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丨明天起去故宮 不要再盯著三大殿了!

2021-03-04 央視新聞

  明天,就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0周年的院慶日!!!院慶日不會有大型慶典紀念儀式,有的只是如約開放的4大區域和8個展覽,為觀眾呈現豐盛的文化大餐。




  想知道清代的皇帝太后們是如何過生日的嗎?在午門展出的《普天同慶——清代萬壽盛典展》告訴你。


  萬壽節,就是皇帝的誕辰日,也是當時的全國性節日。為皇帝祝壽,是清宮中重要的典禮活動。


△ 這就是描繪康熙六十大壽「慶生」場面的《康熙帝萬壽慶典圖》局部圖。《康熙帝萬壽慶典圖》全長39.39米,幾乎是《清明上河圖》的8倍,描繪人物1.8萬多個,更是將《清明上河圖》的824個人物遠遠甩在身後。

  過生日當然要收賀禮,來看看康熙帝六十歲的萬壽節,他的兒孫們都送了什麼禮物?


△《皇子皇孫祝康熙帝六旬萬壽詩文屏風》,首次面世。這組屏風是康熙六十歲萬壽節前三天,康熙帝的子孫贈送的賀禮,共有16對32組。此次共展出14對28組屏風,按照長幼順序排列,屏風正面有皇子所寫的七言律詩。


△背面則是在絹上繡出不同篆體的壽字,有上萬個!有上萬個!有上萬個!

  當然,有的人也許要問,康熙帝六十歲的時候,他的孫子弘曆才兩歲,是如何寫詩的呢?呃……

  工作人員表示,像這種情況下一般都是由翰林代做。既然是盛典,自然少不了「滿漢全席」,來看看《乾隆六年皇太后五旬萬壽食譜》吧⬇️⬇️


  小編說了這麼多,還只是一個展廳發生的故事,而明天像這樣的展廳還有7個,小編頓時覺得深陷歷史的汪洋~~大家以後去故宮就不要光盯著三大殿啦!!

  在盤點此次新開放的展區時,小編發現,遊客來到故宮看展覽,不僅可以看明清兩代的宮殿、裝潢、器皿,還可以看到戰國、東漢、北齊等不同朝代的雕塑藏品。


△思惟像是曲陽地區頗具特色的佛教形象,這身思惟菩薩像,寶繒高高地揚起,手持長莖的蓮花,頭光似圓月當空,菩薩支頤沉思,露出淡淡的微笑。(慈寧宮雕塑館)

△這身隋代的坐佛,雖然頭部已佚,但是上身修長,衣紋輕薄流暢,石質潔白細膩,尤其是其按在左膝上的手,手指細長勻稱,柔弱無骨。(慈寧宮雕塑館)

△這位大廚袖子挽得高高的,跪坐在地上,臉上喜悅的表情好像在告訴我們東漢時期四川彭山地區的生活日子還是過得不錯的。(慈寧宮雕塑館)

  而這種「華麗麗」地轉身,發生在故宮博物院成立90周年之際,也是告訴大家,故宮博物院正在承擔更多博物館的功能,而這一轉變,離不開故宮的「看門人」——單霽翔。


每當別人稱單霽翔故宮「掌門人」時,他就會及時更正,說自己是故宮的「看門人」

  在單霽翔看來,要成為世界一流博物館,故宮博物院需要強化自身的社會教育影響力,增強故宮文化傳播力。所以,近些年,故宮博物院一直在變化。從展陳方式到傳播方式,都讓故宮展現出古老文化的鮮活魅力。

