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生而為家人是最高的緣分——《我們這一家》

2021-02-11 黑白漫文化

請根據圖片選出一個最適合該動畫的名字:(   )


                           

A.《我的媽媽是鯰魚》

B.《我的媽媽是恐龍》

C.《我的媽媽是海怪》

D.《我們這一家》

答案:(ABC)D

                       

在日本知名的家庭生活題材動漫中,《我們這一家》不論在哪一方面似乎都排不上前列。在資(chang)歷(du)上,它遠遠比不上得過吉尼斯認證的《海螺小姐》;論知名度,更是比享譽全球的《櫻桃小丸子》差了不是一星半點兒;比喜劇笑點,也比不過《蠟筆小新》的搞(wei)笑(suo)幽(xiu)默(chi)。

可是這都不妨礙《我們這一家》仍然從眾多籍籍無名的漫畫中脫穎而出,多年連載之後製成動畫並被亞洲其他地區和國家引進。而被中國港臺引進後在港臺地區所受到的歡迎程度,甚至比在日本國內更甚。


 

在我所看過的數量極其有限的動畫裡,《我們這一家》應該是唯一一部我喜歡且只喜歡臺灣配音的日本動畫。許多臺灣的聲音都是我的心頭好,但是在配日本動漫時始終少了那麼一點代入感,這也使得日本原聲配音的地位在中國粉絲的心中固若金湯。

但是在配《我們這一家》時,臺灣版本做出了一個意外成功的嘗試,不僅改動了一些臺本,直接把主角立花一家的姓氏改成了一個「花」字,讓立花一家變成了廣為人知的「花家」,以及其他一些細節,使得動畫整體內容上更貼近臺灣的文化和生活習慣;花媽的聲優王瑞芹更是用一半閩南語一半臺式普通話為花媽進行配音,渾厚粗壯的嗓音、不發一個翹舌音的臺灣腔、和時不時跳出來幾句地道的閩南方言,與原作者對花媽的人設簡直渾然天成,不論是外形、身份或性格,這個聲音毋庸置疑就是對花媽的最好詮釋。相比之下,日語原配在對人物形象的補充作用上則顯得遜色許多。


 

臺灣文化在許多方面本就是日本文化的附庸,所以臺版配音如此為之,不僅沒有生硬牽強之嫌,反而毫無違和感,代入感一百分。即使是我這樣一個聽不懂閩南語的內地觀眾,也依舊因為這華語發音覺得親切無比,腦子裡總是忍不住會迴響起花媽的「安內哦!」「我跟狸供厚!」「哎喲狸仄個小孩怎麼辣麼還人吶,曾四的!」

 

而臺灣民眾想不認識花媽都難,則是因為另一個原因,臺灣政壇的風雲人物、高雄市現任市長陳菊,她的外型和花媽相似到令人髮指的地步。性格是否一樣就不敢說了,但是「花媽」早就成為了陳菊的政治暱稱,花媽形象也常常被她用到各類宣傳活動中。


 

所以五月天在LIVE上演唱《我們這一家》的主題曲、臺北中正紀念堂今年初還在舉辦《我們這一家》的大型展覽,這都不是什麼不得了的事了。在臺灣,泊來的《我們這一家》經過了水到渠成的去本土化提煉,儼然形成了一種代表姿態。

而這樣的「代表性」不僅僅源於天時地利人和的偶然因素,作品本身的魅力才是決定性的關鍵。

許多國民人氣動漫專注於帶給受眾「回憶」和「感動」,而《我們這一家》的關鍵詞則是「共鳴」。如果說《櫻桃小丸子》給人的感覺是:「看吶,多可愛的一家!」,那麼在看《我們這一家》時,不管是日本、中國港臺地區還是內地的觀眾,大家的感覺是:「天吶,這不是我家嗎?!」

