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洗」董事會 | 臺灣富豪郭臺銘發動鴻海集團史上最大變革

2021-02-07 兩岸視點

導讀:早前臺媒報導,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將在美啟動100億美元投資的「飛鷹計劃」,一時引起島內熱議,各種分析絡繹不絕。郭臺銘,企業家,1950年10月8日出生於臺灣,1971年進入臺灣復興航運公司工作,1974年成立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1985成立美國分公司,創立FOXCONN(富士康)自有品牌,2016年,位列「中國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界領袖」第15名,2017年,位列福布斯華人富豪榜排行榜22名、《財富》50位中國商界領袖第22名、福布斯臺灣50富豪榜第2名、福布斯全球科技界100富豪榜第16名。


一份郭臺銘都點頭認可的關鍵外資報告,將鴻海定位成「明日世界的整合者」;並將目標價上調為200元(新臺幣,下同),市值上看臺幣3.5兆元。


這意味著,鴻海將跨出電子代工產業,靠人工智慧、服務、通路打造下一波大成長。這和日本軟銀孫正義看到的300年大趨勢幾乎一樣。


顯然,郭臺銘已經預見孫正義眼中的未來世界,鴻海的明日帝國藍圖,也將從現在開始,全面展開!


郭臺銘


6月16日,一份厚達226頁,由澳商麥格理證券出具的鴻海外資報告正式出爐;分析師張博凱在報告中指出,「鴻海正經歷一場根本性的變革」,鴻海將從一家手機組裝廠(Phone Assembler),升級為明日世界的整合者(Integrator)。


更重要的是,他將鴻海的目標價從150元上調到200元,如果他的看法成真,鴻海的市值將從現在2兆元臺幣的規模,衝上3.5兆元!


換句話說,鴻海正展開一場華麗變身。當外界把鴻海看做是一頭年營收4兆的代工大象,已達成長趨緩的「天花板」,張博凱卻認為,鴻海新一波營收與獲利的成長正要開始。當鴻海董事長郭臺銘開始揮舞指揮棒,當大象開始跳舞,明日世界將因此改變。



張博凱的預測有其論述,但更重要的是,他認為鴻海的角色已經出現根本性的改變。「全球EMS(電子專業製造服務)代工之王,已經滿足不了鴻海的需求。」他在報告中指出,日漸縮小的消費性電子代工市場對鴻海來說已經不是一個大池塘,現在,這頭大象要向外走了!他認為,鴻海正積極向外跨到非消費性電子領域,像機器人、電動車、甚至醫療器材。



成功投資夏普,就像是替鴻海打開一扇門,讓這頭大象從代工領域釋放出來;現在,鴻海不但可能用夏普品牌,在電視和家電市場上和三星競爭,甚至可能一面攜手騰訊,取得消費者端的大數據,再結合自家的工業大數據、物流,在大陸新零售市場取得關鍵地位。去年,鴻海副總裁呂芳銘的一場演講,就透露鴻海正進行第三次轉型。


「鴻海上市的時候,是一家營收23億元的小廠」,2016年營收4.35兆元,成長近1900倍!鴻海的秘密是什麼?呂芳銘透露,就是靠不斷定義自己,適應新的大趨勢。



他打出投影片解釋,「鴻海創立時,是一家專做連接器和線纜的公司」,規模20億元上下,是一家典型的中小企業。但是,1996年,鴻海重新定義自己是一家「以機械為基礎的電子機械公司」,大量併購公司,從連接器的鴻海變成「機構件的鴻海」,營收衝上136億元。


2000年,鴻海再次重新定義自己,「要做科技的鴻海」,從機械公司變成系統公司,鴻海開始攻下PC、手機的世界冠軍。鴻海營收衝上三兆元高峰。


鴻海10年 ,郭董重新定位公司,「不只是科技的鴻海,變成科技服務的鴻海」。本刊調查,從鴻海的投資項目分析,鴻海在一二年,第一次投資夏普後,科技服務的布局正式浮上水面,去年,鴻海投資的網絡和服務公司,金額更大幅提高。


