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時狂賣10萬!耗時6年,故宮把《清明上河圖》做成書,太美了!

2021-02-10 書單

如果你問我,有一次機會穿越回古代,最想去哪個朝代?

那必須是宋朝啊。

你看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把宋朝四般雅事:焚香、點茶、掛畫、插花,拍得賞心悅目。


《清平樂》裡宋朝夜生活也是格外熱鬧。不宵禁不戒嚴,無論寒暑晴雨,三更夜也是熱鬧天。歷史上,各朝各代比起來,宋代都是百姓「幸福感」特別強的時期。也難怪各路導演都爭先恐後「蹭」它的熱度。說起來在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幅傳世名畫,真實地展現了千年前的宋代城市和百姓生活。它誕生於近千年前,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故宮博物院10年才展出一次,連米蘭世博會想請它出山,都沒給「面子」。上一次露臉還是2015年,消息一出,故宮的門檻都快被踏破了。很多人凌晨3點就開始排隊,等了6小時看3分鐘,仿佛看了個寂寞。

你一定猜到了。這件受歡迎程度堪比大熊貓的國寶級文物,就是大名鼎鼎的《清明上河圖》。

故宮的稀世珍寶那麼多,青玉雲龍紋爐、金甌永固杯哪個不比一幅畫來得精妙華麗,為什麼大家偏偏對它情有獨鍾?一幅《清明上河圖》藏著千餘個人物、近百匹牲畜、三十多棟房屋樓閣,仕、農、商、醫、卜、僧、道等等,各行各業你都能找到。細細看去《清明上河圖》上,沒有一個重複的人。有人在趕集、有人在買賣、有人閒逛、有人飲酒……大街小巷,店鋪林立,酒店、茶館、點心鋪,應有盡有。對歷史愛好者來說,它是古代風俗畫的巔峰之作,是北宋社會的「百科全書」;對藝術愛好者來說,它深深影響了明清兩代的風俗畫作,精準詮釋了皇家的藝術審美。細細品味《清明上河圖》,如同經歷了一場時空穿梭之旅,得以近距離觀察和觸摸歷史,身臨其境感受一個朝代的風雲變幻。不過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別說近距離觀賞了,想要見它一面,都很難。為了讓更多人能夠欣賞和感受到這件藝術珍品的內涵和魅力,這一次,故宮出版社聯合專家團隊,歷時6年,終於製作出一幅可以打包帶回家的《清明上河圖》。

故宮出版社出品

《大宋風華:立體 < 清明上河圖 > 套裝》

點擊下圖,即可購買

年末將至,它也是你送禮的首選,這樣精緻又有文化底蘊的禮物,任誰看了都會喜歡得不得了。《大宋風華:立體 < 清明上河圖 > 套裝》全長5.04米,震撼視覺高清復刻,細節更清晰。精妙的紙藝技術,讓整幅圖動起來、活起來。書中的每一處場景,每一位人物,都參考故宮出版社提供的歷史資料,嚴謹考究,精益求精。從前,只能在詩詞中讀到、只能在影視劇中構建的「宋式風雅」,這一次終於可以鮮活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城樓錦街、端門香陌、七裡虹橋、騾馬車轎……綿延數百年的花柳繁華之地、昌明隆盛之都畫卷徐徐展開。

一經面世就引起轟動,各方專家無不站臺推薦。

原價698元,書單君為大家爭取了限時優惠價,僅需288元就能讓你夢回大宋,開啟別開生面的「紙上汴京之旅」。


900年前,北宋畫家張擇端以一幅《清明上河圖》,將北宋都城汴京的盛世繁華、人文風貌盡收畫中。從城樓、旅店、酒館、糧船碼頭,到賣香料、化妝品的「奢侈品店」應有盡有。立體書精心挑選了原作中精彩看點的三大盛景以及酒樓、醫館、水井等群生像進行立體製作,讓你可以盡情「穿梭其中」,一睹大宋盛世芳華。


