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中不可不談的政治智慧——再讀《出師表》有感

2021-01-18 漁樵問

初讀《出師表》,可能會笑葛氏(諸葛亮)之瑣碎、婆婆媽媽,或曰其心機、控制欲強——尤其是最近看《大秦賦》看到呂不韋、趙太后對少年嬴政的處處掣肘更容易有此想法。阿鬥(劉禪)之懦弱、無能,儼然就是一位扶不起來的「政由葛氏,祭由寡人」 的小「鬥鬥」……

不過,別輕易給古人下定論,容再看再品。再讀《出師表》,你會覺得,這是諸葛亮的「政治宣言」、是蜀漢的「精神憲法」。孔明的政治智慧確實是很高的,蜀漢以正統自居,太需要一個明確的政治綱領、共同信念了。唯「志慮忠純」之人方可為之。從下幾點可窺見一斑。

其一,看場合——表

表:是我國封建時代一種公文文體,即臣子寫給君主呈文。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達臣子對君主的忠誠和希望和陳說政治的請求和願望。表內容是議論和敘事,往往帶有抒情色彩。戰國時期統稱為「書」,如李斯《諫逐客書》。到了漢代,這類文字分成章、奏、表、議四小類:「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文心雕龍》)此外,還有一種專議朝政的文章,又統稱「表」。「表」的基本特徵是「動之以情」。

所以,表既能方便對君王言陳情言事,也方便帝王公之於眾,令眾臣學習。何況對於劉禪來說,諸葛亮可不是一般的大臣,而是「相父」——事之如父、「鹹決於亮」。我想,諸葛亮若要此文天下皆知,一個眼神應該後主即會照辦。

其二,看關鍵詞——「誠宜」、「不宜」

我曾戲言,《出師表》就是諸葛亮的第二篇《誡子書》。小皇帝確實在政治大家諸葛亮面前太單薄、太幼稚了,「相父」「誡子」,並無不妥。古人雖雲「君君」,但也得「父父」。文中「宜」(宜,應該。)含「誠宜」、「不宜」在內,共出現6次。這語氣,不是老子訓兒子嗎?或許諸葛亮一心赤誠並未作此妄想,但是在外人看來,借忠誠之名,行教導甚至控制之實之嫌疑還是難免的。

這是必要的。本身蜀漢集團在諸葛亮時代(包括劉備時代)就存在這兩大矛盾尖銳的利益集團——荊州集團、益州集團,這還不包括以馬超為代表的的其他集團(我甚至懷疑趙雲應該屬於除此之外的第N集團——絕對的忠於漢室的代表),在這將要出徵的關鍵節點,有必要讓其他集團看看諸葛相父的絕對權力、絕對權威,為北伐消除國內的不穩定因素。

其三,看目標——「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出師表》裡,明確的強調: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對於劉備後的蜀漢,這太有必要強調了。

蜀漢集團在前期,劉備獨佔「人和」,劉備做得很好(當然包括一些作秀的成分)。想當初,劉備渡江,十萬軍民爭相跟隨,絲毫不懼曹操百萬追兵。這是多麼成功的政治影響力!那麼,作為「仁君」的代表劉備去世後,蜀漢並沒有顯示出等同甚至超越先主的「仁德」之舉,反而是孔明初入成都,用「重典」治世,包括為了打擊益州本土勢力,到可能會損及之前的德政形象。

孔明長在「智」,劉備長在「仁」,雖然諸葛亮在南徵時對南方少數民族還是顯示了其「仁德」。那麼諸葛亮就必須高高舉起劉備之前的信仰: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當然,對於這個「漢室」諸葛亮、趙雲的理解和劉備的理解應該是有區別的,有興趣的可以看看劉備的很多舉動。

所以,諸葛亮的蜀漢時期,太需要一個響亮的政治旗號了。「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這樣激動人心的信念大旗激勵著蜀漢及天下的健兒為了理想創造了多少戰爭奇蹟或者壯舉:關羽在沒有求援的情況下擒拿于禁、淹七軍,名震華夏;張飛闖西川多少隘口;趙雲獨闖曹營護幼主;魏延守漢中時壯語「操舉國來攻,臣為大王拒之;操帶十萬來攻,臣為大王吞之」;老黃忠取漢中,氣定神閒……當初可是連曹操都羨慕的天下英雄如水之歸下般歸於劉備。

反之,看看諸葛亮之後的蜀漢,姜維獨木難支,更遑論蔣琬、費禕之輩,根本就在於諸葛亮既是政治家,又是軍事家,而姜維只是一個軍事家。這也深深地印證了一句話「戰爭太複雜了,以致於不能僅僅把它交給將軍!」

其四,看安排——皇城相府、宮中軍中

即將遠徵,僅僅靠相父的名義叮囑幾句不如切實的人事安排來得實在,諸葛亮可謂老成謀國。為了制衡宮中宦官勢力,諸葛亮安排「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從效果來看,效果也不錯。據說這三大「官家」之一的董允是管得劉禪在享樂的事情上相當不爽。

為了政權的絕對安全,槍桿子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人手中,所以諸葛亮的安排(《出師表》中對於軍中人事安排,諸葛亮可不允許任何質疑——漂亮!)是「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槍桿子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一點不好商量,毫不含糊啊!