也許你們家也沒有大房子,住的不是獨棟小樓,只是普通公寓;也許你也有一個花媽那樣主內的媽媽,她沒有什麼大學問,說話用詞顛三倒四,或者常做一些讓你覺得丟臉的事情,她精打細算地過日子,堅決不給你多增加零用錢,對浪費行為深惡痛絕,但是自己卻又受不了電視推銷和商場打折的誘惑亂買一氣;你也許也有一個花爸那樣主外的爸爸,他性格內向沉默寡言,但又非常我行我素,交代他的事情永遠都不記得,對妻子表面非常任性,但內在卻是滿滿的體貼和愛;而你,也許是姐姐橘子那樣的女孩子,像所有普通的女高中生一樣對未來和愛情充滿了嚮往,對爸媽有各種抱怨,偷偷攢著每一件小東西留著裝飾自己以後的家;你也許是弟弟柚子那樣的男孩子,表面害羞,內心覺得自己已經足夠成熟了,周圍的人怎麼還那麼幼稚;也許你還有小清、吉岡、石田那樣特立獨行的朋友,也許你也暗戀過一個像巖井一樣溫柔紳士的男孩,又或許你還有一群像三角太太、水島太太一樣嘰嘰喳喳的鄰居或親戚……


 

動畫OP處的一個細節,明顯透露出了製作者們對這部動畫的理解。日本人特別喜歡在OP和ED裡使用主角走在熙熙攘攘的人潮中的畫面來襯託主角,但在《我們這一家》的OP裡,開始用這種方式介紹了故事的人物們之後,緊接著轉換的是相同的畫面,但其中用彩色重點突出的卻是不相干的路人了,主角們以勾線塗灰的方式被放在了第二眼的位置。此處隱藏的含義不就是在說:這是大時代裡一個極其普通的小家庭,他們可能是你們,也可能是我們,沒有富貴榮華,沒有超能力,不需要拯救地球維護世界和平。這就是一部再普通不過、描繪普通人生活的小作品,不說什麼大道理,就是我們在過著自己的小日子時看著別人的小日子圖個一樂,但如果你能感受到點兒什麼——那真是再好不過了。


 

而每個看過的人都一定能感受到些什麼。當我和花家的女兒橘子差不多年紀時,我常常覺得別人的媽媽肯定都是知性、優雅的,和自己老媽肯定不一樣。看過花媽才驚(an)喜(wei)地發現,原來遠方島國上的媽媽也會與我們的媽媽有如此之深的相似。我們覺得她們愛佔小便宜、摳門又小氣,完全不在乎自己的形象,生活得毫無情趣;我們覺得與她們的代溝已成溝壑難以逾越,她們不可能理解我們這些孩子的心情;我們也動不動就朝她們發火嚷嚷,和她們吵架慪氣。

當年看《我們這一家》的少年少女們,現在可能已經成家立室,當我們已經為人妻為人夫後,當我們開始真正面對柴米油鹽的日常瑣碎時,當我們用自己賺來的錢支撐一個家庭的開銷時;當我們已經為人父為人母后,當我們開始承擔起養育一個孩子的責任時,當我們反過來被依賴被依靠時——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我們就成了「花媽」「花爸」,成了那個為了家庭需要不斷奉獻犧牲的脊梁,成了那個曾被年少的自己無數次責怪誤解的對象。


 

有一集裡,橘子因為白天跟花媽一言不合就慪了氣,晚上做噩夢夢見自己和媽媽吵架,自己大叫著並重重把花媽給推倒了。她嚇得醒了過來,此時已是清晨,她走到客廳看見花媽在給自己準備早飯,看到媽媽沒事,她帶著愧疚哭了起來。

橘子當下就做了一場夢就醒了過來,而我們卻常常在這一樣的噩夢中不自知,也許要花上很長很長的歲月才能幡然醒悟,不怕來得晚,只怕來不及。我們生活在她們的寵愛與照顧下,卻還常常嫌棄今天的飯不好吃,厭煩她們的嘮叨,直到長大了才能真正體會到照顧一個家有多麼不容易,聽一個人的嘮叨有多麼幸福。


