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不僅困擾中老年人,年輕患者也不斷增加。常見的是更年期失眠,心悸、盜汗、胸悶
更年期症候群涉及神經、心血管等系統,使更年期婦女有心悸、盜汗、胸悶等症狀,情緒管控也容易出問題。肝鬱化火、心膽氣虛或肝鬱脾虛是更年期婦女常見的失眠因素.
中醫認為,失眠跟五臟六腑都有關係,心火旺、肝火旺、陰虛火旺、腸胃問題、更年期婦女臟腑失調等因素,都會造成睡眠問題。
1,心火旺失眠:睡前心不靜、口舌生瘡、小便灼熱
心火旺指心陽氣過剩,形成火,「這個火其實就是病理的表現」
中醫講「心主神明」,神明跟腦袋有關。心火旺表示人可能用腦過度,導致晚上睡覺腦子仍運轉不停而難以入眠。患者還容易有口舌生瘡、小便灼熱的症狀,又以年輕患者特別明顯。
心火旺患者建議在睡前用熱水泡腳,使心火往下降。中醫治療除了用yao,還會搭配針灸。平時也可以自己按摩穴位助眠、降心火。
印堂穴:可改善失眠。上班勞累或有壓力時也可按此處。
神門穴:可安神定志。無論是用手按、貼耳豆或用原子筆鈍的一端去壓,效果都很好。
緩解胃食道逆流的穴位之:神門穴。
2,肝火旺失眠:易驚醒、舌頭紅、頸部僵硬
當情緒很抑鬱、易怒,或是過於開心、高亢,都屬於肝火旺。
當情緒比較壓抑,會肝氣鬱,鬱久化火,造成肝火旺。症狀有頭脹、頭昏、頭痛、頸部僵硬,和高血壓頗為相似。
此時若情緒管控更不好,肝火旺症狀會加重,表現為舌頭紅、舌苔增厚,甚至血壓特別高;同時出現難以入睡、一點小聲也會驚醒過來的情況。
可以舒緩肝火旺的2穴位:
合谷穴:大拇指和食指併攏,有一個高起點即合谷穴,此處下壓會很酸,可降低血壓、緩解肝火。若有牙痛、頭痛、眼睛脹痛等頭部問題也適用。
讓心情變好的穴位之:合谷穴。
可降低血壓、緩肝火的合谷穴。
太衝穴:情緒壓抑或高亢、經痛、經期胸部脹痛等,按此穴都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作用。
讓心情變好的穴位之:太衝穴。
能疏肝解鬱的太衝穴。
陰虛失眠:口眼乾燥、舌尖紅、舌兩側有齒痕
長期熬夜會使體內水分燃燒殆盡,出現陰虛症狀,如口乾舌燥,眼睛乾澀、身體微微發熱、舌尖偏紅以及舌頭兩側有齒痕。 郭大維指出,治療陰虛火旺的失眠患者不能只用安神定智的藥物,必須以滋陰、清熱的藥方平衡身體陰陽,緩解陰虛的症狀。
常熬夜造成陰虛體質,久了可能導致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
3,胃不和失眠:多夢、脹氣、口臭
中醫講「胃不和則臥不安」。這類人平時多夢,飯後易脹氣或打嗝,嘴幹口臭,舌頭正中央的舌苔較厚。在肚子叩診會有明顯的鼓音。
胃不和患者的口臭,是腸胃裡面的味道上升到嘴巴,必須治療腸胃問題,才能改善口臭和失眠。可服用溫膽湯清腸胃,清胃火。當腸胃處在平衡狀態,睡眠就能比較安穩。
想要改善睡眠可以多吃含荊木果茶的食物,能從身體的心肝脾胃腎等器官進行調節,從而從根源改善失眠,因為吃純植物提取,也不會有副作用。
還可搭配3穴位保養:
風池穴:長時間看電腦、手機或整天工作導致頸部僵硬,都可按壓風池穴,有助睡眠。
消除肩頸酸痛的穴位:風池穴。
可改善頸部僵硬、幫助入眠的風池穴。
血海穴和三陰交穴:血海穴是身體氣血聚集之地。三陰交穴能治療婦科疾病和失眠。女性按壓這2穴位,可平衡陰陽、調理氣血,逐漸改善睡眠狀況。
消腿部水腫的穴位:血海穴
為身體氣血聚集之地的血海穴。
消腿部水腫的穴位:三陰交穴
治療婦科疾病和失眠的三陰交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