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8日的鳥巢裡,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一位穿著紅色連衣裙的漂亮小姑娘,面對著億萬觀眾,唱著《歌唱祖國》。
這個女孩名叫林妙可,年僅9歲。那一晚過後,她成為了中國最知名的童星。而彼時在電視機前,一名叫楊沛宜的7歲小女孩,正抹著眼淚哭。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林妙可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已過去整整12年。時至今日,國人想起那一夜的沸騰仍舊心潮澎湃。
這一屆開幕式堪稱完美,被很多外國網友稱讚為「史上最佳,沒有之一」。只是,在不少國人心中,「假唱事件」成了唯一的遺憾。
開幕式《歌唱祖國》欄目
對於該事件,導演張藝謀曾在某節目中有過回應,自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感到特別自責,「我堅持下就沒事了,讓大家擔了不是。」
其實,開幕式原計劃是讓林妙可真唱,歌都已經錄好,唱得也不錯,就音準差了些。但技術團隊堅持要換聲音,而國際轉播團隊也認為,「這就是個情景表演。」
楊沛宜和林妙可
奧運之後,林妙可一炮而紅,而原唱者楊沛宜卻無幾人知曉。直到「假唱事件」被曝光,大家才得知了真相。
從奧運會萌娃,到「假唱」女孩,林妙可在民眾中的口碑雖下滑嚴重,但知名度卻有增無減。而楊沛宜也從幕後走到了臺前,得到了不少演出機會。
演出中的林妙可
林妙可出生在一個充滿藝術氛圍的書畫之家,父親林暉是北京《法制晚報》的攝影記者,母親劉喆平則是大學教授。
因為喜歡唱歌跳舞,很小的時候就被父母送去學習,並在8歲的時候出演了首部電視劇《寬恕》,這才有了日後參與奧運會演出的機會。
林妙可笑容可愛
眼見著女兒爆紅,林妙可的母親很著急。她不是為女兒的未來、命運著急,而是著急著賺錢。
劉喆平乾脆辭職,做起了林妙可的專職經紀人,對於廣告、商演幾乎是來者不拒。
林妙可13歲時,就被帶去酒吧走穴,給民營醫院做不孕症的廣告;14歲拍電視劇,竟然和37歲的男演員上演愛情戲。
林妙可14歲拍戲和37歲男演員上演愛情戲
「早熟」、「扭捏做作」、「帶著面具」……在母親的打造下,林妙可做出了許多超出她年齡的事,舉手投足間也散發著老成世故的氣息。
在走上一條不斷自我消耗的路之後,大眾對於她的喜愛也逐漸喪失,那些曾經拿著合同送錢的「金主」也失去了蹤影。
林妙可「大人」模樣
接連不斷的商演活動,讓林妙可的學業也頗受影響。在2017年藝術類高考招生中,林妙可接連被中戲、北電拒之門外,最終才以404分艱難地考上了南京藝術學院。
對於這個姑娘,表演藝術家濮存昕老師曾痛心疾首地說,「這個孩子,她應該像孩子一樣去上學去成長。」合作過的演員陳小藝也曾批評她太嗲,喜歡假著嗓子說話。
林妙可
反觀楊沛宜,雖然當初沒能站在臺前,但在奧運之後的人生,卻顯得更加豐富和自由了。
在經歷籤約唱片公司,發行個人單曲,甚至還演唱了《喜洋洋與灰太狼》的主題曲。之後,楊沛宜選擇了淡出娛樂圈,回歸普通的生活。
楊沛宜專輯籤售會
因為父親喜愛音樂,楊沛宜兩歲多就開始學唱歌和京劇,但父母只當是興趣在培養。雖然如此,她還是展現出了驚人的演唱天賦。
2008年4月,楊沛宜被爸爸帶去參加北京海澱區中小學聲樂比賽,意外獲得了獨唱一等獎。而在2008年奧運會前,楊沛宜還從未接受過任何專業的聲樂訓練。
楊沛宜曾和張學友同臺演唱
和林妙可媽媽忙著帶女兒四處撈金不同,楊沛宜的爸爸楊慧松則有意減少孩子的出境率,不希望她受到外界過多的關注。
2013年,楊沛宜以優異的成績升入著名的人大附中綜合實驗班。後來有記者問楊慧松,「楊沛宜不考慮往音樂方向發展了嗎?」
楊爸爸很堅定的說,「未來我女兒有無數可能,但是她現在需要過的,是她15歲的暑假。」
楊沛宜才藝俱佳
努力學習的同時,楊沛宜也一直沒有放下「唱歌」這件事。讀小學時,她考入楊鴻年少年及女子合唱團並成為主力;讀初中後,參加人大附中歌舞嘉年華成為十佳歌手之一。
即使到了高中(為了以後出國讀書,她進入了北京八中國際部),在大多數學子最緊張學業的階段,楊沛宜還和朋友們組建了樂隊,經常在校內、外進行演出。
楊沛宜考入少年及女子合唱團並成為主力
楊沛宜和朋友們組建了樂隊
楊沛宜就是大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興趣愛好玩得轉,學習成績還很棒。
2007年,她參加美國最權威的高中學術競賽中國賽時,晉級了決賽。2019年,楊沛宜成為了世界頂尖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一名學生,未來一片光明。
楊沛宜
人生就是接連不斷的棉花糖實驗。12年的時光,林妙成為了大家口中「被家長毀掉的童星」的代表性人物,而楊沛宜則把人生這副牌,打出了王炸。
林妙可和楊沛宜的境遇,像極了一個人的A、B面。雙方家長在育兒上的不同選擇,很大程度上,造就了女兒們的人生呈現出不同的走向。
林妙可劇照
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棉花糖實驗」。他給一群4~6歲的孩子每人一塊棉花糖,他們可以選擇立即吃掉,也可以忍耐15分鐘再吃獲得再多一塊的獎勵。
事後研究表明:抵擋住誘惑的孩子相比立即吃掉棉花糖的孩子,他們日後的生活更成功,也更快樂。
楊沛宜
有多少人,有多少家長,能在短期利益和誘惑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呢?林妙可和楊沛宜,以及她們各自的父母,其實不過是在人生路上,做了又一次棉花糖實驗而已。
讓孩子堅持讀書學習,相比較立刻拍戲賺錢,一定是一條更難走的路。而只有懂得堅持延遲滿足的家長,才能幫孩子去換取更大的人生籌碼。
林妙可
瞧瞧那些節食、堅持健身的人,他們放棄咀嚼美食的快感,不是為了幾分鐘後可以大快朵頤,而是為了更長久的健康和魅力。
還有很多精打細算的人,或許你會嗤之以鼻,但他們按捺住輕率的購物衝動,可以讓今後的生活更從容……
楊沛宜
堅持「延遲滿足」,並不是要剝奪「滿足感」。人活一輩子,今朝有酒今朝醉,享受當下的大有人在,但關鍵是要達成平衡。
那些能更好地克制衝動進行長期規劃的人,通常有更大可能學習、記住與自身相關的特定事實,並將之內化於心。
楊沛宜
如今,走進大學校園的林妙可,有了更多自由,漸漸活出了全新的模樣。
從前段時間曬出的照片來看,林妙可穿衣打扮一改往日老氣沉悶風格,滿臉洋溢的笑容更顯年輕人的朝氣。
未來還有很多可能,現在正青春,一切不算晚。
林妙可入學近照
林妙可近照
——————
作者:娛記小籠包,多年娛記一枚。歡迎大家關注並轉發留言,你們的支持是我的動力,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更多有趣、溫暖的娛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