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怪片

2021-02-19 網絡電影一群人

網絡電影「一群人」 | Calvin

無論是票房還是數量,玄幻電影在網絡電影賽道都一起絕塵,以碾壓式性優勢佔據了普通觀眾對網絡電影的第一印象。

「一群人」團隊也寫過非常詳細的文章,360°零死角的分析了(古裝)玄幻網絡電影的熱度來源、微創新趨勢、題材保障等等。今天,「一群人」團隊決定繼續發揮學究精神,聊聊玄幻電影的前身,神怪片。所謂借古鑑今,神怪類題材是否能夠吹起「復古風潮」? 

什麼是神怪片?我們可以直接理解為:影片所描寫的對象是超自然的「幻想」。如果再深入了解神怪電影,我們又可以將其分為魔幻、玄幻以及奇幻這三個不同的幻想類型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幻題材」。

在三幻當中,業內對於玄幻類的定義最為模糊,只因玄幻片中所涉及的環境、人物以及世界觀幾乎都無從考證,該類型作品更像是創作者天馬行空的想像,所以相對而言,這也為創作者帶來了更多的創作空間。

比起難以定義的玄幻作品,奇幻類作品的定義就更為鮮明些,他們大多是基於現實、傳聞故事或神怪文學通過調整改編進行二次創造。

魔幻類作品則源於西方魔幻傳說,同樣經改編而成,作品主要參照歐洲神話的人物與事跡。

總的來說,雖然神怪片大多經由想像創造,但也離不開歷史文化代代相傳的痕跡,這就要說到神怪片的起源。

在神怪片與歷史文化的淵源中,由於上古時期群眾對科學知識的匱乏,先民便將一些無法解釋的事物神怪化,再加上當時缺乏文字系統用於記載事物而多用抽象圖形,這更成了後人為解讀圖像而幻想延伸出眾多神話故事的原因。在此後的文化更迭中,隨著各類宗教的衍生、文學以及藝術等精神活動的出現,後世神怪文化不斷增加,至今最終積累了大量神怪片的創作素材。

神怪片最初可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當時國內的主流影片類型還是古裝題材,與此同時片商們也注意到了武俠片與神怪文化更能迎合大眾的觀影熱情。武俠神怪片中,英雄們不僅都能飛簷走壁、身懷絕技,同時還有著一腔俠義精神,除暴安良,鋤強扶弱。此外,武俠神怪片中絕世武功與鬥法的情節更是滿足了觀眾心理和視覺上的雙重衝擊。這些,對當時因生活環境而頗為苦悶以及對現實生活不滿的市民而言,可謂在精神世界上帶去了一絲安慰。

1928年由明星電影公司根據小說《江湖奇俠傳》改編而成的《火燒紅蓮寺》誕生後,其中的劍術激鬥以及神怪法力給大家帶去了前所未有的新鮮感。隨著該神怪片的空前大賣,明星電影公司便順勢開展了 「火燒系列」,並於1928至1931年出品了約四百多部類似題材的電影。《火燒紅蓮寺》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神怪電影史上的鼻祖,更是在影片大獲成功後,將國內的神怪片熱潮推至頂峰。但由於當時神怪片逐漸泛濫,出現了粗造濫制的情況,當時的國民政府便下髮禁拍令,神怪片也一度沒落。

直到上世紀80年代,香港電影掀起新浪潮,由於資本的介入與商業片的競爭,古裝片、武打片、神怪片也都慢慢迎來復甦。說到香港神怪片,不得不提到殭屍片大咖林正英先生。在其1980年上映的經典神怪作品《鬼打鬼》中,武打與茅山術對決的場景迅速獲得觀眾的一致好評,票房也得以大賣。神怪片又再次成為了觀眾所追捧的新趨勢。也正是因為有著《鬼打鬼》的成功,1985年同為林正英先生主演的《殭屍先生》依舊獲得市場追捧。

不同於以往的純恐怖片,此片除了「英叔」武打式驅鬼打殭屍外,影片的風格也更偏向風趣、幽默,但同時又將恐怖氛圍拿捏得恰到好處,真正意義上做到了老少皆宜的觀影感受。「英叔」的道長形象也讓「殭屍」系列片成為了香港神怪片中無法逾越的經典。伴隨著我們心中的「殭屍道長英叔」離世,風靡一時的香港殭屍片也隨即沒落。雖然在「英叔」之後也出現過很多不同類型的殭屍片,如《猛鬼警局》系列喜劇電影;為紀念「殭屍道長」所打造的《我和殭屍有個約會》電視劇,千禧年的《殭屍新戰士》、《天師鬥殭屍》、《救姜清道夫》、《殭屍》等,儘管這些作品也很優秀,但仍舊無法超越「殭屍道長」在觀眾心中的地位。