<三大盛景之城門樓>

原作中,巍峨雄偉的城門樓是十分醒目的古典建築,正在往城外去的駱駝商隊也是一大看點;

立體書不僅生動還原了這一幕,還把販夫走卒被設計成活動拉條。拉一拉,兩邊的動線就會同時移動起來,場面一下子就鮮活了不少。作為汴京城的娛樂中心,這裡自然少不了各種商戶、衙署、掛攤等。肉鋪門口圍著一堆人,似乎是老闆新推出的「聽書」服務,有沒有感覺這營銷手段有點海底撈那味?酒樓門口來往賓客絡繹不絕,從坐的轎子就能看出來,都是有錢人~寫著「趙太丞家」醫館,門口也豎著幾塊廣告牌,感覺宋朝人都挺會做生意有木有?水井邊也圍滿了人,百姓們穿著顏色飽和度偏低的衣裳,比如青綠、鵝黃、藕粉、銀灰、沉香等,不愧是甩了西方一千多年的古典美學。虹橋是原畫作中至為精彩的部分。無橋墩的設計,展現了當時高超的橋梁建造技術。

<三大盛景之虹橋>

跟原作對比,立體書裡圍在虹橋上的老百姓要鮮明立體得多,他們有的在搬貨、有的擔心商船上的桅杆會不會撞到橋面上……仿佛都聽見鼎沸的人聲、車馬聲。

原來宋朝就有「外賣服務」,客人不想堂食,可以讓店家送貨上門,服務意識太超前了。現代理髮店的「修面服務」在宋朝也有,理髮店裡男子正在刮面,簡直比現代人過得還精緻。整套書值得細細品讀和玩味的地方太多了,真是三天三夜也劇透不完~

許多在原作中已經難以分辨的細微處,在立體書中都進行了高清的還原和權威解讀。比如,原畫中酒樓裡掛著的捲軸,不看立體書中的解讀,誰能想到這竟然是菜單呢。原作中算命攤上的文字模糊不清,而立體書中就高清多了。不僅是這些平面內容,原作中很多細節都用立體紙藝做了更生動的呈現。比如酒樓門口轎子裡的女子,連窗子都做成了可以打開的設計,是不是很細緻逼真?

書中還有一處不太明晰的地方,就是牛車後面的這個半圓型的物體。開始主創團隊猜測是車上的貨物,後來請教多位專家之後,才知道原來是一道宋制車門。

立體書中也將這個微小的細節做了還原,讓讀者看得更清楚,理解更透徹。

原作肉鋪門口有很多人只能看見腦袋和背影,立體書中他們就一個個「站」了起來,完整又靈動。

藥店門口騎寶馬的文人雅士、還有扛著一大堆物什的行腳僧,都比原畫中更清晰、更立體。有了這套書,就不必大老遠去故宮博物館隔著展示窗眯著眼睛欣賞了,在家就能隨時隨地感受宋朝文化。家裡有小朋友也可以一起看,就像看會動的「紙上小人書」一樣,從小培養孩子的審美意趣,增長歷史知識。

