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出版「哈利·波特」系列中文版20周年,也是我成為「霍格沃茨學子」的第十九個年份。
我是在初一的時候第一次接觸到「哈利·波特」的。我看著哈利走進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從11歲長到17歲;而我也在這個過程中讀完了「哈利·波特」系列的7本書,從12歲長到了18歲。書中的很多人物就像我的夥伴一樣,陪伴我度過那段富於激情也易於感傷的時光。
在我深陷青春的沼澤時,是哈利、赫敏、羅恩、盧娜,用他們的所作所為賦予我勇氣、給予我啟迪;在我形成自己「三觀」的人生階段,是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教導,塑造了我應對現實問題的基本立場:反對偏見,反對歧視;追求平等,包容多元。
在我填報高考志願時,也是英國作家J.K.羅琳創作的這部文學作品,成為我最終選擇北京大學中文系的重要動因。大三時,我更是將「哈利·波特」作為研究對象,嘗試調動自己的生命經驗,運用我在北大課堂上習得的理論與方法,對這部既深刻地影響了自己,也廣泛地影響了自己同代人的文學作品與文化現象展開深入的探討,最終完成了一篇5萬字的本科學年論文。這篇論文獲得了指導老師的嘉獎,也帶給我很大的信心,激勵我走上以學術為業的人生道路……
霍格沃茨學子的閱讀遊擊戰
時光荏苒,我已從一名霍格沃茨學子變為一名大學老師,而「哈利·波特」系列也已經進入了新課標語文教材和教育部發布的《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今天的學生可能很難想像,當我還是一名中學生時,閱讀「哈利·波特」曾經是一件觸犯禁忌的事情。
我高一時候的語文老師是一位相當開明的先生,我的cosplay(角色扮演)首秀就是在他的鼓勵下完成的。當時,學校舉行詩歌朗誦比賽,絕大多數同學都是從人教版的教材與讀本中挑選文學史上的經典詩歌作為朗誦篇目,而我卻撰寫了一首悼念哈利的教父「小天狼星」的原創詩歌。為了更好地進入情境、抒發感情,我決定穿扮成哈利的樣子去進行朗誦。正是在那位語文老師和我的家人的共同支持下,我從一個如今已不復存在的網站購置了一套霍格沃茨校袍和格蘭芬多圍巾,完成了我人生當中的第一次cosplay表演。
不過,我高三時候遇到的語文老師就是另外一番模樣了。她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三來了,禁止你們再讀長篇小說。」在她的教學方案裡,高三的時間應當儘可能地用來在題海裡奮戰,而不能「浪費」在「課外閒書」之上。然而,我高三的秋季學期,恰逢「哈利·波特」系列的第六部出版,像我這樣的霍格沃茨學子怎麼能放棄自己的「魔法學業」呢?於是,我就背著那位四處巡視的「麻瓜老師」,同身邊其他幾位「霍格沃茨同學」一起,在課後爭分奪秒地搶讀最新出版的《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
從小說中汲取反抗烏姆裡奇的勇氣
在「打遊擊」的過程中,我會有意識地在小說閱讀與知識面拓展之間建立起良性的循環。比如,當我讀到「哈利·波特」中關於血統偏見與種族歧視的段落時,讀到赫敏這樣的「麻瓜出身者」是如何被扣上「泥巴種」的蔑稱,讀到家養小精靈是如何遭受奴役而又追求自由時,我就會聯想到在歷史書中讀到的關於法西斯主義與平權運動的知識。在我的知識圖譜中,奇幻世界的故事情節與人文社科的知識點不斷發生諸如此類的互文關聯,前者的感性力量與後者的理性力量相互激發,增強了我的感悟與理解。
與此同時,我還會去深究「哈利·波特」的故事情節與世界觀設定背後的靈感來源與文化積澱,將濃厚的閱讀興趣轉化為求知動力,藉助各種課外書籍與網絡渠道,獲取西方文化、西方歷史等領域的信息與知識。
由此收穫的閱讀體驗與批判性思維,由此拓展的知識結構與跨文化視野,也為我的作文增添了很多獨異於人的靈感與創意。然而,在高三年級的語文教研組裡,卻還有另外一位老師,不但多次給我的作文打了很低的分數,還讓我放棄在他看來「根本不適合高考考場」的作文風格,勸說我模仿他的議論文模板來寫作。
面對兩位語文老師的施壓,我再次從「哈利·波特」中汲取勇氣。我將他們視作哈利五年級時遭遇的黑魔法防禦術老師——思想僵化甚至濫用職權的烏姆裡奇,同時非常「中二」地將自己代入到反抗烏姆裡奇的「鄧布利多軍」的位置,努力在高壓之下,繼續堅持自己的閱讀方式與寫作風格,繼續葆有自己的稜角與個性。
最終,我考取了我們市那年的高考文科最高分,成為全市唯一一位考入北京大學的學生,並且在進入北大燕園的第一個學期,就將自己多年的體驗與遐想轉化為15萬字的文稿,出版了我人生中的第一部著作《我的哈利·波特:哈7大猜想》,從此開啟了自己的文藝評論與文化研究之路……
在共享喜怒哀樂的過程中獲得英文的提升
在過去的20年時間裡,「哈利·波特」陪伴我不斷更新自己的人生履歷,而我也陸續收藏了好幾套新版本的「哈利·波特」圖書,其中既有封面設計煥然一新的紀念版,也有插畫令人賞心悅目的彩繪版,還有便攜性極佳的20卷本特製版。而我個人最喜歡的,要數人文社推出的中英雙語對照版,它使用了布魯姆斯伯裡出版社提供的最新修訂英文版與翻譯家馬愛農主持修訂的中文譯本,並且在排版方面嚴格地實現了逐段逐句的雙語對照,便於讀者進行對照閱讀。
在我看來,閱讀「哈利·波特」英文版,對於提升英語閱讀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高中時的我並沒有多做什麼額外的習題,但我的英語成績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在高考當中更是取得了全市最高分。我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於我堅持閱讀「哈利·波特」英文原著的課外積累。
早在中考之後的那個暑假,我就從網上購入《哈利·波特與鳳凰社》英文版,一手捧著沉重的原著,一手翻著厚如板磚的詞典,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艱難地將書讀完,最後目睹了小天狼星的犧牲,將盈眶的淚水化作那首悼亡的詩歌。高二升高三的那個盛夏,我又購入了《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英文版,藉助手頭的電子詞典,從蜘蛛尾巷讀到了鳳凰的輓歌……在跟隨哈利一起冒險,與他共享喜怒哀樂的過程中,我的詞彙量與閱讀理解能力也隨之取得了明顯的進步。
相比起當年的我,今天的學生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讀者可以在欣賞羅琳所書寫的通俗而又洗鍊、優美而又傳神的英文敘事的過程中,隨時對照人文社多位翻譯家聯手帶來的信達雅的中文譯本。我相信,只要你認真地投入閱讀,你的英語能力一定能在潛移默化之中自然而然地獲得提升。
我在此由衷地歡迎莘莘學子,與我共結霍格沃茨的校友情緣。
(作者系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講師)
《中國教育報》2020年06月17日第11版
作者: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