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美劇越來越好的 2017 年,我們看劇的最大特點,就是愛好越來越分散了。以下就是「美劇漩渦」專欄和聖狗子取捨了很多次才整理出的 2017 年我最喜歡看的 15 部英美劇。其中有 9 部劇情片,6 部喜劇 /Dramedy,這其中又有 2 部動畫片。排名不分先後。
本文沒有對任何劇集關鍵情節的劇透,最多只會介紹個別劇集第一集的設定與情節。請放心閱讀。
2017 年 18-35 歲觀眾看的最多的喜劇不是《生活大爆炸》,不是《摩登家庭》,而是動畫片《瑞克與莫蒂》。三季以來,該劇在爛番茄上分別獲得了 100%,95% 和 97% 的新鮮度。
《瑞克與莫蒂》講述的是科學家瑞克和他腦袋不太靈光的外孫莫蒂一起歷險的故事。
每集的三十分鐘都可能是一部微縮的類型片。瑞克與莫蒂有時會經歷一場《盜夢空間》似的嵌套夢境,有時則會經歷《瘋狂麥克斯》一般的末日後世界,有時則會在《復仇者聯盟》一樣的隊伍裡,經歷《電鋸驚魂》那樣的密室逃脫。
今年播出的第三季第七集更是在科幻的背景下講述了一個類似於香港警匪片的黑幫故事,堪稱神作。
乍看並不精美的畫風也掩蓋了《瑞克與莫蒂》的製作水平,為了配合不同類型片的需求,《瑞克與莫蒂》常常會在每集為十幾個再也不會出現的角色建模,製片人之一的 Justin Roiland 不但用自己的動畫實現每一集的構想,更是為幾十個角色配過音。
但上面的腦洞和想像力並不是《瑞克與莫蒂》的全部。人物發展和腦洞大開的劇情總能在《瑞克與莫蒂》中被結合在一起,讓故事帶給你笑聲也帶給你思考。
劇集主創編劇丹·哈蒙可能是地球上最懂得在幽默、劇情和想像力中找到平衡的人。曾經創作了擁有無數鐵粉的喜劇《廢柴聯盟》的他,舉重若輕地通過《瑞克與莫蒂》讓你沮喪,讓你樂觀,並舉重若輕地在時空和不同的主題中穿梭來回,你常常會忘了做好一切真的太難了,畢竟丹·哈蒙自己筆下的人物也曾說過:
首播七年之後,《無恥之徒》依然是一部獨一無二的 dramedy。依然是一部沮喪生活的聖經。
故事改編自同名英劇,但美版《無恥之徒》從第二季起就和原作徹底不同。它講述了住在芝加哥破敗貧民區的加拉格一家的故事。
加拉格們被母親拋棄,父親是個一次又一次讓他們失望的酒鬼。大姐菲歐娜早早輟學撫養五個弟妹,幾乎每一次,當生活剛剛有好轉時,他們就再次滑進貧窮和痛苦的陷阱。但《無恥之徒》的迷人之處在於,它竟然能將這所有沮喪的故事講得五彩斑斕。八季了,這種魅力一直沒有消失。
在是個美劇就在玩設定的今天,像《大小謊言》 這樣認真講故事,發展人物的 character drama 顯得彌足寶貴。更不用說還有兩位奧斯卡影后妮可·基德曼和瑞斯·威瑟斯彭的加持。
在大量要麼沉重壓抑,要麼艱深晦澀的劇集中,《大小謊言》大概是全年最 easy to watch 的劇情片了——儘管它講的故事其實沒那麼明亮。
《大小謊言》在劇集一開始就留下「究竟是哪位角色死了」的謎團,但隨著故事的展開,這個懸念漸漸變得不重要,觀眾在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中逐漸和幾個角色產生了共鳴,變得更在乎她們而不是懸念。
加州美麗的海岸線,導演對鏡頭的運用,幾位主演精湛的演技,加上編劇對故事視角的選取,讓一個一不小心就會變成家庭倫理劇的故事變得耐人尋味。
各大獎項也證明了《大小謊言》的優秀,在今年的艾美獎上,《大小謊言》是最大的贏家之一,它也是 2018 年金球獎提名最多的電視劇。
今年的另一部大作《宿敵》裡,瓊·克勞福德讓人從書店裡買來所有主角是女性的書讀了個遍,才終於找到一部真正能用來拍電影的。瑞斯·威瑟斯彭也在做類似的事情,她在過去的幾年裡花重金買下了大量的女性做主角的 IP,才終於拍出了一部《大小謊言》這樣近乎完美的作品。