這本書的設計者大家都不陌生,他就是國內著名的紙藝造型設計大師王偉先生。他帶領的主創團隊不斷同專家們探討、分析,經歷了上千次修改,到終版時,每本書都需要1000多道工序、1440個小時才能組裝完成。為了立體書經久耐翻,可以看一輩子、收藏一輩子。團隊借鑑了中國傳統建築中的榫卯工藝,減少膠水粘貼,儘量採用手工插嵌方式。一種是像看書一樣翻閱,可以單獨反覆欣賞任意立體場景。空間需求小,小孩子也能輕鬆操作。另一種是屏風式打開,可以放在家裡的客廳裡觀賞,相當霸氣。質感真的太高級了,拿到手就知道它有多精美。無論是自己收藏欣賞,還是送給孩子培養國學和藝術啟蒙,都非常合適。立體書裡,藏著一張2.2米長的《細說〈清明上河圖〉》折頁全卷。以故宮院藏原作為高清底本,講述了《清明上河圖》裡100多個值得注意的細節,相當於是立體書的「說明書」。 是由研究清明上河圖的專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餘輝先生創作的《清明上河圖 面面觀》,為你解讀傳世名畫背後的故事,有理有據,含金量十足。清明上河圖是怎樣流傳至今的?它畫的究竟是「太平盛世」還是「警世寓言」?讀完這本書,你對《清明上河圖》的前世今生、藝術價值,以及隱藏其中的歷史變遷,都會了如指掌、知識量倍增。③ 還有一個驚喜大禮,就是大人小孩愛玩的巨幅高清《清明上河圖》拼圖。進口環保材質,既能考驗你對清明上河圖的熟悉程度,又能動手動腦玩親子遊戲,真的太贊了!繁華街道上商鋪駐店一家連著一家,酒樓牆上掛著各大名家的墨寶,店內食客使用的是銀質的餐具,酒桌上應季果蔬,南北美食不在話下。只要288元,比去往北京的動車票還便宜,就能把「清明上河圖」帶回家。不僅大人愛看愛琢磨,孩子也喜歡研究上面的人物,聽畫中的故事,家裡的老人茶餘飯後賞玩一番,也是一大樂事。前面已經說過,每本書都是手工製作,耗費足足兩個月才能完成珍貴的一本。早一天下單,就能早一點擁有。作為「活起來的國寶文物」,這立體書收藏價值極高,收納方便,不佔地方,完全可以作為傳家寶流傳下去呢。為了保證質量,咱們這次也是限量預售,數量真心不多,現在下單你就是第一批擁有者哦~還有比這更牛的拍照素材嗎?哈哈,擁有它,整個朋友圈都會給你點讚哦~數量限定哦,喜歡抓緊下單吧。點擊「閱讀原文」,讀本好書

