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1883-1944),又名汪兆銘,祖籍浙江山陰(原紹興縣),出生於廣東三水,是國共兩黨公認的大漢奸。
汪精衛早年投身革命,曾謀刺清攝政王載灃未遂,袁世凱統治時期到法國留學。回國後於1919年在孫中山領導下,駐上 制海創辦《建設》雜誌。1921年孫文在廣州就任大總 百統,汪精衛任廣東省教育會長、廣東政府顧問。1924年任中央宣傳部長。
抗日戰爭爆發後,汪精衛極力反對抗戰,主張投降。他帶頭和陳公博、周佛海等人散布「抗戰必亡國」的論調,遭到全國人民的痛斥。但汪精衛決意在投降的道路上走下去,不惜賣身投靠日本侵略者。1938年12月18日,汪精衛出走越南河內,發表了臭名昭著的「豔電」,公開投降日本。
1940年3月,在日本的扶持下,汪精衛在南京成立汪偽國民政府,擔任汪偽政府代主席兼行政院院長。汪偽政府除了鎮壓愛國者,為配合日本殖民統治,汪精衛等人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
1、制訂出一整套的奴化宣傳綱要,用以推行賣國主義政策。汪偽政權先後制訂了一系列的宣傳要點、綱要,拋出了《戰時文化宣傳政策基本綱要》、《關於國民精神總動員》等文件。
2、組織訓練淪陷區青少年,竭力向他們灌輸「東亞聯盟」等親日賣國的思想,以此作為其推行新國民運動的重點。汪精衛等人在淪陷區各學校強制推行親日賣國的奴化教育。
1944年汪精衛雖為病死,但死因有不同的說法。一說10年前汪精衛被鐵血鋤奸團成員刺殺受傷,子彈深陷體內,無法取出,鉛毒逐漸擴 抄散,終至藥石罔效。日本作家上阪冬子訪問汪氏子女後寫的書支持病死之說。
一說是其妻陳璧君相信中醫,貼了中藥膏藥,老中醫痛恨漢奸走狗,在膏藥中做了手腳,促使鉛毒擴散全身,才造成汪精衛病死。另一說則是汪精衛遭日本軍下毒謀殺,但被汪精衛長女汪文惺、女婿何文杰斷然否認。何文杰表示汪精衛患的是「多發性脊骨瘤腫」。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在全國人民的一片呼聲中,對汪精衛的墳墓留在梅花山十分不滿,紛紛要求剷除。蔣介石在輿論的壓力下,派何應欽扒掉此墓。
1946年1月15日,何應欽專門跑到南京開了個炸毀汪精衛墓地的會議。當時決定動用一個軍工兵來實施爆破。1月21日深夜,在汪精衛墓地上堆了150噸當時最先進的TNT炸藥,當晚實施爆破,炸開汪精衛墓穴。
打開棺木時,見汪精衛的屍體上覆蓋著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由於使用過防腐劑,屍體尚未腐爛,身穿南京政府的文官禮服,頭戴禮帽。其棺木和屍體被扒出後,運往清涼山火葬場徹底焚化後,骨灰被士兵隨意丟棄到河溝中。
汪精衛於抗日戰爭期間投靠日本,淪為漢奸。1944年11月在日本名古屋 因「骨髓腫」病死。遭日本人遺棄,被中國人唾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