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痴情蒲劇的戲迷。在小時候,我就聽說過王秀蘭閻逢春等蒲劇大師軼聞軼事,在我年輕時,又聞說過武俊英,孔向東,王藝華,賈菊蘭等梅花獎得主的演唱讚譽之辭,可以說他們都是我心中的偶像。
然而,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左右,驀然間有個蒲劇青衣成為我追求的偶像。她就是我縣興盛莊(我村人叫南位溝)的劉新賢。
南位溝距我村僅有十餘裡地,當時我常聽村裡戲迷和老百姓說,南位溝女子唱得好哩!
我想,啥時也能看她的戲呢?
我當時在學校任教,沒有時間到外村去看戲,但劉新賢這個名字卻深深地烙在我的心裡,並渴望有一天能親眼看到她精彩的演唱,一解我渴塵萬斛之情。
有一天,我們學校調來一個教師,他叫劉克功,而且有幸地是他是劉新賢的愛人。於是我與劉克功老師關係走的頗為親蜜,並從他口中了解到劉新賢的許多演唱軼事。當時,劉克功談說時還是比較謙虛的,因為劉新賢畢竟是他的妻子。
終於有一次稷山蒲劇團來到我們下迪村舞臺唱戲。我欣喜若狂,終於有機會看到我仰慕的好演員劉新賢了!
那天晚上,演唱的現代劇《一顆紅心》,劉新賢主演三嬸,劉新賢一登場,立刻就吸引了我的眼球!
我當時的心境,就像唐詩人孟郊中舉時那樣: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心裡真想把劉新賢老師表演的精湛技藝和優美唱段盡享飽覽……
我凝神細看她表演的一招一式,她把握有度,恰到好處,把個熱愛集體紅心向黨的徐老三之妻,即農村婦女形象表演得惟妙惟肖。她表演農村婦女是那樣的駕馭嫻熟自如,得益於她細心地觀察生活。對於這一點,我早從劉克功老師那裡得知。原來劉新賢為了表演農婦形象,每每回到家鄉深入生活,與家鄉婦女促膝談心,了解其性格特點與言行舉止,也難怪她在舞臺表演具有如此逼真的生活氣息。
劉新賢的唱腔,令人一聽,猶如韓娥雅韻,沁人心脾,醉人心田,優美音質,簡直如天籟之音,餘音繞梁,三日不絕於耳。
她的唱腔時而厚重有力,如銀瓶炸迸,金帛撕裂,時而高亢婉囀,如百靈鳥鳴叫,恰似珍珠落玉盤,泠泠作響,清脆悅耳。
劉新賢唱腔如老藝術家王秀蘭一樣能扣人心弦,啟人心扉,而細品其韻味,又別有洞天,令吾久久陶醉其中……
這晚觀看劉新賢演唱,
真有曾經東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雲之感。既償吾夙願,又大飽眼福,還欣饗了一頓精神大餐。實為一舉三得,受益良多。
此後,我多次觀看過劉新賢在舞臺上表演塑造的各種女性角色,如《紅燈記》中的李奶奶,《槐樹莊》中的老常嬸,後來還有幸觀看過古代劇中她演飾的《三娘教子》中的王春娥,《劈山救母》中的王桂英等,使我對她高超的演技,優美的唱腔,活靈活現的人物性格塑造更加佩服不已,以至我逢人說項,在閭閻中廣為其傳頌……
再後來,劉新賢由於年齡原因終於戀戀不捨地離開她數十年表演的心愛舞臺,在文化館工作了。
那年,我去縣城有事,曾專門前去拜訪過她。她和我已成了熟人,對我這個忠實粉絲也頗有了解,因此我和她談論無拘無束。
我問她,你離開戲劇舞臺有何感想?
她說,說老實話,離開舞臺確實留戀不舍,自己不能登臺為觀眾們演唱了,心裡感到惆悵與遺憾!但在我有生之年,還可以扶腋後人,為蒲劇事業發揮餘熱。
我問,有年輕人來向您求教的嗎?
她笑著說,有哩!不管是專業的,還是業餘,只要他們來,我都把自己知道的東西盡心的傳授給他們。
我想,這正是劉新賢老師熱愛蒲劇事業,執著追求蒲劇藝術,扶腋後人的高貴品格!
那天,我和劉新賢老師傾心相談約一個多小時,對我受益匪淺。
後來,我由於多年帶畢班學生,教學工作繁忙,與劉新賢老師無暇謀面。但我對她的表演藝術和優美唱腔酷愛與日俱增。有時興致來了,就模仿她的唱腔來幾句亂彈。雖然我唱的不著邊際,但卻抒發了我對她唱腔痴迷之情!
時光倏忽,轉眼間幾十年過去了,去年冬天,突然得知劉新賢老師猝然離世噩耗,猶如五雷轟頂,令我痛惜悲傷不已。
遂賦詞一首《長相思》:
夜夢魘,思綿綿,驚醒珠豆溼枕邊。汝金嗓,縈耳畔,此生不覓嬌容顏。陰陽兩重天。
我心中的一顆蒲劇名星逝去了。這是梨園界的一大損失,也是我和眾多的粉絲們心中永遠抹不去的傷痛。我為蒲劇界失去如此優秀的名演而扼腕惋惜。同時,我對劉新賢老師更加懷念。從此,再也不能在戲院舞臺下聆聽劉新賢老師唱腔,因而令我分外渴念。
有詩云:
人有生老三千疾,
唯有相思不可醫。
劉新賢老師優美絕倫的唱腔像磁石,像戀人一般吸引著我,令我思念綿綿(這裡僅以此詩活用對劉新賢老師唱腔比喻為磁石與戀人一樣具有吸引力,令人思念)。以至我屢屢從網上調出她的唱段,權且聊補我的渴念之情!
如今在劉新賢老師逝世一周年之際,我寫此文,一則表達對劉新賢老師的無限緬懷之情,二則表達一個普通戲劇愛好者對她發自內心的敬佩之情!
劉新賢老師永遠地離開了她酷愛的人生氍毹,離開了屬於她的眾多的愛好者和粉絲們,但她的戲劇藝術之樹永遠長青,她的精湛地表演藝術和優美的唱腔,永遠深深地留在人們的記憶裡……
我做為劉新賢老師的一個忠實的普通粉絲,發自內心地對劉新賢老師演唱,用杜甫詩句做出這樣的評價:
錦城絲管日紛紛,
半入江中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
人間能得幾回聞。
最後,為了表達對劉新賢老師無盡地軫念之情,謹以此詩句作為結尾:
我寄愁心與冰輪,
伴隨直到地府門。
待到來年花爛漫,
梨園英靈報新春。
2020年12月25日晨寫於鄰裡家
作者簡介:胡根慶,自號五柳汾士,山西稷山下迪村人氏。曾於八十年代在《河東文學》發表萬餘字的中短篇小說《野寡婦》《天邊有一片晚霞》,在《山西農民報》《山西老年雜誌》《運城日報》《棗花報》等作品均有刊登。曾在《電力杯》徵文大賽中小說獲一等獎,《防震減災杯》徵文大賽中小說獲一等獎,《交通安全》徵文大賽中小說獲二等獎,《稷醫杯》徵文大賽中散文獲二等獎,《山西老年》徵文大賽中散文獲三等獎,小說散文詩歌戲劇話劇微電影等在各網絡平臺已發表數千餘篇。已寫完巜村長老張》《汾鄉巨變》兩部長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