相關焦點

  • 他們用了6年,把《清明上河圖》做成了一本立體書
    故宮出版社出版的《清明上河圖》立體書,不僅高清重現了《清明上河圖》全卷,更是用立體結構重新詮釋這幅名畫,讓它以另一種方式生動呈現在我們眼前!1.耗時6年打造,故宮專家團隊指導審校;4. 1000道手工工序,1440小時手工拼裝,經久耐翻。
  • 藏在《清明上河圖》裡的200個秘密
    它誕生於近千年前,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故宮博物院10年才展出一次,連米蘭世博會想請它出山,都沒給「面子」。上一次露臉還是2015年,消息一出,故宮的門檻都快被踏破了。很多人凌晨3點就開始排隊,等了6小時看3分鐘,仿佛看了個寂寞。你一定猜到了。這件受歡迎程度堪比大熊貓的國寶級文物,就是大名鼎鼎的《清明上河圖》。
  • 臺北故宮《清明上河圖》今年將首度到南院展出
    中新網1月13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新春伊始,臺北故宮今天公布2020南北院5大亮眼展覽,其中《清明上河圖》將首度到南院展出。另外,臺北故宮日前在官網宣布,懸缺已久的常務副院長將由余佩瑾接任。臺北故宮日前在官網公布懸缺已久的常務副院長,由資歷豐厚的餘佩瑾接任。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博士畢業的餘佩瑾,先前是臺北故宮器物處處長,研究領域含括中國陶瓷史、17至18世紀清宮與世界的交流,去年受到好評的「小時代的日常—一個17世紀的生活提案」則由她策劃。
  • 熱播網劇引爆千年懸案,故宮裡的《清明上河圖》是不是真跡?
    在《古董局中局》1中破獲佛頭案的大英雄許願,到了第二季,英雄的光環不但消失了,反而還慘得一逼。許願原本是想揪出老朝奉報仇,卻因報復心切反被人下套利用,在公開的媒體中大肆宣揚故宮典藏的《清明上河圖》是贗品,一家外資的香港拍賣公司趁虛而入,並對媒體聲稱自己手裡有《清明上河圖》的真跡,一時間轟動全國。
  • 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是怎麼流傳到故宮博物院的?
    1125年的一天,畫家張擇端終於完成了他的傳世名作《清明上河圖》。這幅耗費了張擇端14年時間創作而成的畫作,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的,集中展現了北宋都城開封店鋪林立、人煙稠密的繁華景象。
  • 漫步青島故宮文創館|沉浸式體驗《清明上河圖》裡的世界
    漫步青島故宮文創館 | 沉浸式體驗《清明上河圖》裡的世界「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回千年」……青島故宮文創館傾力打造了《清明上河圖》3.0數字主題館,建築面積1700平方米,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完美融合,包括盛世長卷、時空城門、孫羊老店、汴京古巷、汴河碼頭、宋街鬧市、尋找畫中人幾個主要部分,沉浸式互動體驗讓觀者流連忘返
  • 【20萬粉:女裝+黑絲】清明上河圖
    2021年2月16日晚11點半,回到2049在B站的粉絲數,突破了20萬,據說B站有一個規矩,說每到一個10萬粉就要女裝一次,我其實從來不看B站,所以這個傳聞是真是假我還真不知道,但在10萬粉的時候,我還是嘗試了一下,效果感覺還不錯,當時我本以為10萬到20萬,這簡簡單單、輕輕鬆鬆,但沒想到,隨著節目質量的不斷滑坡,這個等待是漫長的,最終導致我早已買好的女裝,今天再穿已經明顯變小了,畢竟這兩年我也胖了十幾斤
  • 《清明上河圖3.0》數碼藝術香港展——暑期開啟「時空之門」
    >聯合辦、中國銀行(香港)作為首席公益合作夥伴的《清明上河圖3.0》數碼藝術香港展啟動禮,於6月11日在香港中銀大廈70樓舉行。鳳凰衛視首席創新官兼執行副總裁何大光致辭鳳凰衛視首席創新官兼執行副總裁何大光表示:「今天啟動的《清明上河圖3.0》數碼藝術香港展正是《清明上河圖3.0》高科技互動藝術展演走出故宮、走向海外的第一站。」
  • 價值100億的《清明上河圖》千年之謎被揭開,張擇端:終於被發現
    價值100億的《清明上河圖》千年之謎被揭開,張擇端:終於被發現說到清明上河圖,它是中國傳世十大名畫之一。它是北宋時期的風俗畫,是北宋畫家張澤端僅存的代表作。它是國家級文物,現在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
  • 《清明上河圖3.0》數碼藝術香港展開幕
    《清明上河圖3.0》數碼藝術香港展於2019年7月26日至8月25日在亞洲國際博覽館3號館舉行。去年《清明上河圖 3.0》高科技互動藝術展演由故宮博物院和鳳凰衛視聯合出品, 2018 年 5 月至 10 月在北京故宮展出,期間累計接待觀眾逾 140 萬人次。