香港的殭屍類神怪片因「殭屍道長」有著無法逾越的高峰,但隨著1997年香港回歸,大量港片被引進內地,其中《倩女幽魂》系列、《青蛇》、《梁祝》等類型神怪片的引入逐步打開了內地的票房。

緊接著,21世紀的到來西方魔幻電影《指環王》系列、《哈利波特》系列等好萊塢魔幻電影不斷問世,不僅在世界電影票房創造了神話般的奇蹟,也在中國成功助力掀起觀眾對神怪片的喜愛。這一市場變化也刺激了國內不少知名導演應用神話傳說、志怪、神怪小說、網絡小說內的IP改編出富有東方特色的神怪片,如《畫皮》系列、《西遊》系列、《狄仁傑》系列、《長城》、《捉妖記》、《奇門遁甲》等玄幻與奇幻類相結合的神怪片紛紛脫穎而出。藉助新時代的數字科技,這些新型神怪片更給觀眾帶去了新魔幻的視覺衝擊,也讓該類型電影有了可觀的票房收益。其中以在2008年上映的《畫皮》為例,該影片成功獲得兩億三千萬的票房。

隨著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觀眾的觀影習慣也從線下慢慢轉移至線上,網絡大電影也順應時代的潮流日漸發展。神怪片在院線電影取得的成功在不知不覺中掀起了網絡大電影的注意與效仿,隨之也出現了許多神怪片類型的網絡大電影, 同樣得到了觀眾的好評與不錯的分帳收益。如《倩女幽魂》、《道士出山》、《摸金校尉》、《奇門遁甲》等等。尤其是《道士出山》,當年以小成本製作最終換來了2000萬的巨大回報收益,更被譽為最接近 「殭屍道長」的影片,他的成功為神怪類網絡大電影打開了更多可能性與市場。

雖說有著不少的神怪類型網絡大電影得到成功,也正因如此,市場也迎來了大大小小的影片爭先恐後入市搶奪神怪類型的市場份額,這也導致了神怪類片子的泛濫且內容越來越大同小異;不斷出現的相似IP,雷同的故事情節,都讓觀眾漸漸感到精神疲勞,也大大提高了觀眾對於神怪片內容創新的期望值。不僅如此,對於神怪片的審查制度也越發收緊。在種種嚴苛條件底下,對於創作者而言更是帶來更大的挑戰。

所以,我們需要的,是以一種全新的呈現方式去重新敘述一個神怪片。比如,我們不僅可以藉助如茅山術、遠古宗教儀式以及民俗傳說來作為故事的引子,另外還可以借鑑融入西班牙亦或是其他西方國家懸疑恐怖片的一些特點手法,讓觀眾體驗出一種新型的玄幻感受,即「看不見的恐怖」氛圍刺激感,相信這個模式也將會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全新的體驗。