 

二次元至高無上的意義,絕對不是營造一個多麼完美的二次元世界,而是使人在二次元中感受到三次元的美好,進而在三次元中學會珍惜。不必請多麼大牌的漫畫家出手,只要是一個深諳其意的小作者,靠著二頭身的簡筆畫人物就能實現這種意義的傳遞。

就像動畫主題曲的歌詞那樣:「哈嘍你好嗎/衷心感謝/珍重再見/期待再相逢」,我總認為這不僅是一個作者在向自己的觀眾打招呼而已。人與人的際遇都是一種緣分,生而為家人則是最高的緣分。此生最感激的,莫過於我們能成為至親;而我最想要珍惜這種關係的方法,莫過於來生還能繼續這段緣分。


《素》5、《素》6同時發售! 

黑白漫文化原創

文章著作權歸黑白漫文化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微信公眾號:黑白漫文化(hbmanga)

投稿郵箱:heibaimanhua@126.com

點擊閱讀原文可前往黑白漫文化官方微店

請注意!不要調戲小編!

 

相關焦點

  • 這一定是特別的緣分,才會使我們成為家人
    一個人是單獨的個體,其他所附屬的東西很多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那麼在有限的時間裡我們還需要努力的活著嗎?答案是肯定的。生而為人,我們雖然外物不能帶走,但是我們的精神可以帶走,那是我們的思想,而思想需要灌溉,需要成長,它是隨著閱歷的增加而變得強壯。
  • 【韓劇專欄】未生 為生
    這個世界都比我快一步                                             未生一句「路為每一個人開放,但不是每個人都能走那條路」讓我開始關注這部名叫《未生》的韓劇,脫離韓式愛情的劇情,講訴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遇見的職場生涯。
  • 一定是特別的緣分,才讓我們成為「一家人」
    一定是特別的緣分,才讓我們團結在一起,用愛和溫暖鑄就一個溫馨的ICU。為了讓大家感受到ICU這個大家庭的關愛,科室領導總是在每一個特別的節日裡「用心良苦」,這不,早上剛一交完班,兩位壽星就「受寵若驚」的收到了來自科主任和護士長準備的鮮花和賀卡。
  • 《以家人之名》冷知識:月亮媽竟然是潘主任愛人,這奇妙的緣分!
    《以家人之名》中的演員擁有神奇緣分,比如尖尖是耿耿;子秋是林楊,兩個人都是「振華高中」的學生。要是論關係,林楊是耿耿的小姑父。別的不說,多少有點兒串戲。甚至看這部劇時,當覺得感情線太混亂,遺憾不只是親情劇的時候。
  • 陳妍希曬一家三口合照,為陳曉慶生:日夜拍戲的陳先生辛苦了
    凌晨,妻子陳妍希發文為丈夫陳曉慶生:日夜拍戲的陳先生辛苦了。願你每日都能睡個好覺,願你的付出都能有所得到,生日快樂。言語之間愛意盡顯。陳妍希還曬出了一張一家三口的同框照,夫妻倆緊緊靠在一起,兒子小星星則坐在爸爸媽媽中間,一家三口幸福都快溢出屏幕了。
  • 一家之主患上淋巴癌,為家人他與病魔抗爭
    一家老小全靠他一人擔著前行,就在王發洪累得快要倒下時,危險之際幸好有基金會伸手扶了他一把,才讓一家老小免受苦難,得以繼續前行。一家之主患上淋巴癌 為家人他與病魔抗爭今年45歲的王發洪,家住銅梁區安溪鎮譚洪村,全家6口人,農村低保戶。
  • 2018,我們這一家