  • 故宮《清明上河圖》是假的?和許願藥不然一起鑑古董漲知識!
    真偽《清明上河圖》之局為了追蹤老朝奉的線索,許願跟一個記者進入了一家專門造假的作坊,遇見被老朝奉關起來的汝窯紋飾專家:素姐。從素姐這兒,許願聽說了一個關於《清明上河圖》的「驚天秘密」: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可能是假的!
  • 《清明上河圖》這個IP,是現代電影電視繞不開的創作來源
    宋徽宗為之題名《清明上河圖》,又是什麼意思?故宮中的《清明上河圖》到底是不是真的? 這些問題都是後世爭議的焦點,至今無從定論。電視劇中雖然做出了解釋,但也僅代表其中一方觀點的藝術演繹。相信若非時光機器真的發明成功,家喻戶曉的《清明上河圖》仍將神秘下去。現存30多本?
  • 《清明上河圖》「擺地攤」裡的法文化
    《清明上河圖》:宋代經濟社會發展的「百科全書」宋代崇尚以文治國,其繪畫藝術高度發展。兩宋繪畫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當屬現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張擇端的名畫《清明上河圖》。宋史學者吳鉤甚至認為,一幅畫捲成就一門學問的,唯有《清明上河圖》。
  • 清明上河圖真假存疑!《古董局中局》揭秘三處難以解釋的破綻
    《古董局中局2》又叫《古董局中局之清明上河圖》,顧名思義《清明上河圖》是本劇的主角,故事圍繞許願和黃煙煙鑑別《清明上河圖》真假展開。疑點1.清明上河圖上沒有作者張擇端的印章或題字。3.畫中賭徒搖骰子,賭徒張著嘴喊6,而6的發音在宋朝不是張嘴的。這些疑點也是現實裡的爭議,雖然並不能以此推翻故宮收藏的清明上河圖是真品的結論,但是足以引起軒然大波有利於許願找到仇人老朝奉,因此許願將疑點寫信給報社公開,引起巨大爭論。
  • 一座「開放之城」的盛世之旅——《清明上河圖3.0》數碼藝術香港展
    ,於今日(6月11日)在香港中銀大廈70樓舉行。現場嘉賓手持《清明上河圖》合影去年《清明上河圖3.0》高科技互動藝術展演由故宮博物院和鳳凰衛視聯合出品,2018年5月至10月在北京故宮展出,期間累計接待觀眾逾140萬人次。
  • 故宮90歲生日曬"皇帝家底" 錯過十大國寶再等10年[圖]
    這些書畫的出場可以用驚豔來形容,「鎮館之寶」《清明上河圖》,王羲之家族唯一實名真跡《伯遠帖》,中國最早紙本繪畫《五牛圖》……這些珍寶不容錯過,錯過或許就要再等上10年啦! 此次展覽為何名為「石渠寶笈特展」?這要從乾隆帝說起。「石渠」一名,典出《漢書》。西漢皇家藏書之處稱「石渠閣」,在長安未央宮殿北。乾隆帝以「石渠」為內府書畫著錄命名,表現了對古代文化傳統的景仰和追溯。
  • 商人忍痛出售古畫,專家花6萬撿走,如今價值堪比《清明上河圖》
    說起古董撿漏,的確是業內非常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撿漏這種概率其實還是蠻多的,特別是在幾十年前,當年許多國內專家非常喜歡去香港古玩街遊玩,其實目的就是去撿漏,其中被著名的青銅器研究專家馬承源大師撿漏的國寶就有許多。
  • 從《清明上河圖》的3大謎團,看古人是如何拍馬屁的
    1924年,溥儀被馮玉祥限令2個小時內搬離皇宮,匆匆忙忙攜帶走的一批寶物中,《清明上河圖》位居其中。1950年,北博物館在清理庫存文物時,《清明上河圖》重現世間。當時庫房中共有三幅名為《清明上河圖》的畫作,經專家鑑定後,確定其中一幅為真跡,後藏於故宮。
  • 清明上河圖的「清明」是啥意思?4種意見專家爭執不休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1101年由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繪畫,現在屬於國寶級文物,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如果一提起《清明上河圖》的「清明」二字,大家恐怕首先就會想到的是清明節,這個時節要去祖先墳前掃墓,天氣也應該是陰雨紛紛的樣子。
  • 中國名畫《清明上河圖》張擇端
    作者:張擇端創作時間:北宋尺 寸:縱24.8cm ,橫528.7cm材 質:絹本 ,淡設色收藏:北京故宮博物館畫外音《清明上河圖》是界畫中最傑出的作品,這幅作品在技法上的成就更接近於宋代早期現實主義畫法和範寬、祁序、燕文貴、黃荃、郭忠恕和趙昌等繪畫大師的作品,與宋徽宗時期繪畫風格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