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比較忙,公司事情比較多,國際快遞,海運清關,英國VAT稅,海外倉歐洲代理。然後就是小孩子要上幼兒園,需要準備很多的資料,體檢,跑學校等等,今天終於開學了。小孩子10月份才3歲,但是語言和自理能力尚可(自己吃飯,上廁所,睡覺),自己也非常想去學校和小朋友玩,所以就滿足了他的心願。學多少東西並不重要,每天能和同年齡的小朋友玩,開心最重要。
我就開始有時間寫文章了,其實平時也可以熬夜寫文章,但是我還是把健康放在第一位,先休息好,不想搞到太累了,寫文章這個事情還是要細水長流。
這裡是分割線
寫寫平時業務諮詢經常遇到有關溝通的一些問題,引發的一些思考。
一個比較常見的例子,就是我們在諮詢英國VAT的過程中,和稅代建立了一個微信群,各個平臺的負責人都在裡面,最近因為更換了稅代和報稅方式,所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因此微信群專門用來解答VAT的相關問題。
在大家溝通的過程中,我發現我的同事描述一個問題很多次,稅代那邊總是get不到那個點,我也仔細看了一下,同事的描述是清楚的,我是可以理解的,然後他們就在反覆確認內容。後來我把朋友的問題重新描述一下,同事看到我的描述,就表示我懂的意思,但是稅代還是不太明白。後面是我們直接在稅代系統後臺直接諮詢了在線客服才搞定。
通過這個溝通過程,我仔細想回想了一下,其他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當中,我們也是會遇到這種情況的,特別是在一些稍複雜一些的事務的溝通上面,最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給你感覺是:你根本不知道我在說什麼?你的回答沒有解答我的問題。
那麼到底怎樣做才能使我們在溝通的時候,更有效呢?這裡的有效可以理解為信息對稱。
對於提問的人,我是想法是這樣的:
一、首先一定要找到合適的溝通對象
什麼叫合適的溝通對象?就是對方最好是你需要解決這類問題的專業領域的人。這樣溝通過程中,可以確保你獲得答案的權威性和專業性,以免自己因為一知半解而誤事。
我們在英國VAT申報稅的時候,就是因為所知有限,而多交很多的稅金,產生了看得見的損失,有時候一個不專業的回答,帶來的損失可以幾萬,幾十成,上百萬都是可能的。所以我強烈建議,個人也好,公司也好,重要的事情,一定要找專業的人諮詢,哪怕付點錢也值得。
二、學會清楚的描述自己的問題
能夠清楚的描述和表達自己的疑問這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如果你能做到簡短扼要,那就更好了。不要小看這點。現實中,描述不清楚自己所遇到的問題,或者說不知道怎麼諮詢的情況太多了。
以我的經驗來講,首先在找別人問之前,最好先把自己遇到或可能遇到的問題一條一條列出來,問題可以由淺及深,先基礎再重要,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1、方便匯總自己想問的問題,把自己所有能想到的問題,都列出來,可以讓自己有系統性思維方式,從頭到尾,條理清晰,不容易遺漏問題。
2、集中能想到的問題,可以一次性解決問題,儘量避免反覆去打擾對方。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
這種方法,其實是我們做外貿的時候,和國外客戶打電話溝通的時候,總結出來的。就是我在打電話給客戶前,一定會先把要溝通的內容全部一條一條寫下來,以便和客戶逐條確認,如果你總是等到電話接通的時候,才去思考要問哪些問題,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你多少會遺漏一些問題的。
為什麼呢?一來是因為和客戶打電話緊張,容易忘記事情;二來,溝通完一些問題後,由於注意力的轉移,會讓你很容易忘記原來想問題的事情;三來,目標性強,避免扯淡,浪費客戶時間,國際長途也是很貴的。
三、通過答案確認對方是否理解你的意思
及時確認對方的回答是否解決了你的問題,通過回復來確認對方是否理解你的意思,這個是終級指標。那怎麼確認呢?在不知道回答的是否是我想要的時候,或者是否正確的時候,最常用的方式:
1、代入法,比如代入數據參數等來驗證對方的答案,這個問題是你已經理解或者知道對錯的,只是驗證他理解的和我們是否一樣。
2、假設法,虛構一些問題我們將要遇到問題,來驗證對方是否知道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可以理解為模擬實際情況,來側面驗證。
四、學會使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自己的問題
這是一個變通的問題,很多時候,如果對方總是不無有效理解我們的問題時,我們應該及時更換描述問題的方法,不要只會埋怨對方不理解你,也有可能是你對問題的描述方式不是對方能理解的。
比如,你是做沙子和水泥生意的,有一天路過一家金店,你問:
這個黃金多少錢一噸?我相信服務員會被你嚇到,哈哈。但你問這個多少錢一克?人家馬上就可以回覆你。
作為問題的回答者,我的想法是:
一、首先要理解清楚對方的意思
在沒有弄清楚提問的意圖時,可以反問對方問題,用來確認自己理解的問題是對的。
避免出現自以為理解了對方的意思,然後給了對方不理解,或者不想要的答案。
二、有預見提問者將要提問題的能力
自己在某一領域的專業度,會讓你有預見問題的能力,讓溝通變得簡單。在對方提這個問題的時候,你還可以把類似相關的問題一起作答,這樣可以幫助問者理解你的意思,畢竟你是專業的,你在這一領域比問者見識過的問題更多。
很多專業的諮詢公司,都會做出一套常見問題回答,我們叫做FAQ (英文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的縮寫) 叫常見問題回答。可以做成一個文檔,把諮詢者常見問題的答案一次性發給他們,看完後,他們再來提問,這樣解決問題的效率會更高,也可以避免基礎性的問題,大家重複問,你需要重複回答。
這種方式,我們也經常用在產品描述的詳情裡面,效果很不錯的,可以有效減少客戶遇到所有的問題都向你諮詢。
三、最好能用提問者能理解、或者感興的方式回答
在讀書的時候,我就發現,同樣是當老師,同樣的書本,但是教學的時候,有些老師講課大家聽的津津有味,到下課了大家還意猶未盡。有些老師講你的直接可以入睡,下課了都不知道。
這其實就是說明,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輸出答案和用受教者所能理解的方式輸出答案,他們的效果是有很大差別的。
厲害的人,往往能把複雜的問題、專業高深知識,講的通俗易懂。就像那些大師級別的人物,總是能把他們的理念和學識講給沒有讀過書的普通人聽。他們總是能找到一種他們能聽得懂,能明白的事情來進行類比。從而讓對方一聽就明白。
這種能力是可以訓練的,教你個簡單的練習方式:在家裡給你的爺爺、奶奶、或者爸媽講講你現在做的工作,或者一件事情,用來他們所能理解的事情來打比方。如果他們能聽得懂,理解你現在的工作,或者你所描述的一件事情。那麼證明你也就具備這樣的能力了。
這種能力其實也是就是我們今天溝通的核心能力。
1、明白對方的認知水平,知道對方能聽懂什麼。
2、把自己懂的專業知識,拆分,並以對方能理解水平或者感覺興趣的方式來回答他們的問題。
3、溝通就是一種信息交換、傳播、吸收的過程。(知己知彼)。
我們始終要明白一個道理:你說的、他聽到的、他理解的、你以為的,他以為的,這些很可能都不是同一回事。
好了,這就是我今天要說的,希望能給你們平時的生活,工作帶來一些幫助和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