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網劇引爆千年懸案,故宮裡的《清明上河圖》是不是真跡?

2021-02-10 域鑑

近日,萬眾期盼的《古董局中局》2終於播出了。

在《古董局中局》1中破獲佛頭案的大英雄許願,到了第二季,英雄的光環不但消失了,反而還慘得一逼。

許願原本是想揪出老朝奉報仇,卻因報復心切反被人下套利用,在公開的媒體中大肆宣揚故宮典藏的《清明上河圖》是贗品,一家外資的香港拍賣公司趁虛而入,並對媒體聲稱自己手裡有《清明上河圖》的真跡,一時間轟動全國。

就在兩方爭執不下之際,戴海燕博士針對《清明上海圖》,提出了諸多爭議點,有關於作者的,有關於名稱涵義的……

而劇中針對《清明上河圖》的這些爭議,也是目前學術界爭議不下的話題。

《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到底是誰?

《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都城汴梁(河南開封)的市井風情,從建築、樹木、河、橋到人、車馬、傘、船等,無一細緻入微的描繪展現出來,生動還原了當下那一刻的汴梁城的繁華盛景。

可偏偏這樣一幅作品上,卻並未找到關於作者的署名。一般人都會在自己完成的畫作上簽名,更何況是這樣一幅作者傾盡心血的曠世奇作。

若不是金朝人張著在畫卷後面寫了85字題跋,並在題跋中指出了此畫出自北宋畫家張擇端之手,恐怕這幅曠世奇作的身世就得成迷了。

 金朝人張著寫的題跋

可即便如此,仍有學術界的人對此畫作者存疑。

因為在歷史上,關於張擇端的記載,除了張著的這85個字的題跋提到過之外,再無任何史料記載,就連宋代的繪畫專著,也沒有一本提到過張擇端。在宋徽宗組織編寫的《宣和畫譜》中,記錄了歷代畫家231人,作品6396幅,就是沒有張擇端和《清明上河圖》。

這麼牛的畫家,這麼牛的畫,難道宋朝人都不知道嗎?

關於這個疑問,學術界有人猜測,認為張擇端有可能是南宋或者是金人,因為身份原因便沒能載入史料,而《清明上河圖》的成畫時間因為晚於宣和時期,而沒被記錄在冊。

故宮裡的《清明上河圖》,到底是不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真跡?

《清明上河圖》的作者並不出名,但因畫作本身精巧生動的畫工及其所包含的歷史含義,使其成為一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曠世奇作。

然而,《清明上河圖》和它的作者一樣,歷經了波折劫難,幾進幾出皇宮,流轉於多個藏家之手,最後被末世皇帝溥儀偷帶出宮。

到1950年,東北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前身)在清理戰亂中失散的庫存文物時,《清明上河圖》才得以重見天日。據記載,當時庫房中共有三幅名為《清明上河圖》的畫作,經專家鑑定後,確定其中一幅為真跡。

《清明上河圖》從被創作完成以來,一直備受世人矚目,歷代摹本種類、數量眾多。

目前,存世的《清明上河圖》摹本在中國大陸藏有十件、中國臺灣十件、歐洲六件、美國六件、日本十一件、下落不明五件。

市面上各朝代的臨摹版本眾多,如何確定故宮收藏的《清明上河圖》一定就是真跡?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 故宮博物院藏

清朝年間,嘉慶皇帝通過抄家獲得了張擇端珍本的《清明上河圖》,並請太上皇乾隆為此畫做鑑定,乾隆一看便知此本為真跡。那時他正在給宮內保存的歷代書畫編輯目錄,取名《石渠寶笈》,於是就在張擇端真跡畫卷的開頭蓋上「石渠寶笈」和「寶笈三編」兩個印章,算是給了真跡一個正式的名分。

所以印章成了主要的鑑定依據,根據「石渠寶笈」和「寶笈三編」兩個印章,確認故宮裡典藏的《清明上河圖》為真跡。

當然,故宮裡典藏的《清明上河圖》並不止一幅,為了更好的保護真跡,所以對外展出時所用的版本是「清院本」,「清院本」相較於真跡,年代較近,且顏色更加豔麗。

《清明上河圖》中的「清明」是指清明節期間嗎?

