預料也將提升,是短期內受益者之一。
剩下其他細節的部分,我們就說一下Mini LED。今年2020蘋果推出Mini LED背光的iPad Pro和MacBook,而京東方A、TCL科技、深康佳A等亦將推出Mini LED背光電視及顯示器,使得2020年LED行業景氣度可望逐漸復甦,這些對三安光電、聚飛光電等LED公司都是明顯的利好(然而東京奧運宣布推遲,此舉對光電顯示面板則為利空)。
近期利好
日前臺積電法說會釋出「樂觀」信息,認為高效運算依然強勁(如電腦、伺服器、5G基建),可抵銷手機晶片出貨下滑。而臺積電按計劃為蘋果量產A14處理器,疫情對臺積電高端產能需求負面影響不大(臺積電的樂觀是對它自己,不是對「所有」電子產業)。
疫情繼續推升2Q20遠距辦公、線上教學向上,因此間接帶動電腦及電腦周邊相關產業鏈的二次旺季向上。從4月份起,包括AMD、Intel和Nvidia等國際大廠,都陸續推出CPU/GPU新平臺,預料將推動電腦及電腦周邊新品周期向上,通富微電、勝宏科技、巨騰國際(港股)可望持續受惠。
蘋果發布iPhone SE2,採A13仿生晶片(與iPhone 11系列相同),官網定價399美元起,一般預料2Q20將出貨900~1,000萬支,全年達2,000~2,500萬支,有助於近期蘋果概念股信心回補。蘋果全罩式耳機預料將由歌爾股份獨家供應,但初期出貨量及需求度應該也不會太高。
華為繼摺疊手機Mate XS之後,日前又再發表P40系列旗艦機種,一口氣推出P40、P40 Pro以及P40 Pro+等三款新機,上周又推出Nova 7、Nova 7 SE和Nova 7 Pro等三款新機(但發布歸發布,面子還是要顧,P40才發布沒多久就直接砍單)。
受疫情影響而導致消費降級,此對小米集團(港股)也許比較有利。
GDP的構成要素裡,如果消費不行,那麼勢必會加強投資或工業類基礎建設,同樣會帶動5G基站、數據中心、高效運算伺服器、散熱模組……等相關領域增長,當然直接利好工業類PCB滬電股份和深南電路,以及其上遊覆銅板生益科技、建滔積層板(港股)。
風險提示
我們所有的一切都是立基在6月份前後,冀望屆時物流和全球航運全面恢復,各電子零組件積極回補庫存、集中拉貨,因而加深5~6月、6~7月基本面向上的力度。但萬一6月份並沒有恢復呢?那麼屆時集中下單、回補庫存的預期也會幻滅。
受疫情蔓延幹擾,目前國際航班大幅減少,國際物流也受到波及,空運費用上漲高達三至五倍,再加上零組件缺貨、部分國家的發貨通關卡住等影響下,華為已下調第1季營收目標。受疫情蔓延幹擾,各地物流運輸、國際航運、相關防疫規定……等影響,現階段上中下遊各個環節的產能利用率尚未恢復,原本預計6月份前後得以舒緩,現在看來還會延遲。
目前NB/PC類產品雖然依然強勁,而且部分企業訂單甚至排到夏秋之際(不排除有over-booking的可能),但以目前的跡象來看,6月份之後,NB/PC市況可能會出現逐月向下的走勢,主要是因為個人消費者該買的都已經買了,歐美企業採購潮也把3Q20及未來的旺季需求提前在2Q20反應了。
近來臺積電的經營狀況,已經不像以前那麼具備「全方位」指標意義,臺積電高端製程滿載的現象,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整體」電子產業都可以樂觀以對(客戶依然死守臺積電先進位程產能,紛紛選擇暫時忽略下遊需求萎縮的風險,是因為丟失臺積電高端產能所帶來的風險更大)。臺積電同時也坦承,因為疫情而造成訂單修正的現象,預料會從下半年開始陸續反應。
近期美日德等國政府要求其企業撤離中國,由政府資助搬遷費用。原本素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大陸,境內的產業上中下遊本來就已經出現破損,未來國際訂單預料也不再集中單壓在中國大陸。美日德等國動作,對其他在華外資企業具有指引作用,預料將緊隨其後跟著出走,產業鏈破損及失業影響消費問題雪上加霜。