今年股東會上,郭臺銘說,開股東會「不是給股東幾張紙,是給股東看看,(鴻海)未來的產品是什麼」。


鴻海就首次在股東會辦起技術展示會,不只展出夏普最新的OLED電視,還展出鴻海用於自動化無人工廠的FOXBOX機器人,去年投資的中國大陸人工智慧服務FACE++,不用對焦就能拍照的光場相機,這些都是鴻海自己培養的產品和技術。




鴻海的領導階層也變了,在一三年之前,鴻海董事多半由有戰功的大將出任,這個位置也常被視為接班人前哨站。今年,鴻海擺出的董事布局,每個人卻都負有各自的策略任務。


股東會一開始,郭臺銘就鄭重介紹每一位董事出場,像臺大教授傅立成,「他是臺灣機械人工智慧,人工智慧的專家」,郭臺銘介紹時說,鴻海要把重要的自動化工作交給他;接著,是國光生技董事長詹啟賢,「他答應要幫助鴻海健康醫療事業」;另一位獨立董事,是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郭臺銘在電子科技大學信息門戶叫他「老師」,鴻海在人工智慧方面的投資,高度依賴李開復的建議。



非獨立董事則包括負責網絡通訊的鴻海副總裁呂芳銘,負責通路的鴻海副總裁陳振國,郭臺銘特別介紹:「他是負責我們大陸網絡營銷」。


人工智慧、機器人、生技醫療、網絡通訊和物聯網、通路服務,這五個領域正是鴻海接下來策略發展需要的關鍵資源。


鴻海未來要往哪裡去?郭臺銘回答,「我們要做一家智能製造和大數據公司!」


本刊整理郭臺銘的策略布局和談話,得到的結論是,郭臺銘正在布局一個比過去更龐大的科技版圖。


未來,鴻海可能會這樣影響你一天的生活。中午12點,你走在路上,你的實時通訊軟體突然傳來訊息,鴻海的人工智慧軟體,分析從你手機傳回的大數據,發現你用了五年的舊手機電池流量突然大增,溫度如果再提高,你的手機可能有損壞危險。


同一時間,人工智慧檢查這一款手機的設計發現,手機電池可能有設計上的問題,不但先要求工廠裡生產線的機器人停止生產,還通知設計部門,重新檢查手機電池的設計問題,降低未來的庫存損失。




你想換一個手機,上網一看,這時候傳統的電子商務平臺已經式微,被整合電子商務的製造商取代,電子商務產業再也沒有人討論要不要自建倉儲系統,因為製造商把彈性製造發揮到極致,所有產品都是隨需即造,再也沒有庫存。你選擇直接向夏普下單,選擇手機要刻上你的名字,還可以選擇手機的顏色與規格。


事實上,當鴻海人工智慧系統發現你手機可能損壞時,已經同時提醒你有幾款新型手機正在打折,同時計算離你最近的製造工廠的生產能力,如果你下單,晚上,鴻海旗下的準時達公司,就會送上剛出廠的手機,你按下購買鍵,選擇用鴻海的小額貸款支付貨款,人工智慧系統自動計算出適合你的費率,你按下同意鍵的那一刻,鴻海的無人工廠自動開始為你生產手機。



這時候,工廠裡大部分工作已經被機器人取代,鴻海開發出能像人一樣,擁有五根手指的機器人,能像人手一樣鎖緊手機螺絲。


晚上六點,你收到新手機,還同時收到一起訂的永齡農場蔬果,準備洗手煮飯,突然覺得眼睛不太舒服,懶得上醫院,你就改用鴻海的AI (人工智慧)健檢服務,用手機拍幾張照片上傳後,AI自動判讀圖像後告訴你,你的眼睛可能感染結膜炎,自動幫你聯絡醫師掛號。