針對《清明上河圖》中「清明」和「上河」二詞的含義,學術界意見不一。

有的學者認為「清明」就是指「清明節」,而「上河」是上墳之意。

持該觀點的人認為從畫作許多細節中可以看出當時的人正在進行掃墓、踏青等活動。

如:畫中有一隊人馬自郊外入城,女主人乘坐的轎子插滿楊柳雜花(這是北宋開封一帶掃墓時乘轎的特有習俗:流行用「楊柳雜花」裝飾轎子,有驅邪求福的含義);畫中還有一家賣紙錢的店鋪……

注:《清明上河圖》局部細節——

插滿楊柳雜花的轎子

注:《清明上河圖》局部細節——

賣紙錢的店鋪

可另一部分學者卻針對畫中的細節提出異議,聲稱《清明上河圖》畫的是「夏末初秋」的景致,而非「春景」。

理由一是畫卷右首有馱負10簍木炭的驢子。因為當時汴京城是以燒煤為主,臨近冬天才準備烤火用的木炭。《東京夢華錄》記載:每年農曆十月,汴京始「進暖爐炭,幃前皆置酒作暖爐會也」;

二是畫面上酒肆多處,酒旗上寫著「新酒」二字,而《東京夢華錄》載:「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市人爭飲」;

三是畫面中氣候還很炎熱,街上有賣西瓜的,還有行人穿著短袖。

 

注:《清明上河圖》局部細節——短袖

另外有一點,畫裡面拿扇子的人多,並非代表天氣炎熱。

宋朝時候的人,春夏秋冬都帶扇子。這扇子不是扇風的,它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在街頭偶遇熟人,卻不想被認出時,便拿扇子遮一下臉。

注:《清明上河圖》局部細節——扇子

根據以上種種細節得出,此畫的季節並不是清明節時期,那麼「清明」便不是指的清明節,而是意指「清明盛世」,「上河」指的是「汴河」。

就在兩派學者針對畫中季節爭論不休之時,一部分中立的學者又提出新的觀點:「清明」是地名,即東京內的清明坊。因為畫中所繪是從清明坊到虹橋汴河兩岸的活動情景。而「上河」是對汴河某一河段的特殊稱呼。

專家就幾種意見爭執不下,到目前為止,「清明」、「上河」究竟作何解釋,還未有定論。

清明上河圖為何沒畫金明池?

金明池是北宋時期著名的皇家園林,位於東京汴梁城(今開封)外。相當於當今北京的王府井,是北宋最有地標性的建築。

宋朝時期,一部分皇家園林是定期對市民開放的,每年的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金明池都會準時「開池」,任市民遊玩。而且在開放期間,金明池還會舉辦盛大的水戲表演。每有御駕親臨,遊人亦不須迴避,爭相觀睹。

而在張擇端生活的北宋宣和年間,金明池甚至在夜間也對外開放:「宣和……乙巳之春,開金明池,有旨令從官於清明日恣意遊宴。是夜,不扃郭門。貴人競攜妓女,朱輪寶馬,駢闐西城之外」。

所以金明池不光只是皇家聖地,還是世人遊玩觀賞的繁華之地。

如此繁華之地,可偏偏張擇端卻沒畫。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裡沒有金明池,他畫到城市最繁華處,便戛然而止。

 

註:《清明上河圖》此處過渡不自然

他畫遍汴梁城街道的每一處景致,卻獨獨不畫最為繁華的金明池?