《守望塵世》是《迷失》編劇達蒙·林德洛夫與 HBO 聯手創作的作品。和《迷失》最後挖坑挖到自己也填不上了不同,《守望塵世》從一開始就訂好了拍攝 3 季的完整計劃,同時保持了《迷失》裡最吸引人的元素。
《守望塵世》講述了世界上的 2% 的人在某一天突然消失之後,剩下 98% 的人生活的改變。他有關如何面對末日,如何面對不確定性,如何面對丟失的事情。
它是全年最能讓我大笑,又讓我痛哭的故事。而劇終集《諾拉之書》則給了故事畫上了最近幾年電視劇最圓滿的句號。
《守望塵世》的第一季太壓抑了,這也直接導致了它低迷的收視率。如果你對它感興趣,完全可以在看完第一季第一集前 20 分鐘後直接跳到第二季開始看(我就是這麼做的)。
《美國罪案》的設定看似可笑無比:兩個高中生拍攝了一部紀錄片,來揭開究竟是誰在老師的車上畫了「老二」的懸案。這聽上去簡直像個普通搞笑視頻的主題,完全符合一部「五分鐘棄」劇集的標準。但如果你願意坐下來看上 20 分鐘,你就會慶幸自己沒有錯過一部傑作。
在愚蠢的設定之下,《美國罪案》其實是對近幾年大火的「真實罪案」紀錄片(比如《製造殺人犯》)的反思。
這類作品常常用紀錄片的形式帶給觀眾客觀性的假象,但另一方面,它們將故事性放在比紀實性更高地位置,因而或多或少地偏向故事中一方,並在無形中操縱了觀眾的情感。
一些模仿《製造殺人犯》的作品,已經在無限逼近真人秀的模式。即使是《製造殺人犯》本身,在為主角 Steven Avery 伸張正義的同時,也輕描淡寫地略過了很多不利於 Avery 的線索。
《美國罪案》也沒有隻做一個其他紀錄片的模仿者,第 5 集中兩位「調查人員」用派對參與者在社交網絡上發布的照片和視頻重建了「犯罪現場」,是令人驚豔的神來之筆,而季終集意外的結局也引人深思。
從某種意義上說,《美國罪案》作為一部偽紀錄片,比《Serial》和《製造殺人犯》更客觀更有媒體人的職業精神。
它反思了網際網路圍追熱點、捍衛正義時附加的暴力元素,也呈現了一個事實:程序正義、無罪假設、合理懷疑對每個人都極其重要,但如果體制讓一個人不能充分享受這些權利,那麼即使是為他們伸張正義的行為,也會將其他無辜的人捲入漩渦,並不可改變地影響他們的生活。
在所有打著懷舊牌重啟的劇集裡,《雙峰》第三季不但是唯一沒有讓觀眾失望的,甚至在很多專業的評選中,《雙峰》都是影評人心中遠超其他劇集的年度最佳美劇。而第三季第八集也堪稱電視劇史上最出色的單集之一。
第三季的《雙峰》依然有關 25 年前,發生在雙峰鎮的那場謀殺,也關於在時間的流動裡失去的事情。就像第一季的《雙峰》在1990年改變了電視一樣,大衛·林奇在《雙峰》第三季中的敘事、視覺風格,也會對未來的美劇產生深遠的影響。
如果和它最巔峰的時候對比,第七季的《權力的遊戲》算不上最好的。但橫向對比 2017 年所有的電視劇,它依然是 2017 年最優秀的劇集之一。
在馬丁的原著註定不能按原計劃出版之後,兩位編劇 D&D 必須依靠有限的線索推出一個宏大故事走向結局的過程,還必須在有限的時間裡不辜負觀眾的期待。但他們依然帶來了登峰造極的製作水平,第四集裡怒火燎原的壯烈場面也堪稱時代經典。
1983 年,FBI 探員約翰·道格拉斯在酒店房間裡昏倒,昏迷中的他以為自己身在地獄,而之前他抓獲的所有殺人狂、強姦犯正在像折磨受害者一樣將他折磨至死。他以為自己四肢正在被利刃肢解,而自己的喉嚨被死死卡住,身上每一個孔洞都被利器刺穿。
整整一周後,道格拉斯才在醫院甦醒。若干年後,他將這些幻覺放在了自己的回憶錄《Mindhunter》的序章。2017 年,基於這本回憶錄改變的美劇《心靈獵人》在 Netflix 上映。講述了 Holden Ford 和他的同事 Bill Tench 在 FBI 開創使用「犯罪側寫」偵破最窮兇極惡的連環殺人案的故事。