  盡最大努力為每一位到訪的觀眾提供優質服務,讓他們感受到故宮文化的豐富與深邃。這也是故宮博物院所肩負的歷史使命與社會責任。

——單霽翔

來源/央視新聞

本期監製/楊繼紅

主編/唐怡

編輯/王爍 吳璇 龐丁

這次新開放的區域也會限流,所以想看的小夥伴們,抓緊網上預約吧~支持原創請點讚

相關焦點

  • 故宮600年 | 去之前,先康康這份拍照攻略
    結果還是非常值得的,不僅感受了故宮包場的感覺,還放肆的拍上了一整天照片。為了在沒人的故宮拍拍拍,丫丫還特意去某寶上買了一套漢服。三大殿最後是保和殿,是皇帝賜宴和殿試的場所,從這裡再向後走的話就是後宮了。可以站到門的通道處,或者殿後的白玉欄杆,向北拍攝,鏡頭就能能把後宮和和景山的景色一起收入。過了三大殿,可以先暫時不走中軸線,向右轉,先去東六宮。
  • 『故宮拍照秘籍錦囊』!在京城故宮,成為人山人海中的風景!
    故宮作為國民心中的「頂級網紅」圈粉無數,引來眾多遊客紛紛打卡拍照遊客從午門進入故宮後,一般會選擇中軸線路徑去參觀,而旁軸線路的人就會相對少很多。故宮的漢白玉欄杆,一排排肅靜優雅,規則有序,有先聲奪人之勢。
  • 牛年很牛丨故宮博物院《韓熙載夜宴圖》有望今年與公眾見面
    早在2019年12月30日,「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重點活動」新聞發布會上,故宮博物院就公布了將在2020年9、10月份集中推出一系列精品展覽,其中包括「蘇軾主題書畫特展」「紫禁城建成600年展」「往昔世相——故宮博物院藏古代人物畫展」等特展。
  • 京華物語丨少年英才王希孟與故宮珍寶《千裡江山圖》
    《千裡江山圖》被稱為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是故宮博物院的鎮館珍寶,堪稱山水畫的典範之作。2017年9月,故宮博物院舉辦了「千裡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千裡江山圖》壓軸登上燕翅樓,千萬人不遠萬裡排隊觀摩,氣勢堪比當年《清明上河圖》大展。
  • 92年故宮牆上神秘的宮女:僅出現了5秒,留下一張照片後便消失!
    然而,這樣一座奢華壯麗的宮殿從建成之日起便屢遭天災和戰火的侵擾。尤其是高高在上的三大殿易於遭到雷擊而被焚毀。 參觀過故宮,我們便知道,午門是故宮紫禁城的南門,走進午門,進入太和門,裡面就是三大殿。
  • 故宮有錢也進不去的3個景點,十分神秘,至今鮮少有人涉足!
    故宮位於北京的中心,一直是遊客去北京的必備景點,建築面積約為15萬平方米,有著大大小小七十多間宮殿和9000餘座房屋,是我國歷史上最宏偉的一座皇宮,是明清兩代皇帝的住所,也被稱為紫禁城,現如今已經被稱為故宮博物館。
  • 故宮三個「陰森」的地方,遊客去了,會有頭皮發麻的感覺
    故宮博物院是世界文化遺產。這裡曾經是明清兩朝的故宮,作為封建統治的中心,這裡發生過太多的事情。這些發生在這裡的故事,任何一件都是關乎著國家命運的事情。今天的我們在憑弔古人的時候,大家都想去了解這裡曾經發生的故事。在故宮中有三個「陰森」的地方,遊客去了,會有頭皮發麻的感覺。
  • 神秘的故宮:有人說不要去三次,又有人說去了不要走回頭路
    故宮是我們中華歷史文化中的珍貴瑰寶。但有不少傳聞非常駭人聽聞,這給本來就非常有歷史底蘊的故宮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各種各樣的說法層出不窮。有人會建議你不要去三次,有的導遊還會跟你說去了不要走回頭路。這些說法引發了人們對故宮的無限遐想。
  • 丹宸永固: 故宮的歷次重修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六月「火起歸極門,延至皇極等殿」損失最為慘重,三大殿因此重修。故宮的第二次修繕復建和新建隨即展開,歷時20年,直至天啟七年(1627年)才完工,其中營建西苑,經歷了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代的修繕才完成,可見工程之浩大。   1644年,清軍入關。李自成撤離北京前,放火焚毀紫禁城。同年清順治帝遷都北京,開始中國歷史上,故宮的第三次大型修繕。
  • 青聽丨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我希望你從明天開始,做一個幸福的人。有人說:沒了煙火氣,人生就是一段孤獨的旅程。當一個人對吃飯開始隨便應付的時候,就是喪失了對生活最基本的熱情的開始。每次看李子柒的視頻,都覺得治癒和享受。在李子柒眼裡,食物不是冰冷單調的,而是在熱氣騰騰中飽含了溫情與暖意。比起那些高級的料理,這種有煙火味的、簡單自然的美食其實更撫慰人心。
  • 故宮即將有序開放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因疫情防控閉館3個多月的故宮,即將與遊客見面。故宮今天發布公告,稱即將有序開放。4月29日8:00,故宮博物院將推出「好久不見 故宮」開館倒計時直播活動,詳細解讀開館之後社會公眾關心的各類問題。
  • 典藏專輯丨故宮90,與時俱進:專訪臺北故宮博物院馮明珠院長
    (攝影丨張筠)90年,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服務故宮近40年,讀歷史的人說歷史,說故宮的恆與變,說這90年。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10月10日紫禁城敞開了大門,皇室私藏進入公眾世界,天下為公。