這讓人費解。

而且,在故宮保存的《清明上河圖》中,宋徽宗五字題跋和他的雙龍小印已然不見。

於是學界有人大膽提出,聲稱後世收藏的張擇端版《清明上河圖》是幅殘卷。

而且根據史料記載:明代閣臣李東陽分別於1491年10月11日和1515年4月10日,在畫卷上寫了兩個題跋,他說:「圖高不滿尺,長二丈有奇。」

也就是說,《清明上河圖》畫心長二丈多一點。而現存故宮的《清明上河圖》只有528公分,與二丈相比,足足少了四尺!

 

如果《清明上河圖》的真跡真如李東陽所言,那麼殘卷到底流落至了何處,長達兩米多的殘卷上所畫的內容又有哪些汴梁城風貌,這些疑問隨著消失的那部分殘卷,成了迷。

《清明上河圖》的眾多疑團,為其平添了一抹神秘色彩。而它畫作裡的一人一物,一草一樹,究竟隱含了多少意境與秘密,還靜默的等待著人們繼續一探究竟。

仇英版《清明上河圖》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請橫轉手機滑動查看

相關焦點

  • 《清明上河圖》這個IP,是現代電影電視繞不開的創作來源
    宋徽宗為之題名《清明上河圖》,又是什麼意思?故宮中的《清明上河圖》到底是不是真的? 這些問題都是後世爭議的焦點,至今無從定論。電視劇中雖然做出了解釋,但也僅代表其中一方觀點的藝術演繹。相信若非時光機器真的發明成功,家喻戶曉的《清明上河圖》仍將神秘下去。現存30多本?
  • 故宮《清明上河圖》是假的?和許願藥不然一起鑑古董漲知識!
    熱播網劇《古董局中局2:鑑墨尋瓷 》裡,俞灝明扮演的許一城,是魏晨扮演的藥不然的爺爺輩人物,古董屆前輩送一套房當賀禮,灑灑水啦。我們常說,文物是無價之寶。在古董屆,一件貨真價實的古董,可是遠比一套房值錢。不過,古董可觀的利潤,也被很多不法分子盯上。想了解古董屆的水到底有多深?看親王馬伯庸小說改編的《古董局中局2 》,揭秘古董圈那些事兒。
  • 清明上河圖真假存疑!《古董局中局》揭秘三處難以解釋的破綻
    這些疑點也是現實裡的爭議,雖然並不能以此推翻故宮收藏的清明上河圖是真品的結論,但是足以引起軒然大波有利於許願找到仇人老朝奉,因此許願將疑點寫信給報社公開,引起巨大爭論。電視劇中的清明上河圖最後被許願和老朝奉聯手證明是真跡,現實中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圖》也曾有過真假爭議。
  • 漫步青島故宮文創館|沉浸式體驗《清明上河圖》裡的世界
    漫步青島故宮文創館 | 沉浸式體驗《清明上河圖》裡的世界「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回千年」……青島故宮文創館傾力打造了《清明上河圖》3.0數字主題館,建築面積1700平方米,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完美融合,包括盛世長卷、時空城門、孫羊老店、汴京古巷、汴河碼頭、宋街鬧市、尋找畫中人幾個主要部分,沉浸式互動體驗讓觀者流連忘返
  • 熱播劇《古董局中局》暴露了哪些《清明上河圖》隱藏的玄機?
    最近,有一部熱播劇《古董局中局》,將我國歷史上最為有名的畫作之一《清明上河圖》推上了熱搜。這幅稀世珍品誕生於宋朝徽宗時期,大約是公元1120年前後。對《清明上河圖》有興趣的朋友會發現,畫上缺少了兩種古代市井常見的動物——馬和羊。而細心的朋友從最近熱播的另一部反映宋朝歷史的熱播劇《清平樂》中也能發現,宋朝公主出行的車駕,竟然是牛拉車,而不是馬。只有一些高官在出行時才會騎馬。這是為什麼呢?
  • 價值100億的《清明上河圖》千年之謎被揭開,張擇端:終於被發現
    價值100億的《清明上河圖》千年之謎被揭開,張擇端:終於被發現說到清明上河圖,它是中國傳世十大名畫之一。它是北宋時期的風俗畫,是北宋畫家張澤端僅存的代表作。它是國家級文物,現在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
