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學音樂選對學習時間事半功倍。想給孩子做音樂啟蒙及後續的音樂教育,卻不知道該在什麼年齡學什麼好。生活中接觸到的父母,十之八九把音樂啟蒙等同於學樂器,或者說學音樂就是學唱歌。這裡中音階梯少兒音樂培訓小音老師表示理解,客觀地說,大多數人對音樂教育知之甚少……
比如前幾天就有個家長跟小音說到:
他從去年決定讓孩子接觸音樂學習,開始時他認為既然要是學樂器,那就學個有意思的,於是給他4歲的孩子選擇了學架子鼓,時間長了,他發現這似乎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音樂啟蒙方式。
因為從孩子音樂發展的角度來看,只學鼓是不夠的,因為鼓只是節奏型樂器,一定還要去學跟音高有關的課程。但現在這個年齡最應該去學的是視唱練耳,5歲以後在接觸樂器反而更好。
說到這裡肯定有很多家長是第一次聽到「視唱練耳」這個名詞。
其實只要各位仔細留意就會發現,無論是最高音樂學府——中央音樂學院,還是一些專業藝術培訓學校,實際上都有面向孩子的這些課程。
下面中音階梯少兒音樂培訓小音會詳細地將少兒的課程進行歸納,為大家梳理出一個清晰的少兒藝術學習「路線圖」目的就是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規劃孩子音樂教育的路線:
1、1-4歲 奧爾夫親子課
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是當今世界最著名、影響最廣泛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
奧爾夫音樂在教學過程中,會用多種形式讓幼兒同時用到眼睛、耳朵和嘴巴、手指、腦袋同時運作,耳朵要聽、眼睛要看、嘴中要學唱、還要配合各種動作。
這樣可以調動他的多個器官參與到音樂的表現中來,能夠使寶寶注意力集中,同時也鍛鍊了各器官的協調能力。久而久之,幼兒會通過這種方式變得對音樂更加敏感和機智,對音樂的專注力也會提高。
在奧爾夫的音樂課堂中,孩子們有機會進入豐富的藝術世界,音樂不再僅僅是旋律和節奏,而是與兒歌說白、律動、舞蹈、戲劇表演甚至是繪畫、雕塑等視覺藝術相聯繫。
孩子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去關注特定的一個聲源,去傾聽,辨別,想像來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聲音
2、4-6歲 視唱練耳視唱練耳這門課可以說是專業音樂教育的根基。要考專業音樂學院本科的話,絕大多數專業都要考視唱練耳。
「視唱」指識譜能力。孩子們會學習五線譜中各種記號的含義,對應到琴鍵上的位置和演奏方式等,然後需要唱譜。
4-6歲是孩子聽力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如果訓練得當,能夠讓孩子解決聽音的問題,也就是能聽準音。這即是「練耳」。
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能識譜了,能聽準音了,那麼再大一點不管學習器樂還是聲樂,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去年機構裡有一位孩子,學了一年視唱練耳之後轉了鋼琴,幾乎所有的譜都認識,和琴鍵的對應關係也知道,基本的樂理也知道一些,只是解決彈的問題。這無疑讓學鋼琴的起步階段變容易了很多。
中音階梯少兒音樂培訓小音再特別強調一下「練耳」!聽音不是靠智力,是很難短時間補起來,甚至就永遠補不起來的。所以,如果想讓孩子未來在音樂上達到一定的專業程度,小時候耳朵就得練起來。
3、6歲以上 音樂基礎
音樂基礎課也是一門專業音樂教育的根基課程,簡稱音基。
如果計劃未來參加中央音樂學院的樂器考級,絕大多數情況,都需要考生先考過音基,才能報名樂器考級。
音基課主要包括視唱練耳和樂理。
我個人理解,音基課和上一節的視唱練耳課相比有一些共同之處,但重點不一樣。視唱練耳的重點是識譜和練耳,音基的重點是樂理。如果要深入理解一首曲子,或者要搞創作,樂理是必須要學的。
4、各種聲樂課
就我周圍的氛圍來說,我個人感覺學習聲樂不是很受家長們重視,遠比不上學習樂器。
但其實學習聲樂的門檻比器樂低很多,辛苦程度低很多,經費投入低很多,孩子們接受程度好很多。而且學聲樂也要學一些專業的音樂知識,作為一種早期的音樂教育方式,其實應當被重點考慮。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音樂教育實際上有很多的選擇,並非只有一條路。學樂器也是如此。在不同的年齡可以學不同的課程,根據孩子興趣和客觀條件等因素,綜合考慮,可以搭配出一個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案。
最後,學樂器大家肯定都知道回家的練習。但前面提到的早期課程也需要回家下功夫。不能指望孩子們每周上一次課,接觸音樂一小時,水平就能飛速地往上走。
音樂教育路線如果規劃得好,孩子的學習效率會得到極大地提升。小時候底子打得專業點,未來如果孩子確實有天賦和意願,可以走專業路線;不走專業路線,因為底子專業,也容易成為業餘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