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陳建斌、郝平、董勇等主演的刑偵劇《三叉戟》,以一種獨特的敘事和表演風格快速衝上了收視率的top榜,豆瓣評分也從開局的8.1漲到了8.4分。
在我們關注三個年過50的大叔同場飆戲的時候,有一個年輕警察同時也進入了大家的視線。他就是警察呂徵,起初有些木訥,後來逐漸成熟。他在三叉戟探組的位置,也從邊緣逐漸來到了中心,已經成為了三叉戟共同的徒弟。
我們開始注意到呂徵這個警察,是因為他跟本劇的編劇和原小說作者呂錚的名字諧音。而編劇呂錚本身就是一個警察作家,作者的視角就是劇中小呂的視角。
小呂這個角色在劇中的意義,除了作為一個見證者、記錄者之外,更重要的意義有兩個。
一個是傳承。
小呂是烈士的後代,他的父親就是個犧牲了的警察,並且跟郭局是同事和戰友。而小呂就是郭局安排到三叉戟探組的。一開始,三叉戟雖覺得小呂是個不錯的小夥子,但並沒有傾囊相授的意願。
直到三叉戟知曉了小呂的真實身份,並且在對他進行各種考驗之後,決定收小呂做了他們仨共同的徒弟。大背頭讓犯人賄賂小呂,大噴子讓小呂去喜宴上混吃喝,大棍子在看小呂會不會向楚政委「揭發」他們。
好在小呂經受住了他們仨的考驗。
三叉戟的三人作為年過50的老警察,各自都有壓箱底的絕活,有幾十年的打擊犯罪經驗,但對新時代的技偵手段不是很精通。
小呂當警察本身就是其烈士父親的傳承,而今成為三叉戟的徒弟,也是一種老帶新的傳承!大背頭的偵查方法、推理邏輯,大噴子的協調和預審技巧,大棍子的正直和對待線人的態度,這些都是需要新時期新警察繼承並掌握的。
而除了經驗和方法,更重要的傳承是三叉戟們的協作和奉獻精神,是老而彌堅、老當益壯的不服輸的拼搏意志。
小呂在劇中既跟大背頭一起討論案情,又跟大棍子一起蹲守抓捕,還跟大噴子一起預審,毫無疑問,三叉戟最重要的財富將由小呂傳承下去。
另一個意義是在形式上給「四大名捕」一個圓滿。
老夏的犧牲不是小呂的錯,是各種巧合的催生。但是,巧合的其中一個環節,就有小呂的因素。如果不是小呂在行動前沒有做好準備,不是臨時去上廁所,老夏不會在那個位置。
所以在老夏的追悼會上,踹了小呂一腳,並數落他不配做個警察,這當然是氣話,但小呂也是非常自責的。
而老夏在三叉戟之間一直是黏合劑一般的存在,特別是在協調大背頭和大棍子的關係上。三叉戟和大撒把老夏當年號稱「四大名捕」,是一個探組,一起破過很多大案要案。
現在,老夏犧牲,新的探組增加了年輕的小呂,四人探組就又有了形式上的圓滿。加上,小呂跟老夏之間的前後呼應,小呂成為三叉戟的徒弟並作為探組第四位成員,其實就是在成全新的「四大名捕」,同時也是在致敬和緬懷夏春生。
小呂在日常也會像老夏那樣給三叉戟打掩護,三叉戟也在保護著小呂。在他們探組要去執行危險任務的時候,三叉戟就支開了小呂。
所以說,小呂在劇中的角色,除了傳承烈士父親的精神之外,既是三叉戟傳奇故事的見證者和記錄者,也是傳承三叉戟協作和奉獻精神的後來者!
大家覺得呢?
歡迎關注芷菲,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