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延續了康熙時期的盛況,是清朝歷史上最重要的皇帝之一,他一步步引導著國家進入盛世,可惜他的在位時間比較短,與父親兒子相比確實差了很多,雍正的死因也有著不少的說法,歷來都有很多人對他的死因非常感興趣。
雍正死後,他被葬入到泰陵中,他的泰陵也是清西陵裡面最為宏偉奢華的一座,由於雍正在位時期國家的經濟條件比較好,他自然就有足夠的財力去修建自己的陵墓,可惜,清朝皇帝的陵墓大多都受到了盜墓賊的光顧。
甚至像孫殿英這樣的盜墓軍閥,在民國時期也是不少的,上世紀八十年代,考古學家在西陵就發現,雍正皇帝的泰陵也有盜洞,顯然這裡也被盜墓賊盯上了。
為了保護陵墓,考古學家也是趕緊進行了搶救性挖掘,雍正皇帝陵墓發掘,也在國內引起了轟動,各地的考古工作者,媒體人士也是紛紛趕過來,期待著這裡能有更多的發現,然而奇怪的是,考古學家們沿著盜洞只挖了兩米,上面就直接叫停了發掘工作,這讓很多人白忙活一場。
對於上頭的決定,很多人是不能理解的,為何要突然叫停?工作其實才剛剛開始,一般陵墓都在地下比較深的位置,才兩米根本看不出什麼。
其實這也是考古工作者對盜洞仔細勘察,得出了一個結論,泰陵沒有被盜,因為盜洞打得比較淺,往下挖掘之後,沒有發現盜洞繼續延伸到墓底,在盜墓賊嘗試挖掘了之後,應該就主動放棄了繼續挖掘,這也讓泰陵保存相對完整,這個發掘結果上報之後,上面也是立即停止了挖掘,這個選擇是非常正確的。
原因難以置信!泰陵竟然還沒有被盜過,其實無數人都對泰陵的挖掘感興趣,這裡面必然有著大量有價值的文物,然而國家在這方面是有過慘痛的教訓,當初萬曆皇帝的陵墓挖掘的時候,人們是貿然打開了地宮,裡面確實有著大量精美的寶物。
然而誰都沒想到,打開地宮之後,外面的空氣大量流入,這也導致裡面大量的寶物氧化,不僅迅速被腐蝕,失去了之前的色彩,還被嚴重損壞,這一次的挖掘,基本上地宮裡面的東西就沒有多少剩下的了,造成的直接損失就無法估量。
有了這個教訓,國家的考古工作者也進行了反思,表示文物儘可能是要保護的,對於這些陵墓,最好就是讓它們維持原來的樣子,文物長期在地底下,已經形成了一個特定的環境,一旦破壞了這個環境,必然會造成文物的損壞。
維護陵墓的原樣,就能保證文物的安全,所謂的挖掘陵墓,大多都是搶救性挖掘,是在得知陵墓已經被盜之後,為了減少文物的損失進行的挖掘,這樣才能從盜墓者手上搶下一些文物,如今雍正皇帝的陵墓沒有被盜的跡象,也就沒有什麼挖掘的必要了。
這次的挖掘是勞而無功,也是不幸中的大幸,因為泰陵沒有被盜,這肯定是最好的結果。雖然人們都非常好奇,想看看裡面到底有什麼東西,但保護文物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不能因為挖掘工作已經開始,就繼續挖掘下去。與泰陵相似的,還有秦始皇的陵墓,以及唐高宗等人的陵墓,這些陵墓沒有被盜。
以現在的技術是可以挖掘的,但沒必要挖掘出來,因為現在考古工作者的技術是沒辦法保護好陵墓裡面的東西,要是有條件保護的話,挖掘也不是不可以的。可維護這些陵墓,實在是太麻煩了,所耗費的成本也是比較大的,確實是不合適,那麼對於陵墓的挖掘,是需要更加慎重才行,否則陵墓被破壞,考古就沒有什麼意義了,這些文物都是寶貝,是屬於全國人民的,誰也沒有資格去破壞它們,保護好它們也是大家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