這是我們根據鴻海布局描繪的未來場景,但今年,郭臺銘在接受中國大陸中央電視臺訪問時,已經談到鴻海相關的布局規畫。


他透露,鴻海去年和騰訊密切合作,騰訊在微信成功後,下一步是要從每個人身邊的智能家電,搜集所有的大數據。「這些數據非常重要」,郭臺銘說,騰訊擁有的消費者大數據,包括可能你手機的用電狀況。這些資訊結合鴻海手上的工業大數據,將為鴻海供應鏈帶來巨大改變。



談到機器人, 郭臺銘透露,「目前鴻海在大陸有六萬部機器人,鴻海在中國有五座關燈工廠,主要用在加工用的刀具檢測;更自動判別刀具壽命,到刀具自動更換。」


他說,「人的一雙手雖然看來簡單,機器人做出這個手腕就要花很長的時間」;他也透露,鴻海花了很長時間,讓機器人模仿作業員的一雙手,「我們做一個機器人有五個手指頭,讓它開關起來讓它闔起來/鬆開來,我們就花了兩年的時間。」郭臺銘估計,再五年到十年就能用機器人實現組裝業的大量生產。


但提到電子商務,郭臺銘卻十分興奮地說,「我雙十一不買東西,因為他都是提早一個月生產,你往往很多東西是不新鮮的,對製造業是不健康的」,他話鋒一轉解釋,像 Walmart,是從B 2 C ,從供貨商買來商品,再賣給一般人,鴻海卻是Component (零組件)到Consumer (消費者),從源頭開始就能控制整合物流過程。


「馬雲幾年前講的,將來沒有電子商務。」 郭臺銘說,馬雲因此談新零售,當消費端大數據和製造端的大數據接在一起,新電商與製造業結合後,可能會再次出現去中間化,商品全是客制化實時生產,再掀起通路的大變革。


如果把注意力拉回現在,改變也已經開始。今年鴻海股東會裡,郭臺銘最常提起的關鍵字就是AI、工智慧和大數據,將是串起鴻海包山包海的各種硬體裝置的關鍵。


一位分析師觀察,「今年,我們所有人都被ABC影響!」他說,A就是指包括人工智慧在內的算法(Algorism),像AlphaGo靠的就是創新的AI算法,才打敗人類棋王柯潔;B則是指大數據(Big Data) ;C則是指雲端(cloud)。這些全是處理信息的技術。


「整場股東會,我最認同郭臺銘講的一句話是,三到五年內,科技業一定會有天翻地覆的改變。一位外資研究部門主管觀察,5G和AI的商機正在醞釀,這也正是為什麼,郭臺銘再三強調,「不要為了短利,失去了未來新的一個戰局,新的一個產業革命的開始。」


布局一:AI與大數據串起鴻海包山包海的硬體裝置


在郭臺銘的未來世界藍圖裡,AI可以用來救人,「現在醫師看一張的片子,收四塊錢」,他說。電腦斷層掃描拍出來的重要影像,如果少了精確的解譲,就可能喪失一條人命。


鴻海就和nVIDIA合作,正用nVIDIA的 CPU (中央處理器)在臺大建立一個人工智慧的數據中心,能用人工智慧自動判讀醫學影像。找出哪裡可能有腫瘤,再交給醫師做判斷。


「現在在中國大陸,人工智慧的新創公司和新商業模式遍地開花」,一位資深研究員觀察。現在,連北京天壇公園的廁所,都被人工智慧」攻陷」,要拿公園發的免費衛生紙,得先通過臉部辨識偵測,機器會自動辨識遊客是否九分鐘內拿過衛生紙。《新京報》報導,裝上新設備的廁所,每間消耗的衛生紙從二十卷降到四卷。


