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於革命事業,在那個動蕩年代裡,往往都是具有「傳染性」的,這也和家庭教育息息相關。林心平出生於一個幸福的家庭裡,父親是一名中醫,醫德高尚,為窮人看病總是義務勞動,這些都深深的影響著林心平,打小就有著要為百姓做事的想法。
於是在校讀書期間,她就積極響應愛國主義思想宣傳工作,學校中的抗日救國行動力都有她。期間也經歷過被捕入獄,可她始終一心想著革命,出獄後更是全身心投入革命。但令人難過的是,如此有理想抱負的一個人,在23歲時落得個屍骨無存的結局。
林心平生於1919年,浙江平陽人。1936年10月入黨後,便在上海政治交通站,負責地下交通工作。次年七七事變標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被派往上海辦事處任機要秘書,當上海被侵華日軍佔領後展開地下工作,年底奉命赴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在抗日軍政大學的日子裡,她非常用功,所有軍事訓練都以高標準要求自己,也抽時間學習馬列主義著作,每逢毛主席等中央領導報考會也都會有林心平的認真聆聽。在校期間,軍事素質的提高,和政治覺悟都有了很大提高,為後續號召百姓投身抗日工作奠定了基礎。
1938年春,林心平調往中央中共東南局婦女部,她便立馬展開宣傳工作,為壯大抗日武裝遊擊部隊蓄力。在轉到江南指揮部之後,在她的積極宣傳下,越來越多的青少年一傳十,十傳百那樣投身革命。她在人民群眾堆裡很有聲望,因為她不管險惡環境忘我工作的態度大家都看在眼裡,百姓們也給她起了個「長滆女傑」雅稱。
艱難革命下產生的愛情,往往是更加難得可貴的。金壇抗日民主政府於1941年3月成立後,林心平擔任縣政府文教科長。在工作中,她和時任新四軍6師16旅47團團長諸葛慎互生情愫,互通心意後,兩人結為伉儷。可惜生在戰爭年代的她們,始終不敢「貪婪」新婚愛情的喜悅。
日軍侵佔上海之後,大肆培養漢奸,也就是所謂的「皇協軍」,其中就有大漢奸吳蘇。據悉,他原本也是國民黨軍人,還是一介軍官,但眼見日軍入侵上海,他怕沒好日子過了便選擇叛變,幫助侵華日軍殘害同胞。林心平就是因為他的告密被捕,受盡酷刑,壯烈犧牲。
隨著日軍大肆宣傳做「皇協軍」有好處後,隊伍日趨龐大,林心平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便主動請命擔任官林區區長。離開新家後,林心平帶領相關幹部,以區長之名張貼「嚴懲漢奸」的告示,一時間讓吳蘇的號召很難進行下去,於是他想盡辦法搜捕林心平。
1942年6月,才產後不久的林心平身體不適,便轉到江蘇金壇縣儒林鎮治病休養,此次轉移本就秘密展開的,但吳蘇還是打探了到了消息。
得知漢奸找到了附近後,林心平以最快的速度燒毀了機密資料,堅持抵抗到手中子彈耗盡後被抓。介於林心平的身份,知曉太多敵後武裝力量的事情,漢奸並未想直接要她的性命。
起初吳蘇還是「好言相勸」,說只要林心平肯歸順一切都好辦,結果反遭到林心平一陣痛罵。吳蘇心中也不痛快,只好將她交給了日軍,這一下林心平算是徹底掉入了深淵。
在7月20日那天,林心平被日軍押送金壇縣官林小學。從牢房到小學操場,一路上都有從林心平身上滴下的血。因為在監獄的日子裡,日軍無所不用其極,但任憑何種酷刑加身,林心平都一心為黨,不願意透露半分關於黨的消息。
最終,林心平為革命獻出了生命,甚至大家都沒有機會給她收屍裝棺,以便後世人祭奠。因為日軍將她的屍塊,直接丟進了硝鏹水池中,屍骨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