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的殘酷真相,二十年後我才懂|魔法|霍格沃茨|伏地魔|...

2020-12-23 網易新聞

哈利波特40歲了,可能魔法世界長大的小孩,不會像你我一樣,有年齡焦慮,有中年危機。但他們和我們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需要應對的情況只會越來越複雜。

8月14號,《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重映了,重映第一天的票房,就到了3300萬,是電影院復工以來最高的單日票房。

2002年,《魔法石》在國內上映;如果我的記憶沒有騙人,它就是我在電影院看的第一部電影。至今我都還記得,看到聖誕節哈利留在學校和海德薇一起玩,以為電影要結束了。



後來在機緣巧合下,我追完了《哈利·波特》7本小說,和所有看《哈利·波特》長大的小孩一樣,曾經沉迷於奇思妙想的世界不能自拔。

到今天,距離2011年的《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已經過了九年。

九年過去,我不再看童話故事,魔法世界在我眼裡也不再是童話故事。

就算被錄取了,這書也不一定讀得起

對於每個在11歲之前誤打誤撞地知道魔法世界,但是又沒有收到貓頭鷹信的麻瓜小孩來說,最後基本都會自欺欺人地告訴自己:「一定是貓頭鷹迷路了」,或者「現在不用信箱,貓頭鷹把信寄丟了」。

直到TA長大了,才終於接受,自己沒有一丁點巫師血統的事實。

但是,我長大了才知道,就算貓頭鷹寄來了通知書,這個書也讀不起。



小時候,看到哈利在對角巷買東西,根本不管價錢(除了火弩箭)。不過,你我都知道,哈利本人是個名副其實的富N代,爸媽是傲羅,曾祖父(碰巧也叫哈利)是威森加摩成員,祖父經營潤發劑發了大財;而且,他還有若干傳家寶。




就算羅琳說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學費由魔法部承擔(其實按照書裡的描寫這個說法存疑),但是課本、巫師袍、魔杖、坩堝,都是錢,而且價格不菲。



賓夕法尼亞州利哈伊大學經濟學會有一篇帖子,算出了在霍格沃茨讀一年到底要花多少錢。他們根據價目清單的價格,兌換成麻瓜貨幣,再加上全美最好的5所寄宿學校的平均學費,最終的答案是42,752美元;即使不考慮通脹,折合人民幣大約也有244,025.6元。

這僅僅是第一年,而且是最低額度,不包含買一些有趣的小玩意。

2019年北京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年收入是106,168元。也就是說,一個小北漂一年的收入,也抵不了霍格沃茨一年級學生的開銷。

1999年刊載在《紐約時報》上的一篇文章,作者就說自己就讀過的牛津大學預備學校,跟霍格沃茨的傳統非常相似。

他們會學一些在外人看來完全不實用的東西,比如古老的語言:「我們7-14歲時,學的是一種至少有2000多年的語言;每周星期天晚上,在一間能追溯到1441年的教室,穿黑色長袍用拉丁文唱讚美詩。」





還有自己的運動傳統,和一些非常古怪的規定——就像霍格沃茨禁止學生去三樓右手邊的走廊。




因為歷史悠久且神秘,外人對這種學校,多少有一點帶陰謀論的想像,比如非常有名的耶魯大學「骷髏會」(Skull and Bones)。但是作者在文章中說:「當我們畢業時,帝國早就消失了。」

不過不管怎樣,這都是大部分人可望不可即的精英學校。

這可能是你看過的最早的校園霸凌故事

而且,我長大了才發現,原來霍格沃茨和現實中的學校一樣,也有校園霸凌。

馬爾福叫赫敏「泥巴種」;譏笑羅恩一家窮;欺負懦弱的納威,用「鎖腿咒」讓他當眾出洋相。




小時候長得胖乎乎的納威,因為笨手笨腳被馬爾福叫「籠包」

不只是家裡有錢又任性孩子會欺負人。三人組成立之前,赫敏也因為「好學」、「高傲」被同學排擠,萬聖節前夕一個人躲在女生盥洗室哭。

就算是哈利這樣,在老師眼裡享有特權的學生,都躲不開被同學排擠:馬爾福經常譏笑他是「沒爹媽沒家回的孩子」;在霍格沃茨的六年,他分別因為自學成才稀有小語種、參加三強爭霸賽、說一些別人不願意相信的話,被同學孤立。