  • 千萬別錯過 今早8點第三場故宮直播:「午門、三大殿、東六宮」
    梨花風起,滿城春色宮牆柳,有著600年歷史的紫禁城又上新了春色。眼看即將錯過和紫禁城春天的約會,故宮博物館特意對閉館的故宮進行直播,邀請廣大觀眾「雲賞春日紫禁城」,尋一些春意,會一會春光。故宮與海棠頗有淵源,宮中所植的海棠是由各地搜羅來的名貴品種,幾百年前就「住進」了故宮,是宮廷中有生命的文物。古人喜喚海棠為「絳雪」,那是因為海棠花在花苞的時候顏色較深,呈絳色,而到花開時顏色由深轉淺,隨著花朵綻放,絳色會變成粉色再到雪白,遠遠看去,像枝頭覆了一層厚雪,所以稱之為「絳雪」。故宮最佳的賞海棠花之地是文華殿前的海棠林。最佳的賞丁香花之地則是延禧宮。
  • 故宮建築彩畫的故事
    圖:太和殿金龍和璽彩畫  故宮紫禁城雕樑畫棟、美輪美奐,每日裡數以萬計的觀眾前來參觀,一睹明清兩代皇宮殿堂的迷人風採。那炫麗的色彩、豐富的圖案令人印象深刻、贊嘆不止。而紫禁城宮殿金碧輝煌的萬千氣象是如何形成的,背後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事情,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紫禁城去探個究竟。/黃希明 文、圖  裝飾與結構的統一是中國古代建築的重要特點,彩畫也不例外,同時具有對木構件保護與美化的雙重功能。要實現對木構件的保護與美化,就要在彩畫施工前做好必要的準備,即完成地仗的施工。
  • 故宮裡為什麼沒有樹呢?在這方面有很多種說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很多人去北京旅遊,應該去故宮看看,故宮是保存完好的皇家宮殿,清宮劇裡的宮殿都是以故宮為藍本的,細心的人可能發現,故宮裡沒有一棵樹,是為什麼?當然,並不是故宮到處都沒有樹,而是故宮三大殿沒有樹,所有的樹都長在其他的小廳堂或者小花園裡,這三個大廳都沒有樹,原因應該從民間傳說說起,只是不知道這個說法是真是假,可能只是謠言。傳說廣場故宮是一個「口」字,中間再有一棵樹,就變成了「困」字,如果皇帝被困住了,是什麼?
  • 因為這個原因 故宮三大殿「瘦」了一半
    北京故宮擁有數量龐大的宮殿建築群,而其中的核心則是位於南部區域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它們曾經是皇帝舉行國家活動的重要場所。公眾去故宮參觀,可以看到三大殿矗立在三層臺基之上,給人高大、威嚴之感。然而與明朝初建時相比,今天的三大殿體量要小得多,其根本原因在於防火。
  • 為何去故宮旅遊,有傳言說不要去三次?究竟是什麼原因?
    北京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可以說這裡的建築令許多人慕名而來,其中故宮就是最為熱門的景點之一,故宮作為世界5大宮殿之首,可以說是頗享盛名,所以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扒扒有關它的八卦吧。我們都知道,故宮前後總共有24位皇帝在這裡扮演過歷史角色,佔地面積之大,就算用上一整天,都很難把殿內景點遊覽完,當然其中還不算那些不對外開放的地方,當你踏足這裡,會立馬被震撼,心情既驚喜又壓抑,仿佛自己與故宮融合穿越到了古代,之所以驚喜,是因為沒想到古人如此聰慧,能構造出如此宏偉的建築,而壓抑的是,這座故宮像是一個巨型金絲牢籠,總建築面積72萬平方米,就連城牆都有12多米高,周圍還分散著數不清的房間
  • 故宮大奔撒歡事件沸沸揚揚 講一講事件的發生地太和門廣場
    最近幾年小編每年都會買張故宮年票,因為現在故宮內新開放區域越來越大,而且展覽也是越來越豐富,可看的東西實在是太多。早年小編去故宮午門和神武門南北兩個門都是可以進出的,單向參觀應該是從2011年才開始的,記得當時還曾引起過一陣軒然大波,這樣的設計對於有些人的確是不太方便,但是由於故宮內遊客實在是太多,所以這樣的措施還是一直堅持了下來,好在現在還可以從城牆上或者牆根兒繞到東華門,好歹也是多了個選擇。下面小編就說說紫禁城的幾個城門,故宮的正門是午門,北面是神武門,東西兩側是東華門和西華門。
  • 600年故宮驚豔了無數人,可是你知道,故宮到底誰設計的?
    它就是故宮,也叫紫禁城。 關於故宮,有太多的東西要說,關於他的書籍、節目以及紀錄片有很多,卻從沒有人真正說完過。紫禁城就像是一座可再生的寶藏一樣,任你怎麼挖也挖不盡。且不說其中收藏的幾千年來的文物、國寶,也不說它的經歷和磨難,光是其中的設計,就足以讓我們大開眼界。
  • 北京故宮不為人知的一些秘密,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有什麼秘密呢
    故宮,是明清兩代皇帝居住的地方,在世界五大宮中,故宮位居之首,這說明故宮的地位是無與倫比的傑作。故宮有幾百年歷史了,在這麼長的歷史長河中,故宮發生了很多事,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這些秘密給故宮增添了神秘,讓去故宮參觀的遊客都想知道原因,那麼,你知道故宮有什麼秘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