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麵粉為原料,調成不同色彩,在手中幾經捏、搓、揉、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面,披上髮飾和衣裳,頃刻之間,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便脫手而成。
麵塑,俗稱面花、面人、江米人,是中國民間傳統藝術之一,最早可追溯至漢代。時至今日,老手藝也煥發了新光彩,尋找到了新傳人,陳金成就是其中一位。近日,百年張新發「非遺傳承 有味發現」欄目組找到長沙市天心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陳金成,看「金手指」麵塑傳人如何將老手藝煥發新光彩。
陳金成是蕭派麵塑第五代傳承人,主要以四大名著的人物、場景為題材和內容,創作麵塑作品,比如他的著名麵塑作品《戰長沙》就取自《三國演義》。「很多收藏家、玩家都很喜歡三國題材,有的人訂製了關羽、又買趙雲,想要集齊一套。」陳金成介紹說,他平時都是聽著評書創作的,日積月累,這樣人物的歷史背景和性格特徵就深入到他的內心,創作的時候才能更形象生動。有老藝術家精通侍女麵塑,他也曾上門學藝,手底的侍女栩栩如生,同樣也是暢銷產品。
陳金成介紹,家中叔伯親戚精通木雕,他受其印象很深,大學裡學的也是雕塑。畢業後,他四處求學,學過城市雕塑、泡沫雕塑、果蔬雕塑,為觸類旁通打下了基礎。2007年,他在深圳參觀有「面人蕭」之稱的當代麵塑大師蕭佔行的展覽,深受震撼,於是拜師學藝,走上了麵塑之路。經過多年經營,他已在太平街、中茂城開設有兩家門店,還經常在長沙非遺館授課,在全國各地都擁有不少資深粉絲,傳承非遺文化。
除了傳統題材,陳金成還緊跟時代,從流行動漫中取材。不久之前,《哪吒之魔童降世》熱映,他就根據電影創作了哪吒、敖丙等主角的麵塑,深受廣大年輕漫迷喜愛。「老手藝要發展,當然要抓住年輕人的喜好,像《海賊王》等熱門動漫,都能在我的店裡找到對應的面人。」陳金成介紹道。
「我希望讓更多人認識麵塑、喜歡麵塑。」從業多年,陳金成初心不改,每逢節假日,他就在長沙步行街等人流密集的地方現場教授小朋友麵塑技藝,通過做公益,將麵塑技藝代代相傳。這正如百年張新發一直堅持篩、選、煮、曬、揀、烘、洗、撩、涼、滷、發、燜、刷、滾、切、分、挑、點、晾等61道工序的檳榔製作技藝,並以傳統門店的形式呈現給年輕消費者,將非遺技藝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