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明,我不是為了貶低哪一部而抬高另一部,只是談談因為年齡的成長,兩部劇帶給我的感受。
因為在此之前《我是特種兵》是我最愛的軍旅劇,從它上映開始喜歡到現在,已經有10年了。
反觀《士兵突擊》,以前讓我覺得特別的虛假,王寶強出演的許三多這個主角,軟綿綿的太氣人了,就會坑班長,坑隊友,不明事理。
就像高城連長發火時說的那樣,許三多就是我們的地獄。
不過隨著如今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我終於有幸再去看一遍《士兵突擊》,而這次才算真正看懂了。
而當我看懂之後,通過對比,我發現了《我是特種兵》的不足之處,以及《士兵突擊》不能被超越的原因。
先說《我是特種兵》這部電視劇。
一個字評價「帥」。
簡直帥呆了,谷智鑫是硬漢和柔情的完美結合,就那一個畫了迷彩的身影往那一站,影迷就會被迷的神魂顛倒。
電視劇主要講述了剛剛考上戲劇學院導演系的小莊,因為自己的對象小影沒有考上大學,所以從軍當護士去了。
所以天生隨性的小莊,也跟著去了部隊。
小莊這個兵,和其他兵最大的區別就是,太強了。
新兵連各項比武死死壓住了班長,他就是一個不服輸的主,喜歡和權威對著幹,你不讓他快活,他就不讓你快活,誰也不可能挫傷他的銳氣。
好在苗連長是個惜才的人,一步步讓他上鉤,來到了自己的夜老虎偵察連。
由於出色的軍事素質,他在參加特種兵的選拔中,熬過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成為了一名特戰隊員,之後解救人質,邊境緝毒戰都有出色的表現。
但小莊唯一的遺憾,也是所有觀眾心中的遺憾,竟然開槍誤殺了被歹徒挾持的女朋友小影,因此他不得不脫下軍裝重新成為一名老百姓。
《我是特種兵》用倒敘和插敘的展現手法,來展示30歲的小莊,通過自己的自傳小說來回憶過去那段年輕時當兵的往事。
這部劇2011年上映,那時候網絡正好開始發達,所以這部劇的傳播其實比《士兵突擊》要多很多。
很多人,包括我,被電視劇中的小莊完全的吸引住,他就是一種精神支柱。
很多時候,自己什麼事堅持不住了,就想想小莊那種對抗的精神,沒什麼堅持不下去的。
對於年少時的男孩來說,或許這就是一種信仰,每個人都幻想自己要是小莊就好了。
他那麼厲害,能跑,能打,過得真實,不畏權威。
這就是青春期時候的一種叛逆,《我是特種兵》巧妙契合了這種叛逆,而特種兵本身就是一種神秘的兵種,所以男生心中更是加入了主觀想像在裡面。
如果自己是一名特戰隊員該有多麼的拉風啊。
值得一提的是《我是特種兵》不止有酷酷的拉風效果,小莊還是一個深情的藝術家,他深深的愛著小影,為了她可以大學都不上就去當兵。
這是一種極致的浪漫。
我最喜歡小莊說的那句「小影是他的夢,因為有這個夢,他無論在哪裡都不害怕,都可以挺過來。」
鐵血柔情被小莊演繹的淋漓盡致,吸引著尚武和尚文的兩個學派的觀影者。
而這種個人英雄主義的光輝由於太強大,所以掩蓋了電視劇的不足之處。
比如電視劇中很多劇情都是抄襲一些前輩的影視作品,連場景都沒有絲毫變化。並且在人物塑造上也借鑑很多前輩的經驗。
例如劇情上抄襲《士兵突擊》中的吳哲。
小莊在通過了所有特種兵選拔後,竟然主動選擇了退出,他說他之所以通過,只是為了證明你們沒什麼了不起,這種人物的橋段和《士兵突擊》中吳哲的一模一樣。
第二部《我是特種兵》中何晨光等人被抓,囚禁在了水牢裡,這個劇情和2002年上映的電影《衝出亞馬遜》一模一樣。
《衝出亞馬遜》是根據1999年,兩名中國特種兵參加的國際獵人學校特種兵訓練,經受種種極端考驗,為中國特種兵贏得榮譽的故事改編而成。有空可以看看不錯。
有一句話叫做撞衫不可怕,誰醜誰尷尬。《我是特種兵》最好的地方就是他抄襲的結果反響不錯,不是亂抄。這也得益於主演們的演技和人格魅力的貢獻。
就像《愛情公寓》吧,導演自己都說抄襲國外的電視劇了,但那又怎麼樣呢,抄的好呀,幾位主演的演技徹底的徵服了大家。
我想我應該不會去看原版,但我會去時而觀看《愛情公寓》這就說明它的價值不是一點沒有的。
說回來《我是特種兵》,雖然第一部靠著獵奇,俘獲了很多人的心,但是接下來一部不如一部,完全淪為了感情戲。這就體現了劇本原創性的重要。
因為不是你真實獨立搞出來的作品,在第一部時,已經傾盡全部能量了,越往後,優秀的部分都被借鑑完了,只靠真實實力搞出來的部分就很少有人買帳了。
第二部《我是特種兵》我斷斷續續的看完了,之後的根本沒辦法看,後續直接不關注了。
這就是《我是特種兵》的優秀之處,靠著分力帶動合力巨大。
下面簡單說說《士兵突擊》,因為之後我會慢慢分析那些有名的軍旅劇,所以不急於一時,可以給個關注,以後有的文章看。
《士兵突擊》2006年拍攝完成,早了《我是特種兵》5年,同時產出於網絡不發達的年代,所以影響力其實總體沒有《我是特種兵》多,但是在資深軍旅迷那裡,《士兵突擊》是最好的。
注意這裡說的資深是指年齡不再是20歲以下的小夥子,有過社會閱歷之後。
《士兵突擊》好就好在,他在乎的是每一個人的命運走向,在看《我是特種兵》時,你可以發現,其實除了主角,其他人除了負責一些劇情飽滿度,更多的是為了烘託小莊。
但《士兵突擊》不一樣,他剖析每一個配角的心理,給予他們所有人為兵的意義,他們其實都是主角。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馬小帥是在七連快改編解散時才加入的,是鋼七連第五千個兵,加入後沒多久,七連就分散到其他連隊了。
演習中,曾經的連長高城發現了馬小帥的掩體,因為一絲悲傷的愧疚,當做沒有看見,但是馬小帥對著他喊:別以為我來七連沒幾天,就長不出七連的骨頭!隨後拉動了退出的煙霧。
其實仔細回想,好像每個人物都沒有陪著許三多走完全部旅程,他們都在特定的時間,一個一個的離開了許三多。老馬、史今、伍六一、連長、五班和七連的戰友都是這樣,短暫的友誼,不久的分別。
或許這才是真正的成長吧。
人總是要分的,而且還會越分越遠,見不著面,摸不著人,想得你抓心饒肝的,可是咱也在長啊,個越來越高,能耐越來越大,到時候想見誰就見誰,總有一天你會發現,從天南到海北就是一抬腿的距離。
兩個電視劇從定調上就可以明顯分析出,一個略顯單薄,一個更加的偉岸,所以我得出結論《士兵突擊》更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