  • 藏在《清明上河圖》裡的200個秘密
    說起來在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幅傳世名畫,真實的展現了千年前的宋代城市和百姓生活。它誕生於近千年前,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故宮博物院10年才展出一次,連米蘭世博會想請它出山,都沒給「面子」。上一次露臉還是2015年,消息一出,故宮的門檻都快被踏破了。很多人凌晨3點就開始排隊,等了6小時看3分鐘,仿佛看了個寂寞。你一定猜到了。
  • 《清明上河圖》裡隱藏了千年的小秘密,你還不知道嗎?
    人人都愛清明上河圖。這幅傳世巨作藏在故宮的深宮中,極少公開展出。2007年,香港藝術館借到這幅圖,有外國人專程趕到香港,排隊4小時,只為一睹真容。2010年,動態版的《清明上河圖》在上海世博會引起轟動。△視頻3分鐘處,可見夜景來年,於臺北圓山花博館展出,同樣的動圖與巨幕。長達110米的夢幻般的長廊上,北宋的騾馬、商賈、士子穿越時空。觀眾站在畫前,楊柳枝芽萌動,開封初春的薄霧漸漸散去,滿城燈火。
  • 【20萬粉:女裝+黑絲】清明上河圖
    關於《清明上河圖》,還有一點人們非常感興趣,這就是畫裡到底畫了多少個人,你別看這個問題非常簡單,但其實,人們至今還沒有定論,據說在過去,人們會拿一把小米,然後看到一個人,就在人身上放一粒小米,最後把小米劃拉到一起,數一數小米的數量,就可以知道到底有多少人,但由於年代過於久遠,很多人物都變得影影綽綽,甚至根本無法判斷某一處的陰影,到底是不是一個人,所以這個人數,一直沒有確定的統計,比如說《清明上河圖》
  • 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是怎麼流傳到故宮博物院的?
    張擇端完成《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後,並沒有命名,而是獻給了宋徽宗。宋徽宗本身就是一位在繪畫、書法、詩詞、收藏等領域取得極高成就的藝術家,見到這幅繪畫作品後讚不絕口,揮筆用瘦金體在畫上題寫了「清明上河圖」5個字,並且加蓋雙龍小印。由此,這幅畫就被稱為《清明上河圖》。宋徽宗是《清明上河圖》的第一個收藏者。宋徽宗對《清明上河圖》極為欣賞。
  • 耗時6年,故宮把《清明上河圖》做成書,太美了!
    說起來在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幅傳世名畫,真實地展現了千年前的宋代城市和百姓生活。它誕生於近千年前,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故宮博物院10年才展出一次,連米蘭世博會想請它出山,都沒給「面子」。上一次露臉還是2015年,消息一出,故宮的門檻都快被踏破了。很多人凌晨3點就開始排隊,等了6小時看3分鐘,仿佛看了個寂寞。你一定猜到了。
  • 他們用了6年,把《清明上河圖》做成了一本立體書
    但出於文物保護的目的,《清明上河圖》的真跡幾乎每隔十年才能公開展示一次,能親眼所見真跡並近距離觀賞的機會,實在難得。不過現在有一個機會,能讓你把《清明上河圖》帶回家慢慢欣賞!故宮出版社出版的《清明上河圖》立體書,不僅高清重現了《清明上河圖》全卷,更是用立體結構重新詮釋這幅名畫,讓它以另一種方式生動呈現在我們眼前!
  • 臺北故宮《清明上河圖》今年將首度到南院展出
