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方文海傳媒(微信號wenhaimedia)
第二十一章(2)
鄭德爽、鄭思聰倆人提著一籃子炸糕向大東溝走去,倆人邊走邊說話。鄭德爽說:「我以為你忘了呢。咱倆好了差不多有三年了吧?」「那我今天晚上找你媽去,我把我的想法跟你媽說說。」說話間,二人來到了大東溝鄭文雨他們住的窩棚前,只間院裡有七八頭牛,每頭牛的肚子下邊還有一頭牛犢子,仰著紅嫩的小嘴巴在母牛肚上一頂一頂地吃奶。院子東頭還用木頭圍起來一個羊圈,裡邊有一大群小羊羔在吃草,羊圈的北邊還蓋了一大溜的暖棚,上邊壓著厚厚的一層乾草,羊圈外面還有兩大堆的羊糞。還沒進屋,鄭德爽就喊:「爹,媽,我們給你們送炸糕來了。這炸糕都是思聰給包的,裡邊還有豆餡兒。」進了屋,頓時覺得有一股熱氣撲了過來,發現灶火堂裡幾根劈開的木頭正在燃燒,紅紅的火苗還象小孩子舌頭一樣不時地舔著灶火門。地上還趴著兩頭母牛,一頭是黑的,腦門上有一片白,一頭是黃的,腰裡長著一圈白毛。炕還臥著兩個牛犢子,身上還蓋著鄭文雨的被子和皮襖。鄭文雨正蹲在灶火門前燒火,他老伴張秀秀見兒子和兒媳婦來了,就說:「大冷的天,咋你倆來了?看,這屋裡亂的,這可讓你們坐哪兒?」鄭思聰說:「大娘,你們怎麼把牛給弄到屋裡來了,還讓牛犢子躺在炕上,給蓋上被子?」張秀秀說:「哎,別提了,早晨起來這亮白頂和水蛇腰就難產,從早晨一直到中午,老生不下來,人家別的牛都是腦袋先出來,可這倆傢伙是腿先出來,我一看就知道是難產,弄不好小牛保不住,大牛也活不成,我們倆就把它們弄到屋裡來,屋裡好歹比外頭暖和呀,進來後,你爹就給大牛弄了些料豆子給牛吃,我有給端來了一盆水給牛喝,牛總算是有了點力氣。你們進來的時候,它們才剛剛生下來,謝天謝地,都還活著。你爹就把牛犢子抱到炕上,還把自己的被子皮襖給小牛蓋上,這才緩過點勁來。」說著還不停地用笤帚掃著炕,說:「你們倆就先坐這兒吧。」鄭德爽問:「別的牛都好好的,為啥這倆牛就難產呢?你們就沒有找找原因?」張秀秀說:「那能有什麼原因?它倆年齡大了唄。這牛啊跟人一樣,年齡一大骨縫就緊,就不容易開,生孩子就難。」鄭思聰問:「大娘,咱們這裡現在有多少頭牛,多少只羊?」張秀秀說:「我現在也弄不清了,這牛是今天生一個,明天生兩個,還有的時候一天就生六七個,這羊呢,就更弄不清了。不過老頭子他都清楚。」鄭文雨就站起來說:「牛現在是大大小小一共一百五十六個,當初買回的八十頭母牛,已經有七十六頭生了牛犢子,這七十六個牛犢子,其中母的三十二頭,公的三十四頭。還有四個母牛沒有生,估計就在最近一兩天。羊,新買的是二百隻,加上原先八十隻,一共二百八十隻,其中有一百一百六十隻綿羊,現在下了羔兒的有一百三十隻,還有三十隻沒有下,一共有有羔子一百四十五,總共有羊三百二十五隻。」鄭思聰就說:「您剛才不是說下了羔子的羊是一百三十隻,怎麼有羊羔子卻是一百四十五隻呢?」鄭德爽說:「爹,你說話這么正而八經的,就象我們是公社領導似的。」鄭文雨說:「你是合作社的會計,這羊這牛都是合作社的財產,你必須得做到胸中有數呀。」作家簡介:張學武,一九五七生,赤城縣一中高級語文教師,現退休。愛好文學創作,曾在報刊雜誌上發表過小說、散文、故事、通訊,2009,故事《村長》曾被《讀者文摘 ,農村版》轉載。菊野文化傳媒編輯部組員:
詩詞:
大筱 羅學貴 北地梅香
詩歌:
鍾金洲 槐花飄香
湘子 新新 五月雪
組稿:
羅學貴 湘子 劇明水
徐志傑 秋實
主播:深谷幽蘭
往期回顧,點擊閱讀
(長篇連載)張學武:大山深處——存放靈魂所在 第二十一章(1)
©原創作品 授權發布(公眾號轉載須授權)
平臺部分圖文音頻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著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郵箱:910905869@qq.com
菊野文化傳媒公眾號ID: jywhcm6699
主編菊野芳香微信 : z13589503068
刊名題字:華琴之
菊野文化傳媒一個有詩意的公眾號