因為學大腦封閉術,哈利在無意間窺到斯內普學生時代的痛苦記憶,被哈利的父親和教父當場扒褲子。在《神奇動物在哪裡》系列裡,出身於純血統家族的莉塔和不合群的紐特,經常被冷嘲熱諷。




馬爾福和詹姆波特,都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家裡有錢、聰明、帥氣,是老師的寵兒。不只是學生,老師也會欺負人,或者看人下菜碟。比如「鼻涕蟲俱樂部」,就只對斯拉格霍恩眼中有前途的學生開放。

這些事情基本都是學生自行解決,除非有亂子老師才會過問。

羅琳當學生的時候,就是校園霸凌的受害者。她筆下的很多角色,在學生時代被同齡人欺負,成年之後也會有心理陰影,這些甚至會成為故事的重要伏筆。

霍格沃茨,是一個表面平等祥和,實際上等級森嚴的古老學校。不僅有黨同伐異、種族歧視,老師對學生也有說一不二的生殺大權。

為了讓自己儘快擺脫麻煩,還是和哈利、羅恩、赫敏、納威、盧娜、紐特這樣人做朋友吧。


你永遠無法擺脫烏姆裡奇


魔法世界裡最招人喜歡的人,可能有爭議。但是,列一個「魔法世界中最討厭的人」,烏姆裡奇一定高居榜首,把兩代大魔王遠遠甩在後面。

雖然學生和老師之間,一直有無傷大雅的小打小鬧。但是烏姆裡奇的到來,如同一顆核彈,炸響整個校園,所有師生迅速團結起來。

這個穿著粉紅色衣服、戴著蝴蝶結,說話像小姑娘,但是心腸卻無比狠毒的黑魔法防禦術老師,不僅不讓學生們上實踐課,而且頒出一系列禁令,讓霍格沃茨變得死氣沉沉。




《鳳凰社》裡最可怕的,是烏姆裡奇讓哈利用特殊的羽毛筆寫N遍「我不可以說謊」,每寫一遍,這句話就會烙上哈利的手腕,鮮血淋漓;這時候,烏姆裡奇的臉上出現了一種不合時宜的興奮。




她不止要懲罰學生,還要露出偽善的表情,殺人誅心:「你知道,你確實應該被懲罰。」

《鳳凰社》整本書都非常壓抑,所以我之前都儘量避開這本書,尤其是烏姆裡奇的部分。直到我被生活重錘之後,才知道烏姆裡奇的惡才是真正的惡。

「最可怕的就是烏姆裡奇這樣的人,用自以為正義來掩蓋私心。」和她比起來,魔法世界裡別的反派簡直是傻白甜。

伏地魔是兒童故事裡的妖怪,大人跟你說:「你要是不聽話,妖怪就來把你吃了」;格林德沃是電視新聞裡滿嘴理想主義的政客。



而烏姆裡奇,是當年在教室後窗外,盯著你的那雙眼睛;是你成為社畜之後,督促你996,還把你的工作成果拿去向上級邀功的領導。

羅琳在番外裡,有烏姆裡奇的人物小傳。這個人在學生時期是個小透明,於是回到霍格沃茨之後,抓住一點點權力就利用到極致。即使她被趕出霍格沃茨,還能在魔法部混得風生水起,甚至向新任魔法部長透露哈利想要當傲羅的重要信息,重新獲得信任。