最後,看大旗——先帝

諸葛亮再厲害,在名義上也是給劉家打工的。所以最好的王牌還是劉備——即「先帝」。蜀漢的最好名片是「漢室正統」——哪怕劉備這個中山靖王的後代的漢室血統已經被稀釋得近乎無親了(據說中山靖王劉勝一生就有子嗣400多人,這劉備是他那個兒子開的花恐怕劉勝也搞不清了吧?)但是諸葛亮最好的王牌是「先帝」——對,就是那個「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的劉備。所以,對於劉禪:你爹當初可是請了我三次的喲。對於眾臣、同僚:先帝爺請過你一次俺都服你!

所以,對上對下,「先帝」絕對是最好的王牌——包括之前安排去皇宮、軍中的人也不僅僅是我臥龍先生的意見,更重要的是「先帝」認可的並且「簡拔以遺陛下」。對此,大家沒話說吧?

再讀《出師表》,或許能感受到其中專權大臣對主上的「架空」、老輩子對小輩的「耳提面命」,但是我要表達的是:從要義表達、人事安排、政治綱領等上來說,諸葛亮無疑是成功的甚至完美的,值得借鑑的東西頗多。也難怪諸葛亮「多智近乎妖」、難怪他是「出將入相」的代言人。

對於五十四歲就「星落五丈原」的他來說,不由讓人心酸,看起結局,水鏡先生的感嘆「孔明得其主,不得其時」如猶在耳。質疑他、抹黑他的人,何不看看這裡?