    中新網1月13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新春伊始,臺北故宮今天公布2020南北院5大亮眼展覽,其中《清明上河圖》將首度到南院展出。另外,臺北故宮日前在官網宣布,懸缺已久的常務副院長將由余佩瑾接任。臺北故宮日前在官網公布懸缺已久的常務副院長,由資歷豐厚的餘佩瑾接任。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博士畢業的餘佩瑾,先前是臺北故宮器物處處長,研究領域含括中國陶瓷史、17至18世紀清宮與世界的交流,去年受到好評的「小時代的日常—一個17世紀的生活提案」則由她策劃。
  • 從《清明上河圖》的3大謎團,看古人是如何拍馬屁的
    1924年,溥儀被馮玉祥限令2個小時內搬離皇宮,匆匆忙忙攜帶走的一批寶物中,《清明上河圖》位居其中。1950年,北博物館在清理庫存文物時,《清明上河圖》重現世間。當時庫房中共有三幅名為《清明上河圖》的畫作,經專家鑑定後,確定其中一幅為真跡,後藏於故宮。
  • 千年長卷緩緩收起,朋友們再會!《清明上河圖3.0》數字藝術廣州展閉展回顧
    《清明上河圖3.0》從故宮展、國博展、香港展一路走來,收穫了無數觀眾的驚喜與感動。當這一場穿越千年的風雅之旅來到廣州,我們又會收穫哪些美好的故事呢?首站,我們來到了廣州購書中心,與大家分享《清明上河圖》原作中描繪的故事,感受宋朝書畫的魅力。
  • 中國名畫《清明上河圖》張擇端
    作者:張擇端創作時間:北宋尺 寸:縱24.8cm ,橫528.7cm材 質:絹本 ,淡設色收藏:北京故宮博物館畫外音《清明上河圖》是界畫中最傑出的作品,這幅作品在技法上的成就更接近於宋代早期現實主義畫法和範寬、祁序、燕文貴、黃荃、郭忠恕和趙昌等繪畫大師的作品,與宋徽宗時期繪畫風格截然不同。
  • 《清明上河圖》裡描繪的河流,到底是什麼河,真相在這裡!
    宋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 故宮博物院藏宋張至龍的《北津》有:『船過別浦波痕沒,堠立當塗裡界明。古木雲邊僧住處,落花風裡鳥啼聲。青山莫道渾無事,日與行人管送迎。』宋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 故宮博物院藏宋王禹偁《寄汶陽田告處士》有『汶水年來漲綠波,先生居此興如何。門連別浦閒垂餌,宅枕平沙好種莎』,宋晏幾道《留春令》有『別浦高樓曾漫倚。
  • ...百年三絕技 瓷界泰鬥王錫良歷史巨獻《清明上河圖·宮廷福筒》
    《清明上河圖》原作自宋代以來,版本眾多,設色方面也是五花八門,張澤端版設色淡雅,流傳至今畫面和色彩經過風化已顯昏暗和陳舊。王錫良對《清明上河圖》的色彩進行了重新解析,以瓷繪的獨有方式精準還原了原色的基礎上,又加重了重彩色調,人物多數身著青綠服飾,樹葉、船篷大多是青綠色調,使得整器看上去清新亮麗,有清明時節迎初春的氣息。另外,青綠之中又增加了金碧重彩,青中有金,綠中透壁,顏色多重交匯,配以精妙的瓷面布局,使得整體畫面更加嚴謹且富有層次,著色暈染真實自然,充滿盎然生機,千年古畫神韻躍然瓷上。
  • 《清明上河圖3.0》數碼藝術香港展開幕
    、中國銀行(香港)作為首席公益合作夥伴的《清明上河圖3.0》數碼藝術香港展開幕典禮今天(7月26日)在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行。《清明上河圖3.0》數碼藝術香港展是《清明上河圖3.0》高科技互動藝術展演走出故宮、走向海外的第一站。
  • 雲看展丨帶你去看會動的清明上河圖!
    待春暖花開我們再一起看展去呀~現在就先跟著我們的體驗官:皮皮,一起穿越回到宋朝,一睹會動的清明上河圖吧~ VLOG丨《清明上河圖3.0》數字藝術廣州展 (視頻拍攝時間2019年12月)《清明上河圖3.0》曾在故宮展出,引來141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