    小孩是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的。經過一年的觀察,我發現艾文就是一個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貓是他要養的,他上哪都跟別人吹噓,我有一隻小貓,我的小貓叫貝殼。甚至在跟外教上課的時候,每次都要介紹一下,I have a cat . 6月初養的小貓,艾文像過來奠基儀式的領導人一樣,鏟了第一份貓屎,這之後,貓屎成了我,小陳,我媽和我爸的輪流工作。
  • 我們為什麼需要專欄作家?
    專欄文字大體就像蚊子,簡直沒什麼生命跡象,只是個轉移血液的容器,轉移之後卻則發生了質變。胡蘭成卻把它們比喻成「思想的瓜子殼」,那是他在農業文明的毛驢車上顛簸而沒能預見後工業時代社會化大生產。     多數評論和專欄都是各說各話,中間的隔閡噪音太多——這卻也符合多元化社會的分化再分化,讓特定的鑰匙打開那個非常的心鎖,讓所有的腳找到自己尺碼的鞋。
  • 同年同月同日生,他們是最有緣的情侶.而一場意外,這緣分變成了遺憾
    生,是一場緣;死,是另一場緣;緣分天註定,生死難強求。人世間的愛侶,先後來到這世上,歡喜相伴一場,又先後離開。得要多有緣,才能把誓言變成真,「同年同月同日死」。最近,泰國的一場車禍,讓大家心痛難受的同時,再次相信了緣分這個詞……照片中的男孩名叫Jessadaporn Buapetch,女孩叫Lichtsasi Mongkolpornsap.從照片中不難看出,他們是一對恩愛的小情侶。
  • 為何那些想生兒子的家庭卻接二連三生女兒?聽聽這幾種解釋,有趣
    文|暖時光(此文為原創,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老家有個表哥,一家人都很迷信,非要生個兒子,而為了生兒子,到現在都已經生了4個女兒了,可即便如此,人家還不死心,聽說不生個兒子就會一直生。生活中,類似這樣的家庭好像還不少,明明很想要個兒子,卻為何總是生女兒。這大概就是緣分問題吧,沒有緣分,再強求最後也可能是一場空。為何那些想生兒子的家庭卻接二連三生女兒?
  • 歡迎來到《我們這一家》,幸福快樂的一家!
    歡迎來到《我們這一家》,幸福快樂的一家"halo,你好嗎?珍重再見,期待再相逢~~~"伴隨著熟悉的主題曲旋律,你是否想起了童年裡的回憶?那就是《我們這一家》!《我們這一家》雖然是日本動漫,但是經由中國臺灣的翻譯,裡面經常出現的閩南腔聽著讓人有種特別的熟悉感。
  • 這是什麼神仙緣分吶!同年同月同日生,同校同班同寢室!更神奇的是……
    這對「七同兄弟」有著非常奇妙的緣分:以同樣高考分數考進同樣的大學,被分到同一學院同一專業同一班,成為同寢室友,還同一天生日。「起初我看他的QQ資料卡顯示生日和我是同一天時,我不太相信,後來開寢室夜談會,我們掏出各自的身份證才發現居然是真的,我當時驚訝地愣了好幾秒。」徐臻燁笑著說。由於兩人相同點太多,尹鑫常戲稱徐臻燁為「失散多年的親兄弟」。上課、吃飯、開會,各種場合,尹鑫和徐臻燁兩人總是相伴在一起,路上有說不完的話。
  • 吳尊慶祝生日罕現身,家人生日只差一天有緣分,兒子大小眼仍很帥
    吳尊與女兒慶祝生辰,此人就是妻子兒子生日有緣分,女兒亭亭玉立。10月10日,吳尊罕見在社交平臺上發文表示自己和女兒的生日已經到來,並且發布一組慶生照片,表示這個周末都是家庭生日派對。家人生日只差一天有緣分
  • 趙興福一家「找幸福」——探訪習近平總書記看望的這家人