隆中當年的伴讀童子,還在等待先生回來繼續躬耕嗎?「明朝攜劍隨君去,餘年還做壠畝民」,不覺眼中頓酸,也算「讀《出師表》不流淚者,必不忠也」吧。

相關焦點

  • 《出師表》中不可不談的政治智慧 ——再讀《出師表》有感
    再讀《出師表》,你會覺得,這是諸葛亮的「政治宣言」、是蜀漢的「精神憲法」。孔明的政治智慧確實是很高的,蜀漢以正統自居,太需要一個明確的政治綱領、共同信念了。唯「志慮忠純」之人方可為之。從下幾點可窺見一斑。其一,看場合——表表:是我國封建時代一種公文文體,即臣子寫給君主呈文。
  • 2020-01-03(再讀出師表)
    在一個很安靜的環境,無意再翻閱了文言文《出師表》。年少時,讀過三國,當時是因為《中學生必讀300本》。不巧,當年又買了文言文版,一個暑假讀完,卻是什麼也沒有記住。後來,三國有了電視劇版,各種遊戲版本層出不窮,可就是沒能再靜下心來讀一次。直到最近,再翻開,當讀到《出師表》時才發現,有些事確實是需要到一定年紀才能體會。我覺得《出師表》為啥牛逼?
  • 視探|在「出師表」裡譜一曲披著政治外衣的羅曼史
    視探丨在「出師表」裡譜一曲披著政治外衣的羅曼史作者 | 橙汁兒編輯 | XIN作為一衣帶水的鄰邦,深受我國文化影響的韓國,其影視作品裡的漢文化元素從來不少。雖說韓劇離不開漢元素,但是直接將「出師表」定為劇集名稱卻還是頭一回見。
  • 千古賢文《前出師表》、《後出師表》,啟示人生!
    諸葛亮在後世受到極大尊崇,成為後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寶雞、漢中、南陽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贊諸葛亮。《出師表》是諸葛亮出師臨行伐魏前寫給後主劉禪的奏章,文中以懇切的言辭,勸說了後主要繼承先帝遺志,廣開言路,親賢遠佞,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出師表》傳世有二,為《前出師表》,另有《後出師表》。因建興六年諸葛亮率軍出散關前,給劉禪又上一表,即為《後出師表》。
  • 諸葛亮的智慧,出師表中如果沒有這句話,後果不堪設想
    對於《出師表》,很多人應該都不陌生。中國歷代對於《出師表》的評價都非常高。南宋詩人陸遊就在他的詩文裡提到:」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而諸葛亮也以自己一生的操守和行為,受到後世的推崇。相比之下,司馬懿雖然贏得了戰爭,可在後世的評價卻不高。
  • 前出師表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 胡覺照教授:課本刪除《出師表》,愚忠思想誤導青少年
    其殫精竭慮為勸劉禪所作的表文《出師表》更是載譽累累,「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的讚賞至今流傳,並被選入了中學語文課本,以使學生們了解史實,提高古典文學素養。 不過近日《出師表》卻遭到西安歷史系胡覺照教授的批判,聲稱應當將其從中學課本中刪去,理由是認為《出師表》有灌輸愚忠思想之嫌。此言一出,便在網上引發了熱議。
  • 讀《出師表》為什麼要哭
    總之,當我意識到我在學的東西不是冰冷的簡單拼湊的文字,而是文人、豪傑在時勢中飄搖著卻還想要在歷史的風口浪尖上緊握盛衰成敗的吶喊,我才開始用心去讀《出師表》。這時候我才知道讀《出師表》為什麼要哭。「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裡,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 焦晃 朗誦《出師表》作者:諸葛亮
    出師表 作者:諸葛亮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 西安教授:課本應該刪除《出師表》,避免灌輸愚忠思想
    其殫精竭慮為勸劉禪所作的表文《出師表》更是載譽累累,「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的讚賞至今流傳,並被選入了中學語文課本,以使學生們了解史實,提高古典文學素養。不過近日《出師表》卻遭到西安歷史系胡覺照教授的批判,聲稱應當將其從中學課本中刪去,理由是認為《出師表》有灌輸愚忠思想之嫌。此言一出,便在網上引發了熱議。文辭懇切的臣子諫表之言,怎麼成了愚忠?
  • 韓劇《出師表》海報公開,進擊的林珍娜又A又颯!
    由林珍娜、樸成勳主演的KBS新水木劇《出師表》將於7月1日首播,今天製作方公開了首張人物主題海報。林珍娜身穿藍色正裝和高跟鞋,緊握著棒球棒揮動著,用盡全身力氣的表情和緊咬的嘴唇展現了進擊的決心。其中「錢是初心」的文字醒目地矗立著,意味深長。
  • 司馬懿有可能背《出師表》嗎?
    因為所有的奏章和書信札記的名稱都是史官在整理文獻的過程中自己後來加上去的。比如《出師表》的內容詳載《三國志·諸葛亮傳》,但《出師表》這個名稱真正出現是在陳壽的另一部編著《諸葛亮集》中,而《諸葛亮傳》的原文是「疏曰……」,也就是說,諸葛亮的《出師表》與同時代華歆的《上止戰疏》是同一體例,這就打了無論如何都要區分「表」和「疏」功能性區分的文獻學家的臉。
  • 諸葛亮:出師表|群友聲
    請結合 諸葛亮:《出師表》|朗讀公開課 一同收聽。群友心聲:《出師表》系經典名篇之一,流傳古今,膾炙人口,百讀不厭。以前也曾讀過但理解不深皮毛而已。近日,再次聆聽鄭老師精彩解讀,感受頗深,受益匪淺。值得多次聆聽,一讀再讀!感謝鄭老師精彩的經典解讀!
  • 《出師表》是老子訓兒子?古人:讀《出師表》不哭不忠臣
    我們現在所說的《出師表》通常說的是《前出師表》,這篇文章是諸葛亮在北上伐魏前給蜀漢皇帝劉禪上書的表文。這篇文章既沒有採用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引經據典,而是用很樸實懇切的語言來勸諫勉勵劉禪,如何做一名中興帝君。
  • 諸葛亮《出師表》原文及翻譯
  • 祝允明小楷《前後出師表》
    祝允明《小楷前後出師表》彩箋本,縱22.0釐米 橫102.5釐米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高島菊次郎氏寄贈)1、祝允明成熟小楷書作中有著一種迸髮式的彈力與韌性,突出表現在「捺」「豎彎鉤」「橫折彎鉤」等長勢筆畫。由細至粗的基本筆畫漸進自然,尤其「捺」畫中捺腳穩健趨長。
  • 《出師表》有多好
    《出師表》的意圖、主旨、姿態,或者說,三觀與用途,無可置疑。其忠誠懇切,勸善抑惡,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堪稱千古表率。或者有中二少年叛逆心強,覺得這種詞採是道德文章,覺得一切三觀正的文章都是虛有其表,覺得抖機靈耍詞句的才是好文章。然而諸葛亮以行踐辭,這文章的意圖勸諫,他最後以生命踐行了。但我今天不想談論《出師表》有多真誠。我只想說他文筆有多好。
  • 諸葛亮《後出師表》
  • 韓劇收視:《遺產》重回20%大關《出師表》上榜
    來源:新浪娛樂《出師表》韓劇一周收視TOP(06.29-07.05)(韓國全國收視統計;數據來源:agb尼爾森)1、周末劇KBS2 14.4%4、日日劇《媽媽出軌了》SBS 6.3%5、周末劇《便利店新星》 SBS 5.7%6、水木劇《老伯實習生》MBC 5.6%7、月火劇《一起吃晚餐嗎》 MBC 3.9%8、水木劇《出師表
  • 前出師表的另類解讀
    但是實際上,劉禪對諸葛亮並不是我們大家想像中的那樣尊崇,尤其是在諸葛亮死後。比如遲遲不為諸葛亮立祠,且還派人去清查諸葛亮的遺產。不立祠堂,說明不把諸葛亮當做國家的有功人員。清查遺產,那就是抄家的前奏。只是實在是找不到把柄,所以才作罷。所以,如果說諸葛亮和劉禪有父子之情,那也是塑料父子情罷了。 那麼如何解讀兩個人的這種塑料父子情呢?文獻不多,就從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來說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