無論你是否期待這部罪案劇,《心靈獵人》都一定不是你想像的的樣子,它不是一集一個案情案情的系列劇,也沒有神探恍然大悟串聯起一切線索的高潮結尾。
之前同樣自己製片的《紙牌屋》也只執導了兩集的大衛·芬奇,這次一口氣就執導了 4 集的《心靈獵人》。這部劇有關連環殺手的心理,有關與惡魔共舞的警探,甚至有關 office drama。
在大衛芬奇獨特而迷人的鏡頭裡,《心靈獵人》定義了一種新的罪案劇。就像我在本文《雙峰》的評論裡說到的:偉大的藝術家不是在創作迎合我們胃口的作品,他們創作自己想要的東西,然後等著我們跟隨。
在 2017 年,如果你想要一部敘事出眾,能在荒誕和嬉笑中講述每個人深入內在矛盾的美劇,我會推薦一部動畫片給你。《馬男波傑克》能將最無釐頭的笑話和和最深刻的沮喪融合在一起。擊垮你,卻也在最後溫暖你。
第四季的《馬男波傑克》也是一封包含溫情、寫給被心理疾病和精神問題困擾的人信。第 6 集裡波傑克內心永不停止的自我厭惡是很多抑鬱症患者內心世界的寫照。
而第四季第 11 集則完全構建在 Beatrice 記憶紊亂的世界之中,這個世界裡錯亂的時空,失焦的背景和因此引出的貫穿幾十年的悲劇,都該集最后角色之間令人神傷的對話裡凝成了沉重的嘆息。
曾經認真生活的過的人大概很容易愛上《馬男波傑克》,雖然你自己可能也不知道什麼原因。
HBO 的《矽谷》是一部慌張的、尷尬的喜劇。它講述了矽谷的創業公司 Pied Piper 及其幾位創始人的故事。劇集始終圍繞著三個大家都不陌生的話題,其一是宅男與極客,其二是科技公司,其三是創業。它會時不時地拋出幾個曾相識的詭異科技產品或是 app 梗,也會用創業公司的成功與失敗牽引劇情的前進,還會用宅男的單純和一根筋引觀眾大笑。
《矽谷》可能是這個榜單上最好笑的喜劇了。儘管有大量的科技元素,它的幽默卻一點不難理解。隨著四季時間的塑造,幾位配角也都有了自己的魅力。
儘管《怪奇物語》掀起的懷舊熱影響了很多美劇的創作,但還是沒有一部美劇能這樣恰如其分地把 80 年代所有美麗幻想的元素融合在一起。
第二季的《怪奇物語》隨著經費的上漲,製作更加精緻,特效團隊也從一個兼職特效師膨脹到了半支後期製作的隊伍。以至於你在看《怪奇物語》的時候會覺得,它有些畫面比它致敬的 80 年代經典還要美好。
但是與 80 年代作品不同的是,《怪奇物語》的人物人物塑造突破了那個年代的刻板。主角朋友裡的小胖子不但不貪吃膽小,而且是團隊裡韓·索羅一般的存在。小鎮的警長不是那種無能不作為的官僚,而是個從一開始就全心全力充滿溫情的父親。就連學校運動隊運動隊裡的明星,也不是 80 年代影視劇中常見的校園惡霸。
比起第一季更壓抑的氣氛,更注重懸念的情節走向,第二季的《怪奇物語》更溫情,更注重人物的塑造,如果第一季的怪奇物語隨處可見《E.T.》與《異性》的元素,第二季的《怪奇物語》其實更像《伴我通行》。它其實不僅僅關於懷舊,也在溫暖你喚醒你的純真。
《風騷律師》是《絕命毒師》的衍生劇,講述年輕有為的律師 Jimmy McGill 是怎樣淪為 Saul Goodman 的故事。
劇集一開始似乎就註定了它的悲劇走向:Jimmy 將一個一個失去自己身邊最親愛的人(因為《絕命毒師》Saul 登場的時候這些人都已經不在他身邊了),也將一步一步失去自己的良知。
主創編劇 Vince Gilligan 也許是最會在電視劇熒幕上塑造人物的人。他讓在《絕命毒師》中幾乎只負責喜劇效果的 Saul Goodman 立體化,讓觀眾在愛他和厭惡他的邊緣徘徊,也讓《絕命毒師》中販毒集團的殺手和偵探 Mike Ehrmantraut 變成一個有血有肉的落魄前警察。之前從未在《絕命毒師》中出場的 Kim Wexler 與 Charles Mcgill 也在三季的時間裡成為了我最喜歡的兩個角色。
