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編的話:10月21日,林妙可接受專訪時承認「奧運會改變了自己的命運」,2008年,9歲的她一夜爆紅,享受關注的同時,也因外界的抨擊難過。12年前的「奧運之夜」是她人生的分水嶺,也算是提前到來的成人禮,讓她早早步入公眾視線。如今,21歲的林妙可依然感恩過往和當下,她說自己是「牛油果型人格」,有一顆堅強的內心,只求做到自己滿意的標準。沒有人會願意帶著一個過期的標籤活一輩子,「童星林妙可」也一樣。年少成名,只是她的經歷,不是她的錯誤。林妙可的確被幸運眷顧,卻從此一直在暗中償還!

先來解釋一下什麼是「牛油果型人格」。根據《突破天性》作者布賴恩·利特爾的觀點,按照自我監控的程度不同,人可以分為「牛油果型人格」和「洋蔥型人格」兩種。「洋蔥型人格」學名叫「高自我監控型」人格,就像一顆洋蔥,當你一層層地剝開它,卻發現沒有內核,沒有本質的自我。「洋蔥型人格」的反面則是「牛油果型人格」,學名也叫「低自我控制型人格」,即當你不斷往下挖時,會發現一個核,一個恆定不變的堅實核心。

北京奧運會結束10年後,張藝謀回應了奧運會林妙可假唱事件,「都是遺憾,其實我堅持一下也許就沒事了,當時遺憾的就是讓大家擔不是。本來就是讓林妙可唱,我們都錄了,本來唱得也可以,就音準差一點。可是,我們這個技術團隊,一定要換聲音。我就去問國際轉播團隊,他們認為這是一個情境表演,有56個民族兒童等等,所以沒問題。」

這個解釋跟當年事情曝光後「北京奧組委」的說法一致:「這是與電視轉播商協調、由導演組研究達成共識後,在最後一分鐘不得已做出的選擇。之前也有錄音,所以當時林妙可並不知道最終播出的是楊沛宜的歌聲,這樣做也是轉播商的要求,因而導演選擇了聲音質量最好的楊沛宜和表演質量最好的林妙可合作完成。」

那一夜深深刻在林妙可心裡:9歲的她梳著雙馬尾,留著齊頭簾,在表演自己的節目之前,已原地站立50多分鐘,汗流浹背,頭髮也打了綹。她看到對面大屏幕上自己的表情,心裡想著一定要好好表現,「不能動,萬一有人看到了怎麼辦」。光打在身上,人群黑了下去,歌聲響起,五顏六色的螢光棒一閃一閃,林妙可還不懂什麼叫開幕式,也並不明白登上奧運會舞臺意味著什麼,單純就是想著要好好表現。在那短暫的兩分鐘裡,她就是全世界的焦點,「奧運女孩林妙可」成為了她的標籤!

2020年初,陳思霓邀請林妙可錄製抗疫歌曲,林妙可發現,一起合唱的人都是曾經一起演出的小夥伴,參演「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楊沛宜也在其中。12年前「只聞其聲」的楊沛宜,從「北大附小」到「人大附中」再到「北京八中」,一路名校,如今遠赴美國留學。

和楊沛宜的學霸之路相比,自認天賦普通的林妙可堅定地留在了舞臺。12年之後的雲聚會,林妙可用自己的聲音放聲歌唱,楊沛宜也以很颯的藍發造型走到了臺前,就像是以和聲的方式與12年前的故事做和解。這並不是兩個女孩兒之間的和解,而是她們和各自命運的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