童話故事裡,惡人的原生家庭都不怎麼好。比如伏地魔,母系血緣是一個邪惡的古老巫師家庭,還沒出生就被父親拋棄,沒有得到過一點愛;還有烏姆裡奇,憎恨自己的混血統出身,假裝自己是純血統巫師。

不過,長大之後,我才漸漸明白,權力本身,以及利用權力折磨別人,才是烏姆裡奇們的目的。


鄧布利多是最好的老師


即使烏姆裡奇把霍格沃茨攪得天翻地覆,即使這裡也有種族歧視、也有剝削。但是霍格沃茨依然是最理想的學校。

《哈利·波特》系列出版20多年,早就是教育學研究的範本。這裡有一群最相信理想主義的老師,其中的佼佼者,就是校長鄧布利多。

他有一顆寬容的心。哈利是老師們眼裡享有特權的「天選之子」,但是鄧布利多對哈利另眼相看,是出於愧疚和責任。而像海格這樣被開除的學生;斯內普這樣醉心於黑魔法的怪小孩;或者馬爾福這樣父母都是食死徒的小霸王,他都沒有放棄,「那孩子的靈魂還沒有被完全糟蹋。」

對於未成年人,校長是把他們當作成年人來看待,為他們創作一個自然的學習環境,讓他們自行選擇。這些都和肯·貝恩的《如何成為卓越的大學老師》中的原則一致:「1、創建一個自然的關鍵學習環境;2、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並保持這種注意力;3、從學生而不是紀律開始。」

在霍格沃茨,盧平教學生怎麼面對博格特;施防禦咒,把康沃爾的小精靈關進籠子裡;在特裡勞妮教授的閣樓上讀茶葉,在海格的保護神奇生物課上,有鷹頭馬身有翼獸,餵弗洛伯蟲。這麼一群性格性格不一、脾氣古怪的老師能夠聚集到一起,都得益於校長優秀的人才管理能力。

而這些,只是校長人生成就中的一小部分。

相比之下,八卦小報記者莉塔·斯基特,想用800頁的《阿不思·鄧布利多的生平和謊言》把校長拉下神壇,不過是卑劣小人在背後陰惻惻的放冷箭。



四年級的哈利還很幼稚,還不懂怎麼應對媒體,所以被莉塔·斯基特這樣的小人擺了一道



在我成年之後,獨自一人離家求學,我明白霍格沃茨的學生有多麼幸運。

這樣的老師基本不存在,能碰到一位幹了活給錢,不把你當免費勞動力使喚的老師,就不錯了。


蘇格蘭的格蘭芬南高架橋,也是霍格沃茨特快列車必經之橋


讓你看不到魔法世界的罪魁禍首,是麻瓜


小時候看《哈利·波特》,看到《保密法》就很奇怪——巫師這麼厲害,幹嘛還要把自己藏起來?還不準未成年巫師在校外施法術,這不是空有屠龍技嗎?

哈利也問過海格這個問題,海格說要是人人都想用魔法解決問題,那誰還努力呢?



可以自動涮鍋的魔法還是不錯的,能省下買洗碗機的錢


不過,我重新看了一遍之後,發現事情不是這樣。魔法界把自己隱藏起來,不是怕麻瓜不勞而獲,更不是為了保護麻瓜。恰恰相反,巫師這麼做是為了自保。

第三部《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哈利一出場就在寫論文——《在十四世紀焚燒女巫完全是無稽之談》,他說:

中世紀的時候,非魔法界人士(更普遍的叫法是「麻瓜」)是特別害怕魔法的,但是他們並不善於識別魔法。他們偶爾抓到真的男巫或女巫,但在這種時候,焚燒並沒有收到什麼效果。男巫或女巫在被焚燒的時候,會施展一種凍結火焰的基本魔法,一面享受著火焰所產生的溫和的刺癢快感,一面假裝痛苦而發出尖叫。佔卜者溫德林十分喜歡被焚燒,曾讓自己在各種各樣的化裝形態下被人們抓住,其次數達四十七次之多。