華為日前高調發布P40系列三款新機,但好景不常,供應鏈傳出P40系列原出貨目標1,600萬支,才發布沒多久就直接砍單20~30%(這就是我們說的「發布歸發布,面子總是要顧」,發布完了、面子有了,接著實際下單萎縮或直接砍單)。
每隔一陣子就會傳出美國政府要對華為採取限制措施,以長臂管轄權來約束各企業向華為海思提供晶片及相關技術如EDA工具。為此,華為海思已加速將部分晶片交由中芯國際(港股)代工,但其最先進的14nm製程也落後臺積電大約6年,預料華為海思整體能夠轉單中芯國際(港股)的比例應該不高。
諸多臺系供應鏈共同指出,華為早已啟動智慧型手機砍單,由4G手機延伸至5G手機,以去化高達4,000~5,000萬支的庫存,然而華為海思儘管下修了在臺積電的5G手機晶片投片量,但並未下修5G基站和網通設備處理器訂單,華為通訊設備基礎建設類業務依然向上(不過因為疫情政治化的氣氛下,歐美國家正醞釀抵制華為通信設備)。
日本東京奧運延期進而影響整體消費力度,使得大尺寸TV面板需求落空,4月份TV面板報價已經下跌,預料5月份跌幅還會擴大(然而NB/平板等中小尺寸面板可逆勢增長,報價微幅上揚)。
蘋果原定9月份發布的iPhone 12新機勢必推遲。該iPhone 12樣機原本必須在3月底、4月初期進行試產才趕得上9月份發布,且必須要求美國、臺灣地區及其他國家/地區工程師親臨現場共同調校相關參數,並非遠程電話會議得以解決,日前受疫情幹擾而無法有效進行,而此時程的推遲也將影響相關供應鏈(一般新機要經過三個流程:工程驗證測試EVT → 設計驗證測試DVT → 生產驗證測試PVT;第一個的EVT在原定3月底完成,現在拖延至4月底、推遲一個月)。
全球車市萎縮,進而影響車用電子出貨表現。
近期儘管DRAM、MLCC、LCD面板……等關鍵零組件都還在漲價,但是漲價題材已經不夠性感,而DRAMeXchange業已指出,預料3Q20前下遊需求將會萎縮,使得記憶體庫存難以去化,連帶將削弱採購力度,將導致DRAM價格上漲無力,而NAND Flash價格則可能下跌。
小結
兩周前,我們已經不再建議追逐三星概念股,手機相關零組件在2Q20的風險越來越高,只有電腦和電腦周邊相關在2Q20還能持續向上。
本周新增蘋果概念股的AiP封裝長電科技及環旭電子、聲學及耳機的立訊精密及歌爾股份。以及海外受疫情影響而使國內企業間接受益概念,如:英飛凌關廠而受益的斯達半導。此外,新基建相關概念股,則包括:滬電股份、深南電路、生益科技、瀾起科技、樂鑫科技……等。其他可留意相關議題,則包括北鬥衛星系統、央行數字貨幣。
單一題材相關標的:AMD概念封測股通富微電;CPU/GPU概念PCB勝宏科技;「老牌的」覆銅板廠,如生益科技和建滔積層板(港股);工業類PCB相關(同時也是新基建概念股),如滬電股份、深南電路、生益科技;AiP天線級封裝概念的長電科技、環旭電子;光學概念半導體族群,包括韋爾股份、晶方科技、華天科技、長電科技;MLCC概念風華高科、三環集團;記憶體內存股兆易創新。
2Q20仍然看好的集中在NB/PC類:繼1Q20中國之後,全球2Q20遠遠距辦公、線上教學與宅經濟增溫,電腦及其周邊相關概念股(包括CPU/GPU概念),如:通富微電、勝宏科技、巨騰國際(港股)、長盈精密、春秋電子、福蓉科技、傳藝科技、依頓電子、勝利精密、勁勝智能、萊寶高科、雷柏科技。
中長期投資者2Q20起可逢低布局蘋果概念股:主要先以AiP天線級封裝概念的長電科技、環旭電子為優先,其次是聲學及耳機概念股的立訊精密、歌爾股份,再來是鵬鼎控股、東山精密、領益智造、工業富聯……等其他蘋果概念股。
全年依然看好之標的:立訊精密、通富微電、滬電股份、長電科技、環旭電子、水晶光電、領益智造、工業富聯、京東方A、三安光電、長信科技……。特別建議關注京東方A與三安光電後市的變化(我們從一些產業競合關係的趨勢演變,約略可以研判二者未來應該會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