另一個案例是大陸的人工智慧品牌FACE++,去年鴻海就投資開發擁有FACE++品牌的曠視科技。



「鴻海最近在深圳龍華廠裡已開始用臉部辨識的人工智慧技術」,他分析,把人工智慧和安全監控系統結合,公司隨時能知道每個人在哪裡,再也沒有找不到人的問題,「龍華廠變成一個人工智慧的示範點」,這套系統背後,需要大量的伺服器、網絡通訊技術、智能監視器硬體,鴻海全都能提供,只要中國大陸任何一個省市政府想採購,鴻海就多了一筆大訂單。


布局二:機器人 建構百萬大軍


麥格理報告中的一個數字,就能看出機器人為鴻海帶來的改變,14年時,鴻海全球生產上的作業員(指直接人力)為七十四萬人,到16年4月,這個數字已降到五十四萬人。


相反的,從10年開始,鴻海在生產在線上開始導入機器人,報告中指出,現在鴻海在生產在線上的機器人總數已達六萬臺,鴻海不但因此提高獲利,還能升級彈性製造。報告中指出,鴻海的終極目標是百萬機器人大軍,現在只是剛剛開始。


麥格理報告中也指出,鴻海正在全球重新布局製造基地,未來,大陸仍是鴻海最重要的製造基地,鴻海把最新的OLED (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製造放在中國大陸,在武漢為亞馬遜打造製造中心,但也計劃在印度設立手機製造基地,更和軟體銀行在印度投資太陽能事業, 挑戰全球發電成本最便宜的太陽能發電廠。在美國,除了投資面板廠,還計劃在美國生產電動車零組件、機器人和工業電腦。


布局三:品牌   挑戰三星霸主


郭臺銘的未來世界,另一路則從品牌出發。張博凱在報告中指出,他調高鴻海本益比的原因之一,是因為鴻海手上承接虧損的夏普品牌後,短時間內就讓夏普業績再次出現成長,「鴻海有潛力成為品牌創造者」,他在報告中指出。


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右)、軟體銀行創辦人孫正義(中)和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左)


夏普為何重要?10年時,鴻海內部對於要不要建立自有手機品脾,曾有過爭論,當時鴻海一面要爭取蘋果訂單,一面又要降低蘋果對公司的影響力,一面又要和三星競爭,還要和小米等新興大陸企業合作,鴻海如何解開難題。


郭臺銘的答案之一是整並夏普。從12年開始,鴻海開始積極布局投資夏普,成功入股夏普之後,鴻海一面取得最先進的IGZO (氧化銦鎵鋅)技術,還切入三星擅長的OLED面板技術,和三星進行關鍵決戰。


有了夏普的技術,鴻海也有更多資源和蘋果談判,蘋果的OLED面板新訂單,鴻海也有機會分食。


另一方面,夏普過去遍布全球的品脾和通路,加上在冰箱等家電上的多年耕耘,才有機會在家電和物聯網領域和三星對決。因此,一接下夏普主導權,鴻海就宣布調高對三星大尺寸屏幕的售價,鞏固夏普在大尺寸電視的主導權,這個領域,正是三星的獲利金雞母之一。當夏普在電視、冰箱等各式家電都做出成績, 鴻海對三星的威脅將愈來愈大。


就在6月23日鴻海召開股東會前一天,軟體銀行股東會才在東京落幕。郭臺銘在鴻海股東會上大談人工智慧,卻和日本軟體銀行創辦人孫正義看到的三百年大趨勢幾乎一模一樣。兩個人都看到,人工智慧、機器人、5G構建的新世界即將出現。



郭臺銘和孫正義各有策略,鴻海競標東芝半導體部門,日本媒體詢問孫正義的意見,他只淡淡的說,軟體銀行不會直接投資,但「有關係密切的夥伴要做」。


但擅長軟體和投資的軟體銀行,和擅長硬體的鴻海,合作的次數愈來愈多,過去的一年,郭臺銘不但在內部會議中,經常提到孫正義,今年還投資186億元臺幣,入股軟銀的創投基金,鴻海還在中國大陸設立ARM (安謀)技術研發中心。


今年股東會,鴻海罕見不發股票股利,郭臺銘再三強調,大戰局就在眼前,研發費用「絕對不可以減少」,他已經看到孫正義眼中的未來世界,郭臺銘手上的硬體大軍,更有機會讓人工智慧無所不在。今年開始,鴻海的明日帝國藍圖,將全面展開!