眾所周知,除了魁地奇和黑魔法防禦術,哈利基本是個學渣,尤其不擅長筆頭作業;更何況這是他三年級寫的論文。

後面羅琳自己就推翻了這個說法。

先是在《鳳凰社》裡,哈利因為在校外施了魔法,被送上威森加摩法庭,罪名是違反《保密法》,意圖挑起巫師和麻瓜之間的戰爭。然後,是在《死亡聖器》裡出現了一本童話書《詩彼翁豆故事集》,故事之一《巫師和跳跳鍋》中,有鄧布利多的批註:

隨著抓捕巫師的行為越來越殘酷,巫師家庭開始過著一種雙重生活,用隱藏咒來保護自己以及家人。到了十七世紀,任何選擇與麻瓜親善的巫師都會被自己的社團懷疑甚至拋棄。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還明確出現了麻瓜傷害巫師的案例:鄧布利多的妹妹阿麗安娜,被幾個麻瓜折磨至瘋;原因是她控制不好自己的魔法,幾個小孩覺得她「不正常」。


《神奇動物在哪裡》中的「默然者」克萊登斯,很多人在猜測阿利安娜也是一個「默然者」



即使是這樣,阿利安娜的父親也只能自己動用「私刑」,報復幾個麻瓜小孩;而且從此以後,鄧布利多一家人,都選擇把阿利安娜藏起來。否則,她就會因為威脅到保密法,被關到魔法醫院。



「獵巫行動」的現代版,可能是把一些本來正常的人,關進精神病院

 

所以,實際上,麻瓜對巫師的威脅更大。

這一點在《哈利·波特》系列是一條暗線;到了《神奇動物在哪裡》系列,就是主線了。

《神奇動物在哪裡》中,黑巫師格林德沃問魔法國會女王:「《保密法》保護的是巫師還是麻瓜。」第二部《神奇動物在哪裡:格林德沃之罪》中,格林德沃也是用這一點,蠱惑那些對現狀不滿的巫師支持他。為此,他甚至向巫師界預言,戰爭開始之後,成群結隊的猶太人被送到集中營的末日景象。

歷史上,因為史料的原因,「獵巫行動」造成的死亡人數說法不一。但是,它在社會上造成的恐慌,是數字沒辦法體現的。從15世紀到18世紀,「獵巫行動」整整持續了了300年,是中世紀最黑暗的歷史之一羅琳把這段歷史影射進了魔法世界。

《神奇動物在哪裡:格林德沃之罪》中出現的組織「第二塞勒姆」,致力於消滅巫師。「塞勒姆」取自17世紀發生在美國麻薩諸塞州的「塞勒姆審巫案」。這場審巫案不僅在當地造成極大的社會恐慌,很多人被指控從事巫師活動,20人被處以死刑;而且在數百年後,依然有很多人去研究,問題存在的根源。

電影中,畫面切換到他們的聚集地時,變得非常詭異。一個小姑娘一邊「跳房子」,一邊念著童謠:

我媽媽 你媽媽 要去抓女巫

我媽媽 你媽媽 揮舞小棒子

我媽媽 你媽媽 女巫從不哭

我媽媽 你媽媽 女巫必須死

女巫第一號 溺死在河裡

女巫第二號 讓她上絞架

女巫第三號 看她被燒死

女巫第四號 鞭子抽她轉

而且,應該不是巧合的是,在魔法世界裡,《國際巫師聯合會保密法》是1689年籤訂,1692年正式生效;而「塞勒姆審巫案」就是發生在1692年2月至1693年。

《哈利·波特》故事的背景,就發生在這之後。巫師和伏地魔、格林德沃之間的爭端,也是以巫師想要隱藏自己的存在為前提。

把有魔法天分的巫師視為異端的無知麻瓜,才是真正的大反派。


結尾


今年,哈利·波特四十歲了。

如果魔法世界真的存在,那哈利這個四十歲生日,應該過得不平靜。一手創造了魔法世界的羅琳,因為對心理跨性別者的言論,被哈迷們宣布開除粉籍,系列電影的主演也宣布和她切割。