相關焦點

  • 在我看來郭敬明的《晴雅集》不算爛片但絕對算不得神怪片
    那麼到底真正的神怪電影該具備哪些要素呢,我就以2001年10月6日在日本本土上映的電影《陰陽師》為例,淺談一下我眼中的神怪電影。第一 電影本身不以恐怖來作為賣點。電影《陰陽師》的故事背景放在了人、鬼與怪物屏息同棲的平安時代,關於日本平安時代陰陽師安倍晴明的故事,在日本民間流傳很廣,那陰柔的面容,高深莫測的法術,以及與源博雅之間的情誼,都為人稱讚。
  • 我之神怪影片觀:程小青/1924
    我之神怪影片觀 程小青 |《上海》1924年第4期《西遊記第一集·盤絲洞號》 ,除短篇之滑稽片中偶插一二幕,及往昔風行之卡爾冬(Cartoon)(故紙堆註:即卡通)片外,長篇巨製如《月宮寶盒》者,實絕無僅有。
  • 吐槽與神轉折的神片——《屍兄》
    好在《屍兄》的出現直接用實際行動告訴你,走國產青少年派動畫是完全沒問題的,而它靠的,則是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神吐槽之路。當然,除了槽點設置的成功外,《屍兄》的成功還要歸功於它的多處神轉折設計。都說劇情是動畫的根基,劇情套路的新舊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這部片是否成功。一開始白小飛各種被襲擊,作為觀眾,第一聯想就是他會有奇怪的血液?奇怪的身份?還是突然神力大發暴走滅怪?
  • 《星際探索》和抗日神片齊名的太空神片
    這是一部足以和各大抗日神片齊名的太空神片!各種愛伊斯坦看了會哭的物理悖論。各種地球人看到會不明所以的邏輯黑洞。唯一的外星生物就是那兩個蠢狒狒!!!
  • 印度神片逆襲,看完之後人們叫他「印度」劉德華
    在電影院有沒有看到一部不起眼但又有點熟悉的《我的個神吶》?還有一個更熟悉的名字:外星醉漢PK地球神。這是《三傻大鬧寶萊塢》原班人馬作品,在上個周末票房僅次於復聯2!《我的個神啊》講述了外星人PK丟了通訊器、他和被男友逃婚的美女賈古互相幫助的故事。有的人說這是印度版「來自星星的你」,看完這片大家都愛上了主角阿米爾•汗。
  • 老神怪集結SM 讀書日又「怪」又High
    老神怪集結SM 讀書日又「怪」又High 盤古、女媧、后羿、二郎神、福祿壽喜、門神灶君大集合!   7月16日,成都成華SM廣場迎來了來自童書作家、文化大V粲然團隊的《老神怪》紙劇場,為孩子們帶來新奇古雅的紙劇場全國巡演,大小朋友們與歷史民俗傳說和老神怪們歡樂大派對。孩子們與神怪攜手奇幻之旅,重新演繹了24個經典神怪故事,熱鬧玩趣,古意十足。小朋友們早早的都來到活動現場,感受到了現場「老神怪」的氛圍。
  • 一拳超人:餓狼的怪害神殺拳不能滅神,豬神哪來的自信殺死神級?
    當餓狼實力提升到龍以上後,流水巖碎拳和龍殺拳顯然配不上身份,所以餓狼自創了怪害神殺拳。從招式的名字來看,餓狼沒把神級放在眼裡,所以覺得此拳法可以滅神。從餓狼自稱神級來看,他並不知道神級的實力有多強大。在重製版賽大蛇獲得神明力量後,神級顯然成了龍以上無法碰瓷的存在。原作版的餓狼小瞧神級,他的怪害神殺拳不能滅神。
  • 這種咖喱神片,越雷越歡樂
    ,能一邊讓你大笑開懷,一邊令你吐槽欲暴漲的,絕對要算上來自鄰國印度的咖喱味神片——《巴霍巴利王:開端》這部片子其實去年就已經有資源了,很多人也都已經把它當做2015年的一部現象級電影介紹過——這是印度影史上投資最大的電影,在印度上映以後就刷爆了票房,而imdb的評分也一度被刷到9分以上,其他常見的形容還包括:特效驚人
  • 薦片2016最佳美劇《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
    下面我們就來數一數,《怪奇物語》致敬了哪些那個年代的流行文化。《怪奇物語》中夏琳「父親」的翻版。外星人》     熊孩子《怪奇物語》中幾個小孩尋找線索的「公路片模式」,顯然是受到《伴我同行》(Stand by Me,1986)的影響,原著作者也是史蒂芬·金。故事講述四個小夥伴去河對岸的森林裡尋找一具12歲男孩的屍體。《怪奇物語》第五集中熊孩子們在鐵軌上的鏡頭,就是非常明顯的對《伴我同行》的致敬鏡頭。
  • 腦洞無上限,笑點遍地有,這部印度神片帶來的歡樂你值得擁有