    新華社長春7月24日電 題:趙興福一家「找幸福」——探訪習近平總書記看望的這家人新華社記者對趙興福一家來說,7月23日是一個難忘的日子。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他家,與一家人嘮家常。拿著泛黃的國營廠工作證,趙興福回憶起這些年,一家人從紮根山溝為生計拼搏,到落腳城市奮力追求美好生活,感慨萬千,滿懷憧憬。三代人,三套房乾淨的地板,潔白的牆壁,大大的「福」字,君子蘭花開正豔。走進趙興福位於長春市寬城區團山街道長山花園社區的家,面積不大,卻溫馨舒適。
  • 電影《後來的我們》:緣分這事,能不負就好!
    我因一場官司遠走他鄉,他因生意失敗逃遁他鄉,於是我們兩個像苦藤上結出來的兩顆苦瓜,在別人的城市偶遇並謹小慎微的活著,一起散發傳單,一起夢想翻盤,互相取暖,又互相督促,把最卑微的懦弱、最凌亂的不堪坦露給對方,我們又不知天高地厚的互相許諾,等我順風順水,天天請他吃燉肉,吃一碗倒一碗,他也憧憬著生意好了,回到原點,他要帶我去他的城市,住最高級的酒店,喝最優雅的咖啡。
  • 舊時光裡的新鮮味道——專欄作者聶東紅專訪
    就這樣我們早晨一直很正規做飯做菜直到女兒高中畢業,之後我們家的早餐才恢復粥或麵條等。女兒高中三年因為晚飯在學校吃,晚自習回家後我們家還有一餐正規的夜宵,一家三口邊吃邊聊。女兒高中畢業後,無師自通地學會了做各種中式布點和西式烘焙,於是,只要她在家,我們家的一日三餐都是她做。我先生喜歡洗碗,我和女兒從不和他搶。
  • 佛教:如何看待家人的各種關係?明白這五種前緣就恍然大悟了
    除了發心剃度做和尚尼姑的出家人以外,我們活著除了自己以外,最重要的莫過於家人。02家人的重要性只不過我們中國人畢竟和外國人不同,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下來,也許一般的親戚確實關係疏遠了,但是這一家三代還是很緊密的——上學,
  • 《以家人之名》賀子秋媽媽回歸,與李爸結婚,一家四口整整齊齊
    《以家人之名》賀子秋媽媽回歸,與李爸結婚,一家四口整整齊齊。這部劇是由譚松韻、宋威龍和張新成領銜主演,是一部很溫暖的家庭劇。懂事的賀子秋讓李爸於心不忍,他對於母親離開這件事情已經釋然。他看見李爸實在是太辛苦,為了他們三個孩子付出太多了,而自己卻什麼也做不了,現在有機會為李爸做點什麼替他分擔,便答應生父出國。
  • 道長專欄 |《龍門心法》第十七 智慧光明
    這律條微細深杳,唯要自心用功夫。凡生心動念之頃,就要存誠主敬,暗自端詳,細細行持。把這心上念頭,打掃清清淨淨,如青天皓月,沒半點雲翳,水晶琉璃,無一絲瑕玷,無邊明鏡,無一毫塵垢。如夜光寶珠,無一絲迷暗,圓滾滾,光灼灼的,才講得個智慧光明呢。這智慧光明的真空妙相,原從戒定上來。自忍辱斷障,持戒精嚴中,法藥相助,方能至此。如有受戒不能守,行持欠精嚴,自欺自瞞,萬分不能也。何以故呢?
  • 淨宗法師:歸命阿彌陀佛,是凡夫當生修行的最高境界
    這個身體,這個心,我們所有的起心動念,不都是針對這個世界的境界所起的念頭嗎?我們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整個世界都是要舍掉的,何況這些念頭?「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整個世界都要舍掉,何況這些念頭,更是要舍掉。所以「舍」也是不用、不倚仗,就是要看輕。很多人往往是很看重。他為什麼舍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