而這只是最近各種風波裡的一朵小浪花。

在小說和電影裡,十九年後哈利、羅恩、赫敏在九又四分之三站臺,把小孩們送上通往霍格沃茨的特快列車,新一輪的冒險之旅開始。最後,作者說,「傷疤已經十九年沒有疼過了。」

原來這句話也是個童話。

可能魔法世界長大的小孩,不會像你我一樣,有年齡焦慮,有中年危機。但是,他們和我們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需要應對的情況只會越來越複雜。

從第一部到第三部,《魔法石》、《密室》和《阿磁卡班的囚徒》,基本還屬於兒童文學;第四部《火焰杯》涉及成年人的花招,第五部《鳳凰社》徹底撕開了魔法部的偽善;《哈利.波特》故事完結,到了《神奇動物在哪裡》系列,對現實世界的影射,已經非常明顯了。

故事裡角色的心智和讀者心智一起成長,這可能是魔法世界,一直吸引我們的重要原因吧。

不過有時候,我還是想幼稚一點,就像前幾天在一個綜藝節目裡,大張偉說:

「有時候我特別幼稚,因為成熟真的好無聊;能讓你安心當個小朋友的同伴,簡直是世界上最好的夥伴。」

可能也是因為這樣,這一幕才會成為哈迷們心中,永遠的白月光吧:



本文來源:網易浪潮工作室 責任編輯:朱凱_NB16456

相關焦點

  • 《哈利·波特》的殘酷真相,二十年後我才懂
    到今天,距離2011年的《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已經過了九年。九年過去,我不再看童話故事,魔法世界在我眼裡也不再是童話故事。《鳳凰社》整本書都非常壓抑,所以我之前都儘量避開這本書,尤其是烏姆裡奇的部分。直到我被生活重錘之後,才知道烏姆裡奇的惡才是真正的惡。「最可怕的就是烏姆裡奇這樣的人,用自以為正義來掩蓋私心。」和她比起來,魔法世界裡別的反派簡直是傻白甜。伏地魔是兒童故事裡的妖怪,大人跟你說:「你要是不聽話,妖怪就來把你吃了」;格林德沃是電視新聞裡滿嘴理想主義的政客。
  • 《哈利·波特》的殘酷真相,二十年後我才懂
    到今天,距離2011年的《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已經過了九年。 九年過去,我不再看童話故事,魔法世界在我眼裡也不再是童話故事。原來這是一個校園霸凌故事而且,我長大了才發現,原來霍格沃茨和現實中的學校一樣,也有校園霸凌。
  • 《哈利·波特》20年後重映:我發現,伏地魔和哈利·波特其實是同一種人
    當年那些相信魔法存在的孩子,即使已經長大成人,也有相當大一部分,依然還相信魔法的存在。「哈利·波特」系列到底有什麼魅力,即使過了近20年,還有如此多的人熱愛他。其中的秘密,絕不是魔法那麼簡單。書單君認為,《哈利·波特》真正的魅力,其實是一顆純真的童心。
  • 《哈利·波特》20年後重映:伏地魔和哈利·波特其實是同一種人
    「哈利·波特」系列到底有什麼魅力,即使過了近20年,還有如此多的人熱愛他。 其中的秘密,絕不是魔法那麼簡單。書單君認為,《哈利·波特》真正的魅力,其實是一顆純真的童心。、考驗後所擁有的童心,才是真正難得的,也是我們應該不斷追求的。
  • 十幾年後才發現,原來哈利·波特和伏地魔是同一類人
    哈利·波特和伏地魔,本來可以成為同一種人劇中,《哈利·波特》最大的死對頭就是伏地魔了,但仔細看你就會知道,他們兩個人的人生,其實是很相似的,伏地魔在還沒成為伏地魔的時候,他叫湯姆·裡德爾,剛出生就被送到了孤兒院,因為他會魔法而經常被孤兒院的人欺負
  • 《哈利·波特與密室》伏地魔歸來...
    我是今天的引讀教師——王妍妮。之前給大家講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故事,那麼今天我給大家講講J.K.羅琳創作的長篇小說《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二部《哈利波特與密室》的故事。這本書繼續講述了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學習生活。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學習一年之後,暑假開始了。他在姨父姨媽家熬過痛苦的假期。正當他準備打點行裝去學校時,家養小精靈多比前來發出警告:「如果哈利返回到霍格沃茨,災難將會臨頭。」
  • 哈利·波特40歲了 魔法世界還好嗎?
    在J.K.羅琳的設定裡,那個聞名全世界的黑頭髮魔法男孩哈利·波特,出生於1980年7月31日。他是詹姆·波特和莉莉·伊萬斯的獨生子,教父為小天狼星布萊克,曾就讀於霍格沃茨魔法學校格蘭芬多學院;他的妻子是金妮·韋斯萊,羅恩·韋斯萊、赫敏·格蘭傑是他的兩位摯友...... 怎麼樣?
  • 哈利·波特40歲了 魔法世界還好嗎?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手稿在1995年就寫完了,但是一直沒有出版社願意出版,直到後來遇到「伯樂」布魯姆斯伯裡出版社,這本書才得以出版。很難說這叫「慧眼識珠」,因為首版才印了500本,出版社顯然信心不足。書也沒有一炮而紅,幾年之後才開始流行。如今該系列的7本書被翻譯成80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5億冊。
  • 哈利·波特來中國20年了,我還在等霍格沃茨的錄取通知書
    王瑞琴在二十多歲剛進入人文社工作時,社裡曾安排年輕編輯們在有工資、有獎金的情況下,兩年脫產學習古今中外文學,每天五六點起床,看大量的書,還有專家授課,每半年寫一篇論文,這樣的經歷為她日後的工作打下了極其深厚的基礎。「所以看到『哈利·波特』以後我一點也沒有猶豫,這就是西方文化,跟邪教一點關係都沒有。」
  • 《哈利·波特》開播19年,想跟著魔法師們重回霍格沃茨
    2001年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上映到2011年放映的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完結《哈利·波特》整整陪伴了我們10年。·波特》用十年講述了一個關於魔法、友情、正義的故事,這十年《哈利·波特》帶著哈迷們在魔法世界遨遊,丹尼爾·雷德克裡夫(飾:哈利·波特)、艾瑪·沃特森(飾:赫敏·格蘭傑)、魯伯特·格林特(飾:羅恩·韋斯萊)也從一個小孩子變成了成年。
  • 魔法時代重溫《哈利·波特》全集