但《風騷律師》並不是《絕命毒師》的平凡附庸,它最吸引人的地方是 Kim、Chuck 等幾個新角色與 Jimmy 的故事線。第三季第五集 Chicanery 圍繞這些故事線演繹出《毒師》中前所未有的戲劇效果,也是堪稱年度前三的電視劇單集。
在第三季轉投 Netflix 之後,《黑鏡》雖然多了很多美國電視工業的痕跡(其實是每季集數從 3 增長到 6,3 集英劇 3 集美劇),但也為我們帶來了《聖朱尼佩羅》這樣經典的作品。
而剛剛上映的第四季裡有一部模仿原版《星際迷航》的作品,一部北歐偵探劇,一部第一次出現在《黑鏡》裡的浪漫喜劇,一集黑白末日片。6 集裡至少有4集都讓人滿意。
在這其中,《DJ 下臺》第一次用《黑鏡》的方法講了一件我們都知道的事:浪漫,或是「命中注定」其實是無比偶然的。而《黑色博物館》的敘事方式讓人很容易想起之前的《白色聖誕節》,它由三個小故事組成,也確認了此前黑鏡所有的故事都發生在同一個宇宙之中。
《去他的世界》就像是你向從沒看過美國公路片的英國編劇和導演介紹完「什麼是公路片」之後,他們按照自己的理解與想像拍出來的電視劇。
它講述了「一名初出茅廬的精神變態少年和一名渴望冒險的叛逆少女」莫名其妙地在一起,以及此後一連串莫名其妙的公路旅行。全劇幾乎都是在兩位主演非正常人類的眼光中來回切換,用一種古怪精靈的語氣講了一個殘酷的故事。英式幽默和英式喪也貫穿始終。
2017 年出品了大量優秀作品的 Netflix 在這一年投資最高的劇集不是擁有大量特效的《怪奇物語》,而是精緻、優雅的《王冠》。
第二季的《王冠》十集的預算據說高達1億英鎊,這甚至不少於《權力的遊戲》第七季的經費。充足的經費也讓《王冠》劇組能像拍攝電影一樣,花錢搭好下面的場景裡,卻只拍幾個鏡頭:
飾演伊莉莎白二世的 Claire Foy 儘管外形和女王不同,卻惟妙惟肖地展示了女王的神態與語氣特徵。飾演菲利普親王的前任神秘博士 Matt Smith 則是從外形與性格上都還原了親王年輕時代的樣子。飾演瑪格麗特Vanessa Kirby
《王冠》計劃拍攝六季,講述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結婚至今70年的歷史。就像我去年說的,《王冠》從沒有讓窺探王室成員私生活成為故事的焦點,第一季的《王冠》聚焦於一個衰老帝國在戰後的沉重與創傷,第二季則更有關女王本人,和王室的意義。
它的核心不是王室成員的,而是所有人共同的幸福、孤獨、煩惱與痛苦,也因此能能將諸如「瑪麗公主應該嫁給誰」,「查爾斯王子上哪所中學比較合適」這些我們毫不關心的故事講得很生動,也在無形之中讓你理解了女王這個「什麼都不做」的工作的艱難。
【支付寶】年終紅包再加10億!現在領取還有機會獲得驚喜紅包哦!長按複製此消息,打開最新版支付寶就能領取!JNFzUT91eD
▲▲▲▲▲▲▲▲▲▲▲▲▲▲▲▲▲▲▲▲▲▲▲▲▲▲▲▲▲▲▲▲▲▲▲▲▲▲▲▲▲▲▲▲▲▲▲▲▲▲▲▲▲▲▲▲▲▲▲▲▲▲▲一個zan=不好看,不推薦!
置頂公眾號龍太子會開心得睡不著覺
關注只需長按二維碼
喜歡請分享到朋友圈
猜您還會喜歡:
► 把「換妻」玩出新花樣,這片兒再一次刷新了我的三觀
► 偷情,SM,這部真人真事嚇到我了!
► 豆瓣9.2,看完這部爽劇啥毛病都被治好了!
► 看片就看高清無碼,是每個老司機最後的倔強
► 史上最「黑」金球獎,獲獎名單已揭曉,趕緊來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