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蘭軒古琴社移植作品
《無羈》
(電視劇《陳情令》片尾曲)
詞:澄一/冥凰 曲:林海 唱:肖戰/王一博
古琴:龐嫻 錄音/拍攝:江濤 剪輯:雲南佩蘭文化
服裝來源:漢尚華蓮漢服
《無羈》是時下熱播連續劇《陳情令》的片尾曲,由著名音樂家林海先生譜曲,旋律異常優美,充滿濃鬱的國風味。
《陳情令》是根據墨香銅臭小說《魔道祖師》改編的古裝仙俠劇,該劇以五大家族為背景,講述了雲夢江氏故人之子魏無羨和姑蘇藍氏含光君藍忘機重遇,攜手探尋往年真相,守護百姓和平安樂的故事。
當前的影視作品,高開低走的比比皆是,低開高走的鳳毛麟角,《陳情令》無宣發+「裸播」上線,在一片唱衰聲中逐步實現「逆風翻盤」,實難可貴。這樣的口碑翻轉,目前還只在《如懿傳》中出現過,實屬罕見。
主流媒體《人民日報》如此點讚,「服化道有國風之美,兼具傳統文化特色」。國風到底有多美?劇中五大家族的紋飾皆有講究,九瓣蓮花紋代表雲夢江氏,捲雲紋屬於姑蘇藍氏,牡丹紋是蘭陵金氏,這些都是古代真實存在的傳統紋飾。劇中各種小器具也都透露著精緻典雅。
劇中角色取名、家風族訓也是取自傳統文化的優美寓意。藍忘機的名字取自道家語「鷗鷺忘機」,魏無羨本名魏嬰,不管是「無羨」還是「嬰」都有返璞歸真之意。藍氏倡導的品格出自《抱樸子》,江氏家訓取自孔子《論語》,每一家族的家風族訓都可在傳統文化中找到準確的寓意。
無羈詞:澄一/冥凰 曲:林海
聞笛聲 獨惆悵
雲深夜未央
是與非 都過往
醒來了 怎能當夢一場
紅塵中 毀譽得失如何去量
蕭蕭血熱刀鋒涼
山高水遠
又聞琴響
陳情未絕
臥荻花月如霜
煮一壺生死悲歡 祭少年郎
明月依舊何來悵惘
不如瀟瀟灑灑 歷遍風和浪
天涯一曲共悠揚
穿萬水 過千山
路盡人茫茫
是與非 都過往
醒來了 就當它夢一場
紅塵中 毀譽得失如何去量
蕭蕭血熱刀鋒涼
山高水遠
又聞琴響
陳情未絕
笑世事多無常
煮一壺生死悲歡 祭少年郎
明月依舊何來悵惘
不如瀟瀟灑灑 歷遍風和浪
天涯一曲共悠揚
煮一壺生死悲歡 祭少年郎
明月依舊何來悵惘
不如坦坦蕩蕩 歷遍風和浪
天涯一曲共悠揚
關於古琴移植
古琴這一悠久而優秀的樂器,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太過於神聖與神秘。以至於太多人不敢走近,不願駐足安靜的聆聽一次這中國傳統樂器最具代表性的美妙聲音。
我們想用自己的綿薄之力做些什麼,讓更多的人聽到古琴的聲音,從而喜歡上這個安靜而強大的聲音,最終走進古琴古曲的世界。
那裡有高山,有流水,有眾生,有萬物,有你不曾發現的自己,有你未曾對話過的內心,有你從未見過的美妙世界,有我們中國人的傲骨與謙卑。
如果您喜歡慕柔老師的古琴移植作品
還可以關注慕柔老師的其他平臺:
抖音:慕柔
火山/微視:古琴慕柔
網易雲音樂/5sing:龐嫻
微博/b站:佩蘭軒古琴社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敬請告知。
本文古琴演奏視頻為佩蘭古琴原創移植,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關於習琴的意義
學琴不是為了炫耀,也不是跟風,學琴是為了正心。希望佩蘭軒的琴友在每次習琴過程中學會分辨自己琴音的狀態,從而做到常自省、自製、自覺、自知、自重,最終自成就。這就叫撫琴而至安身、立命、修心,也是古琴可持續幾千年不滅的主要原因與價值。
慕柔老師
佩蘭琴館館主 岐山琴社雲南分社社長 佩蘭古琴傳習首席教師
龐嫻,字慕柔。自幼學習並精通多門樂器,高中前往英國求學,獲得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研究生學位。在國外留學期間一直致力於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古琴研習先後師承李朝陽先生和李祥霆先生。
佩蘭軒
佩蘭琴館(佩蘭軒)由古琴大師李祥霆先生親筆題寫。也是古琴演奏家、教育家李朝陽先生「岐山琴社」在雲南的分社。
佩蘭琴館(佩蘭軒)是李祥霆先生「伏羲琴院」在雲南省內唯一授權並認可的一家集李祥霆教授古琴教學培訓、李祥霆督造大師琴銷售、古琴演出的專業琴館。
佩蘭琴館(佩蘭軒)除古琴傳習外,還涉及琴棋書畫、詩酒花茶、唐風果子、木藝手作等諸多領域。佩蘭軒致力於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將美好傳遞給更多人,希望與道合者在這方世界,觀山水、見天地、歸初心。
佩蘭軒古琴社地址:
昆明市西山區廣福路愛琴海購物公園玫瑰天街2-202
雲子分社地址:
昆明市官渡區官渡古鎮二期A2棟雲子棋院
聯繫電話:13908743361(微信同號)
長按二維碼關注佩蘭軒,獲取更多古琴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