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楊浦區殷行街道市光一村勤海菜場相鄰四個居民區的邊門重新開放,居民們的第一反應是:「太好了,去勤海菜場方便了!」要是退回到大半年前,勤海不僅沒這麼受歡迎,還是一個不斷遭到周邊社區、學校投訴的髒亂差頑疾。然而,自從去年底洗臉梳妝後,這裡已經成了接待各地訪客考察學習的全國首個五星社區商業中心,「網紅」菜場早已不見昔日模樣。如今,它像睦鄰中心,像公共客廳,像兒童樂園,像健身會所,唯獨不像菜場!在殷行街道這個特大型住宅區裡,在深嵌在居民區的這條老舊小巷裡,以《清明上河圖》為外形設計靈感的勤海菜場正在打造富有詩意和煙火氣的市井新生活。
圖說:勤海菜場儼然成為生活在老舊小巷裡的「清明上河圖」。楊浦商貿(集團)有限公司供圖
採訪這天,飯點剛過,菜場入口處的「真味大食堂」已收拾得乾淨整潔。公共通道的彩色吧檯和高腳吧椅上,幾名中老年婦女正分享各自烹飪的美食。再往前走,是一家擺放著縫紉機、修表修傘工具等的「社區工坊」,從擺放著花草綠植的小清新風格來看,搬進市中心的大商場也不違和。
圖說:勤海菜場成為周邊居民的共享空間。孫雲 攝
依次穿過共享廚房、共享會議室、瑜伽健身區、兒童遊戲區和花店,就在快要到生鮮區的時候,更大的驚喜正在前面等著我——這裡竟然有一片用高低錯落的木質臺階半圍合,並在四周擺放著藝術雕塑、立式書架的共享文化空間。因為環境氛圍充滿設計感,形狀各異的吊燈、搭配和諧的莫蘭迪色系內飾、牆上的手繪風壁畫以及恰到好處的光影感,使得我拿出手機拍出的實景圖看著都像是電腦上畫出的設計效果圖。幾個家長正帶著幼童在這裡嬉戲,窗外的小雨絲毫不曾打擾親子的愉悅。
圖說:看上去像是書店的勤海菜場成為周邊居民的精神家園。孫雲 攝
一連串的驚喜之下,當我最終來到生鮮區,看見酷似商超賣場的菜場,我竟然隱隱有了一種「就該是這樣」的感覺。畢竟,除了名字保留下來,勤海已經完全擦去了舊時光的痕跡。
圖說:勤海菜場打造富有煙火氣的市井新生活。孫雲 攝
今生令人驚豔,前世又是如何?
過去,它是「髒亂差」的代名詞。2019年,殷行街道和新的經營方楊浦商貿(集團)有限公司合力改造,引入睦鄰融合的社區商業理念,在將生鮮銷售面積縮減到全部面積的1/3的同時,引入特色餐飲、修理、花店等業態,還考慮到附近居民家庭面積普遍較小的實際狀況,注入共享廚房、共享會議、健身休閒、兒童娛樂等功能,打造一個社區會客廳。
圖說:新舊對比圖。現狀均孫雲攝。圖片製作孫雲(下同)
在這裡,居民們可以在生鮮區買好食材,花一點小小的費用租下共享廚房,烹飪一頓大餐,在旁邊會議室的大桌子上擺開宴席,親友歡聚一堂,其樂融融的氛圍不亞於飯店包廂。
閒暇時間,居民也可以在這裡休閒娛樂,參加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疫情發生前,這裡幾乎每天都有法律諮詢、志願者服務、文藝團隊排練、讀書會等社區活動,再加上配套服務齊全,所以,幾乎成了沒掛牌的睦鄰中心,輻射周邊1.5公裡半徑的3萬居民,不僅滿足了買菜需求,更極大地豐富了社區生活。
環境變好了,曾不願光顧的居民們「用腳投票」,成了回頭客。與改造前日均1500人次相比,改造後多則5000人次、少則2000人次的人流量生動地體現出改造的成功。同時,也有力地提升了商家的積極性。無論是對於投資改造的楊浦商貿,還是入駐店家,都看到了明顯的經濟回報,可謂是多贏之舉。
勤海大變樣了,殷行街道和經營方並沒有因此滿足。街道辦事處主任孫輝表示,殷行將在東西南北打造更多「勤海菜場」,實現「15分鐘生活圈」高品質生活的全覆蓋。勤海菜場的外形借鑑《清明上河圖》中的屋簷曲線,十分靈動,楊浦商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強透露說,同樣以《清明上河圖》屋簷曲線為設計靈感的另兩處菜場已在籌備升級,這些煥然一新的菜場就像是富有煙火氣的、活著的《清明上河圖》,為殷行居民打造一首「屋簷下的生活與詩」。
新民晚報記者 孫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