【本文轉自公眾號人民大學風險投資發展研究中心】

  編輯:玉山



相關焦點

  • 郭臺銘「血洗」董事會 發動史上最大變革
    郭臺銘這次發動的鴻海歷史上第三次大轉型是一次根本性的大變革,聚焦ABC(人工智慧+大數據+雲世界)。2016年以前鴻海的董事會幾乎清一色是內部高管,如今為了強勢轉型對董事會進行了大換血:由7人董事會改為9人董事會,除5名內部高管外董事外,還有1名外部董事即高盛亞太區前副董事長宋學仁,3名獨立董事分別為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國光生技董事長詹啟賢、臺灣機器人專家暨臺大資訊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傅立成。
  • 郭臺銘「血洗」董事會發動史上最大變革決戰未來5年!
    郭臺銘這次發動的鴻海歷史上第三次大轉型是一次根本性的大變革,聚焦ABC(人工智慧+大數據+雲世界)。2016年以前鴻海的董事會幾乎清一色是內部高管,如今為了強勢轉型對董事會進行了大換血:由7人董事會改為9人董事會,除5名內部高管外董事外,還有1名外部董事即高盛亞太區前副董事長宋學仁,3名獨立董事分別為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國光生技董事長詹啟賢、臺灣機器人專家暨臺大資訊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傅立成。
  • 郭臺銘「血洗」董事會,發動史上最大變革
    這將是今年影響臺灣科技產業最重要的趨勢:鴻海的第三次大轉型。這股趨勢,將影響你的財富和投資。6月16日,一份厚達226頁,由澳商麥格理證券出具的鴻海外資報告正式出爐;分析師張博凱在報告中指出,「鴻海正經歷一場根本性的變革」,鴻海將從一家手機組裝廠(Phone Assembler),升級為明日世界的整合者(Integrator)。更重要的是,他將鴻海的目標價從150元上調到200元,如果他的看法成真,鴻海的市值將從現在2兆元臺幣的規模,衝上3.5兆元!
  • 分享 | 郭臺銘「血洗」董事會,發動史上最大變革
    這意味著,鴻海將跨出電子代工產業,靠人工智慧、服務、通路打造下一波大成長。這和日本軟銀孫正義看到的300年大趨勢幾乎一樣。顯然,郭臺銘已經預見孫正義眼中的未來世界,鴻海的明日帝國藍圖,也將從現在開始。全面展開!這將是今年影響臺灣科技產業最重要的趨勢:鴻海的第三次大轉型。這股趨勢,將影響你的財富和投資。
  • 【CEO視野】郭臺銘「血洗」董事會,發動史上最大變革
    這將是今年影響臺灣科技產業最重要的趨勢:鴻海的第三次大轉型。這股趨勢,將影響你的財富和投資。6月16日,一份厚達226頁,由澳商麥格理證券出具的鴻海外資報告正式出爐;分析師張博凱在報告中指出,「鴻海正經歷一場根本性的變革」,鴻海將從一家手機組裝廠(Phone Assembler),升級為明日世界的整合者(Integrator)。更重要的是,他將鴻海的目標價從150元上調到200元,如果他的看法成真,鴻海的市值將從現在2兆元臺幣的規模,衝上3.5兆元!
  • 郭臺銘發動史上最大變革,鴻海帝國即將成型
    6月16日,一份厚達226頁,由澳商麥格理證券出具的鴻海外資報告正式出爐;分析師張博凱在報告中指出,「鴻海正經歷一場根本性的變革」,鴻海將從一家手機組裝廠(Phone Assembler),升級為明日世界的整合者(Integrator)。
  • 郭臺銘建構明日帝國:鴻海史上最大變革全面啟動