    但就在哈利11歲生日的時候,他意外收到了霍格沃茨學院的入學通知書。哈利從該學院派來接他的巨人海格口中得知,這是一間魔法學院,並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原來哈利的父母都是偉大的魔法師,在對付伏地魔的戰鬥中雙雙獻身,唯有哈利倖免於難。哈利進入霍格沃茨後,表現出了超乎想像的飛行天賦,得到麥格教授的推薦進入了格蘭芬多的魁地奇球隊。
  • 《哈利·波特》霍格沃茨戰爭中,哪些人物的死亡,令人心碎?
    對於哈利·波特的粉絲來說,霍格沃茨的戰役,是一場令人印象深刻的戰鬥。這也是jk羅琳這個有關魔法的故事中,發生一系列令人心碎的死亡事件的起因。在霍格沃茨戰役中,有不少重大的死亡事件發生。雖然我們不會為了像伏地魔這樣的反派而流眼淚,但是在《哈利·波特》的霍格沃茨戰爭中,一些人的離去,卻令我們感到心痛。科林·克裡維與哈利·波特一樣,他也是格蘭芬多的一員。他勇敢,也非常的有膽識。如果我們中的任何一個人收到了給霍格沃茨的信,想必許多人都會想看到科林·克裡維留下的攝影作品。科林·克裡維心底裡非常的喜歡和崇拜哈利·波特。
  • 伏地魔和哈利·波特其實是同一種人
    當年那些相信魔法存在的孩子,即使已經長大成人,也有相當大一部分,依然還相信魔法的存在。「哈利·波特」系列到底有什麼魅力,即使過了近20年,還有如此多的人熱愛他。其中的秘密,絕不是魔法那麼簡單。書單君認為,《哈利·波特》真正的魅力,其實是一顆純真的童心。
  • 《哈利·波特》引進中國20年,暢銷神話背後的「魔法」是什麼?
    二十年來「哈利·波特」及其衍生產品在中國的總發行碼洋達到17個億。 「哈利·波特」中文版初版本 2020年是「哈利·波特」來到中國的二十周年,對絕大部分中國80、90後讀者來說,九又四分之三月臺、對角巷、魁地奇比賽
  • 我收到了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入學通知書!
    跟我一起,拆開上面這封信——看到上面是什麼了嗎?
  • 《哈利·波特》重映!成年後再看,我讀懂了這3個真相
    時隔18年,《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終於在中國上映了。 2001年11月4日,《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在英國首映,並於次年引入該國。在隨後的十年中,「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在全球範圍內發行。截至目前,全球八部電影的總票房已達到78億美元,在全球票房系列中排名第三。
  • 哈利·波特能擊敗伏地魔,原因居然是他流的就是哈利的血!
    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中有描寫到,哈利·波特是老三Ignotus的後代。而伏地魔是老二Cadmus後代,而老魔杖卻不斷更改主人,並不固定效忠於某一個人。 不過我從書裡指出,除了鄧布利多,長老魔杖擁有無限的魔法,幾乎是無可避免地發生(殺戮)。巫師為了得到魔杖在決鬥中都準備好了被謀殺、殺人或被殺。這個魔杖吸引伏地魔的時候,伏地魔弄糊塗了,而且準備用力量去贏得魔杖 。」
  • 《哈利波特:魔法覺醒》魔法測試今日開啟!霍格沃茨大門再次打開
    《哈利·波特》原著官方授權手遊《哈利波特:魔法覺醒》安卓&iOS雙平臺魔法測試於今日開啟。在首次iOS小規模技術測試中,玩家們搶鮮體驗了入學霍格沃茨、分配學院、學習魔法課程還有巫師對決等精彩玩法。而本次測試增加了不少新玩法、新內容。
  • 時隔18年,《哈利·波特》重映!成年後再看,我讀懂了這3個真相
    2001年11月4日,《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在英國首映,並於次年引進國內,此後10年間,《哈利·波特》系列電影陸續在全球上映。截止目前,8部電影全球累計票房78億美元,位列全球系列電影票房第3名。 其中,前6部主要以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為主要舞臺,描繪的是哈利、羅恩和赫敏在魔法學校1-6年級的學習生活和冒險故事。第7、8兩部展現的則是三人與伏地魔的正面抗爭故事。 8部電影在內容上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彼此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你已經被霍格沃茨魔法學校正式錄取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時隔20年,全新4K修復3D版本,霍格沃茨學院魔法大門再次開啟。帶來了這封來自「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最新入學通知,於8月14日準時送達。上映首個周末,票房破億「起飛」(截至8月17日13:30),刷新影院復工後多項單日紀錄。出了電影院的觀眾,彷佛人人手裡都拿了一支魔杖,集體成為霍格沃茨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