    按照影片設定,手機輻射扼殺鳥類,一個愛鳥的自然科學家四處反映無果,因此有了極深的怨念成為鳥怪,不僅操控全城手機殺人,並且搜羅手機組成不同形態對抗人類。影片一開始,手機花式失蹤的場景就非常震撼,正打電話,手機忽然升天顯示有神秘來電,是不是想想就覺得驚悚?
  • 腦洞神片《關公大戰外星人》官宣重映:能看完算我輸
    這部影片1976年的影片原名《戰神》,是導演陳洪民的作品,故事劇情除了前衛混搭神明顯靈與外星入侵,找來當紅小生谷名倫與女星謝玲玲主演,為了不讓日本特攝電影超人大戰怪獸專美於前,還特別邀來《超人力霸王》系列圓谷製作高野宏一擔任特效指導,當年上映時被譽為華人影壇有史以來耗資千萬,第一部特技神怪災難電影。
  • 腦洞神片《關公大戰外星人》官宣重映:能看完算我輸
    這部影片1976年的影片原名《戰神》,是導演陳洪民的作品,故事劇情除了前衛混搭神明顯靈與外星入侵,找來當紅小生谷名倫與女星謝玲玲主演,為了不讓日本特攝電影超人大戰怪獸專美於前,還特別邀來《超人力霸王》系列圓谷製作高野宏一擔任特效指導,當年上映時被譽為華人影壇有史以來耗資千萬,第一部特技神怪災難電影。
  • 汗牛充棟|《子不語》- 怪、力、亂、神的故事
    本期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是乾隆嘉慶時期的大才子袁枚的另一部筆記小說集《子不語》,作者之所以用「子不語」為書名,是取自《論語·述而》的那句「子不語,怪力亂神」,可見這是一本專門討論神怪的小說集。不知道各位看官是否還記得小編上一次推薦袁枚的作品,那是一部美食盛典《隨園食單》,加上這部怪神小說集,足以囊括了袁枚生平的兩大愛好-美食與神怪故事。
  • 15年了,我們終於等到了這部神片的結局
    自從喬治·羅梅羅等人將殭屍片發展為一種成熟的電影類型後,殭屍片就是全世界觀眾最為喜愛的類型片之一。各種電影、電視劇層出不窮,但真正有新意者寥寥,大多是按套路出牌:某種病毒爆發,殭屍橫行,主角打怪,存活或犧牲。有趣的是,觀眾對這類片子的期待也很穩定:追求血腥刺激而達到釋放壓力的爽感,爽到了就滿意了。
  • 《湮滅》:又一部神片,還是神經片?
    這裡所說的「神片」,通常有兩種解釋——一,是指「神作」,就是通常所說的劃時代傑作,大牛X貨。目前來看,《湮滅》似乎還到不了「神作」這個程度,但口碑整體還不錯。二,「神片」的「神」,有時又是指「神經」,「神棍」,玄之又玄又極具多樣化理解的電影。《湮滅》正是如此,從不少已看過此片的朋友的評論可以看出,有人嗤之以鼻,認為影片極度缺乏常識,故弄玄虛;有人沉醉不可自拔,一舉將之推到年度科幻片最前列。
  • 【知識梳理】——《西遊記》與其他神怪小說
    第八章 《西遊記》與其他神怪小說明後期編著神怪小說的熱潮:(一)在儒、道、釋「三教合一
  • 神、仙、妖、魔、鬼、怪的區別!
    其中妖以動物修煉而成的居多,例如蛇妖,兔妖;而怪以植物修煉而成的居多,比如樹怪。但這也不是絕對的。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動植物們在修煉過程中如果一心向善悟道的話,是完全有資格修煉成仙的,妖與怪是動植物們修煉方向向邪惡這一面發展的不良結果,在修煉過程中(也就是未成妖怪或仙,但已有部分法力之前),這些動植物們常被稱為精,比如兔精,人參精等,比稱妖怪略有善意,但也可一概稱為妖怪(注意並非本質意義上的妖怪),妖怪白天晚上皆可活動。
  • 映哥畫江湖|<新哥斯拉>為什麼顛覆了我對打怪片的看法?
    同時映哥也好奇讓廣大影迷朋友看出了更加高尚的政治反諷感,一部打怪片是如何做到的?顛覆了映哥對以往很high很暴力的同類似題材片的固化模式,所以映哥跟你們討論一下這個搞si情的電影。該片講述東京灣發現巨大不明生物哥斯拉,哥斯拉強大的破壞力令城市危在旦夕,日本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
  • 「怪奇物語」:神劇還是神劇
    《怪奇物語》第3季開播了。
  • 神秘且荒誕的怪物世界 |《世界妖怪經典 神魔鬼怪》
    在這本書裡,作者探索了10大類靈異詭譎的神怪淵源,這些怪物來自古希臘神話、北歐神話、古巴比倫傳說、日本「百鬼夜行」或女巫的魔法書,它們或翱翔在天空中,或遊蕩在深海,或是擁有高超的魔法,或是不停地恐嚇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