    這將是今年影響臺灣科技產業最重要的趨勢:鴻海的第三次大轉型。這股趨勢,將影響你的財富和投資。6月16日,一份厚達226頁,由澳商麥格理證券出具的鴻海外資報告正式出爐;分析師張博凱在報告中指出,「鴻海正經歷一場根本性的變革」,鴻海將從一家手機組裝廠(Phone Assembler),升級為明日世界的整合者(Integrator)。更重要的是,他將鴻海的目標價從150元上調到200元,如果他的看法成真,鴻海的市值將從現在2兆元臺幣的規模,衝上3.5兆元!
  • 蘋果最大代工廠CEO郭臺銘:鴻海史上最大變革全面啟動
    這將是今年影響臺灣科技產業最重要的趨勢:鴻海的第三次大轉型。這股趨勢,將影響你的財富和投資。6月16日,一份厚達226頁,由澳商麥格理證券出具的鴻海外資報告正式出爐;分析師張博凱在報告中指出,「鴻海正經歷一場根本性的變革」,鴻海將從一家手機組裝廠(Phone Assembler),升級為明日世界的整合者(Integrator)。更重要的是,他將鴻海的目標價從150元上調到200元,如果他的看法成真,鴻海的市值將從現在2兆元臺幣的規模,衝上3.5兆元!
  • 郭臺銘正式卸任臺灣鴻海董事長,接任者會是誰?
    本文字數:986,閱讀時長大約1.5分鐘導讀:臺灣鴻海集團股東會21日登場,董事長郭臺銘當天最後一次以董事長的身份出席鴻海股東會,並將於董事會後正式退位。據報導,臺灣鴻海集團股東會21日登場,董事長郭臺銘當天最後一次以董事長的身份出席鴻海股東會,並將於董事會後正式退位。他表示,深信團隊一定可以成功接班,未來鴻海將在五年之內投資百億元(新臺幣,下同),要在全球陸續成立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應用實驗室、機器人研究院等,全力發展人工智慧以及工業網際網路的應用。
  • 郭臺銘構建明日帝國:鴻海史上最大變革全面啟動
    這意味著,鴻海將跨出電子代工產業,靠人工智慧、服務、通路打造下一波大成長。鴻海的明日帝國藍圖,也將從現在開始,全面展開!這將是今年影響臺灣科技產業最重要的趨勢:鴻海的第三次大轉型。這股趨勢,將影響你的財富和投資。
  • 郭臺銘正式宣布卸任鴻海集團董事長 全力衝刺2020
    鴻海集團21日上午在新北市鴻海土城總部舉行股東會,郭臺銘正式宣布卸任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在股東會後致詞表示,他不後悔放下鴻海,他要把過去40年累積的所有資源,在未來4年全部貢獻給臺灣,「我要轉換跑道了,我轉換跑道將是臺灣起飛的新航道!」同時,鴻海董事會選舉劉揚偉為新董事會主席,李傑為副主席。
  • 郭臺銘正式退位!劉揚偉接任,富士康或將迎來重大變革
    剛剛,郭臺銘在鴻海集團股東大會上,正式宣布退位:"我已經宣布淡出鴻海,公司交給經營委員會九人小組,他們一定會做得比我更好"。宣布完這一消息之後,郭臺銘隨即離開會場,股東會接由鴻海集團副總裁呂芳銘主持。這是郭臺銘最後一次以董事長身份出席鴻海股東會,他的離開也意味著鴻海終於結束了長達45年的郭臺銘時代。
  • 郭臺銘:傳賢不傳子是對鴻海股東最大交代
    臺灣《經濟日報》12月19日消息,今天是鴻海創辦人郭臺銘先妻林淑如70歲冥誕,郭臺銘19日帶著家人前往愛物園。
  • 郭臺銘辭任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接棒:鴻海衰退的開始?
