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再過一個月,故宮博物院將迎來90歲生日,一系列精品大展將呈現在觀眾面前。其中的重量級首展——「石渠寶笈特展」近日在武英殿書畫館和延禧宮展廳同時開幕,在兩個月的展期中,將有近300件絕世珍品與觀眾見面。這些書畫的出場可以用驚豔來形容,「鎮館之寶」《清明上河圖》,王羲之家族唯一實名真跡《伯遠帖》,中國最早紙本繪畫《五牛圖》……這些珍寶不容錯過,錯過或許就要再等上10年啦!
此次展覽為何名為「石渠寶笈特展」?這要從乾隆帝說起。「石渠」一名,典出《漢書》。西漢皇家藏書之處稱「石渠閣」,在長安未央宮殿北。乾隆帝以「石渠」為內府書畫著錄命名,表現了對古代文化傳統的景仰和追溯。清宮書畫著錄分三次編撰,分別在乾隆九年、乾隆五十八年和嘉慶二十一年,因此成書分為《石渠寶笈》「初編」「續編」和「三編」。《石渠寶笈》共著錄了歷代書畫藏品萬餘件,是書畫著錄史上的集大成者,為後人全方位多角度研究中國古代藝術史提供了重要參考。
觀眾俯身細看《清明上河圖》(圖片來源:北京晚報)
《清明上河圖》
推薦指數:★★★★★
看點: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的國寶,只有隆重的慶典活動才能請得動它。全卷10年來首次展開亮相,展出時間也不會超過兩個月,之後將回歸庫房,進入至少3年的「靜養」。畫卷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清明上河圖》算大眾知名度最高的書畫作品之一,但其真容一般都要等上好多年才得以相見。這件被稱為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的國寶,只有隆重的慶典活動才能請得動它。
10年前,為了慶祝故宮博物院80歲生日,這幅作品展出過,此後則在中國香港和日本亮相。10年後,同樣是為了慶祝故宮博物院生日,該作品再度亮相,且是近十年來的首次全卷展出,共528釐米。怪不得有的觀眾愣是拿個放大鏡在那一動不動。而更多的人則會引經據典,一一將過往看到的資料與畫面中的具體場景比對,北宋汴梁城東角子門內外和汴河兩岸的城鄉風光與市井百態到底是如何的。漕運繁忙的汴河,虹橋上下之景,還有城內繁華的街市。畫面中600餘名人物,牲畜近百頭,房舍百餘座,舟船25隻也是各有各的生動。
與《石渠寶笈》中不少國寶的命運一樣,在藏入清宮後,《清明上河圖》被溥儀以賞品的名義交由其弟溥傑帶出宮外。1932年,它曾被存放在吉林長春偽皇宮東院圖書樓中。1957年經東北博物館轉存到故宮博物院至今。
此外,《清明上河圖》展出時間也不會超過兩個月,之後將回歸庫房,進入至少3年的「靜養」。
宋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卷(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