    鴻海創辦人郭臺銘正式交棒從政,董事會中選出鴻海S次團總座劉揚偉接任鴻海董事長、副董事長由工業富聯(FII)副董事長李傑擔任。九人經營委員會成員在股東會全數到齊,郭臺銘也正式淡出鴻海。未來九人經營委員會成員遇到重大決議,是董事長以外的八人先表決,向董事會報告,董事長裁決,建立鐵三角經營模式。新團隊面臨的最大考驗,仍是外部美中貿易戰的幹擾,以及團隊協調溝通的新模式。 63歲的劉揚偉,曾在聯電旗下聯陽美國子公司擔任副總經理,也曾在美國創立主機板品牌,是郭臺銘口中半導體、軟體專家。2007年,他被郭臺銘延攬至鴻海擔任董事長特助,並深受重用。
  • 郭臺銘卸任鴻海董事長,富士康未來何去何從?
    6月21日,據臺灣媒體報導,鴻海集團召開股東大會,郭臺銘在股東大會上宣布,「我已決定要淡出鴻海,公司將交給委員會九人小組,各位股東放心,他們一定會做得比我更好。」同時,鴻海董事會選舉劉揚偉為新董事會主席,李傑為副主席。富士康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實了此事,並稱之後將會發布聲明。
  • 臺灣富豪郭臺銘的傳奇人生
    臺灣科技界都稱郭臺銘為「梟雄」,並以「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來形容郭臺銘。2011年5月26日,美國《福布斯》雜誌公布世界億萬富豪排行榜,2010年臺灣首富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在臺灣40富豪榜以56億美元(約1617億元臺幣)排行第5。
  • 郭臺銘等待下一個「郭臺銘」:鴻海接班人大猜想
    龐大的鴻海帝國,突然面臨一個臨時接班人的問題:郭臺銘之後,誰來繼承鴻海帝國的「鐵王座」?就董事長一職的人選,據此前臺灣地區媒體中央社的報導,在5月6日的「美國行返臺記者會」上,針對「是否由總財務長黃秋蓮擔任下一任董事長」這一問題,郭臺銘表示,他不希望媒體再猜測此事,公司將會在5月10日召開董事會,誰在新的董事會名單裡面,誰就有當董事長的機會。
  • 郭臺銘正式卸任鴻海董事長!接班人何許人也?
    據報導,臺灣鴻海集團股東會21日登場,董事長郭臺銘當天最後一次以董事長的身份出席鴻海股東會,並將於董事會後正式退位。他表示,深信團隊一定可以成功接班,未來鴻海將在五年之內投資百億元(新臺幣,下同),要在全球陸續成立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應用實驗室、機器人研究院等,全力發展人工智慧以及工業網際網路的應用。
  • 晉商大佬郭臺銘重拳出擊,董事會首次大換血,欲撕蘋果代工標籤……
    郭臺銘這次發動的鴻海歷史上第三次大轉型是一次根本性的大變革,聚焦ABC(人工智慧+大數據+雲世界)。2016年以前鴻海的董事會幾乎清一色是內部高管,如今為了強勢轉型對董事會進行了大換血:由7人董事會改為9人董事會,除5名內部高管外董事外,還有1名外部董事即高盛亞太區前副董事長宋學仁,3名獨立董事分別為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國光生技董事長詹啟賢、臺灣機器人專家暨臺大資訊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傅立成。
  • 郭臺銘卸任鴻海董事長 「一介草民」下班後搭地鐵回家
    臺灣鴻海集團今天早上召開股東會,這是宣布參選2020的郭臺銘最後一次以董事長身份主持股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